看皇帝很高興,給了張易義勇正式編號,卻還沒替他的事定調,曹節隻能繼續加火,又對質帝說:“說張易是神童,其實他除了《千字文》,還有一篇巨著傳世,名叫《弟子規》,隻是張氏留作家族子弟啟蒙用,外人很少知道,奴家也給陛下找來了。”


    說完,讓侍奉在外的小黃門又端來一卷書籍,正是《弟子規》,也是張易原版。


    曹節是現在朝中最有權勢之人,從知道許昌造反後,就開始讓人準備,現在把籌碼一個個連接拿出來,就是要將功贖罪,靠舉薦張易,逃過許昌的連坐。


    質帝一聽,果然很高興:“哦,能稱巨著的,孤真是要好好拜讀一下。”


    等拿起《弟子規》,看了前幾排後,就站起來,開始朗讀。


    漢以孝治天下,現在有這種雄文巨著傳世,當然值得鄭重。


    和《千字文》不同,《弟子規》琅琅上口,質帝就這麽站著,不停從曹節手上拿書,把全文通讀一遍。


    裏麵內容深得皇帝心思,質帝讀得胸懷激蕩,滿臉通紅,盤算良久才對曹節說:“如此啟蒙奇文,張氏豈可敝帚自珍,擬旨,著留地張氏,編製《弟子規》,刊行天下,給萬千孩童啟蒙。一卷書製作,能值幾貫?”質帝還沒宣完旨意,忽然轉頭問曹節。


    “不算內容,這種精美製作的書簡,很費人工,空白的就值五貫。如果外人仿製得粗製濫造,就算有內容,多了也不值錢了。”


    張易帶人攻擊許昌,算是替曹節報仇,聽皇帝詢問價格,就把價格往多裏說,還特意點出仿製。書籍就是這樣,拿出一本後,別人隨意就能傳抄。


    現在家家都把傳家書籍當寶貝,輕易不給外人看,皇帝讓張氏把書籍傳播出去,大多數孩子讀的都是盜版,其實是虧待功臣。


    他還指望張易能抓捕許昌全家歸案,萬萬不肯讓張易吃虧。


    “張氏把書貢獻給天下啟蒙,朕也不能讓他家吃虧,就送他家一場富貴,接著擬旨,此書由張氏奉旨敕造,傳遍天下,定價十貫,餘者不得仿製。”好在皇帝也是精明人,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關鍵。


    “老奴這就去擬旨,盡快頒布天下,讓天下人都能感受到皇恩浩蕩。”


    曹節一句話就說到皇帝心裏去了,說了半天的目的,不就是要讓皇帝高興嗎?還有比能澤被蒼生的事情,更能讓皇上高興的嗎?


    “汝推薦許昌,事先也被蒙蔽,許昌任護道衛時,和朕近在咫尺,還說過幾句話,當時也沒有任何謀刺企圖,這件事到此為止,不複再提。”


    皇帝南郊求雨,給這麽多年潛心向道,做出完美答案,一直引以為傲,不願被許昌曾任護道衛一事玷汙。


    現在有留候家的神童替自己抓捕許昌,東南平定在即,又有《弟子規》這種書籍頒布天下,讓天下學子啟蒙就學儒家道義,確實是皇恩浩蕩。


    給天下幼童啟蒙,文治功績要比求雨要大得多,史書上肯定會記上隆重一筆的。


    既然是曹節舉薦之功,皇帝高興之餘,也就替曹節抹平了汙點。


    幾天後,留地張氏接旨,奉旨敕造《弟子規》,刊行發布天下,不僅是家族百年來的最大盛事,還是名利雙收的大好事,必須隆重對待。


    張氏不願封侯拜相,這種事情卻越多越好,士族是靠家族傳書聞名的,必須讓人知道你家有好書才行,張氏深諳其道,兵書不合適亂傳,啟蒙書籍卻越多越好,否則也不會送《千字文》給其他家族。


    送走欽差後,張氏家主特意去震澤,商量擴大生產的事情,書簡原來是馬跡島這裏製作的,他當然還得找到這裏。就算張易在海島,竹簡工廠應該還在這裏吧。


    為了配合張氏製作《弟子規》,張易把當初從家裏接來海島的一幫孩子,挑選歲數大的,帶回去二十人,他們熟悉整個製作的完整程序,為了讓新出的書,字體都是張易原版,張易還根據書簡大小,特意製作了鏤空刻板,隻要放在做好的書籍上,刷上油墨,整篇文章立刻就印好了。


