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甲錐,平東軍這裏隻有斥候部隊的三發袖弩可以裝備,斥候部隊都是主將的耳目,非親信不能帶隊。
張易跑上棧橋後,一拉準備衝上去的典韋:“蛇形跑回船,穿好鎧甲再下來。”
為了不起眼,一起下船的隻有張易和典韋,都是便裝,身上連腰刀都沒有帶,刺殺的人卻是平東軍斥候,而且刺客至少八人,事先埋伏在棧橋邊的商店內,聽聲音就知道他們的三發袖弩都隻發射一發,兩人返身作戰,肯定要吃虧。
兩人在棧橋上跑出幾十米,才直線往船上跑,到了船舷上,張易才回轉頭往後看了一眼,居然沒有人追出來,棧橋上忙碌的水手隻是驚訝地看了張易兩人幾眼,就忙活自己的事情,一點都沒有引起騷動。
南安是會稽最南的港口,因為平東軍大本營在這裏,要比沿途港口都繁榮,留守南安港的校尉張鵠,午睡剛醒,起床後準備到軍營轉轉,結果還沒出府門,手下心腹軍官跑進來對他說:“驃騎將軍在港口遇刺。”
“驃騎將軍?張易怎麽來啦?在我們港口遇刺?誰幹的?”張鵠震驚得連問四句,才理解到底發生什麽事情。
“刺客跑了,用的是破甲錐,不管是誰指使的,將軍都脫不了幹係。”
平東軍有幾十個營,因為采用輪換進攻製,各營在南安港都有自己的據點和人手,和留守校尉府協調輜重和修整事宜,各營都有人在南安港,手裏都有破甲錐,張鵠手下當然也有。
“我還沒有得到驃騎要來的消息,刺客已經埋伏好了,未必就是平東軍的。走,我們現在就去港口,對了,驃騎受傷了嗎?”
“平司馬聽說港口有人刺殺,第一時間就帶著卑職等人趕到現場,稍微得到點消息,就讓卑職通報將軍,刺客有八人,現場隻挖出六支破甲錐,地上卻沒有發現血跡。平司馬猜測,驃騎將軍很可能挨了兩錐,隻是跑得太快,應該又用衣服捂住傷口了,血跡沒落下來。”
“刺客是誰的人,查到沒有?”
“據商店的目擊者說,驃騎反應很快,躲避後立刻就跑回船上了,那八人見到來不及追殺了,就立刻從後門跑了。那八人都是平東軍標準裝束,在這裏很常見,沒抓住現行,很難找出來,當然,商店的人當時不知道是驃騎將軍遇刺,否則拚死也會留下那八個刺客。”
平東軍是山地叢林部隊,用的盔甲都是輕鎧皮盔,脖子上還有套頭麵巾,戴上後,根本看不出長相。這種裝束還是張易親自設計的,不僅能放蚊叮蟲咬,麵巾夾層裏麵塞進藥包,還能抵擋瘴氣。
“那現在怎麽知道是驃騎將軍遇刺呢?”
“商船上已經豎起驃騎將軍的旗幟,六枝弩箭也是船上人下來,和平司馬一起挖走的。平司馬讓卑職來請將軍,一起上船拜見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豎旗了,十裏範圍內,軍候以上,一刻鍾內都得集結聽命,你趕緊去傳令,來人,給我備馬。”手下人不清楚,張鵠是校尉,當然知道驃騎將軍府的軍令。
張易所乘的是販賣珠寶的商船,相比於其他商船要輕便得多,速度很快,因此張易的船隊目前僅僅到了一艘,身邊的護衛也就二十來人,張易躲避時,順手接了兩根破甲錐,回到船上,就讓人升起旗幟,叛逆者手下士兵見到旗幟後,未必就會服從逆命,隻要掌住大局,就可以把影響降低到最小。
張鵠到港口時,典韋全身披掛,威嚴地站在船的甲板上,邊上還有個人在擂鼓,拓跋樹等衛隊在棧橋上列隊,平司馬等人整整齊齊站在碼頭上,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現在都不知道兩支破甲錐到底射在張易哪裏,受傷有多嚴重,既然驃騎將軍升旗了,他們除了等待,還是等待,出了這種事情,怎麽處理都看張易是怎麽想的,隻要張易還有一口氣,他們就不敢反抗。
