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幾路戰場平息下來,各支大軍準備進攻青徐時,劉焉上書了,內容和曆史上一樣。


    大意是刺史檢察全州官吏,卻沒有兵權,郡縣有兵卻力量分散,造成地方官府無力鎮壓反賊,因為各地都有黃巾餘黨,隨時會死灰複燃,建議任命德高望重者為州牧,統管全州軍政大事,替朝廷綏靖地麵,牧守一方。


    劉焉上書正合宦官心意,士族也很滿意,朝會之後就定下來,立刻頒布天下。


    從劉焉上書,到聖旨下達,也就半個月時間,張易知道情況時,剛剛帶兵到陳留,立刻把軍隊停下,自己帶著鐵血營返回洛京。


    黃巾餘黨還沒有剿滅,就開始分配勝利成果,張易知道青徐黃巾沒自己什麽事情了,那就必須先回洛京,拿到自己該拿的地盤。


    幽州刺史劉焉是老狐狸,上書時還自薦益州牧,為朝廷去益州整肅吏治,已經被通過。和時刻要麵對鮮卑相比,橫跨巴蜀之地的益州才是人間樂土,山高皇帝遠,在益州當州牧要比封王更自在。


    正在清河和平原兩地,秣馬厲兵準備進攻青徐的公孫瓚和劉備兩支軍隊,被劉焉召回幽州。


    劉焉要去益州整肅吏治,當然要帶自己的人手,幽州官員願意跟他去益州的,都被他提前升官。剿滅黃巾軍敘功還得等下去,劉焉這裏卻是現成的官位,劉備沒有一點遲疑就就答應下來。公孫瓚家裏是遼東望族,不願意跟著劉焉去益州。


    劉焉要想順利到達益州,並站穩腳跟,劉備帶著的兩千軍隊,就是他們的開路先鋒,因此入蜀的第一站的巴-西太守給了劉備。


    張易過虎牢關時,已經接到皇帝旨意,宣張易回洛京議事,因此到了洛京後,留鐵血營去校場,自己直接入宮城見天子。


    在宮城門口,恰好遇到已經拿到益州牧官印的劉焉。


    如果張易當時在洛京,劉焉這封奏折,根本不會被通過,可天下大勢就是如此。


    曆史上王莽篡位,結束劉家漢室統治,最終光複漢室的是劉秀,過去不過一百多年,現在黃巾造反,天下震動,士族根基被黃巾軍動搖,宦官集團卻沒有人手去摘取勝利果實,最後把地方權力拱手讓給漢室宗親。


    不僅劉焉這個漢室宗親獲得益州牧,荊州刺史劉表直接升為荊州牧,侍中劉岱被任命為兗州牧。光祿勳裏還有很多劉姓散官都在活動,等著分配到地方為官。


    劉焉雖然有私心,但無論在朝還是在外,官聲還是不錯的,已經既成事實,張易也不會去當掃興的惡人,略微拱拱手就準備擦身而過。


    “張將軍此番出征,功勳卓著,劉焉在此謝過,焉已舉薦張將軍為幽州牧,有張將軍在幽州,定叫鮮卑人不敢南下牧馬。”


    “哦,謝過劉益州。”和這老狐狸也不需要客套,原來他居然舉薦自己去幽州,才從幽州脫身的。


    劉焉對張易的敷衍不以為意,跟在他後麵的劉備卻對著張易哼一聲,顯然非常不滿意。


    張易這才轉向他,稍微相看兩眼,就認出是劉備,雖然沒有書上說地那麽誇張,但是大耳朵,長胳膊確實是異相,就調侃他一句:“劉益州佳兒相貌很特別啊,兩耳垂肩,富貴無比,雙手過膝,手段過人,必為一方之主。”


    說完,再次拱手道別,留下劉焉兩人麵麵相覷,看著張易走進宮城。


    自從陽球被滅後,衛尉職務又是空懸,現在是太尉楊彪代管,大儒盧植厚道,又有軍功,是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物,這次被提議放在衛尉上,但是皇帝卻意屬張易來當衛尉。


    “他們舉薦盧植為衛尉,朕意屬愛卿你來當,擱置了已經擬好的聖旨。”見到張易後,質帝直接開門見山,說出急招張易回京的原因。


    “微臣當衛尉,群臣和宦官都會心驚膽顫,況且黃巾餘黨還有幾十萬人,都潰逃到齊魯之地,如果等他們緩過勁來,沿海半壁都會失去控製。”


    “你不想當衛尉?那以後誰來陪我練劍?”


    張易以為皇帝是因為害怕才留自己的,萬萬沒想到,質帝擱置聖旨的原因,居然是需要張易陪練劍術,張易一口老血差點噴死他。


    “微臣舉薦一人,劍法高絕,堪為陛下陪練,而且其人隻需帝師一職,就能對陛下衷心耿耿,由大儒盧植為衛尉,陛下也能安如泰山。”


    “哦,他劍法和你比如何?”


