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和先帝關係最好,而且張易能跑上關城,一定是修煉高手,賈詡非常想拜張易為師,隻是覺得功法珍貴,張易未必會教他,因此遲遲不敢提,潛心辦事,花了幾年時間,把江東和平東軍中隱患查得清清楚楚,如果張易要封賞他,就可以趁機提拜師的要求。
結果,從郭嘉口中,張易並沒有對修煉敝帚自珍,這讓他懸著的心立刻放下來。
郭嘉看起來文弱,步履卻很矯健,賈詡從來沒有小看過他,張易出征都是帶著郭嘉,從東北到西域,光是騎馬,一般文弱書生就吃不了這種苦,郭嘉卻是能跟著張易上戰場的,說明郭嘉也是有自保能力的。
被修煉岔開幾句後,郭嘉又把話題扯回地圖。
“文和看看中原這巴掌心大的地方,老師和我聊過,他說在中原爭霸,不過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然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並不能澤被後人。”
“是啊,春秋戰國,秦漢兩朝出了多少風流人物,最終不過一堆黃土,風雲過後,子孫安在?”
“老師說海島就不一樣,拿下來後自成體係,子孫隻要太不堪,就是不需封賞的世襲之地。海島生活勝在安穩,卻很艱辛,如果有海船交通勾連,那就大大不同了,和吳郡那些莊園沒什麽區別。”
“驃騎深謀遠慮啊,謝謝奉孝,在下知道以後怎麽做了。”
“文和不需客氣,本將手裏有不少退伍斥候,文和能不能幫忙安排一下。”
“謝奉孝成全,以後多走動才是。”
密諜係統在祖茂手裏時,郭嘉並不覺得有多大用處,到了賈詡手裏不過幾年,江東官場就被掀了個底朝天,破壞力太大了,當年一起從潁川走出來的潁川士子,已經有八個流放南海,讓兄弟們想救都不好救,就是因為他們的問題被賈詡查得清清楚楚,這種厲害人物太嚇人了,要警告他不能亂來,也要好好結交才行。
郭嘉是軍事情報主官,手裏人才濟濟,還是張易嫡係,既然放出橄欖枝,賈詡就得接住,否則他得罪這麽多人,以後無法在江東立足。
賈詡自己都不清楚,張易為何會重用他,並對他言聽計從,那次見到他的密報後,不惜安排刺客行刺來揭蓋子,導致江東亂哄哄忙了三年才安穩下來。
當初張易被刺殺,賈詡一眼就看出是張易自己安排的,為的就是借勢整肅官場,之前可沒看出張易要整肅官場的樣子。賈詡總是想,如果不遞那份報告,江東就不會有三年的紛亂。
從這件事上,賈詡看出張易的果斷和狠辣,把平東軍逼到要反叛的地步,高高舉起後,再輕輕放下,之間就是平東軍將領的一念之差。處理完平東軍,然後就來整肅驃騎將軍府和吳候府,一環一環,水到渠成,勢不可擋。
賈詡唯一不理解的是處理結果,沒有殺一人卻流放那麽多,而且是帶著財產和武器流放,還有,整個江東挖出數千名其他勢力的密探,也沒有殺掉一個,處罰結果和犯事的官員一樣,流放到夷洲島和南海郡了事,情報反饋,有些密探到了地頭後,繼續在開店鋪。
當聽到郭嘉提到‘不需封賞的世襲之地’後,賈詡豁然開朗。
張易根本不在乎誰貪腐,誰泄密,誰是對方臥底,他的心思都在海外島嶼上,而開拓海外島嶼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各種人才他都要,大規模送人去開拓海島需要個借口,有什麽比流放更能擺布人才的?
官員都是讀書人,犯事被流放,敢說自己冤枉嗎?不敢,到了地方後,依然為官,他們隻能感念張易仁慈吧。暴露身份的密探,已經沒有破壞力了,用起來總比當年那些目不識丁的黃巾餘黨要順手得多。
轉瞬想通後,賈詡立刻對郭嘉表態,以後會把精力放在張易關心的事情上,就是怎麽能讓更多人移居到港口和島嶼。
郭嘉立刻投桃報李,允諾把退伍斥候送給賈詡。
這個時候再看地圖,賈詡就覺得中原真的很小,外麵那麽大底盤等著去開發,何必要在大漢內部打生打死的。
“這些島嶼上有人嗎?”
