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像聽到了什麽好笑之事,瘋狂地大笑起來,甚至於笑出了眼淚,“父皇竟然問兒臣怎會變成這樣?父皇難道不明白,兒臣若是不這樣步步為營,日日籌謀,辛辛苦苦為自己打算,隻怕兒臣早就坐不穩這太子之位了。”
他指著李晏,“父皇最疼愛的其實一直都是他不是麽?他德才兼備,那兒臣是什麽,雖然兒臣的母親是皇後,但那隻是個追封的封號而已,人早已不在了,空有個封號又有什麽用,兒臣一切都得靠自己。”他聲音陰沉,“所以,不論是誰擋了兒臣的路,兒臣都不會手軟。”
李晏氣極反笑,“所以你就要給父皇下毒,所以你就要殺了我,所以你蓄養私兵,私吞烏山銀礦。”他臉色鐵青,拳頭攥緊,“你機關算計,步步謀劃,而我也是這樣的傻,落入你的圈套還不自知,一門心思惦記要給你解蠱。所以,她、她為了我,自告奮勇要給你解蠱,幾乎豁出了性命。”他到底忍不住,上前一把揪住李倫的衣襟,“你知不知道,她為了這個,全身經脈逆轉,現下裏連常人都不如,怕是一輩子都是這樣,纏綿病榻,一個不好,便是性命之憂。這一切都怪我,都怪我。”他又氣又悔,猛地揮出一拳,結結實實打在李倫的臉上。
李倫被打得頭偏向一邊,再轉回來時,臉已腫了半邊,嘴角也流了血。但是,他臉上卻仍帶著笑意,看去竟似有幾分扭曲。
李晏深吸一口氣,使勁將李倫一搡,看著他如一團爛泥般跌落在地,眼神冷漠如冰寒,“其實,你又有什麽好得意的。李恒與你,不過都是被操縱的傀儡罷了。李恒永遠被你操控,沒有自我。而你,操控你的,是你心裏那個欲壑難填的魔鬼。你們兩個,一樣的可憐。”
他唇邊有嘲諷的笑意,“有一件事好叫你知道。其實,我早跟父皇表明過心跡,我這些年遊蕩慣了,對皇位並無興趣,一心隻願輔佐你。就算我不這樣說,父皇原本也沒有打算動你的太子之位,父皇覺得你待人寬和仁厚,現下大楚四海穩定,蒸蒸日上,正需要你這樣平和安穩的治國之道。所以,是你自己葬送了你自己,是你自己雙手奉還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
李倫震驚地看著他,方才還得意洋洋的笑已僵在了臉上,好半晌,他突然“啊”了一聲,扯著嗓子大喊,“不、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李晏已不再看他,眼前這個人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了,就像他流浪江湖時聽來的一句,“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如今,該到了李倫還債的時候了。
他看向明帝。明帝一臉的疲憊,仿佛又老去了幾歲,“來人!”明帝向外道。
懷恩肅著手進來,躬身聽著吩咐,“太子李倫罔顧人倫,意欲謀朝篡位,其心可誅,即日起廢除太子之位,貶為庶人,禁足於南苑,終生不得出。太子妃王氏同罪。”
南苑位於開陽城郊極偏山中,一向是看押獲罪皇族子弟之處,隻要是進去便沒有再出來的。李倫的餘生怕都要在那裏度過了。明帝到底還是網開了一麵,並沒有賜死,給他留下了一條命。但對李倫這樣一生都在汲汲營營的人來說,怕是禁足不出比死更加令他難過。
“不,父皇,你不能這樣對待兒臣,你不能這樣對待兒臣,你不能這樣啊!”李倫掙紮著、咆哮著,鼻涕眼淚糊了滿臉。明帝將頭偏向一側,硬下心腸不再看他。
李倫終是被禁衛拖了出去,但直到被拖了很遠,仍能聽見他的嚎叫,“父皇,父皇,你們放開我,我是太子,我是太子,你們不能這麽對我------”
他的聲音終於慢慢淡了下去,直至消失。
明帝仍坐在那裏,久久不動。“父皇。”李晏喚了聲明帝,他在等明帝的示下。
明帝閉上眼,以手支頭,向李晏揚了揚手,李晏明白,明帝這是想自己靜一靜,讓他出去。他行了禮,退後幾步。方走到門邊,隻聽明帝道:“餘下的你斟酌便是,不必來回稟了。”
李晏知道他說的是與李倫有關之事,回身應了聲“是”,安靜地退了出去。
李晏出了靖安壇,立即進宮,於宮中臣子慣常議事的竇德堂召來大理寺、刑部、按察司等相關各職司,安排人手追查,鎖拿與李倫之案有關之人,此案從李恒起,至挖出李倫,牽連甚廣,幹係重大。按照明帝的意思,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有嫌疑之人。
因此,一連多日,李晏不眠不休,幾乎都在部署、訊問、查看各類卷宗中度過。直到五日後,相關人等已緝拿得七七八八。他勉強才鬆了一口氣。
明帝比他稍晚回到常陽殿,一直閉門不出,便是連早朝也未去,隻傳話李晏命他領眾臣議事。一直到五日後李晏拿了各類供狀求見,明帝也未準見,隻讓懷恩傳話,命李晏做好準備,次日早朝公布此事。
