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掌握著大漢最先進的農業和工業技術,平東軍又是能征慣戰的山林勁旅,變賣掉會稽土地和莊園後,他們有足夠的實力,迅速在夷洲落腳。
填補進會稽南方的山林中的,是驃騎將軍府將士和吳候府官員的家屬,千裏迢迢從大漢其他地方遷居江東後,立刻就愛上了這裏。
溫暖濕潤的天氣,肥沃的土地,終年長青的樹木,高山河流大海,一切都是他們以前夢寐以求的景象。
張氏原本都是不交稅的,現在幾戶分掉一戶張氏的田產,還要納稅,他們並覺得有什麽問題,帶著欣喜的心情,很快投入到新一輪開發中,為的是交稅後能多留一點。
江東新居民對賦稅沒有任何抵觸,和家鄉比起來,這裏產出要高得多,繳納的卻並不多,隻要勤儉持家,家族興旺指日可待。
平東軍出了這麽大事情,江東官府和驃騎將軍治下其他軍隊不可能一塵不染,張易剛回歸吳郡,就在兩部內發起自查自糾的運動,讓各營,各郡自己先徹查一遍。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密諜和情報係統也不是吃白飯的,一番走訪調查後,大量貪官汙吏和軍中蛀蟲很快浮出水麵。
仿照平東軍不抄家,隻流放的慣例,張易對他們同樣網開一麵,把這些違法亂紀人員及家族流放到南海郡。
被調查的還有眾多的商人,如果僅僅是賄賂官員,都被從輕罰款處理,如果有涉及到打探情報的罪行,不分大小,一律流放到南海郡,一窮二白,地廣人稀的南海郡,不僅需要讀書人,軍人,還需要商人。
等平東軍裁軍完成後,驃騎將軍府其他軍隊開始裁軍,最終隻保留五萬常備軍,其中平東軍一萬,由張鍇率領駐守南安,鎮東軍一萬,由荀攸率領,駐守壽春,鎮北軍一萬,由太史慈率領,駐守關外。還有大漢海軍,隻有編製一萬,人員還沒就位,由關羽率領,駐守東萊。
鐵血營,坤字營和南海營作為驃騎將軍直屬部隊總共一萬人,分別駐守吳郡和南海郡。
剩餘將士,全部裁撤,為了配合裁軍,張易在驃騎將軍府推行軍銜製,不僅對留下的將士授銜,對裁撤的將士同樣授予軍銜。
張易在驃騎將軍府推行軍銜,就是要推倒大漢原有軍製,建立適合自己的新軍製,把軍人的榮譽重新定義,賦予將士心中,用徽章形式表示出來。
治下將士完成新兵訓練,可以佩戴一把劍的銅徽章,卒滿一年,交叉雙劍的徽章,滿三年為老卒,徽章是三劍,可以申請退伍,五劍老卒,強製退伍。
獲得戰功的卒,徽章改為盾牌,戰功累加,最多稱為五盾悍卒。五盾悍卒再升,為百夫長,再升為尉官,徽章為盾牌加劍,尉官服役一年,多一劍,戰功加盾牌,積滿五劍尉官強製退伍,積滿五盾尉官,進軍校深造。
都尉徽章為內有五角星的旗幟。都尉升遷不看年份,按照戰功升遷,旗幟裏最多五顆星,從校尉開始,就是稱號將軍,徽章為黃金五角星,關羽張飛典韋都是鐵血營校尉,軍銜全是一顆星。將軍級別越高,五角星越多,張易最多,徽章為五顆星。
在裁軍之際,推行軍銜製,很多將士領到軍銜後,隨即就接到退伍通知書。
軍銜是終身的,徽章可以帶回家,可以把徽章繪在家門上,也能紋在身上,或者繡在衣服上,表示曾經當過哪一級的將士。
以前退伍的鐵血營老兵,都會得到五劍尉官的徽章。其他營退伍的士兵,隻能拿五劍老卒的徽章。
除了榮譽,退伍將士隻要還留在吳候治下生活,每年都可以從當地官府領取相應補貼,到死為止。
