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後一直留在寸島的陶思婭給齊年打電話,說村長要問他關於做海鮮的事情。
齊年把快遞網點的工作交給陶進、田雙雙之後就回寸島去找村長,把自己想做海鮮的打算告訴了村長。
“你真要賣海鮮?”沈村長背著手在自家的院子裏踱著步,“狀元,你知道我們這個島以前賣海鮮還有些銷路。這幾年幾乎賣不出去了。”
“主要是什麽原因呢?”齊年和陶思婭、田雙雙分析過這個問題,但是他想聽聽村長的看法。
“一個是競爭太厲害,二個是我們也沒有路子去賣啊。你也看到島上的情況,如果做這個能賺錢的話年輕人也不會大老遠的跑出去打工了。”
齊年說:“沈村長,我來捋一捋現在的情況,您看看我講的對不對。海鮮產品沒有銷路,所以不賺錢;因為不賺錢,所以年輕人不願意幹;又因為年輕人不願意幹,所以沒有人出海;沒有人出海,就沒有海產品可賣;沒有海產品可賣,當然也就沒有銷路。所以就是這麽個惡性循環。”
“對對。你說的沒錯,就是惡性循環。”
齊年說:“既然是惡性循環,其實隻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形成惡性循環了嘛。”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解決問題的事兒很多人都去做過,做不了。”
“那我懂了。我好好研究下。”
沈村長拍拍齊年的背說:“狀元,你知道我為什麽喜歡你嗎?你就是有一股鑽研的勁頭。而且鑽研的東西一定能夠去落實。實踐出真知,說的就是你這樣的人。”
齊年不好意思地笑了:“沈村長,您真是過獎了。我就是想試試,萬一試成了呢?做海鮮業務的事我先了解了情況,以後再向您匯報吧。”
其實情況齊年已經了解得很清楚了。
問題的關鍵點其實很明顯。無論是人、產品還是銷售,如果指望一攬子把問題都解決,這是不可能的。惡性循環由來以久,涉及的環節那麽多,這個九連環不是那麽容易解開的。
這還是需要像在寸島上做快遞一樣,循序漸進。在一個問題解決之後再去解決另一個問題。隻有讓事情進展的阻力減小,這樣事情會沿著正確的道路流動起來。
一旦局部活起來,就不會再是一潭死水。
齊年決定先從最難也是製約整個鏈帶的銷路著手。
畢竟困擾寸島海產品業務的三個主要要素中,人、產品這兩個要素本身就是具備的,隻是數量少而已。最難解決的是銷路。
這也是顯然的,因為銷售涉及的方方麵麵實在是太多,都不易解決。除了市場需求以外,物流、人才都是關鍵要素。
市場需求可不像是做小龍蝦生意。隻要季節合適,隻要質量不是太差,一般都有不錯的銷路與利潤。
物流可不像是做快遞。快遞雖然對時效要求很高,但其實隻要客戶不急,常溫貨晚個十天半個月送到也沒問題。海產品涉及到溫度控製,需要用到冷鏈物流。
而冷鏈物流不僅時效要求極高,而且成本也極高。稍微控製不好,要麽會造成產品的損耗,要麽會造成成本劇增。
為什麽很多人看著做水果生意很賺錢,自己一碰就虧得一塌糊塗?就是因為大家隻看見了水果生意的毛利高,而沒有看到損耗。
打個比方來說,一種水果保質期10天。前5天損耗為0,第6天損耗為5%,第7天15%,第8天30%,第9天70%,第10天100%。時間對銷售的速度永遠有難以化解的壓力。
雖然同樣是做物流的,但是齊年對於冷鏈物流完全是外行。所以他特地去請教過做冷鏈的同行。
冷鏈同行一開口就問齊年有多少量。一聽齊年報出來的數字就搖頭:“量太少了。又不是價格高的進口貨。你這樣做一單虧一單。”
這又陷入惡性循環了。
量少不賺錢,不賺錢就沒人做,沒人做就量少。
這個事情難是難,但事在人為。齊年這個人存在的意義,不就是把不能為、不可為的事情變得能為、可為嘛。
齊年還是拿出做快遞的思路來,先鋪路,然後再去找在路上跑的車。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嘛。
