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第二天是皇帝上朝,送走道人後,皇帝對張易說:“你武技不錯,能不能教教我?”
張易想不到質帝看了一場比賽後,居然想學武。
張易為他造看台,就是要多接近他,現在能教他武藝,是意外驚喜,還是很樂意的:“陛下什麽時候有空呢?”
“明天,還在這裏。”
第二天張易帶著兩根竹片削成的長劍,又來到內宮門口,很快皇帝就從內宮出來。
進了乾坤殿後,其他人都被趕了出去,隻有張易和皇帝在裏麵,張易遞了一根竹片對皇帝說:“陛下隻需要學習劍法就行,擂台上的那種貼身搏殺不適合陛下。”
“也好,我雖然配過劍,從來就沒拔出過,學學劍法挺好。”
等張易演示幾個動作,讓質帝跟著練習時,他動作生疏得讓人吃驚,可能從來就沒有做過劇烈運動,協調性很差。
張易練大學時,開過武館,連跑步同手同腳的女生都被他教成用刀高手,對這種新手很有經驗,耐心也非常好,知道沒有基礎的人怎麽教。
皇帝比女生要好得多,力氣不小,速度也不慢,缺的是怎麽用力的技巧,但是皇帝很聰明,聽完張易詳細解釋後,到了吃午飯時間,已經熟悉最基本的原理。
“先用餐吧,飯後繼續。”平時質帝問道,中午留道人用餐,也給站崗的張易賜食,今天請入殿內陪他用餐,算是多點優待。
皇上被擂台賽激發出練武的熱情,練了一上午劍法後,反而更熱心了。
張易是滿肚子疑問,明明走路時輕快得像內家高手,結果動起手來,根本不是,皇帝到底有沒有內功呢?
等太監布置好午餐,出去時,張易才對皇帝說:“陛下應該練習過道家的法門,不僅讓陛下保持年輕,還讓陛下身輕如燕,動作迅速,隻要練熟這套劍技,前天擂台上的十二個人,沒用一個能擋得住陛下的寶劍。”
質帝眼睛一亮,盯著張易眼睛問:“愛卿是說朕能比今天擂台上武士更厲害?”
他顯然對自己身懷道家功夫不太清楚,對張易所說,有點疑惑。
“陛下是不是有點奇遇,才向道的?平時是不是練過道家的功法?”
“朕登基第一天,就在寢宮裏遇到一個道人。因為寢宮以前沒人,他從禦膳房裏拿東西,都躲在這裏吃,結果再次來吃時,發現我在裏麵。當時我膽子小,看到他根本不敢聲張,他安靜吃完才離開,臨走時,還對我笑笑,第二天我用餐時,就藏了一大塊鹿肉,等他再來時,拿出來給他吃。就這樣,我們認識了,以後我都讓人把膳食拿進宮裏,和他一起吃,他來無影去無蹤,沒有人知道他在我寢宮裏,晚上有時還睡在我寢宮的梁上,我見他厲害,就請他教我,他隻教我一些姿勢和呼吸口訣,還叮囑我隻能自己練習,不能告訴別人。”
張易這才知道,救下質帝的道人原來是個饞鬼,陰差陽錯才遇到質帝,有了交情,當然不能眼看著質帝被人毒死。
“在梁冀派人來毒殺我時,是他發現食物有毒的,逼問宦官知道是梁冀指使,就提著兩個宦官衝出宮,聽說他去梁冀府上,威脅了梁冀,如果再敢動我,他立刻殺梁冀全家,隨後他就不見了,也沒人再見過他。
這麽多年,我隻練習他教我的,並沒有練過其他道家功法,也沒有人說我有功夫。想不到愛卿竟然能看出來,他不讓朕對別人說,具體怎麽練習的,就不告訴愛卿了。”
張易這才知道,皇帝隻練習了幾個姿勢和呼吸法,根本不知道自己身懷內功,所以他才怕羽林虎賁這些武將,他眼看著陽球被弄下獄害死,也沒有發作,不是不想救,是不敢救,他是真的懦弱。
隻是他退居幕後,反而讓宦官和士族都對他敬畏,他和宦官朝臣的關係,其實是麻杆打狼兩頭怕,他籠絡自己,是有求於自己,信任自己,是因為張錚是反對梁冀篡權時被殺的。
“陛下尋訪道人來問道,是還想見那位道長嗎?”
