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把鐵血營帶出去殺羊,是去引誘他們來戰,當然不會毫無準備,一萬新兵和送輜重來的五千輔兵到了濡水後,就在濡水下遊兩岸的碼頭外圍構築防禦工事,保證盧龍塞往港口的後路不被切斷。


    張易讓他們構築的工事,和拓跋狐過冬羊圈很像,也是往下麵挖坑,沒辦法,這裏冬天很冷,地下一米五深處才不再結冰,隻有挖出三米深,人呆在裏麵就舒適很多,上麵鋪設原木蓋好土後,就是暗堡。


    迷宮一樣的暗堡上麵,還有不少柵欄,可以讓戰士衝上來後還有屏蔽,鮮卑人想要過來,就得接受柵欄後和暗堡裏的雙重打擊。這個工事更無恥的地方,在工事前方一百多米範圍內,密密麻麻都是圓孔,隻有碟子大小,卻有半米深,是礦工半圓鏟挖出來的,非常省事,但是下雪封凍後,這些圓坑就是折馬腿的利器,人都無法亂跑,更別說騎兵馳騁。


    輜重船送到遼西來的,除了糧食和竹杆箭,就是各種工具和鐵釘,尤其是鐵鍬和斧頭很多。用這些便利的工具,一萬多士兵挖了一個月才完成,濡水下遊兩岸延綿幾十裏,凡是能通過的地方,都是這種半地下工事。


    張易做出這種工事,就是不想主動出擊,讓鮮卑人覺得自己沒有危險,可以慢慢圍困張易。盧龍塞總共二十一個關口,都是盾牌和弓箭手駐紮,依懸崖而建的關城,牢牢卡住往南的通道。


    天寒地凍,張易的士兵都在溫暖的地方,有充足的糧食和羊肉吃,鮮卑騎兵就難受了,他們最可能攻擊的地方,就是濡水出海口的港口,那裏看起來隻有柵欄,卻是防範最嚴密的地方,不僅地下工事最密集,士兵也最多,鮮卑人敢強攻,還會有秘密武器等著他們。


    從北麵過來的鮮卑人,都以為張易隻有一千騎兵,等他們到了盧龍塞附近,聽已經吃過虧的牧民說,才知道盧龍塞裏還有兩三千的步兵,有很多弓箭手,居高臨下,弓箭射程比他們遠好多,更惡劣的是這些弓箭手用的箭枝是竹子特製的,用一次就斷成三截,連箭頭都無法再用。


    江東有了車床後,製作箭杆時,同心度控製很好,因為竹節原因,箭枝是三截通過螺紋連接的,因為箭枝是損耗品,張易隻要求平直就好,箭頭更是操蛋,竹子製成三棱錐後,僅僅錐尖位置鑲嵌金屬尖頭。


    箭頭段和尾羽段都是分開存放的,筆直的箭杆困紮在一起,基本不會變形,使用前才會迅速組裝。


    這種箭枝因為重量輕,速度很快,本就是為黃巾軍和鮮卑人準備的,因為他們沒有盔甲,結果圍捕黃巾時沒有用上,全部送到塞北來。


    鮮卑牧民以為盧龍塞關口防禦力量單薄,結集幾十人就敢往上衝,結果,關上守軍練的就是快速發射,根本不計成本,不停往下射箭,箭雨很快就把鮮卑牧人擊退。


    鮮卑牧民聽說盧龍塞的漢騎都是長槍兵,就算有弓箭也不會多,他們敢來攻打盧龍塞,就是要利用遠程攻擊欺負漢軍。


    而且大漢北軍所用的箭枝,因為製作精良,每支成本需要七十文,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要比他們自己的箭枝要好得多,來攻盧龍塞前,還有撿漢軍箭枝的打算。


    結果,看著先來牧民身上的傷痕,還有低成本製作的箭枝,這些興衝衝趕過來的牧民也傻眼了。


    箭枝貴,殺傷力弱,完全靠弓箭是無法守城的,因為花不起。


    現在盧龍塞上落下的是箭雨,還是粗製濫造的竹箭,連油漆都沒有,可挨上一箭,同樣血流不止,拔箭後同樣是銅錢大的貫穿傷。


    寧挨三箭,不挨一刀,寧挨三刀,不挨一槍。


    這是古代戰場士兵的信條。


    張易帶來的步兵大多數是槍兵,弓箭都是附帶副武器的,不僅箭是便宜貨,連弓都是簡陋的竹木弓,射程隻有三五十米,和漢軍弓箭手根本沒法比。


    但是在盧龍塞這個特殊地點,簡易弓箭卻讓鮮卑人吃了大虧。二十幾個關口,第一天就射傷了四五千鮮卑人。雖然都是輕傷,卻很影響士氣。


    進攻盧龍塞的鮮卑人受阻,從柳城來的鮮卑人,遭受迎頭痛擊後,對刺蝟一樣的暗堡,同樣無計可施。


    他們沿著海岸線過來,就是要堵死盧龍塞的退路,結果到了濡水入海口附近時,居然發現那裏建起很大的城寨,還是用木柵欄圍起來的,隻有一人多高。因為城寨裏麵很開闊,柵欄很長,還是幾層,搭建得曲折迂回。


