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特意這樣製定,就是要讓海軍部拓展勢力範圍,最終建立起獨立於大漢的軍士實力集團,隻是海軍部要發展,隻能依托大漢日益增加的人口,這同樣是製衡。


    大漢政治文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庸之道,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戰略,在大漢一統時,張易留下北方勢力製衡吳國,在吳國內部還用海軍部來互相製衡吳國政府,其實都是執行中庸之道,讓所有人都不得偏離既定政策太遠。


    張易設想是,為了既定政策長遠延續性,就不能讓吳國出現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吳國也不會允許大漢重新回到皇帝獨裁統治,所以吳國不管文武都有任期,歲數到了自動退休,現在連張易都主動退下來,還有誰敢戀棧不去。


    以後這個政策當然會擴大到整個大漢,除了皇帝,其他人都得照章執行。


    荀攸和張易同年,關羽比張易小一歲,現在荀攸和關羽全在南海港口等著張易,送張易到珠崖後,關羽也會退休,然後荀攸回獅島發展自己家族的產業。關羽已經把艦隊提前移交給周瑜,到珠崖後,他就會留下來陪著張易養老。


    一起去珠崖養老的還有張飛,典韋和王越等人,他們的家人現在都在張易的車隊裏。


    這幾人一直都跟著張易修煉凝氣,當然希望能修煉到築基,他們都是出身寒微,身後沒有龐大的家族,他們這些人隻要活著,就是給後代振興的機會。


    張易同樣如此,他一心修煉就是為了能築基,因為築基後才能長壽,雖然說不問政事,其實還會冷眼旁觀,真有過不去的坎,他也不會袖手旁觀的。對他們這些大人物來說,長壽才是至關重要的,越是在戰場上經曆多了,越不想死。


    前一陣派人尋訪左慈時,卻聽說左慈雲遊珠崖,去尋訪毒蛇和巨蟒。隨後張易就派人去益州找張魯,問出張陵的築基丹方子。


    和漢仁帝相比,張易要直接多了,直接要求抄錄原版,因為去的人是張文張睿兄弟,張魯並沒有多說就給了,畢竟大家都是留地張氏子弟,雖然以前沒見過麵,感情上天然就會親近。


    築基丹的藥材裏有很多毒蟲毒蛇,還有巨蟒的蛇膽,張魯特意來信解釋,這些都是張陵當初去珠崖島抓捕來的。


    剛好張易的退休地點就選擇在珠崖,也沒有再派人尋訪左慈,反正等他去珠崖落戶,遲早會和左慈見麵的。


    張易大型車隊走郡過縣,走走停停,到了南海郡後,因為發展較遲,行軍速度更慢,有時候要在縣城裏等待半個月才能重新啟程,所過之處留下一條寬闊的平坦商道。


    現在海路已經通暢,內地的陸路也已經貫通,是不是通暢,連接南北的大動脈好不好走,張易親自帶著大車隊走一趟。


    如果不通暢他寧願坐等。


    這就是張易的風格,幹脆直接,甚至有點賴皮,有點霸道,反正不擇手段也要弄好的意味。


    對於這一點,張易有自己的理由:“我們把百姓從北方遷移過來,如果沒有通暢的商道,不要幾百年,也許上百年後,這些處於閉塞環境的百姓,很可能再變成野人。我們不能為了防備蒙昧的遊牧民族,結果自己躲進深山裏,卻變成蒙昧落後的民族,就和我的初衷不符了。


    這條大動脈處於深山之中,騎兵無法迂回,如果這條路,還被敵人一衝到底,那證明敵人確實比我們先進,說明他們更能贏得民心,或者文明程度更高,這些深山的人被融合也是好事。


    換一種說法,如果深山裏的人,以為天高皇帝遠,自己想反叛呢?沒有通暢的大路,大漢軍隊怎麽來圍剿?


    我不是要救誰保誰,而是要保證所有人種植文明輻射下,這樣大漢文明就不會被野蠻摧毀。”


    因為平東軍的開發,後來地方郡縣的商會維護,張易一行到達南海港還算順利,六千裏路走下來,也不過四個月。


    這可是六萬多人的隊伍,裏麵車輛就有上萬輛,在這個時代,這麽龐大的車隊,能從金陵順利到達珠江口,是張易幾十年努力的成果。


    這是對張易功績總結的大遷徙,也是文明向南傳播的大遷徙。


    張易選擇珠崖作為隱退島,並不是真要隱居,因為有他在珠崖,從東萊、吳郡、會稽過來的船隻就越來越多,可以帶動珠崖外圈一係列優良港口可以和中原同步發展,同樣,陸路大動脈也會把南方和江南緊密聯係在一起,讓大漢文明能真正進入南方。


    珠崖地處熱帶,終年是夏季,因為中間高,四周逐漸降低,水係河流很多,可耕種田地同樣很多,稻米可以三熟,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關鍵是珠崖還產鐵,是大漢最好的鐵礦所在地,珠崖對麵是雷州半島,海峽隻有四十裏寬,對大漢現在的海船來說,根本不算障礙。


    珠崖島夠大,養活兩百萬人一點壓力都沒有,而且本身就能自給自足,還有商道通聯,隻要給張易二十年時間,他就能把珠崖發展成大漢最有活力的島嶼,也是大漢文明最安全的避難所。


    張易參觀南海港後,就轉道雷州半島。


    在張易決定隱居珠崖後,從南海港到雷州半島早就建好寬闊的石子路,瓊州海峽兩岸也建好港口,因此車隊尾部還沒啟程,前麵的大車已經開始在雷州港上船。


    張易這次來珠崖,所有拉車輛的都是馬匹,很多都是徐州馬場的種馬,張易從英國帶回的重型馬,絕大多數被他帶到珠崖島,因為張易想在珠崖島培育出大漢的重型馬和優良馬種。


    重型馬食量大,不是富庶的地方,根本養不起,良種馬更是世襲的貴族才能養得起,珠崖現有土人,加上當年的大漢駐軍後代,隻有兩三萬人,分散住在北部平原裏,張易這次隻帶來六萬多人,是真正的地廣人稀。


    珠崖有足夠的草料和糧食喂養馬匹,北半部分地勢平坦,也適合馬匹奔馳,重型馬既然能在英國繁衍出上百萬匹的夏爾馬,就能在珠崖長久落戶,繁衍出有自己特色的高大馬種。


    張易把重型馬種都帶到珠崖來,也是不願馬種流落到胡人手裏,畢竟胡人擅長養馬,馬匹基數大,他不希望自己從萬裏之遙弄來重型馬,最終便宜了胡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試練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山尊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山尊者並收藏試練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