“確實是想找到他,可宮裏來了這麽多道長,偏偏他沒有出現,而且曹節請來的都是有道之人,聽他們聊聊道學,談談外麵的世界,讓我大開眼界,這麽多年下來,我已經習慣了。”
張易原本猜測過道人是幫皇帝做事的,結果也想多了,皇帝什麽都沒做,僅僅是聽聽外麵的熱鬧,聽習慣了,也就漠不關心,他其實還沒從傀儡的位置擺脫出來,更沒有雄心壯誌。
不可否認皇帝確實是聰明人,他充實北軍,卻分散在二十個校尉手裏,隻能憑虎符調動,有北軍在洛京城外,就震懾住城內的世族勳貴,宮城內外交給虎賁和羽林,其他都交給宦官管理,同樣是在製衡士族。
他明白宦官的靠山是他的信任,宦官絕不會傷害他,他就把大權交給宦官,他控製不了士族,卻能影響宦官集團,大部分時間不發表意見,有時候會順水推舟做些事情平衡一下,時間長了就顯得莫測高深。
張易是多思多想的人,喜歡陰謀論,結果就把單純想自保的皇上,想得太複雜了。
隨後也就明白皇上沒有太子的原因。
皇帝性情恬淡,沉默寡言,其實是懦弱,對皇後貴妃這些講究威儀的女人,他同樣不願接近,相反天真爛漫的宮女,反而讓他心儀。因此他的子女,都是低級小宮女生出來的,為了能讓孩子安全長大,又讓人把母子送到長安,說是圈養,其實要比留在宮裏安全得多。
同時,張易也明白,救他的道人自從威脅梁冀後,再也不現身,無非是讓人忌憚,不除掉那個道人,就沒有人敢害小皇帝。
那道人教小皇帝功法,應該是朋友之誼,希望小皇帝長命百歲,結果也確實如此,質帝現在年近半百,依然是三十左右的樣貌,也從來沒有得過病。
質帝幾十年不理朝政,卻練成內家高手,一般人看不出,來講道的道人應該能看出來,曹節等人從道人口中,得知皇帝道法高深,也就不敢違背皇帝意願,這才是質帝能控製宦官的最關鍵原因。
質帝登基三十幾年,除了國庫窮了點,邊關經常有鮮卑寇邊,其他大體還是穩定的,隻要不遇到大災荒,他就能安穩坐天下。
張易忽然想起自己來這裏,是坐在祝隨雲打坐台的原因,就問皇帝:“那位道長的眼睛,是不是很特別?”
師傅一直稱祝隨雲為祝瞎子,是因為祝隨雲眼睛看起來是爛紅的,晚上卻可以夜視,平時一直帶著墨鏡,除了師傅這個搭檔,其他人都以為他是瞎子。
“你見過他,是不是?”皇帝立刻激動了,隨後又冷靜下來,問張易:“你是不是見到過眼睛特別的道人?”
“傳我武功的師傅也是道人,雙眼就很特別,看起來紅通通的。身高比我略矮,看起來清瘦,麵孔黧黑,三縷長須到這裏,看起來不修邊幅,還會算卦。”
隨雲堂有祝瞎子的畫像,張易就把祝瞎子樣貌描述一遍,眼睛很紅當然是聽師傅說的。
隻是祝隨雲在張易來之前,已經去世五十年,這個時空裏,卻是三十幾年前救了質帝,張易雖然沒把握,還是問出來,確認是不是祝瞎子當初救了質帝。
靜靜聽張易描述完,質帝居然淌眼淚了,然後梗咽著說:“就是他,樣貌一點都沒錯,有那種胡子,道袍上油膩膩的,眼睛很紅,他也會算卦,我藏了食盒在櫃子裏,他隔著櫃子能猜中是什麽好吃的,他就說是算出來的,你師傅現在哪裏?”
祝瞎子的神奇,都是聽師傅說的。當年兩人聯手,除了暗哨是祝瞎子清除的,其他都要師傅動手,祝瞎子還說過他已經是一百多歲,老胳膊老腿沒力氣,不動手是應該的,隻是師傅不相信一百多歲的人,還能翻牆越脊如履平地,以為他是吹牛,最多四十歲。
現在看來,救質帝的確實是祝瞎子,自己確實是誤坐了祝瞎子的打坐台,才來到這個時空的,想不到祝瞎子還有這個手段,看來世間真有修煉得道之人。
“他對我說自己要坐化,一陣風過去就隻有衣服和一些灰燼,現在想起來,說不定是離開了,陛下聽無數道人講道,有沒有人見過他,於真人還有左慈都是得道之人,應該聽說過他吧?”
“沒有,每次有道人來講道,我都會問起,從來沒有人見過他,原來是去收你為徒了。他沒傳你功法嗎?”
“隻教了我打坐練氣,可是我愚鈍,至今沒有練出陛下這種功力。”
“我功力很深嗎?我怎麽不知道?”
