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棋後,三休真人並沒有立即對祁渺他們進行懲罰,隻說過些時候再處置。他扔給三人一張紙片,說是入門考題,三日後再來考問,就飄然下山去了。
祁渺看那紙片上寫著:賊寇犯闕,鑾輿南幸。賊退,以賀公任府尹。初至,而物價騰貴,至有十倍於前者。郡人病之,公謂參佐曰:“此事易,自都人率以飲食為先,當治其所先,緩者不憂於平也。“
“看這意思,師伯這是要我們說出,這個賀公用什麽樣的辦法,平抑了物價。這個皇帝也是個廢物,見賊寇來了,居然丟下江山百姓,就逃往南邊去了。”
李叢信從祁渺手裏接過紙片,邊看邊說道。他昨晚一夜未歸,也不知道去了哪裏,三休真人也未問起。
誰知今天一大早,這家夥就出現在竹林院的書舍裏,雙眼通紅,麵色雖有些憔悴,神態倒從容,也沒有了往日裏的懶散。看來是一晚上都沒睡,自個兒研究棋藝去了。
祁渺點點頭:“賀公說,‘率以飲食為先,當治其所先’,這意思顯然是說,要從百姓的吃食著手。”
“孔老夫子不是說了嗎?‘食色,性也。’要平抑物價,自然是先平抑糧價,糧價得到了控製,百姓有了飯吃,就不會鬧事,其餘就好辦了。”
“可這糧價要怎麽才能控製住?”
“官府出力出錢,從外麵調運或者買來糧食,再低價賣給老百姓,奸商囤積的糧食賣不上價,糧價自然就下來。”
李叢信說到這裏,有些得意,“師伯一定以為,我們平日裏不會關注這些事,才會給我們出了這麽個簡單的題目。殊不知,我們就算沒見過,書裏也是有例可尋的。”
祁渺平日裏讀的書,四書五經和雜書居多,史書子集雖有涉獵,卻也不曾關注過這些事。現在聽李叢信這麽說,倒也信服,問道:“叢信師兄,你說書裏有例可尋,是哪本書?可還記得?”
“這個麽……我記得好像是《通貨食典》,不對,應該是……,不記得了,你自己去找。”
祁渺見李叢信支吾了半天,也沒說清楚是在哪本書裏有記載,心裏雖然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再追問,隻說道:“幸好叢信師兄讀的書多,有見識,師父回來,也難不住我們了。”
王楫素來寡言,這會見他們兩人說得熱鬧,自己也插不上嘴,隻在一邊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
祁渺才說完這話,心裏又忽然覺得有些不妥。以她對三休真人的了解,他應該不會出這麽簡單的題來考察自己三人,隻怕這題裏設了陷阱也難說。
這麽想著,她把紙片又認真讀了幾遍,仔細想了一下,搖頭道:“不對,戰亂之後,官府的錢若是都被賊寇搶走,或者官府本來就沒錢,那怎麽辦?”
“這裏說賊兵不是退了麽?那應該是官府打敗了他們。也許,賊寇要麽沒有搶劫到多少財物,要麽就是被官府又搶了回來。再說了,堂堂一個朝廷,不會連買一個郡救命糧食的錢都沒有吧?”
“一個郡大概會有多少人?救災又需要多少糧食?如果買糧食的話,還需要多少銀子?叢信師兄,我們是不是得合計一下,心裏好有個數。”
祁渺雖然認為李叢信說的有理,卻又覺得還是有哪裏不妥,隻把自己想到的先說出來。
“這裏又沒說是哪個地方,這郡有大有小,人口數差別太大,就是估算,也未必準確。再說了,人家隻是問有什麽辦法可以平抑物價,又沒問要多少糧食多少銀子,才能平抑物價。”
祁渺聽了李叢信這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便不再出言爭執。隻心裏打定主意,要去查閱典籍,找到李叢信說的那個舊例,那樣的話,就可以參考著拿出個解決的辦法來。
見三休真人出的題目有了答案,時間甚是寬裕,李叢信便提議,三人偷溜下山,去桃村找小老大。
祁渺知道他是嘴饞貪玩,想著自己要查閱典籍找舊例的事,沒有應承,隻說要獨自一人留在竹林院。
王楫這會見李叢信已經有了答案,也不再操心著另想辦法,跟隨李叢信下山去了。
直到第三天一大早,二人才匆匆忙忙趕回了竹林院。
“叢信師兄,你們回來了啊,師父昨晚就回來了……”
一大早,祁渺已在竹林院等候多時,一見二人進來,就迎了上去,又急急說道:“我昨天終於找到了……”
她話未說完,三休真人已經從屋子裏走了出來。
他目視衣冠有些不整的李叢信、王楫二人,眉梢微微挑動了一下,對三人說道:“看你們這樣子,一定是胸有成竹了。不錯!來,都進屋,仔細說說你們想出來的辦法。”
三人跟隨三休真人進了書舍。
祁渺幾次給李叢信偷偷使眼色,想暗示他自己已經找到了案例。不知道是李叢信不屑一顧,還是沒有領會她的意思,每次都被他瞪了回來。
幾人剛坐定,李叢信就搶先開了口,連說帶比劃,把答案顯擺了出來。
“這個賀公要想平抑物價,隻要拿出銀子來,買來糧食,再平價賣出去,就可以了。隻要糧價得到了控製,老百姓有了飯吃,就不會鬧事,天下也就太平了。”
“沒了?”三休真人聽完,依次看了看三人,眉頭皺了起來,“思考了三天,你們三個就想出了這個辦法?”