    柳城來的鮮卑都是入寇大漢的老手,不知攻破過多少這種簡易柵欄。隻需要甩出皮繩,用幾匹馬一拉,就能把柵欄拉到,然後就能衝進去予取予求。


    看到裏麵空蕩蕩的,沒有見到人影,兩千多鮮卑人也不想再試探,都爭先恐後往城寨趕,就怕拉在後麵,搶不到好東西。


    馬快的騎兵衝到城寨近前時,直接開始衝鋒,他們沒看見柵欄後麵根本有人,都想第一時間破開柵欄,然後打城寨守兵措手不及。


    結果異變忽然發生,衝鋒的騎兵忽然有人落馬,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就接二連三的發生馬失前蹄的狀況。等摔得七暈八素的鮮卑人,爬起來看到折斷的馬蹄後,才知道一片枯草下麵,居然有無數淺坑,剛好可以陷進整個馬蹄,在慣性作用下,直接折斷馬蹄。


    有些還沒落馬的鮮卑騎兵就轉頭想跑,結果沒跑幾步,也摔下馬來。剛剛他隻是運氣好,不代表他回身就沒事了。四千多鮮卑騎兵至少有一半人落馬,其他人再也不敢騎乘了,立刻跳下馬,自己在前探路,拉著馬往回轉。


    還有的騎兵下馬後,沒有回轉,而是朝木柵欄走去,不管怎麽說,既然來了,就要攻下這個城寨,先把擋路的木柵欄砍倒再說其他。


    結果,還沒等他們到柵欄邊上,柵欄後麵忽然冒出無數士兵,順著柵欄縫隙就對著他們放箭,隻看這些人端著弓箭的姿勢,鮮卑人頭皮都麻了,這些人拿的分明是弩弓。


    相比於盧龍塞守兵的簡易弓箭,這些弩兵所用的是改良的秦弩,雖然箭枝同樣是竹製的,前麵三棱箭頭卻要粗大,殺傷力翻了幾倍,可以一下子就把人打倒,然後就往外飆血,感覺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了。


    幾輪射擊之後,柵欄裏的士兵就放出梯子,從裏麵衝出來,拿著槍挨個補刀,很快就把倒在地上的騎兵消滅幹淨,根本不理剛才拉在後麵的騎兵,在兩百米外看著他們,也沒有跑出來追殺的意思。


    看到漢軍有上千人,柵欄前麵有陷馬坑,後麵地下有藏兵洞,還有五百多支弩弓,還剩幾百人的柳城騎兵,知道再進去也討不了好,就不再圍觀,直接轉身離去。


    反正城寨裏都是步兵,也不敢出來和他們交戰,這幫人退到看不見城寨位置後,就停了下來。他們已經摸清城寨裏兵力虛實,等後續騎兵過來,再商量攻擊的辦法。


    從右北平繞過來的鮮卑人就謹慎多了,他們已經跟住在右北平的烏桓人打聽過了,知道出塞的漢軍有一千騎兵和一萬步兵,並不是傳言的隻有一千人。


    不過他們不覺得拿不下,他們為了過關城,特意集結在一起,現在有六千多騎兵,有他們堵住退路,殺羊惡魔插翅難飛。


    他們是繞過來的,等他們到達濡水出海口附近時,才看到出海口居然有好多船隻。


    領頭的小單於勃利以為這些船隻是來接應漢軍離開的,立刻下令騎兵準備攻擊。


    因為濡水下遊兩岸都有城寨,勃利和柳城的鮮卑人至少相隔五六裏路,根本不知道柳城的騎兵已經聚集了兩萬人,已經跟對岸柵欄後是漢軍糾纏了十天。


    柳城鮮卑雖然還沒破城,卻已經想到了破城的辦法,他們人多勢眾,正在用背土鋪路的辦法,在這些密布陷馬坑的一百多米死亡地帶,鋪出幾十條攻擊線路。現在已經完成大半,隻剩下柵欄邊三十米,因為弓弩已經能穿透他們擋箭的木板,才無法往前繼續。


    “有木板阻擋,我們可以用石頭攻擊,砸也砸死他們。”柳城鮮卑有人又想出新的辦法,這裏是濡水入海口,夏季泛濫時,衝下很多石頭


    “對啊,早想出來,我們連鋪路都不用了。”立刻有人附和。


    “我們這麽多人用石頭扔過去,隻要防著柵欄裏麵的弩箭,就能扔出一條坡道出來,然後一鼓作氣衝進去。”


    “他們隻有一千多人,我們兩萬多,隻要衝過去,就能把他們埋在地下。”


    想法雖然好,但是真等衝上去後,發現根本防不住弩箭攻擊,因為柵欄是曲折的,射他們的不僅僅是正麵的漢軍,趴在柵欄下部隻需很小的縫就能把弩箭射出來,他們的石頭卻砸不著漢軍。


    漢軍隻露麵一千多人,就把柳城兩萬多騎士折騰得欲仙欲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試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山尊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山尊者並收藏試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