“陛下呼吸悠長,還能駐顏,就是因為功力深厚,我也把師傅所傳的功法說給陛下,請陛下自己驗證是不是相同。”
張易想不到質帝看了一場比賽後,居然想學武。
張易為他造看台,就是要多接近他,現在能教他武藝,是意外驚喜,還是很樂意的:“陛下什麽時候有空呢?”
“明天,還在這裏。”
第二天張易帶著兩根竹片削成的長劍,又來到內宮門口,很快皇帝就從內宮出來。
進了乾坤殿後,其他人都被趕了出去,隻有張易和皇帝在裏麵,張易遞了一根竹片對皇帝說:“陛下隻需要學習劍法就行,擂台上的那種貼身搏殺不適合陛下。”
“也好,我雖然配過劍,從來就沒拔出過,學學劍法挺好。”
等張易演示幾個動作,讓質帝跟著練習時,他動作生疏得讓人吃驚,可能從來就沒有做過劇烈運動,協調性很差。
張易練大學時,開過武館,連跑步同手同腳的女生都被他教成用刀高手,對這種新手很有經驗,耐心也非常好,知道沒有基礎的人怎麽教。
皇帝比女生要好得多,力氣不小,速度也不慢,缺的是怎麽用力的技巧,但是皇帝很聰明,聽完張易詳細解釋後,到了吃午飯時間,已經熟悉最基本的原理。
“先用餐吧,飯後繼續。”平時質帝問道,中午留道人用餐,也給站崗的張易賜食,今天請入殿內陪他用餐,算是多點優待。
皇上被擂台賽激發出練武的熱情,練了一上午劍法後,反而更熱心了。
張易是滿肚子疑問,明明走路時輕快得像內家高手,結果動起手來,根本不是,皇帝到底有沒有內功呢?
等太監布置好午餐,出去時,張易才對皇帝說:“陛下應該練習過道家的法門,不僅讓陛下保持年輕,還讓陛下身輕如燕,動作迅速,隻要練熟這套劍技,前天擂台上的十二個人,沒用一個能擋得住陛下的寶劍。”
質帝眼睛一亮,盯著張易眼睛問:“愛卿是說朕能比今天擂台上武士更厲害?”
他顯然對自己身懷道家功夫不太清楚,對張易所說,有點疑惑。
“陛下是不是有點奇遇,才向道的?平時是不是練過道家的功法?”
“朕登基第一天,就在寢宮裏遇到一個道人。因為寢宮以前沒人,他從禦膳房裏拿東西,都躲在這裏吃,結果再次來吃時,發現我在裏麵。當時我膽子小,看到他根本不敢聲張,他安靜吃完才離開,臨走時,還對我笑笑,第二天我用餐時,就藏了一大塊鹿肉,等他再來時,拿出來給他吃。就這樣,我們認識了,以後我都讓人把膳食拿進宮裏,和他一起吃,他來無影去無蹤,沒有人知道他在我寢宮裏,晚上有時還睡在我寢宮的梁上,我見他厲害,就請他教我,他隻教我一些姿勢和呼吸口訣,還叮囑我隻能自己練習,不能告訴別人。”
張易這才知道,救下質帝的道人原來是個饞鬼,陰差陽錯才遇到質帝,有了交情,當然不能眼看著質帝被人毒死。
“在梁冀派人來毒殺我時,是他發現食物有毒的,逼問宦官知道是梁冀指使,就提著兩個宦官衝出宮,聽說他去梁冀府上,威脅了梁冀,如果再敢動我,他立刻殺梁冀全家,隨後他就不見了,也沒人再見過他。
這麽多年,我隻練習他教我的,並沒有練過其他道家功法,也沒有人說我有功夫。想不到愛卿竟然能看出來,他不讓朕對別人說,具體怎麽練習的,就不告訴愛卿了。”
張易這才知道,皇帝隻練習了幾個姿勢和呼吸法,根本不知道自己身懷內功,所以他才怕羽林虎賁這些武將,他眼看著陽球被弄下獄害死,也沒有發作,不是不想救,是不敢救,他是真的懦弱。
隻是他退居幕後,反而讓宦官和士族都對他敬畏,他和宦官朝臣的關係,其實是麻杆打狼兩頭怕,他籠絡自己,是有求於自己,信任自己,是因為張錚是反對梁冀篡權時被殺的。
“陛下尋訪道人來問道,是還想見那位道長嗎?”