“老師說過,稍微大一點的島嶼就有土人,不過那些土人比山越還落後,上麵的氣候環境卻和南海郡差不多。”
“所以是平東軍最先被派出去,因為他們對付這些土人最有經驗。”
郭嘉聽賈詡說了個‘派’字,笑著糾正說:“流放。”
“是,流放,江東這裏本來就缺人,經不起再流放了,南陽袁術窮兵黷武,治下百姓苦不堪言,有奉孝送來的退伍將士,我們可以救一些人出來,免得他們被餓死。”
“是極,是極,荊州劉表治下水賊遍地,文和同樣可以幫幫他們,還有兗州冀州,鄉野村夫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真是太可憐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幫他們找個出路,是應該的。”
“哈哈,當年太平道作亂,冀州戰場殺死了十來萬黃巾,豫州戰場的黃巾更多,都被老師完整帶回會稽,結果怎麽樣?北方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送來會稽的黃巾卻在江東安居樂業,現在會稽輸送整個大漢的大米,都是當年黃巾老弱耕種的,我們輸送到大漢各地的奢侈品,一半以上是黃巾將士造出來的,同樣一個人,就看你怎麽用他們。”
“是啊,三十年前誰想到荒蠻的江東會變成現在這般光景?”
“老師說這些海島都適合種植稻米,有的島嶼終年如盛夏,可以一年收獲三季。”
在大漢,大米是硬通貨,魏記通商天下,各郡各縣官府都對魏記商隊禮敬有加,就是因為他們手裏有大米,在十年九災的年代,隻有手裏有糧,心中才不慌。
聽說島嶼上可以一年三季稻米,賈詡呼吸都急促了。
賈詡想想家鄉武威,一到冬天非常難捱,凍死餓死很常見,老弱能捱到春天就算命大,而且年複一年,沒有盡頭。
張易精明無雙,連中原都看不上,肯定看不上武威這種地方,在人手有限情況下,怎麽選擇不言而喻。
賈詡看著地圖上的夷洲島,對麵就是會稽,現在兩邊都有張氏族人,平東軍打下南海後,因為自己突然的舉報,立刻回軍駐紮在南安港,分出一半去了對麵夷洲,現在進可攻,退可守,在這種山林之地,北方就算來二十萬大軍都打不過平東軍。
結果,從郭嘉口中,張易並沒有對修煉敝帚自珍,這讓他懸著的心立刻放下來。
郭嘉看起來文弱,步履卻很矯健,賈詡從來沒有小看過他,張易出征都是帶著郭嘉,從東北到西域,光是騎馬,一般文弱書生就吃不了這種苦,郭嘉卻是能跟著張易上戰場的,說明郭嘉也是有自保能力的。
被修煉岔開幾句後,郭嘉又把話題扯回地圖。
“文和看看中原這巴掌心大的地方,老師和我聊過,他說在中原爭霸,不過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然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並不能澤被後人。”
“是啊,春秋戰國,秦漢兩朝出了多少風流人物,最終不過一堆黃土,風雲過後,子孫安在?”
