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對陶謙搭順風車,非常支持。


    徐州和揚州緊鄰,還有淮水支流互通,在稅收刺激下,陶謙已經組織轄內民眾,開始修路搭橋,促進商業發展。


    張易還得幫幫他,隻有生產出能夠交易的物品,才能引商人來交易,徐州就能收到更多的稅收。


    很快,糜家在徐州境內開辦石灰工廠,這是用量很大的建材,工藝並不複雜,缺的是燃料。徐州很早就有人燒製石灰,有了壽春的煤後,石灰煆燒也就容易多了。


    糜家剛把石灰工廠建好,徐州好多山頭,就被聞風而動的當地豪強買斷。


    對他們來說,采石灰石太簡單了,缺的是銷路,現在派點人口把山上石頭弄下來,送到糜家的石灰場,就能換到真金白銀,為什麽不幹呢?


    結果,徐州資源豐富,挖石頭的人多了後,不僅石灰石,連鐵礦石和煤都被人挖出來。


    糜竺是鎮北將軍府的工商從事,手下就有煉鐵的專家,發現鐵礦後,糜家立刻在徐州成立大漢第一家煉鐵工廠,為了順利開礦,吸納有幾十個股東,隨後那些股東紛紛出資出人進行鐵礦石開采。


    在徐州開始快速發展的一年時間,鎮北軍也拿下了琅琊郡,兩萬多黃巾青壯被抓走,剩下要麽跑到青州,要麽求著鎮北軍帶他們走,因為留在當地太苦了。


    張易隨即就把借來的東海郡還給徐州,讓專注於修路收稅的陶謙,把東海的路也修一修,東海的港口是虞家建立的,要想發展壯大,就得有聯通內地的道路,把更多商品輸送進來,最好還能有商品運出去。


    壽春的兩萬新兵,編入現在的鎮北軍,按照八卦命名,稱為鎮北八營,全部進入琅琊郡修整。


    相比於東海,琅琊郡除了耕地較少,其他資源要豐富得多,把東海留給陶謙安排種地,鎮北軍去琅琊訓練,隨時可以進攻青州黃巾,最好能和曹操達成交易,切下膠東半島。


    有膠東半島在手,張易就可以在此造船,渡海去遼東建立軍港,鎮北軍進攻鮮卑時,後勤沒有後顧之憂。


    張易占據琅琊郡後,郡守還得請陶謙指派,這是朝廷法度,張易不想破壞。


    結果陶謙給張易派來笮融,張易不喜歡這個人,曆史走向變了,人性格不會變。曆史上笮融是個野心家,發展信徒斂財的神棍,最終變成無義流寇,誰收留他,殺誰。


    這家夥確實來者不善,到這裏上任時,還帶著幾百信徒,隨後指使信徒在琅琊郡宣傳太平道的罪惡,那些留在琅琊郡,受過黃巾軍荼毒的民眾,不少人受到他們蠱惑,逐漸成了笮融的信徒。


    “新來的太守不安份啊。”荀攸看不上笮融這種神棍。


    “陶謙是好了傷疤忘了痛,才會派他來,現在沒空搭理他,我們來琅琊後,曹操也斷了俘虜買賣,都不歡迎我們呐,我們直接把全軍開拔到東萊,然後派人去遼東建立港口,這裏緩一緩,先去收拾一下鮮卑人。”


    “這倒是正事,鮮卑入寇,鎮北將軍一直不去北方,好像說不過去。”


    “你說,我們走海路,還是直接走旱路繞過去?”


    “海路運力緊張,旱路沿途驚擾太大了。不過沒關係,亮亮相也不錯。”


    “好,那就戰兵走旱路,輔兵到東萊後走海路,多打旗號,沿途試試他們成色。”


    見到鎮北軍開拔,笮融來到軍營前,要求求見張易,被張易涼了一個時辰才讓他進來。


    “將軍這是要去哪裏?”見到張易,笮融開口就問。


    “軍事秘密,笮融太守還是少知道為好。”


    “將軍走了,這裏防守怎麽辦?”


    “這好像是笮融太守的責任吧?”


    “那我得收稅才能養兵。”


    “哦,鎮北軍還沒收過琅琊郡的稅收,笮融太守自便。”


    琅琊郡青壯都被鎮北軍抓走,還有不少跑到青州,現在還剩下幾萬老弱,散在鄉野裏,靠采集野菜為生,鎮北軍駐紮這裏後,還接濟他們不少,哪裏會去收稅。


    適逢鮮卑又開始大舉寇邊,張易就想到遼東同樣產煤和鐵,與其在這裏,鎮得所有人都不敢輕動,還讓人側目,不如去遼東發展,等這幫家夥開始割據,再回頭收拾他們。


    丟下一地雞毛,鎮北軍說走就走,兩萬五千大兵一分為三,一萬退守壽春,一萬直接北上,還有五千到東萊,等著海船過來送往遼東。


    此時已經是本初四十六年,到了冬天,緩過勁來的鮮卑再次入寇,並州刺史臧昊率三萬騎兵,四萬步兵,於雁門關外和檀石槐正麵交戰,最終打成膠著,檀石槐無功而返。


    幽州牧劉虞兵隻有三千,不敵東部鮮卑,於是堅壁清野,退守漁陽,結果上穀郡太守夏育率輕騎出關,於草原上又放了一把火,然後自己逆風奔逃,躲避大火,一直衝到雲中郡的沙漠裏,才躲過一劫。


