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裏亭過來,很快就到了長安城,進城時,張易和董卓並排站在馬車上,像檢閱一樣,接受長安城百姓的膜拜。
劉玽是在未央宮登基的,一直在等著張易,剛見麵,劉玽就對張易提出:“朕想去北邙山給父皇送葬,愛卿以為如何?”
張易一聽,覺得苦笑:這是什麽個情況,真沒把自己當外人啊。
“可以,有末將在,大典結束,陛下可以安然回到長安。”
張易就事論事,直接忽略他隱晦的含義。
劉玽立刻順水推舟答應下來:“那就拜托驃騎將軍了。”
他劉玽要獲得臣民認同,就得去北邙山為先帝送葬,這是起碼的禮儀。但離開張易就無法成行,現在是他有求於張易。
張易是他父皇的愛卿,也是大漢的驃騎將軍,明顯不想做他的愛卿,因此他很快改口。
對劉玽的舉動,張易很滿意:這個到了長安才啟蒙的孩子,這些年閉門讀書,還是有些見識的,淺淺地試探一下,見到自己避而不談,就不再多說。
如果他不敢去,張易隻會失望,卻不會勉強,能把其他皇子皇女帶走就行。
張易不會留下侍奉他,曆史證明,從小困苦的皇帝,掌權後都對大臣刻薄。
張易無法和他君臣相得,那就敬而遠之。
“長安是你的都城,你的弟弟眾多,還留在這裏,就不合適了,我準備大典後,直接送他們到青州去。”
劉玽也不含糊:“驃騎安排得很周到,朕這就下旨。”
現在青州牧是宗正劉宏,宗室子弟已經遷往青州,張易帶走其他兄弟姐妹,把長安留給他做都城,相當於承認他也是皇帝,話裏還擺明了不想摻和他和洛京劉辯的爭位。
這是不臣之心,因為現在兩帝並列,劉玽隻能忍住。
幾句話說完,張易就告退,他還得去找張誡,商量搬遷皇子的事情。
包括張誡嶽母這些質帝後宮都要帶走,因為張易信不過董卓的羌騎,張誡的兵馬就作為隨行護衛,以後也會常駐在青州。
見到張誡時,還遇到董卓和他的謀士李儒,張易進宮後,董卓並沒有陪著,而是來找張誡,也可以說是專等張易的,商量一下怎麽安排的事情。
幾人寒暄過後,董卓就叫來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給張易介紹道:“這是卑職的參軍都尉賈詡賈文和,武威人,多虧了文和,卑職才迅速平定武威。”
張易一聽賈詡,猛地把頭轉向賈詡,盯著看了一會,才笑著說:“哦,文和大才。”
說完,就拉著張誡,先去一邊說話。等張誡自去安排了,才和董卓安排護送的事情。
先帝停柩北邙山,天氣漸漸熱起來,也無法再等待,張易到長安第三天,質帝的所有後宮和子女就開始啟程,前陣是張易的鐵血營,護衛的是張誡兵馬,壓陣是護衛劉玽的董卓大軍。
如果不是洛京城發生政變,隨後兩方爭帝位的人馬,又在潼關打成一團,這些人早就去洛京奔喪,因此該做好的行程準備,早就做好了。
因為劉玽已經下達聖旨,這些人去了洛京,就不會再回來,因此各家都帶著車隊,能帶的細軟都帶走了,無法帶走的財產,也留人處理。
宮室本來就是國家的,現在都被劉玽收回,卻會在青州給他們另行安排。
先皇去世,這些人已經從皇子變成皇弟,一字之差,輩分上去了,待遇卻下降了,以後就要夾著尾巴生活了。
還留在長安城,可能小命都會不保,移居青州,有宗正庇護,衣食無憂還是沒有問題的,再多也不敢奢望。
這麽多人一起前進,車隊就排了幾十裏路,也幸虧這些年因為商隊很多,官府把馳道修繕得很好,才沒有耽擱行程。
到了潼關後,賈詡才知道,孫堅已經被張易過來時殺了,原因是孫堅父子參與殺害先皇皇後。董卓和李儒卻好像早就知道的樣子,這讓賈詡很不舒服。
董卓對一臉駭然的賈詡說:“吾初見驃騎將軍時,被西羌騎兵圍堵在天水小城中,是驃騎將軍隻帶八百人衝入敵陣,斬殺西羌部落頭領,才救下吾等性命,當時吾就驚為天人。孫堅先殺吾先鋒華雄,帶八千人又阻我三萬大軍兩月有餘,他駐守潼關,令吾等無計可施。張易隻帶鐵血營,就能破關滅將,這就是吾雖然為大將軍,卻隻能恭敬對待驃騎的原因。”