“確實是想找到他,可宮裏來了這麽多道長,偏偏他沒有出現,而且曹節請來的都是有道之人,聽他們聊聊道學,談談外麵的世界,讓我大開眼界,這麽多年下來,我已經習慣了。”
張易原本猜測過道人是幫皇帝做事的,結果也想多了,皇帝什麽都沒做,僅僅是聽聽外麵的熱鬧,聽習慣了,也就漠不關心,他其實還沒從傀儡的位置擺脫出來,更沒有雄心壯誌。
不可否認皇帝確實是聰明人,他充實北軍,卻分散在二十個校尉手裏,隻能憑虎符調動,有北軍在洛京城外,就震懾住城內的世族勳貴,宮城內外交給虎賁和羽林,其他都交給宦官管理,同樣是在製衡士族。
他明白宦官的靠山是他的信任,宦官絕不會傷害他,他就把大權交給宦官,他控製不了士族,卻能影響宦官集團,大部分時間不發表意見,有時候會順水推舟做些事情平衡一下,時間長了就顯得莫測高深。
張易是多思多想的人,喜歡陰謀論,結果就把單純想自保的皇上,想得太複雜了。
隨後也就明白皇上沒有太子的原因。
皇帝性情恬淡,沉默寡言,其實是懦弱,對皇後貴妃這些講究威儀的女人,他同樣不願接近,相反天真爛漫的宮女,反而讓他心儀。因此他的子女,都是低級小宮女生出來的,為了能讓孩子安全長大,又讓人把母子送到長安,說是圈養,其實要比留在宮裏安全得多。
同時,張易也明白,救他的道人自從威脅梁冀後,再也不現身,無非是讓人忌憚,不除掉那個道人,就沒有人敢害小皇帝。
那道人教小皇帝功法,應該是朋友之誼,希望小皇帝長命百歲,結果也確實如此,質帝現在年近半百,依然是三十左右的樣貌,也從來沒有得過病。
質帝幾十年不理朝政,卻練成內家高手,一般人看不出,來講道的道人應該能看出來,曹節等人從道人口中,得知皇帝道法高深,也就不敢違背皇帝意願,這才是質帝能控製宦官的最關鍵原因。
質帝登基三十幾年,除了國庫窮了點,邊關經常有鮮卑寇邊,其他大體還是穩定的,隻要不遇到大災荒,他就能安穩坐天下。
張易忽然想起自己來這裏,是坐在祝隨雲打坐台的原因,就問皇帝:“那位道長的眼睛,是不是很特別?”
師傅一直稱祝隨雲為祝瞎子,是因為祝隨雲眼睛看起來是爛紅的,晚上卻可以夜視,平時一直帶著墨鏡,除了師傅這個搭檔,其他人都以為他是瞎子。
“你見過他,是不是?”皇帝立刻激動了,隨後又冷靜下來,問張易:“你是不是見到過眼睛特別的道人?”
“傳我武功的師傅也是道人,雙眼就很特別,看起來紅通通的。身高比我略矮,看起來清瘦,麵孔黧黑,三縷長須到這裏,看起來不修邊幅,還會算卦。”
隨雲堂有祝瞎子的畫像,張易就把祝瞎子樣貌描述一遍,眼睛很紅當然是聽師傅說的。
隻是祝隨雲在張易來之前,已經去世五十年,這個時空裏,卻是三十幾年前救了質帝,張易雖然沒把握,還是問出來,確認是不是祝瞎子當初救了質帝。
靜靜聽張易描述完,質帝居然淌眼淚了,然後梗咽著說:“就是他,樣貌一點都沒錯,有那種胡子,道袍上油膩膩的,眼睛很紅,他也會算卦,我藏了食盒在櫃子裏,他隔著櫃子能猜中是什麽好吃的,他就說是算出來的,你師傅現在哪裏?”
祝瞎子的神奇,都是聽師傅說的。當年兩人聯手,除了暗哨是祝瞎子清除的,其他都要師傅動手,祝瞎子還說過他已經是一百多歲,老胳膊老腿沒力氣,不動手是應該的,隻是師傅不相信一百多歲的人,還能翻牆越脊如履平地,以為他是吹牛,最多四十歲。
現在看來,救質帝的確實是祝瞎子,自己確實是誤坐了祝瞎子的打坐台,才來到這個時空的,想不到祝瞎子還有這個手段,看來世間真有修煉得道之人。
“他對我說自己要坐化,一陣風過去就隻有衣服和一些灰燼,現在想起來,說不定是離開了,陛下聽無數道人講道,有沒有人見過他,於真人還有左慈都是得道之人,應該聽說過他吧?”
“沒有,每次有道人來講道,我都會問起,從來沒有人見過他,原來是去收你為徒了。他沒傳你功法嗎?”
“隻教了我打坐練氣,可是我愚鈍,至今沒有練出陛下這種功力。”
“我功力很深嗎?我怎麽不知道?”
“陛下呼吸悠長,還能駐顏,就是因為功力深厚,我也把師傅所傳的功法說給陛下,請陛下自己驗證是不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