    “實力伯仲之間,此人劍法精妙,微臣依仗力大身法快,才能堪堪擋住,陛下特點和微臣相同,由他教授陛下劍法,對陛下劍法精進更有好處。”


    “這樣啊,帶進來試試吧。”


    張易舉薦的當然是鐵血營劍法教練王越,等質帝和王越交手後,感到張易所說,確實有道理。


    張易和他特點相同,該教的都已經教給他,王越憑借精妙劍法,就能讓質帝應接不暇,確實更適合當他教練,也就是帝師。


    因為練熟劍法,皇帝已經對自己有了信心,張易因為能打仗,經常被朝臣和宦官舉薦出征,軍國大事,質帝也不能不同意,總以為是憾事,現在有王越代替張易為貼身護衛,確實更方便。


    因為衛尉位置,群臣和宦官的意見和質帝意見不符,張易才被質帝招回洛京,連張易都舉薦盧植,還舉薦王越為劍法教練,盧植可以不管,王越立刻遷為羽林中郎將,作為皇帝貼身護衛,即使皇帝在內宮,他也要需要內宮門口值守。


    王越時刻不離皇帝,也是張易建議的,理由是:“如果有人作亂,司隸校尉府無法掌控時,可以讓王越拿虎符去城外調北軍入城平亂,衛尉盧植是合適領軍者。”


    鍾繇雖然是士族舉薦的,升任司隸校尉後,也把自己當成皇帝鷹犬,做事不偏不倚,而且處事很溫和,士族和宦官都找不到更合適人選,因此坐穩了司隸校尉位置。


    隻是司隸校尉府力量不足,如果關鍵時有盧植率領北軍相助,沒有人能威脅到皇帝。


    質帝見到張易替他安排得很周到,也知道張易作為兵家,更喜歡戰場,因此不再多管。


    張易一直陪著皇帝去內宮,才有時間教導王越:“從此以後,你的身家性命都歸了皇帝,記住以下三點,你就能收益一輩子。第一,陪皇帝練劍,永遠都要用竹劍。第二,不要讓外人知道皇帝身負絕世劍法。第三,你沒有戰死,就不能讓皇帝和別人交戰。”


    “諾,末將必不負將軍所托。”王越立刻立正捶胸,這是鐵血營軍禮。


    張易現在是給他下達軍事任務,他必須不折不扣完成,原本忐忑的心也莊重起來。


    他進宮後,才知道皇帝居然也有絕世劍法,而且皇帝學習他的劍法技巧很快,他自知不久後就不是皇帝對手,總害怕再被趕出宮城。


    現在張易讓他保密,還讓他永遠護衛皇帝,那麽他就可以一直當帝師。


    張易留王越在宮門值守,自己往宮城外走,轉角時,和張讓擦身而過,張讓小聲問:“幽州牧?並州牧?”


    張易小聲回他:“揚州牧。”


    然後兩人就各奔東西。


    張易是兵家,無法改變規則後,立刻改弦易轍,開始為自己謀劃。相比於衛尉這個位高權重的位置,張易更喜歡當州牧,


    會稽郡,吳郡在張易幹涉下,已經成為工商業最活躍的地方,張易怎麽會為人作嫁?


    幽州並州都有鮮卑入寇,他們都以為張易想去,其實哪裏比得上揚州廣闊?


    想打仗還不容易,齊魯之地的青徐兩州將成為戰亂區,和揚-州隻隔淮河,到最後還得張易去解決,但是州牧跨境出征,總要個說法才行。


    不得不說,張讓這個本家兄弟很給力,他知道皇帝已經默許張易離京,張易舉薦的也是盧植,還知道張易底線是揚州牧後,他並沒有透露出去,回到政事堂,依然拿衛尉和安東將軍給宦官討論。


    和皇甫嵩伏殺張角,黃巾餘部逃逸不同,張易是完整幹掉張梁和張寶兩支大軍,是這次出征功勳最大的,他原來就是征虜將軍,軍職當然也要升。


    “四安將軍當然沒有問題,可是這衛尉合適嗎?”呂常一直看不慣張易的跋扈。


    讓張易當衛尉,不僅勳貴士族上朝時戰戰兢兢,就連他們這些宦官也不自在,一個疏忽就會被張易搞掉,趙忠就是先例。


    張易不僅凶悍,而且詭計多端,如果可能,他們不想和張易朝昔相處。


    “我覺得並州牧就不錯,他喜歡打仗就讓他去前線,並州的錢糧都用於他治軍。”中常侍侯覽立刻提議。


    張讓問張易的並州牧,就是因為夏惲力主推薦,並州領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九郡,都是直麵鮮卑,一直有戰事,送張易去並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侯覽是夏惲的鐵杆手下,立刻提出來。


    幽州牧是劉焉提議,段珪讚同的,段珪家鄉就在並州,並州不少官員是他的親戚,如果張易去並州,他家族撈錢的機會也就沒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試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山尊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山尊者並收藏試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