董卓一直對張易卑恭逢迎,其他人的看法,董卓無所謂,他卻害怕賈詡瞧不起他,才就著潼關的事情,解釋自己謙卑的原因,順便了解一下賈詡是怎麽看張易的。
他同樣看不透賈詡,李儒還一直勸他防著點賈詡。
董卓在武威,被檀石槐攻破老巢後,逃竄之時遇到賈詡。當時賈詡跟著一個商隊前行,說是遊曆天下的士子歸家,和商隊剛好同路,才借坐在商隊大車上歇腳。
董卓對商隊很熟,見到賈詡眼生才問了幾句,然後就覺得賈詡見識不凡,直接就帶走,招為參軍從事,結果賈詡卻連連給他驚喜,依照賈詡之謀,董卓很快把武威羌人各個擊破,也就一年時間,就全取武威,然後就接到盧植的清君側詔書,立刻盡起羌騎,從西涼撲過來。
何進引大軍進洛京,張讓卻帶著北軍離開,盧植一邊打,一邊和何進談判,背地裏卻發出清君側的詔書,不僅皇甫嵩接到詔書,曹操和董卓這些將領都接到詔書。
最先趕到的曹操,不僅帶來長安所有兵馬,還帶來何太後和兩個小孩,為了讓盧植死心,呂常就摔死孩子,盧植這才知道,呂常居然和何進是一夥的,就把手下三營北軍交給何進,帶著家小迅速離開,他知道呂常知道後,是不會讓他輕易離開的。
皇甫嵩其實是最後知道的,他還沒從朔方郡動身,盧植已經黯然而退,才會是曹操的人駐守壺關,對曹操來說,河東之地才是他的根基。
董卓帶著大軍到長安時,曹操離去不久,偌大的長安,隻有上林苑校尉張誡領著三千人駐守長安城。
董卓請魏記商隊熟人,帶著賈詡進城斡旋,最終說服張誡,兵不血刃全取長安。後又是賈詡建議他留在長安,另外推舉皇子為帝。最終商議結果就是推舉劉玽為帝,賈詡也幫董卓弄到大將軍的職位。
迎接張易時,董卓介紹賈詡時,董卓見到張易有個定睛細看賈詡的動作,李儒當時也在身側,第一感覺就是:賈詡是張易的人。
劉玽是在未央宮登基的,一直在等著張易,剛見麵,劉玽就對張易提出:“朕想去北邙山給父皇送葬,愛卿以為如何?”
張易一聽,覺得苦笑:這是什麽個情況,真沒把自己當外人啊。
“可以,有末將在,大典結束,陛下可以安然回到長安。”
張易就事論事,直接忽略他隱晦的含義。
劉玽立刻順水推舟答應下來:“那就拜托驃騎將軍了。”
他劉玽要獲得臣民認同,就得去北邙山為先帝送葬,這是起碼的禮儀。但離開張易就無法成行,現在是他有求於張易。
張易是他父皇的愛卿,也是大漢的驃騎將軍,明顯不想做他的愛卿,因此他很快改口。
對劉玽的舉動,張易很滿意:這個到了長安才啟蒙的孩子,這些年閉門讀書,還是有些見識的,淺淺地試探一下,見到自己避而不談,就不再多說。
如果他不敢去,張易隻會失望,卻不會勉強,能把其他皇子皇女帶走就行。
張易不會留下侍奉他,曆史證明,從小困苦的皇帝,掌權後都對大臣刻薄。
張易無法和他君臣相得,那就敬而遠之。
“長安是你的都城,你的弟弟眾多,還留在這裏,就不合適了,我準備大典後,直接送他們到青州去。”
劉玽也不含糊:“驃騎安排得很周到,朕這就下旨。”
現在青州牧是宗正劉宏,宗室子弟已經遷往青州,張易帶走其他兄弟姐妹,把長安留給他做都城,相當於承認他也是皇帝,話裏還擺明了不想摻和他和洛京劉辯的爭位。
這是不臣之心,因為現在兩帝並列,劉玽隻能忍住。
幾句話說完,張易就告退,他還得去找張誡,商量搬遷皇子的事情。
包括張誡嶽母這些質帝後宮都要帶走,因為張易信不過董卓的羌騎,張誡的兵馬就作為隨行護衛,以後也會常駐在青州。
見到張誡時,還遇到董卓和他的謀士李儒,張易進宮後,董卓並沒有陪著,而是來找張誡,也可以說是專等張易的,商量一下怎麽安排的事情。
