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跑掉的鮮卑人,張易無所謂。


    他並不嗜殺,又來自後世,習慣多民族共處。不過目前想讓鮮卑人理解這些,太早了,還得先打疼他們,讓他們知道,大漢能打得匈奴遠遁,同樣能讓鮮卑人不敢過陰山。


    這一次先讓鮮卑人了解一下漢軍是怎麽防守的,告訴他們輕易入寇的事情,以後沒有了,牧民就要安心放羊,想得太多,會連羊都沒得放。


    三千人防守盧龍塞,因為關塞很險要,雙方都展不開兵力,因此太史慈有足夠的機動兵力,加上簡易版的箭枝儲備充足,他支持到明年開春,一點問題都沒有。


    荀攸駐守的濡水下遊,相對要吃緊點,畢竟他們是在濡水衝積平原上防守騎兵。


    鮮卑人通過投擲石塊,壓得柵欄後麵的漢軍輕易不敢冒頭,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他們已經能衝過柵欄,隻是衝過柵欄後,怎麽進攻柵欄後麵的暗堡,鮮卑人還在想對策,


    鮮卑人中不乏聰明人,拓跋狐就是多思多慮的聰明人,他是跟著大批鮮卑人,繞到柳城過來的,在柳城鮮卑人突襲遇阻後,用石塊攻擊柵欄,就是他想出來的戰術。


    鮮卑人是騎兵,還都有弓箭,卻對箭枝看得很寶貴,尤其是進攻柵欄後麵的地堡,他們如果對射,除了浪費箭枝,根本取不到戰果。石頭卻不同,濡水下遊地麵上,全是河水帶下來的石頭,隨便就能刨出很多卵石,非常適合投擲。


    拓跋狐不僅獻出投石的計謀,還有個人型投石機的兒子,很快脫穎而出,被柳城來的東部單於賞識,火線提拔為骨都候,分配五千牧民給他指揮。


    拓跋狐新官上任,帶著新分到的牧民,就得再立新功才行,很快就想到計策,他趁著黎明,帶人來到從來沒有攻打過的一段柵欄外麵等著,大約離剛才的主戰場足有五六裏路,因為河道周圍地勢崎嶇,不便於騎馬,一直是他們忽略的地方。


    觀察好地型後,拓跋狐隨即就做了戰場動員。


    “漢軍人數少,不可能都有守衛,這裏河道最窄,柵欄後麵應該沒有什麽兵,最多有幾個觀察哨,我們每人帶上一包石頭,快步朝前衝,先從這裏打開缺口,然後繞到他們後麵攻打。一路往東推過去,隻要有人從地上冒頭,就給他砸進去。”


    結果也確實如拓跋狐所說,他們接近到柵欄五十米,才有漢軍從柵欄後冒頭,隨後看來是陸陸續續跑過來的,也就上百人,不過每人都有弓箭。


    因為幾十米外都是鮮卑人,漢軍躲在柵欄後麵,基本上不用瞄準,直接不停拉弓就行,隻是一會兒就射傷了好幾百人。


    看到鮮卑人往後退,躲在人群中的拓跋狐立刻喊道:“不要退,不然等增援的人多了,我們更衝不進去了。”


    拓跋樹當然要響應他老子,他衝在最前麵,速度很快,胸口還掛著一個長長的皮口袋,裏麵都是石頭,射他的箭要麽沒中,要麽被皮口袋裏石頭擋住了,居然就被他衝到柵欄前。


    準備往回跑的,看到拓跋樹已經拿刀在砍柵欄,好像沒有什麽事,立刻又奮勇往前跑,很快就有幾百人到達柵欄後,結果就在這時,拓跋樹怪叫一聲,然後就摔倒了。


    周圍鮮卑人看到拓跋樹小腿上插著一根長槍,沒等他把長槍拔出來,臉上又中了兩箭。


    然後擠在柵欄前的鮮卑人,一個個都被柵欄裏麵的人用槍紮退了。


    中槍比挨箭要致命多了,鮮卑人剛才被拓跋樹激起的武勇,隨著拓跋樹倒下,再次煙消雲散,很快就退了出去,不少人在往回跑時,還被陷馬坑絆倒了,不過他們都是步行,僅僅扭了腳。


    知道漢軍不敢追出來,鮮卑人跑回去時,還把傷兵都拖回去,拓跋樹因為長槍穿在小腿上礙事,長槍被救助的鮮卑人直接拔掉,然後把長槍背在自己後麵,半尺長的槍頭是百鍛鋼製作的,是難得弄到的好武器。


    拓跋狐看著拓跋樹的腿傷,又看看臉頰,直接上手把腮幫上的竹箭頭拔出來,然後捂上草木灰,才笑著對拓跋樹說:“除了變醜點,吾兒沒大事,一個月就能騎馬了。”


    拓跋狐不知道的是,他選中的地段,剛好是荀攸的中軍大營,附近也就五六百人,卻是戰鬥力相當強的中軍護衛。


    小小的陷馬坑讓鮮卑騎兵變成步兵,木柵欄是第二道防線,看起來簡單,卻非常適用,互相隻有很細的縫隙,後麵還有橫檔相連,擋箭的同時卻不影響把箭射出去。


    等衝到柵欄邊上,如果對方也是槍兵,木柵欄的防禦就要打折扣,偏偏鮮卑人都是騎兵,沒有用長槍的習慣,他們穿著皮襖翻越兩米的木柵欄,至少要花幾十秒,足夠柵欄後麵的人把他們戳死,結果就沒有幾個鮮卑人翻越柵欄,見到有人持槍來捅,都直接往下倒,並沒有人被紮到。