一刻鍾後,鼓聲停歇,張易才從船艙裏走出來,下船後緩步順著棧橋走到平東軍將校方陣前:“本將來此屬於機密,剛上岸就遇到有準備的刺殺,說明要刺殺本將的不是臨時起意,參與的人肯定是通過快馬傳遞消息到你們這個港口的,至於為何謀刺本將,原因無非三點,第一,其他勢力的人員滲透進平東軍,希望挑起江東內亂。第二,本將軍下令在港口築城觸及某些人利益,利欲熏心之下做出來的。第三,平東軍有人希望割據,本將軍是絆腳石。”
三點原因,說得下麵的人冷汗直冒,因為這三件事,在南安這裏都存在,根本不能查,一查就是窩案,因為他們無法自證清白。
平東軍是大漢特殊的存在,是在張易羽翼下成長起來的邊防軍,裏麵能征慣戰的將士很多,內地不少勢力都想收攏他們,尤其是南安這個平東軍大本營,有點身份的人都受到過高官厚祿的誘惑。還有,為了家族利益,希望他們割據南海郡。
“我五天後離港,你們現在就回去調查,我離開前,給我一個清楚明白的處理結果。”張易說完,就轉身往回走。
張易雖然把平東軍當成自己人照顧,這裏的將士卻並不熟悉,因此也不準備和他們敘舊。
張鵠立刻站出來,朗聲對張易說:“平東軍南安守將,折衝校尉張鵠求見驃騎將軍。”
張鵠是張易熟人,當年張易剛去留地時,就是他扯爛張易袍子,還到老師麵前,說張易陰他,結果被老師訓了一句後,再也不敢惹張易。二十幾年過去,張易早把他忘了,他卻不敢忘張易,能有當麵討教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
“哦,跟我上船吧,我們喝兩杯。”張易回頭看了一眼,點點頭,說了一句。
上船坐下,喝了兩杯酒後,張鵠提起那件事,張易才把眼前的魁梧的大漢和當年的小胖子對上號。
“哈哈,師兄不說,吾根本認不出來啊。”
“慚愧慚愧,不敢當師兄,末將就用這杯酒賠罪了。”
“你是該賠罪的,如果不是我機警,加上身手不錯,是躲不過這場刺殺的。我出事,你作為本地守將難辭其咎,平東軍也不會再有現在的超然地位。
你自己清楚,平東軍高級將領雖然姓氏各異,其實都是張氏子弟,徐州四戰之地,沒有適合家族繁盛的環境,讓你們打下這江東之地,再把家族遷徙過來,是為了家族的千年鼎盛。”
“將軍明見千裏,卑職明白。”
張易跑上棧橋後,一拉準備衝上去的典韋:“蛇形跑回船,穿好鎧甲再下來。”
為了不起眼,一起下船的隻有張易和典韋,都是便裝,身上連腰刀都沒有帶,刺殺的人卻是平東軍斥候,而且刺客至少八人,事先埋伏在棧橋邊的商店內,聽聲音就知道他們的三發袖弩都隻發射一發,兩人返身作戰,肯定要吃虧。
兩人在棧橋上跑出幾十米,才直線往船上跑,到了船舷上,張易才回轉頭往後看了一眼,居然沒有人追出來,棧橋上忙碌的水手隻是驚訝地看了張易兩人幾眼,就忙活自己的事情,一點都沒有引起騷動。
南安是會稽最南的港口,因為平東軍大本營在這裏,要比沿途港口都繁榮,留守南安港的校尉張鵠,午睡剛醒,起床後準備到軍營轉轉,結果還沒出府門,手下心腹軍官跑進來對他說:“驃騎將軍在港口遇刺。”
“驃騎將軍?張易怎麽來啦?在我們港口遇刺?誰幹的?”張鵠震驚得連問四句,才理解到底發生什麽事情。
“刺客跑了,用的是破甲錐,不管是誰指使的,將軍都脫不了幹係。”
平東軍有幾十個營,因為采用輪換進攻製,各營在南安港都有自己的據點和人手,和留守校尉府協調輜重和修整事宜,各營都有人在南安港,手裏都有破甲錐,張鵠手下當然也有。
“我還沒有得到驃騎要來的消息,刺客已經埋伏好了,未必就是平東軍的。走,我們現在就去港口,對了,驃騎受傷了嗎?”
“平司馬聽說港口有人刺殺,第一時間就帶著卑職等人趕到現場,稍微得到點消息,就讓卑職通報將軍,刺客有八人,現場隻挖出六支破甲錐,地上卻沒有發現血跡。平司馬猜測,驃騎將軍很可能挨了兩錐,隻是跑得太快,應該又用衣服捂住傷口了,血跡沒落下來。”
“刺客是誰的人,查到沒有?”