“我們覺得這個辦法好啊,官府出麵穩定了糧價,其餘貨品的價格自然也會隨之回落,平抑物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李叢信答得自信滿滿。
“若是官府買不到糧食,也無糧可調呢?”
“無糧可調?還買不到糧食?怎麽可能?”
“怎麽不可能?戰亂發生,百姓流離失所,不能耕種,或耕種之後顆粒無收。賊寇起兵,自然要吃飯,對他們來說,最便利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四處搶劫糧食。這樣一來,哪裏還有糧食可賣可調?”
李叢信聽三休真人這番話,再想狡辯,卻也難得提出有力的證據來,隻低頭想了想,又說道:“如果這個辦法不行的話,還可以把奸商抓起來殺頭,殺一儆百,再把他們囤積的糧食分發給老百姓。”
“先懲治奸商,再把糧食分發給老百姓,你這個辦法看起來,好像還行。隻是,你殺了一個,其餘的人就一定會把糧食都交出來嗎?那可是關係到他們的身家性命,怎麽會說交就交?”
三休真人目視李叢信,繼續說道:“如果不交的話,你是不是準備繼續殺下去,直到把他們全部殺光為止?如果不交糧食就要殺頭,豈不是弄得這城裏人心惶惶?人心不穩的話,這局勢還能穩得住嗎?還有那些小商小販,他們手裏肯定也有糧食,你殺還是不殺?”
祁渺看那紙片上寫著:賊寇犯闕,鑾輿南幸。賊退,以賀公任府尹。初至,而物價騰貴,至有十倍於前者。郡人病之,公謂參佐曰:“此事易,自都人率以飲食為先,當治其所先,緩者不憂於平也。“
“看這意思,師伯這是要我們說出,這個賀公用什麽樣的辦法,平抑了物價。這個皇帝也是個廢物,見賊寇來了,居然丟下江山百姓,就逃往南邊去了。”
李叢信從祁渺手裏接過紙片,邊看邊說道。他昨晚一夜未歸,也不知道去了哪裏,三休真人也未問起。
誰知今天一大早,這家夥就出現在竹林院的書舍裏,雙眼通紅,麵色雖有些憔悴,神態倒從容,也沒有了往日裏的懶散。看來是一晚上都沒睡,自個兒研究棋藝去了。
祁渺點點頭:“賀公說,‘率以飲食為先,當治其所先’,這意思顯然是說,要從百姓的吃食著手。”
“孔老夫子不是說了嗎?‘食色,性也。’要平抑物價,自然是先平抑糧價,糧價得到了控製,百姓有了飯吃,就不會鬧事,其餘就好辦了。”
“可這糧價要怎麽才能控製住?”
“官府出力出錢,從外麵調運或者買來糧食,再低價賣給老百姓,奸商囤積的糧食賣不上價,糧價自然就下來。”
李叢信說到這裏,有些得意,“師伯一定以為,我們平日裏不會關注這些事,才會給我們出了這麽個簡單的題目。殊不知,我們就算沒見過,書裏也是有例可尋的。”
祁渺平日裏讀的書,四書五經和雜書居多,史書子集雖有涉獵,卻也不曾關注過這些事。現在聽李叢信這麽說,倒也信服,問道:“叢信師兄,你說書裏有例可尋,是哪本書?可還記得?”