    到了晚上,鮮卑因為沒死人,聚集地裏並沒什麽悲觀情緒,大家救治好傷員後,開始圍著篝火跳起舞來。


    荀攸等人卻開始點將議事,今天鮮卑人忽然就到了附近,然後就衝上來,確實打了他措手不及,看鮮卑人規模,估計明天還會來攻,加派人手時,還得要商量好怎麽打。


    他們防禦目的是拖住鮮卑人,既不能雷霆出擊,嚇走鮮卑人,又不能真讓鮮卑人攻進來,


    “我覺得明天可以用水龍了,今天除了開始那一波,其他都沒傷著幾個。”


    因為要從縫隙中射出去,他們躲在後麵射箭,同樣不得力,就有人想把水龍拿出來,直接用水衝。


    就又是歹毒的武器,天寒地凍,把熱水用水龍噴出去,因為噴灑後冷卻很快,很容易讓鮮卑人覺得是兒戲,但是灌進衣領後,就知道難受了。


    “水龍還沒到時間,等下雪後再用,實在守不住時,扔幾個小灰包吧。”


    石灰是他們的秘密武器,小灰包是給個人投擲用的,大灰包是用機械投擲的,專門對付騎兵衝鋒用的,竹子做的水龍是大軍放火必備的,用來攻擊,是專門惡心鮮卑人的,試想,大家隔著木柵欄互相攻擊,忽然有人拿出水龍,噴對付一臉,威懾效果比射一支竹箭還好。


    如果水龍打出去的是混濁石灰水,那就更惡心了,就算捂幹水汽,皮襖裏毛上也會黏上一層薄薄的石灰漿,會讓人覺得身上一直涼涼的,這是海島上工匠開玩笑時用過的,試過的人才知道是多麽的酸爽。


    兒戲一樣的戰鬥,是因為漢軍有底氣,就算這些鮮卑人全部衝進柵欄,隻要沒有馬匹,就是六萬普通人,根本打不過一萬五千步兵,


    漢軍花這麽多精力挖出的暗堡,其實是為了拓寬河道,到明年開春後,木柵欄會被埋下,暗堡頂部木頭都會被取出,這些地堡被洪水掩埋後,自然會把中間的矮牆衝塌,那個時候,濡水河道就會變寬很多,海船可以排著開進來,運來糧食後,再把礦區開采的煤炭和鐵礦石運回去。


    這就是張易把這次戰鬥定位為防禦戰的原因,先把鮮卑人誘來,拖過整個冬季,到春季時,他們早就打膩了,而且歸心似箭,隻要再打一場,讓他們知道痛入心扉,這些鮮卑人絕不會再來騷擾漢軍建設,有一年空檔,張易可以從容建好這裏的礦區和營寨。


    漢軍藏起一半人,示敵以弱,鮮卑人雖然交戰不利,卻沒覺得攻不下,拓跋狐這些聰明人,還在挖空心思攻擊暗堡,你來我往之下,剛好幫壽春的新兵練手。


    碰上暖冬,今年的雪要比往年遲了大半個月,等終於下雪了,雪有特別大,鮮卑人也放緩了攻勢,因為惦記著家裏人,最初的熱情也在慢慢消退,可直接退兵,又讓他們不甘心,隻能繼續和漢軍慢慢磨,最好能磨到春汛,讓融雪的山水直接把漢軍衝走。


    “漢軍不敢出來,我們就在邊上看著,他們是外來的,不知道深陷死地,隻要我們一直把他們堵在河道裏,到了春天,才是收割他們的時機,收拾掉漢軍,我們剛好拿著戰利品回家放羊。”拓跋狐好容易被提拔到骨都候,當然不肯半途而廢。


    他家人口多,有他準備好的地溝,可以守著羊群,在地下舒適地過冬,他們父子倆回不回去都無所謂。


    因為指望春汛這個殺手鐧,鮮卑人也逐漸消停下來,每天定時派些人試探一下,保證漢軍沒有偷偷離開就行。


    見到漢軍不停把柵欄後麵的雪,推成雪球,然後用梯子滾到柵欄外麵,這些鮮卑人就覺得漢軍挺傻的。他們躲在用雪和樹枝堆成的雪屋中,開始笑話漢軍:“有雪蓋在地堡上麵,地堡才更暖和,這些南方人根本不懂,以為用雪牆擋住我們,就能高枕無憂,等春天一場大雨下來,他們就知道北方不是他們這些南蠻子能來的。”


    大雪越來越大,天氣嚴寒,鮮卑人在外圍看笑話,大漢軍隊卻在壘雪牆,就這麽各守地盤,安靜地過了一個月,延綿十幾裏的雪牆終於被漢軍堆築好,那些鮮卑人再也看不到柵欄。


    多疑的拓跋狐就覺得不對了,決定親自爬上雪堆上,看看漢軍到底在搞什麽鬼。


    雪堆都是滾過的雪球堆成的,很結實,也很滑溜,拓跋狐花了很大力氣在上麵挖坑,才慢慢爬上三四米高的雪堆,結果看完後,也傻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試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山尊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山尊者並收藏試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