軍銜代表作戰能力,也代表獲得榮譽,和福利掛鉤,卻和爵位無關。
青州牧劉宏的侄兒劉鈺是張易的學生,爵位是關內侯,現任驃騎將軍府情報部少參軍,級別等同於軍候,這次敘功時,裁定的軍銜是三盾尉官,劉鈺的頂頭上司郭嘉,在青州東北西域都有大功,軍銜裁定為參謀將軍,徽章是兩顆五角星。
獨自領軍最早的荀攸,這麽多年一直獨自領軍,這次敘功裁定鎮東軍統帥,定為二星將軍。張鍇作為平東軍統帥,軍銜同樣是二星將軍。陳琳一直負責文案工作,這次敘功裁定軍銜就是他主持的,最後把自己裁定為三星都尉。
馬上覓封侯,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對於大多數將士來說,這種看得見實惠的軍銜升遷,才是他們努力的目標。
跟著張易來江東的北軍將士,大部分被裁撤,他們都被送往各港口,從事港口建設和港口管理工作,張易不怕他們離開,因為他們家人已經被接來,都安置在會稽港口附近,搬走是自己吃虧。
把張氏遷移出去,理順了地方管理,大裁軍又充實了地方的人力物力,也減少了吳候府的負擔,省出來的大批費用,被張易劃撥到教喻主事孔融手裏。
孔融從吳郡太守任上期滿後,被張易委已蒙學主事,在沿海各縣推行蒙學。幾年下來,蒙學推廣基本完成,早期入學的幼童已經完成啟蒙,張易就把孔融提升一下,連縣學一起交給他。
蒙學縣學,無非是在各郡縣的小學基礎上,開設中學,不過輔助孔融辦學的不僅有金陵學院的畢業生,還有大批退役將士,裁軍省下來的經費辦縣學,更準確的說辦的是少年軍校,四年畢業後,考不上金陵學院的,都會進入軍隊,以後驃騎將軍府的將士,隻會從縣學裏招募。
張易在沿海裁撤軍隊,大力發展經濟,內地各州郡卻在屯田養兵,在這個世道裏,有兵才是草頭王。漢仁帝死後,京城一陣亂局,徹底把皇帝拉下神壇。
盧植擁兵京城,立繈褓小皇帝,何進曹操打敗盧植,換掉小皇帝,董卓攜西涼大軍直接另立皇帝,而張易軍力最強,就能回江東擁兵自重。
大漢現在的話語權就看誰的兵力強盛,因此各郡太守都在發展自己的軍力,希望在群雄逐鹿中原時,參與進去,分一杯羹。
三年下來,大漢內部已經形成諸侯割據之實,東北公孫瓚和幽州劉虞被太史慈大軍分隔開,沒有胡人侵略,又和揚州生意不斷,現在都發展出兩三萬的人馬。
渤海袁紹已經成功占據冀州,和劉岱劉瑤三分河北。投靠何進來到南陽的袁術,卡住長安洛陽的商路收過路費,窮兵黷武募集到五萬人馬。
河東豫州是曹操的大本營,加上司隸的兵馬,曹操總兵力在四萬上下。曹操實力占優,奈何何進身份特殊,又有袁紹袁術劉表等人支持何進,京城裏掌握的權力日益被何進侵占。
並州最亂,十幾個世族各自擁兵萬餘,合力防備兩側的皇甫嵩和朱儁,董卓把皇帝牽到上林苑後,依靠長安賦稅,又收複西涼各縣,轄下兵馬已經超過十萬,因為張易不準他進攻司隸,就把矛頭對準漢中,時不時會派西涼騎兵到漢中走一遭。
漢中是益州牧劉焉的地盤,益州有十萬士卒,劉焉死後傳給劉璋,因忌憚劉備奪位,把劉備派到漢中防守長安,劉備隻有一萬多士卒,靠關隘抵抗董卓,還不敢有任何異心。
從青州往南,沿海都在張易控製之下,其實從幽州北麵沿著長城往西,關外都算是張易的地盤,草原上的鮮卑和烏桓牧人都在為江東放羊。
因為埋伏江東多年的密諜全部被摧毀,這些勢力隻知道平東軍被張易裁撤流放,江東自己也在大裁軍,在他們實力上漲後,對江東張易的實力有所低估。