    這麽多書籍,當然不可能全由張易寫,張氏家主親自來震澤,就是要商量由誰書寫,字體如何規範的事情,結果張易順手就解決了。


    這是劃時代的技術,卻又是看一眼就能學會的技術,可偏偏隻有張易能想到,張氏家主隻能感歎祖宗保佑,送回張易這個妖孽一樣的天才。


    等成立平東軍的旨意下到會稽後,因為皇帝默許張易隱身幕後,主將當然是張鍇,直接給升為平東校尉的官職,平東軍編製定為一萬人。


    曹節在皇帝麵前沒說,管事的官員當然知道,許昌殘部還有八千人,逃入越地山林後,肯定還會擴軍,平東軍是皇帝親定的,要盡全功,人數就不能少,直接給了一軍的上限,讓會稽郡全力協助平東軍完成擴軍,並供應錢糧,對於會稽郡免稅的要求,也答應下來。


    這件成就孫堅霸業的大戰,徹底被張易截胡,甚至比張易謀劃得更好,張易當然無法得知曹節在皇帝麵前,幫他出了大力。


    張鍇跟著張易來江南一年,已經榮升為平東軍主將平東校尉,兩千石的軍事主官,全國也沒有幾個,其他跟來的至少能獲得百人將,因為他們主要用字代替姓名,還混雜進虞家,魏家子弟,除了張易母子,外人根本不清楚,這支部隊完全是張氏子弟掌控的。


    打完許昌後,還要征討山越族,十幾年內戰爭無法平息,平東軍地位也就無可動搖,家主心裏對次子的愧疚也就煙消雲散了。


    而且,有了平東軍,張氏訓練出的諸多子弟,隻要塞進來從基層做起,也就有了升遷途徑,再也不需要老死於田疇,張氏不需要子弟揚名,這些旁支子弟卻需要給自己子孫掙出地位。


    在會稽郡敘功時,魏家和虞家子弟,大多數都被列進去,等平東軍擴軍時,這些人也順勢進入平東軍,會稽各縣的城衛職務,卻被張氏子弟替換掉不少。


    虞魏兩家因為張易籌劃一年,才得以保全,現在完全是張易的傳聲筒,整個會稽郡的駐軍其實也落入平東軍之手。


    這對平東軍很重要,他們在前方交戰,後方糧草和補充兵員,都要城衛軍負責協調,隻有自家兄弟負責,才能不掉鏈子。


    以後會稽郡,不管郡守是誰,張易說的才是會稽最重要的話。


    張易給張鍇的戰略就是,跟著許昌後麵,騷擾為主,慢慢練兵,坐看許昌和山越爭鬥,許昌戰事吃緊時,就鬆一鬆,如果許昌占據山越地盤,就要緊一緊,把他們繼續往前趕,不能讓他們消化山越人來發展壯大,而是用山越直接耗幹他們,也讓山越人不停出血,無力發展,為以後平定山越,省些力氣。


    當然,許昌也不能無休止存留下去,張易給出的期限是三年,造反時間和曆史上吻合,就讓他家和曆史上同期滅亡就行。有三年時間,平東軍也能成建製練成,可以親自上陣收服山越。


    這種化外民族,從越王被張儀陰死後,就沒有統一過,因為雜亂無章,既不會對中原統治者造成威脅,也很難臣服,平東軍要想推到南海,一戰而下,是不可能的,還得一個個部落拔除,慢慢消化,沒有十幾年是無法完成的。


    張易需要安定的東南沿海地區,然後大力發展水運,才能把南方的大米,供應到整個北方沿海,同時,有了海運後,軍隊能隨時通過海船,運送到北方登陸。


    曆史上,以後上千年,北方都得遊牧民族的天下,張易既然來了,就不會讓遊牧民族發展壯大,要在萌芽狀態就扼殺掉。既然曆史已經被救了質帝的道人篡改了,張易索性就改得更徹底一些,讓胡馬不得度陰山。


    和遊牧民族爭鋒,最關鍵的是後勤,海路水運就是張易想要依仗的後勤係統。


    他勸說虞家把船廠改到島上,就是要讓虞家從江湖船型,轉型製作海船,虞家本就有技術基礎,隻是海船產量不大,大多數還是江湖上航行的平底船。


    有三千訓練過的私兵為基礎,平東軍第一期擴軍,變成六千人,張易在伍長之下,還設一個副手,再加入三名新兵組成一伍,然後按照海島上所學,進行訓練。


    因為有了朝廷正式編製,也就不限定是魏家人,從祖茂率領的義勇中選拔年輕人,再篩汰掉當初三千人的老弱者,平東軍兵力吃緊的狀況,一下子就緩解了。


    到半年後,再次擴軍時,一伍變成兩伍,平東軍就能變成一萬人,隻需兩年,就能組成萬人大軍,也到了圍攻許昌,收取許家首級之時,最多一年就能拿下,到時候整個會稽郡就被平東軍從南到北一切為二,隻要打通道路,以後往兩側發展,就能全取會稽郡。


    會稽郡不算山越,本來就隻有二十幾萬人,還有幾萬黑戶口,平東軍定位為會稽郡子弟兵,隻能慢慢擴充,否則要把會稽郡吃垮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試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山尊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山尊者並收藏試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