“據商店的目擊者說,驃騎反應很快,躲避後立刻就跑回船上了,那八人見到來不及追殺了,就立刻從後門跑了。那八人都是平東軍標準裝束,在這裏很常見,沒抓住現行,很難找出來,當然,商店的人當時不知道是驃騎將軍遇刺,否則拚死也會留下那八個刺客。”
平東軍是山地叢林部隊,用的盔甲都是輕鎧皮盔,脖子上還有套頭麵巾,戴上後,根本看不出長相。這種裝束還是張易親自設計的,不僅能放蚊叮蟲咬,麵巾夾層裏麵塞進藥包,還能抵擋瘴氣。
“那現在怎麽知道是驃騎將軍遇刺呢?”
“商船上已經豎起驃騎將軍的旗幟,六枝弩箭也是船上人下來,和平司馬一起挖走的。平司馬讓卑職來請將軍,一起上船拜見驃騎將軍。”
“驃騎將軍豎旗了,十裏範圍內,軍候以上,一刻鍾內都得集結聽命,你趕緊去傳令,來人,給我備馬。”手下人不清楚,張鵠是校尉,當然知道驃騎將軍府的軍令。
張易所乘的是販賣珠寶的商船,相比於其他商船要輕便得多,速度很快,因此張易的船隊目前僅僅到了一艘,身邊的護衛也就二十來人,張易躲避時,順手接了兩根破甲錐,回到船上,就讓人升起旗幟,叛逆者手下士兵見到旗幟後,未必就會服從逆命,隻要掌住大局,就可以把影響降低到最小。
張鵠到港口時,典韋全身披掛,威嚴地站在船的甲板上,邊上還有個人在擂鼓,拓跋樹等衛隊在棧橋上列隊,平司馬等人整整齊齊站在碼頭上,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現在都不知道兩支破甲錐到底射在張易哪裏,受傷有多嚴重,既然驃騎將軍升旗了,他們除了等待,還是等待,出了這種事情,怎麽處理都看張易是怎麽想的,隻要張易還有一口氣,他們就不敢反抗。
一刻鍾後,鼓聲停歇,張易才從船艙裏走出來,下船後緩步順著棧橋走到平東軍將校方陣前:“本將來此屬於機密,剛上岸就遇到有準備的刺殺,說明要刺殺本將的不是臨時起意,參與的人肯定是通過快馬傳遞消息到你們這個港口的,至於為何謀刺本將,原因無非三點,第一,其他勢力的人員滲透進平東軍,希望挑起江東內亂。第二,本將軍下令在港口築城觸及某些人利益,利欲熏心之下做出來的。第三,平東軍有人希望割據,本將軍是絆腳石。”
三點原因,說得下麵的人冷汗直冒,因為這三件事,在南安這裏都存在,根本不能查,一查就是窩案,因為他們無法自證清白。
平東軍是大漢特殊的存在,是在張易羽翼下成長起來的邊防軍,裏麵能征慣戰的將士很多,內地不少勢力都想收攏他們,尤其是南安這個平東軍大本營,有點身份的人都受到過高官厚祿的誘惑。還有,為了家族利益,希望他們割據南海郡。
“我五天後離港,你們現在就回去調查,我離開前,給我一個清楚明白的處理結果。”張易說完,就轉身往回走。
張易雖然把平東軍當成自己人照顧,這裏的將士卻並不熟悉,因此也不準備和他們敘舊。
張鵠立刻站出來,朗聲對張易說:“平東軍南安守將,折衝校尉張鵠求見驃騎將軍。”
張鵠是張易熟人,當年張易剛去留地時,就是他扯爛張易袍子,還到老師麵前,說張易陰他,結果被老師訓了一句後,再也不敢惹張易。二十幾年過去,張易早把他忘了,他卻不敢忘張易,能有當麵討教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
“哦,跟我上船吧,我們喝兩杯。”張易回頭看了一眼,點點頭,說了一句。
上船坐下,喝了兩杯酒後,張鵠提起那件事,張易才把眼前的魁梧的大漢和當年的小胖子對上號。
“哈哈,師兄不說,吾根本認不出來啊。”
“慚愧慚愧,不敢當師兄,末將就用這杯酒賠罪了。”
“你是該賠罪的,如果不是我機警,加上身手不錯,是躲不過這場刺殺的。我出事,你作為本地守將難辭其咎,平東軍也不會再有現在的超然地位。
你自己清楚,平東軍高級將領雖然姓氏各異,其實都是張氏子弟,徐州四戰之地,沒有適合家族繁盛的環境,讓你們打下這江東之地,再把家族遷徙過來,是為了家族的千年鼎盛。”
“將軍明見千裏,卑職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