填補進會稽南方的山林中的,是驃騎將軍府將士和吳候府官員的家屬,千裏迢迢從大漢其他地方遷居江東後,立刻就愛上了這裏。
溫暖濕潤的天氣,肥沃的土地,終年長青的樹木,高山河流大海,一切都是他們以前夢寐以求的景象。
張氏原本都是不交稅的,現在幾戶分掉一戶張氏的田產,還要納稅,他們並覺得有什麽問題,帶著欣喜的心情,很快投入到新一輪開發中,為的是交稅後能多留一點。
江東新居民對賦稅沒有任何抵觸,和家鄉比起來,這裏產出要高得多,繳納的卻並不多,隻要勤儉持家,家族興旺指日可待。
平東軍出了這麽大事情,江東官府和驃騎將軍治下其他軍隊不可能一塵不染,張易剛回歸吳郡,就在兩部內發起自查自糾的運動,讓各營,各郡自己先徹查一遍。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密諜和情報係統也不是吃白飯的,一番走訪調查後,大量貪官汙吏和軍中蛀蟲很快浮出水麵。
仿照平東軍不抄家,隻流放的慣例,張易對他們同樣網開一麵,把這些違法亂紀人員及家族流放到南海郡。
被調查的還有眾多的商人,如果僅僅是賄賂官員,都被從輕罰款處理,如果有涉及到打探情報的罪行,不分大小,一律流放到南海郡,一窮二白,地廣人稀的南海郡,不僅需要讀書人,軍人,還需要商人。
等平東軍裁軍完成後,驃騎將軍府其他軍隊開始裁軍,最終隻保留五萬常備軍,其中平東軍一萬,由張鍇率領駐守南安,鎮東軍一萬,由荀攸率領,駐守壽春,鎮北軍一萬,由太史慈率領,駐守關外。還有大漢海軍,隻有編製一萬,人員還沒就位,由關羽率領,駐守東萊。
鐵血營,坤字營和南海營作為驃騎將軍直屬部隊總共一萬人,分別駐守吳郡和南海郡。
剩餘將士,全部裁撤,為了配合裁軍,張易在驃騎將軍府推行軍銜製,不僅對留下的將士授銜,對裁撤的將士同樣授予軍銜。
張易在驃騎將軍府推行軍銜,就是要推倒大漢原有軍製,建立適合自己的新軍製,把軍人的榮譽重新定義,賦予將士心中,用徽章形式表示出來。
治下將士完成新兵訓練,可以佩戴一把劍的銅徽章,卒滿一年,交叉雙劍的徽章,滿三年為老卒,徽章是三劍,可以申請退伍,五劍老卒,強製退伍。
獲得戰功的卒,徽章改為盾牌,戰功累加,最多稱為五盾悍卒。五盾悍卒再升,為百夫長,再升為尉官,徽章為盾牌加劍,尉官服役一年,多一劍,戰功加盾牌,積滿五劍尉官強製退伍,積滿五盾尉官,進軍校深造。
都尉徽章為內有五角星的旗幟。都尉升遷不看年份,按照戰功升遷,旗幟裏最多五顆星,從校尉開始,就是稱號將軍,徽章為黃金五角星,關羽張飛典韋都是鐵血營校尉,軍銜全是一顆星。將軍級別越高,五角星越多,張易最多,徽章為五顆星。
在裁軍之際,推行軍銜製,很多將士領到軍銜後,隨即就接到退伍通知書。
軍銜是終身的,徽章可以帶回家,可以把徽章繪在家門上,也能紋在身上,或者繡在衣服上,表示曾經當過哪一級的將士。
以前退伍的鐵血營老兵,都會得到五劍尉官的徽章。其他營退伍的士兵,隻能拿五劍老卒的徽章。
除了榮譽,退伍將士隻要還留在吳候治下生活,每年都可以從當地官府領取相應補貼,到死為止。
軍銜代表作戰能力,也代表獲得榮譽,和福利掛鉤,卻和爵位無關。