幾人寒暄過後,董卓就叫來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給張易介紹道:“這是卑職的參軍都尉賈詡賈文和,武威人,多虧了文和,卑職才迅速平定武威。”
張易一聽賈詡,猛地把頭轉向賈詡,盯著看了一會,才笑著說:“哦,文和大才。”
說完,就拉著張誡,先去一邊說話。等張誡自去安排了,才和董卓安排護送的事情。
先帝停柩北邙山,天氣漸漸熱起來,也無法再等待,張易到長安第三天,質帝的所有後宮和子女就開始啟程,前陣是張易的鐵血營,護衛的是張誡兵馬,壓陣是護衛劉玽的董卓大軍。
如果不是洛京城發生政變,隨後兩方爭帝位的人馬,又在潼關打成一團,這些人早就去洛京奔喪,因此該做好的行程準備,早就做好了。
因為劉玽已經下達聖旨,這些人去了洛京,就不會再回來,因此各家都帶著車隊,能帶的細軟都帶走了,無法帶走的財產,也留人處理。
宮室本來就是國家的,現在都被劉玽收回,卻會在青州給他們另行安排。
先皇去世,這些人已經從皇子變成皇弟,一字之差,輩分上去了,待遇卻下降了,以後就要夾著尾巴生活了。
還留在長安城,可能小命都會不保,移居青州,有宗正庇護,衣食無憂還是沒有問題的,再多也不敢奢望。
這麽多人一起前進,車隊就排了幾十裏路,也幸虧這些年因為商隊很多,官府把馳道修繕得很好,才沒有耽擱行程。
到了潼關後,賈詡才知道,孫堅已經被張易過來時殺了,原因是孫堅父子參與殺害先皇皇後。董卓和李儒卻好像早就知道的樣子,這讓賈詡很不舒服。
董卓對一臉駭然的賈詡說:“吾初見驃騎將軍時,被西羌騎兵圍堵在天水小城中,是驃騎將軍隻帶八百人衝入敵陣,斬殺西羌部落頭領,才救下吾等性命,當時吾就驚為天人。孫堅先殺吾先鋒華雄,帶八千人又阻我三萬大軍兩月有餘,他駐守潼關,令吾等無計可施。張易隻帶鐵血營,就能破關滅將,這就是吾雖然為大將軍,卻隻能恭敬對待驃騎的原因。”
董卓一直對張易卑恭逢迎,其他人的看法,董卓無所謂,他卻害怕賈詡瞧不起他,才就著潼關的事情,解釋自己謙卑的原因,順便了解一下賈詡是怎麽看張易的。
他同樣看不透賈詡,李儒還一直勸他防著點賈詡。
董卓在武威,被檀石槐攻破老巢後,逃竄之時遇到賈詡。當時賈詡跟著一個商隊前行,說是遊曆天下的士子歸家,和商隊剛好同路,才借坐在商隊大車上歇腳。
董卓對商隊很熟,見到賈詡眼生才問了幾句,然後就覺得賈詡見識不凡,直接就帶走,招為參軍從事,結果賈詡卻連連給他驚喜,依照賈詡之謀,董卓很快把武威羌人各個擊破,也就一年時間,就全取武威,然後就接到盧植的清君側詔書,立刻盡起羌騎,從西涼撲過來。
何進引大軍進洛京,張讓卻帶著北軍離開,盧植一邊打,一邊和何進談判,背地裏卻發出清君側的詔書,不僅皇甫嵩接到詔書,曹操和董卓這些將領都接到詔書。
最先趕到的曹操,不僅帶來長安所有兵馬,還帶來何太後和兩個小孩,為了讓盧植死心,呂常就摔死孩子,盧植這才知道,呂常居然和何進是一夥的,就把手下三營北軍交給何進,帶著家小迅速離開,他知道呂常知道後,是不會讓他輕易離開的。
皇甫嵩其實是最後知道的,他還沒從朔方郡動身,盧植已經黯然而退,才會是曹操的人駐守壺關,對曹操來說,河東之地才是他的根基。
董卓帶著大軍到長安時,曹操離去不久,偌大的長安,隻有上林苑校尉張誡領著三千人駐守長安城。
董卓請魏記商隊熟人,帶著賈詡進城斡旋,最終說服張誡,兵不血刃全取長安。後又是賈詡建議他留在長安,另外推舉皇子為帝。最終商議結果就是推舉劉玽為帝,賈詡也幫董卓弄到大將軍的職位。
迎接張易時,董卓介紹賈詡時,董卓見到張易有個定睛細看賈詡的動作,李儒當時也在身側,第一感覺就是:賈詡是張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