“這個麽……我記得好像是《通貨食典》,不對,應該是……,不記得了,你自己去找。”
祁渺見李叢信支吾了半天,也沒說清楚是在哪本書裏有記載,心裏雖然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再追問,隻說道:“幸好叢信師兄讀的書多,有見識,師父回來,也難不住我們了。”
王楫素來寡言,這會見他們兩人說得熱鬧,自己也插不上嘴,隻在一邊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
祁渺才說完這話,心裏又忽然覺得有些不妥。以她對三休真人的了解,他應該不會出這麽簡單的題來考察自己三人,隻怕這題裏設了陷阱也難說。
這麽想著,她把紙片又認真讀了幾遍,仔細想了一下,搖頭道:“不對,戰亂之後,官府的錢若是都被賊寇搶走,或者官府本來就沒錢,那怎麽辦?”
“這裏說賊兵不是退了麽?那應該是官府打敗了他們。也許,賊寇要麽沒有搶劫到多少財物,要麽就是被官府又搶了回來。再說了,堂堂一個朝廷,不會連買一個郡救命糧食的錢都沒有吧?”
“一個郡大概會有多少人?救災又需要多少糧食?如果買糧食的話,還需要多少銀子?叢信師兄,我們是不是得合計一下,心裏好有個數。”
祁渺雖然認為李叢信說的有理,卻又覺得還是有哪裏不妥,隻把自己想到的先說出來。
“這裏又沒說是哪個地方,這郡有大有小,人口數差別太大,就是估算,也未必準確。再說了,人家隻是問有什麽辦法可以平抑物價,又沒問要多少糧食多少銀子,才能平抑物價。”
祁渺聽了李叢信這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便不再出言爭執。隻心裏打定主意,要去查閱典籍,找到李叢信說的那個舊例,那樣的話,就可以參考著拿出個解決的辦法來。
見三休真人出的題目有了答案,時間甚是寬裕,李叢信便提議,三人偷溜下山,去桃村找小老大。
祁渺知道他是嘴饞貪玩,想著自己要查閱典籍找舊例的事,沒有應承,隻說要獨自一人留在竹林院。
王楫這會見李叢信已經有了答案,也不再操心著另想辦法,跟隨李叢信下山去了。
直到第三天一大早,二人才匆匆忙忙趕回了竹林院。
“叢信師兄,你們回來了啊,師父昨晚就回來了……”
一大早,祁渺已在竹林院等候多時,一見二人進來,就迎了上去,又急急說道:“我昨天終於找到了……”
她話未說完,三休真人已經從屋子裏走了出來。
他目視衣冠有些不整的李叢信、王楫二人,眉梢微微挑動了一下,對三人說道:“看你們這樣子,一定是胸有成竹了。不錯!來,都進屋,仔細說說你們想出來的辦法。”
三人跟隨三休真人進了書舍。
祁渺幾次給李叢信偷偷使眼色,想暗示他自己已經找到了案例。不知道是李叢信不屑一顧,還是沒有領會她的意思,每次都被他瞪了回來。
幾人剛坐定,李叢信就搶先開了口,連說帶比劃,把答案顯擺了出來。
“這個賀公要想平抑物價,隻要拿出銀子來,買來糧食,再平價賣出去,就可以了。隻要糧價得到了控製,老百姓有了飯吃,就不會鬧事,天下也就太平了。”
“沒了?”三休真人聽完,依次看了看三人,眉頭皺了起來,“思考了三天,你們三個就想出了這個辦法?”
“我們覺得這個辦法好啊,官府出麵穩定了糧價,其餘貨品的價格自然也會隨之回落,平抑物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李叢信答得自信滿滿。
“若是官府買不到糧食,也無糧可調呢?”
“無糧可調?還買不到糧食?怎麽可能?”
“怎麽不可能?戰亂發生,百姓流離失所,不能耕種,或耕種之後顆粒無收。賊寇起兵,自然要吃飯,對他們來說,最便利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四處搶劫糧食。這樣一來,哪裏還有糧食可賣可調?”
李叢信聽三休真人這番話,再想狡辯,卻也難得提出有力的證據來,隻低頭想了想,又說道:“如果這個辦法不行的話,還可以把奸商抓起來殺頭,殺一儆百,再把他們囤積的糧食分發給老百姓。”
“先懲治奸商,再把糧食分發給老百姓,你這個辦法看起來,好像還行。隻是,你殺了一個,其餘的人就一定會把糧食都交出來嗎?那可是關係到他們的身家性命,怎麽會說交就交?”
三休真人目視李叢信,繼續說道:“如果不交的話,你是不是準備繼續殺下去,直到把他們全部殺光為止?如果不交糧食就要殺頭,豈不是弄得這城裏人心惶惶?人心不穩的話,這局勢還能穩得住嗎?還有那些小商小販,他們手裏肯定也有糧食,你殺還是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