“老師說海島就不一樣,拿下來後自成體係,子孫隻要太不堪,就是不需封賞的世襲之地。海島生活勝在安穩,卻很艱辛,如果有海船交通勾連,那就大大不同了,和吳郡那些莊園沒什麽區別。”
“驃騎深謀遠慮啊,謝謝奉孝,在下知道以後怎麽做了。”
“文和不需客氣,本將手裏有不少退伍斥候,文和能不能幫忙安排一下。”
“謝奉孝成全,以後多走動才是。”
密諜係統在祖茂手裏時,郭嘉並不覺得有多大用處,到了賈詡手裏不過幾年,江東官場就被掀了個底朝天,破壞力太大了,當年一起從潁川走出來的潁川士子,已經有八個流放南海,讓兄弟們想救都不好救,就是因為他們的問題被賈詡查得清清楚楚,這種厲害人物太嚇人了,要警告他不能亂來,也要好好結交才行。
郭嘉是軍事情報主官,手裏人才濟濟,還是張易嫡係,既然放出橄欖枝,賈詡就得接住,否則他得罪這麽多人,以後無法在江東立足。
賈詡自己都不清楚,張易為何會重用他,並對他言聽計從,那次見到他的密報後,不惜安排刺客行刺來揭蓋子,導致江東亂哄哄忙了三年才安穩下來。
當初張易被刺殺,賈詡一眼就看出是張易自己安排的,為的就是借勢整肅官場,之前可沒看出張易要整肅官場的樣子。賈詡總是想,如果不遞那份報告,江東就不會有三年的紛亂。
從這件事上,賈詡看出張易的果斷和狠辣,把平東軍逼到要反叛的地步,高高舉起後,再輕輕放下,之間就是平東軍將領的一念之差。處理完平東軍,然後就來整肅驃騎將軍府和吳候府,一環一環,水到渠成,勢不可擋。
賈詡唯一不理解的是處理結果,沒有殺一人卻流放那麽多,而且是帶著財產和武器流放,還有,整個江東挖出數千名其他勢力的密探,也沒有殺掉一個,處罰結果和犯事的官員一樣,流放到夷洲島和南海郡了事,情報反饋,有些密探到了地頭後,繼續在開店鋪。
當聽到郭嘉提到‘不需封賞的世襲之地’後,賈詡豁然開朗。
張易根本不在乎誰貪腐,誰泄密,誰是對方臥底,他的心思都在海外島嶼上,而開拓海外島嶼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各種人才他都要,大規模送人去開拓海島需要個借口,有什麽比流放更能擺布人才的?
官員都是讀書人,犯事被流放,敢說自己冤枉嗎?不敢,到了地方後,依然為官,他們隻能感念張易仁慈吧。暴露身份的密探,已經沒有破壞力了,用起來總比當年那些目不識丁的黃巾餘黨要順手得多。
轉瞬想通後,賈詡立刻對郭嘉表態,以後會把精力放在張易關心的事情上,就是怎麽能讓更多人移居到港口和島嶼。
郭嘉立刻投桃報李,允諾把退伍斥候送給賈詡。
這個時候再看地圖,賈詡就覺得中原真的很小,外麵那麽大底盤等著去開發,何必要在大漢內部打生打死的。
“這些島嶼上有人嗎?”
“老師說過,稍微大一點的島嶼就有土人,不過那些土人比山越還落後,上麵的氣候環境卻和南海郡差不多。”
“所以是平東軍最先被派出去,因為他們對付這些土人最有經驗。”
郭嘉聽賈詡說了個‘派’字,笑著糾正說:“流放。”
“是,流放,江東這裏本來就缺人,經不起再流放了,南陽袁術窮兵黷武,治下百姓苦不堪言,有奉孝送來的退伍將士,我們可以救一些人出來,免得他們被餓死。”
“是極,是極,荊州劉表治下水賊遍地,文和同樣可以幫幫他們,還有兗州冀州,鄉野村夫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真是太可憐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幫他們找個出路,是應該的。”
“哈哈,當年太平道作亂,冀州戰場殺死了十來萬黃巾,豫州戰場的黃巾更多,都被老師完整帶回會稽,結果怎麽樣?北方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送來會稽的黃巾卻在江東安居樂業,現在會稽輸送整個大漢的大米,都是當年黃巾老弱耕種的,我們輸送到大漢各地的奢侈品,一半以上是黃巾將士造出來的,同樣一個人,就看你怎麽用他們。”
“是啊,三十年前誰想到荒蠻的江東會變成現在這般光景?”
“老師說這些海島都適合種植稻米,有的島嶼終年如盛夏,可以一年收獲三季。”
在大漢,大米是硬通貨,魏記通商天下,各郡各縣官府都對魏記商隊禮敬有加,就是因為他們手裏有大米,在十年九災的年代,隻有手裏有糧,心中才不慌。
聽說島嶼上可以一年三季稻米,賈詡呼吸都急促了。
賈詡想想家鄉武威,一到冬天非常難捱,凍死餓死很常見,老弱能捱到春天就算命大,而且年複一年,沒有盡頭。
張易精明無雙,連中原都看不上,肯定看不上武威這種地方,在人手有限情況下,怎麽選擇不言而喻。
賈詡看著地圖上的夷洲島,對麵就是會稽,現在兩邊都有張氏族人,平東軍打下南海後,因為自己突然的舉報,立刻回軍駐紮在南安港,分出一半去了對麵夷洲,現在進可攻,退可守,在這種山林之地,北方就算來二十萬大軍都打不過平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