快遞這個行業有兩個特性:一是天然的快遞網和人際關係網;二是工作辛苦。
兩個特性結合起來產生的結果,就是同行之間容易產生共情。說白了就是容易自來熟。老板之間如是,快遞員之間如是。
所以通過老板群、快遞員群,齊年很快就找到一些海產品的客戶。
當然,客戶都很小。
客戶小不怕,客戶小就不會有那麽多過份的要求,就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把客戶敲定了幾家之後,齊年又找到做冷鏈的同行,死皮賴臉地談了一個用於試單的友情價。
寸島以外的資源齊年都已經對接好了,寸島以內的資源對接就交給了陶思婭。
陶思婭說是不感興趣,但是事情既然已經交給她了,她也帶著職業精神接下來了,積極地去和做海產品的村民們對接。
等田雙雙把灞上分揀點的裝修工程做完之後,田雙雙回到寸島上接替陶思婭來整合寸島上的海產品捕撈、收購的資源。陶思婭轉而做營銷。
這個業務原本就是要交給田雙雙做的。一方麵田雙雙對這個業務更有熱情,另一方麵按照齊年的設想海產品業務剛開始可以找小b商戶試點,但最終的客戶是c端,是要往線上線下發展的。
無論將海產品放在便利店中賣,還是放到網上賣,田雙雙做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在齊年還在整合b端客戶和冷鏈的時候,田雙雙已經把業務的鏈路圖都畫出來了。分別針對b端、小b、線上c端、線下c端選取什麽產品、通過什麽物流、進行怎樣的營銷等等拿出了一個初步方案和線路圖。
田雙雙和陶思婭都認同齊年的思路。先從小b和便利店做起,這樣推進的效率會比較高,小b和便利店更有利於與客戶直接交流。可以實時進行消費者行為調查。為以後擴大業務積累原始消費數據。
這個新業務就這樣啟動了。
所有的偉大,都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
但無論開始有多偉大,並不一定就會結果夢想的果實。
海鮮產品業務第一單就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個大問題。
齊年把快遞網點的工作交給陶進、田雙雙之後就回寸島去找村長,把自己想做海鮮的打算告訴了村長。
“你真要賣海鮮?”沈村長背著手在自家的院子裏踱著步,“狀元,你知道我們這個島以前賣海鮮還有些銷路。這幾年幾乎賣不出去了。”
“主要是什麽原因呢?”齊年和陶思婭、田雙雙分析過這個問題,但是他想聽聽村長的看法。
“一個是競爭太厲害,二個是我們也沒有路子去賣啊。你也看到島上的情況,如果做這個能賺錢的話年輕人也不會大老遠的跑出去打工了。”
齊年說:“沈村長,我來捋一捋現在的情況,您看看我講的對不對。海鮮產品沒有銷路,所以不賺錢;因為不賺錢,所以年輕人不願意幹;又因為年輕人不願意幹,所以沒有人出海;沒有人出海,就沒有海產品可賣;沒有海產品可賣,當然也就沒有銷路。所以就是這麽個惡性循環。”
“對對。你說的沒錯,就是惡性循環。”
齊年說:“既然是惡性循環,其實隻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形成惡性循環了嘛。”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解決問題的事兒很多人都去做過,做不了。”
“那我懂了。我好好研究下。”
沈村長拍拍齊年的背說:“狀元,你知道我為什麽喜歡你嗎?你就是有一股鑽研的勁頭。而且鑽研的東西一定能夠去落實。實踐出真知,說的就是你這樣的人。”
齊年不好意思地笑了:“沈村長,您真是過獎了。我就是想試試,萬一試成了呢?做海鮮業務的事我先了解了情況,以後再向您匯報吧。”
其實情況齊年已經了解得很清楚了。
問題的關鍵點其實很明顯。無論是人、產品還是銷售,如果指望一攬子把問題都解決,這是不可能的。惡性循環由來以久,涉及的環節那麽多,這個九連環不是那麽容易解開的。