青州牧劉宏的侄兒劉鈺是張易的學生,爵位是關內侯,現任驃騎將軍府情報部少參軍,級別等同於軍候,這次敘功時,裁定的軍銜是三盾尉官,劉鈺的頂頭上司郭嘉,在青州東北西域都有大功,軍銜裁定為參謀將軍,徽章是兩顆五角星。
獨自領軍最早的荀攸,這麽多年一直獨自領軍,這次敘功裁定鎮東軍統帥,定為二星將軍。張鍇作為平東軍統帥,軍銜同樣是二星將軍。陳琳一直負責文案工作,這次敘功裁定軍銜就是他主持的,最後把自己裁定為三星都尉。
馬上覓封侯,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對於大多數將士來說,這種看得見實惠的軍銜升遷,才是他們努力的目標。
跟著張易來江東的北軍將士,大部分被裁撤,他們都被送往各港口,從事港口建設和港口管理工作,張易不怕他們離開,因為他們家人已經被接來,都安置在會稽港口附近,搬走是自己吃虧。
把張氏遷移出去,理順了地方管理,大裁軍又充實了地方的人力物力,也減少了吳候府的負擔,省出來的大批費用,被張易劃撥到教喻主事孔融手裏。
孔融從吳郡太守任上期滿後,被張易委已蒙學主事,在沿海各縣推行蒙學。幾年下來,蒙學推廣基本完成,早期入學的幼童已經完成啟蒙,張易就把孔融提升一下,連縣學一起交給他。
蒙學縣學,無非是在各郡縣的小學基礎上,開設中學,不過輔助孔融辦學的不僅有金陵學院的畢業生,還有大批退役將士,裁軍省下來的經費辦縣學,更準確的說辦的是少年軍校,四年畢業後,考不上金陵學院的,都會進入軍隊,以後驃騎將軍府的將士,隻會從縣學裏招募。
張易在沿海裁撤軍隊,大力發展經濟,內地各州郡卻在屯田養兵,在這個世道裏,有兵才是草頭王。漢仁帝死後,京城一陣亂局,徹底把皇帝拉下神壇。
盧植擁兵京城,立繈褓小皇帝,何進曹操打敗盧植,換掉小皇帝,董卓攜西涼大軍直接另立皇帝,而張易軍力最強,就能回江東擁兵自重。
大漢現在的話語權就看誰的兵力強盛,因此各郡太守都在發展自己的軍力,希望在群雄逐鹿中原時,參與進去,分一杯羹。
三年下來,大漢內部已經形成諸侯割據之實,東北公孫瓚和幽州劉虞被太史慈大軍分隔開,沒有胡人侵略,又和揚州生意不斷,現在都發展出兩三萬的人馬。
渤海袁紹已經成功占據冀州,和劉岱劉瑤三分河北。投靠何進來到南陽的袁術,卡住長安洛陽的商路收過路費,窮兵黷武募集到五萬人馬。
河東豫州是曹操的大本營,加上司隸的兵馬,曹操總兵力在四萬上下。曹操實力占優,奈何何進身份特殊,又有袁紹袁術劉表等人支持何進,京城裏掌握的權力日益被何進侵占。
並州最亂,十幾個世族各自擁兵萬餘,合力防備兩側的皇甫嵩和朱儁,董卓把皇帝牽到上林苑後,依靠長安賦稅,又收複西涼各縣,轄下兵馬已經超過十萬,因為張易不準他進攻司隸,就把矛頭對準漢中,時不時會派西涼騎兵到漢中走一遭。
漢中是益州牧劉焉的地盤,益州有十萬士卒,劉焉死後傳給劉璋,因忌憚劉備奪位,把劉備派到漢中防守長安,劉備隻有一萬多士卒,靠關隘抵抗董卓,還不敢有任何異心。
從青州往南,沿海都在張易控製之下,其實從幽州北麵沿著長城往西,關外都算是張易的地盤,草原上的鮮卑和烏桓牧人都在為江東放羊。
因為埋伏江東多年的密諜全部被摧毀,這些勢力隻知道平東軍被張易裁撤流放,江東自己也在大裁軍,在他們實力上漲後,對江東張易的實力有所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