    就在這個時候,張易率領一千鐵血營在前,後麵跟著一萬步兵,就這麽橫穿青州,往北方開拔。


    青州黃巾都是被張易嚇跑過來的,見到張易打著鎮北軍旗號,直接往兩側避讓,給張易留出十幾裏寬的通道,沿途還擺上一點糧食,算是送給鎮北軍的儀程。


    張易轉頭問郭嘉:“這裏頭目是臧霸還是張飛燕?倒是挺懂事。”


    鎮北軍移師琅琊時,郭嘉提前舉行冠禮,來軍中報到,被張易委以情報從事。這是一直給他留的位置,前一陣一直是張易親自管理。


    郭嘉經過多年鍛煉,早就不是病怏怏身體,進入軍營後,和其他護衛一樣,身上也是穿著輕鎧,時刻不離張易左右,見張易問起,立刻說:“是張飛燕的地盤,臧霸在泰山。”


    “派人接觸一下,看看能不能說服他們投降。”


    “如果投降,地盤怎麽辦?曹孟德不可能在邊上看著。”


    “那就帶走,你覺得哪裏好安置他們?”


    “膠東半島要建設三個港口,加上遼東港,遼西港和東海港,六個港口足夠安置他們。”


    “就按照這個籌劃,青州黃巾不能留給曹操。”


    張易大軍順利通過青州,大張旗鼓過渤海和河間時,袁氏兄弟已經把過河的浮橋搭好,同樣有糧食贈送,兩人都沒有來相見,意思就是趕緊離開。


    兩兄弟現在都湊出萬餘兵馬,秣馬厲兵,防著周圍的曹操。至於附近的劉繇和劉岱,各自隻有幾千人,他們根本沒放在眼中。青州黃巾軍,是曹操的事情,根本和他們無關。


    結果有兩兄弟牽製,曹操也不敢對黃巾大舉開戰,而黃巾軍因為張易在琅琊,更是一動不敢動。


    張易移師關外,其實是為了打開僵局,讓他們各家都動起來,隻有打起來,張易才有機會插手這裏。


    張易到幽州,才知道夏育放了一把火,又把鮮卑人燒回去了。


    既然鮮卑已經不在,張易也就沒去漁陽,直接進入右北平,沿海岸線往北。他到遼東是來建立海港根據地的,根本不想和劉虞去套近乎,在洛京時,劉虞就對張易不感冒。


    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對張易到來非常歡迎,老遠就迎了上來。


    “鮮卑已經被夏老賊一把火燒跑了,將軍來得剛好,不然也要著了夏老賊的道。”


    他一口一個夏老賊,因為鮮卑入寇時,他立刻出兵騷擾,結果夏育放火,他們也在下風頭,見到遠處濃煙升空,趕緊往回跑,結果還被燒傷不少,也幸虧他們是騎兵,真要是步兵,都死在火場裏。


    跟著公孫瓚入城,見到不少士兵在曬太陽,有些臉上的燒傷還沒好,張易對公孫瓚說:“我這裏備了不少燙傷膏,你讓人來拿一些過去。”


    聽說張易要送他們燙傷膏,公孫瓚立刻下馬致謝:“謝將軍,能有燙傷膏,就能讓兄弟們少受不少苦。”


    他剿黃巾時有兩千騎兵,後來折損一些,當了太守後,又攢了些家底,現在總共才三千騎兵,這次有一半被燒傷,大部分在手和臉這些部位,不致命卻難受得很。


    張易是放過火的,見識過草原大火的厲害,就算不敢再放,也要防備別人放火,因此特意讓華佗準備了不少燙傷膏,結果自己還沒用上,先救治了公孫瓚的部隊。


    進了公孫瓚大堂,公孫瓚請張易做了主位,自己再側麵相陪。


    張易是鎮北將軍,到了邊境郡縣,不會過問民生的事情,如果是談軍情,就是他最大。


    寒暄過後,張易就問公孫瓚:“鮮卑入寇,一般從幾路過來?”


    “我們這裏是從盧龍塞和沿海過來的,上穀漁陽外有很多丘陵,鮮卑人隨意就能避開關城。”


    “盧龍塞怎麽會沒有士兵駐守?”


    “龍城在鮮卑手中,鮮卑都是騎兵,很容易包抄盧龍塞後路。”


    “昌黎郡也在鮮卑人手裏嗎?”


    “昌黎胡漢雜居。”


    公孫瓚說得簡單,張易也不再問,昌黎顯然有公孫家的產業,幽州管不了,鮮卑也不搶掠,算是雙方交易場所。


    “鎮北將軍府,就設在盧龍塞。”


    “將軍這麽多兵,小小盧龍塞住不下吧。”


    “現在確實不大,本將既然來了,周圍就不再允許鮮卑人放馬牧羊,地方不就夠了嗎?”


    公孫瓚可不覺得張易是說笑,一萬步兵裏有兩千人是弩兵,其他還有長刀手,盾牌手和弓箭手,都是對付馬隊的重裝步兵,真要被張易卡住盧龍塞,整個右北平就沒有鮮卑人敢來,而且他們可以隨意攻出去。


    十天後,船隊到了,張易才和公孫瓚告別,公孫瓚聽說船隊順著濡水逆流而上,然後就在河邊開始搭建水寨,就知道右北平再也沒有戰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試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山尊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山尊者並收藏試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