這還是需要像在寸島上做快遞一樣,循序漸進。在一個問題解決之後再去解決另一個問題。隻有讓事情進展的阻力減小,這樣事情會沿著正確的道路流動起來。
一旦局部活起來,就不會再是一潭死水。
齊年決定先從最難也是製約整個鏈帶的銷路著手。
畢竟困擾寸島海產品業務的三個主要要素中,人、產品這兩個要素本身就是具備的,隻是數量少而已。最難解決的是銷路。
這也是顯然的,因為銷售涉及的方方麵麵實在是太多,都不易解決。除了市場需求以外,物流、人才都是關鍵要素。
市場需求可不像是做小龍蝦生意。隻要季節合適,隻要質量不是太差,一般都有不錯的銷路與利潤。
物流可不像是做快遞。快遞雖然對時效要求很高,但其實隻要客戶不急,常溫貨晚個十天半個月送到也沒問題。海產品涉及到溫度控製,需要用到冷鏈物流。
而冷鏈物流不僅時效要求極高,而且成本也極高。稍微控製不好,要麽會造成產品的損耗,要麽會造成成本劇增。
為什麽很多人看著做水果生意很賺錢,自己一碰就虧得一塌糊塗?就是因為大家隻看見了水果生意的毛利高,而沒有看到損耗。
打個比方來說,一種水果保質期10天。前5天損耗為0,第6天損耗為5%,第7天15%,第8天30%,第9天70%,第10天100%。時間對銷售的速度永遠有難以化解的壓力。
雖然同樣是做物流的,但是齊年對於冷鏈物流完全是外行。所以他特地去請教過做冷鏈的同行。
冷鏈同行一開口就問齊年有多少量。一聽齊年報出來的數字就搖頭:“量太少了。又不是價格高的進口貨。你這樣做一單虧一單。”
這又陷入惡性循環了。
量少不賺錢,不賺錢就沒人做,沒人做就量少。
這個事情難是難,但事在人為。齊年這個人存在的意義,不就是把不能為、不可為的事情變得能為、可為嘛。
齊年還是拿出做快遞的思路來,先鋪路,然後再去找在路上跑的車。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嘛。
快遞這個行業有兩個特性:一是天然的快遞網和人際關係網;二是工作辛苦。
兩個特性結合起來產生的結果,就是同行之間容易產生共情。說白了就是容易自來熟。老板之間如是,快遞員之間如是。
所以通過老板群、快遞員群,齊年很快就找到一些海產品的客戶。
當然,客戶都很小。
客戶小不怕,客戶小就不會有那麽多過份的要求,就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把客戶敲定了幾家之後,齊年又找到做冷鏈的同行,死皮賴臉地談了一個用於試單的友情價。
寸島以外的資源齊年都已經對接好了,寸島以內的資源對接就交給了陶思婭。
陶思婭說是不感興趣,但是事情既然已經交給她了,她也帶著職業精神接下來了,積極地去和做海產品的村民們對接。
等田雙雙把灞上分揀點的裝修工程做完之後,田雙雙回到寸島上接替陶思婭來整合寸島上的海產品捕撈、收購的資源。陶思婭轉而做營銷。
這個業務原本就是要交給田雙雙做的。一方麵田雙雙對這個業務更有熱情,另一方麵按照齊年的設想海產品業務剛開始可以找小b商戶試點,但最終的客戶是c端,是要往線上線下發展的。
無論將海產品放在便利店中賣,還是放到網上賣,田雙雙做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在齊年還在整合b端客戶和冷鏈的時候,田雙雙已經把業務的鏈路圖都畫出來了。分別針對b端、小b、線上c端、線下c端選取什麽產品、通過什麽物流、進行怎樣的營銷等等拿出了一個初步方案和線路圖。
田雙雙和陶思婭都認同齊年的思路。先從小b和便利店做起,這樣推進的效率會比較高,小b和便利店更有利於與客戶直接交流。可以實時進行消費者行為調查。為以後擴大業務積累原始消費數據。
這個新業務就這樣啟動了。
所有的偉大,都源於一個勇敢的開始!
但無論開始有多偉大,並不一定就會結果夢想的果實。
海鮮產品業務第一單就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