第二日一大早,文武百官像往常一樣,於祁安殿內位列兩班,筆直而立,肅靜中等待上朝。終於見到明帝出現。明帝高踞禦座之上,麵容藏於玉冕之後,看去肅穆筆直,威儀依舊。
他先命李晏將李倫之事公諸於眾,除了參與審理此案的朝臣,餘下眾人自然大為震驚。明帝不等眾人收了震驚之色,緊接著便下旨,廢李倫太子之位,毓王李晏日表英奇,天資粹美,即日起立為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係四海之心。
此事不僅是下站文武百官,便是李晏自己也是猝不及防。
要知太子廢立乃是大事,往往是皇帝與朝中重臣商討多日。但李倫做出這樣大逆不道之舉,廢掉太子之位實屬必然,討不討論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但是,新一任太子人選直到明帝公布,眾人方才知曉,這個卻未免突兀了些。但話說回來。明帝膝下四位皇子,李倫、李恒皆牽涉案中,一廢一死,剩下個曄王李珂尚未成年,其母也是身份低微。僅餘下毓王李晏,李晏的生母淑妃已被追封為元嘉皇後,所以李晏無論身份地位都足以匹配。更何況,李晏入朝參政五年,才高意廣,政事上頗有建樹,引人信服,位立東宮也屬順理成章。所以,旨意一下,朝上幾乎未有反對之聲。
下旨之時,正逢天明,朝陽噴礴而出,照著宇內海外,立時天色大亮,四野清澄。這仿佛是個吉兆。在流傳後世的史官記述中有這樣的話:大楚的新一任太子與日光一同誕生,昭示著大楚的來日必將蒸蒸日上,與日月同輝。史官的話更像是一個預言,大楚的確像記載的那般,天下長安,眾生豐足,盛世清平,民生和樂。
他指著李晏,“父皇最疼愛的其實一直都是他不是麽?他德才兼備,那兒臣是什麽,雖然兒臣的母親是皇後,但那隻是個追封的封號而已,人早已不在了,空有個封號又有什麽用,兒臣一切都得靠自己。”他聲音陰沉,“所以,不論是誰擋了兒臣的路,兒臣都不會手軟。”
李晏氣極反笑,“所以你就要給父皇下毒,所以你就要殺了我,所以你蓄養私兵,私吞烏山銀礦。”他臉色鐵青,拳頭攥緊,“你機關算計,步步謀劃,而我也是這樣的傻,落入你的圈套還不自知,一門心思惦記要給你解蠱。所以,她、她為了我,自告奮勇要給你解蠱,幾乎豁出了性命。”他到底忍不住,上前一把揪住李倫的衣襟,“你知不知道,她為了這個,全身經脈逆轉,現下裏連常人都不如,怕是一輩子都是這樣,纏綿病榻,一個不好,便是性命之憂。這一切都怪我,都怪我。”他又氣又悔,猛地揮出一拳,結結實實打在李倫的臉上。
李倫被打得頭偏向一邊,再轉回來時,臉已腫了半邊,嘴角也流了血。但是,他臉上卻仍帶著笑意,看去竟似有幾分扭曲。
李晏深吸一口氣,使勁將李倫一搡,看著他如一團爛泥般跌落在地,眼神冷漠如冰寒,“其實,你又有什麽好得意的。李恒與你,不過都是被操縱的傀儡罷了。李恒永遠被你操控,沒有自我。而你,操控你的,是你心裏那個欲壑難填的魔鬼。你們兩個,一樣的可憐。”
他唇邊有嘲諷的笑意,“有一件事好叫你知道。其實,我早跟父皇表明過心跡,我這些年遊蕩慣了,對皇位並無興趣,一心隻願輔佐你。就算我不這樣說,父皇原本也沒有打算動你的太子之位,父皇覺得你待人寬和仁厚,現下大楚四海穩定,蒸蒸日上,正需要你這樣平和安穩的治國之道。所以,是你自己葬送了你自己,是你自己雙手奉還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
李倫震驚地看著他,方才還得意洋洋的笑已僵在了臉上,好半晌,他突然“啊”了一聲,扯著嗓子大喊,“不、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李晏已不再看他,眼前這個人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了,就像他流浪江湖時聽來的一句,“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如今,該到了李倫還債的時候了。
他看向明帝。明帝一臉的疲憊,仿佛又老去了幾歲,“來人!”明帝向外道。
懷恩肅著手進來,躬身聽著吩咐,“太子李倫罔顧人倫,意欲謀朝篡位,其心可誅,即日起廢除太子之位,貶為庶人,禁足於南苑,終生不得出。太子妃王氏同罪。”
南苑位於開陽城郊極偏山中,一向是看押獲罪皇族子弟之處,隻要是進去便沒有再出來的。李倫的餘生怕都要在那裏度過了。明帝到底還是網開了一麵,並沒有賜死,給他留下了一條命。但對李倫這樣一生都在汲汲營營的人來說,怕是禁足不出比死更加令他難過。
“不,父皇,你不能這樣對待兒臣,你不能這樣對待兒臣,你不能這樣啊!”李倫掙紮著、咆哮著,鼻涕眼淚糊了滿臉。明帝將頭偏向一側,硬下心腸不再看他。
李倫終是被禁衛拖了出去,但直到被拖了很遠,仍能聽見他的嚎叫,“父皇,父皇,你們放開我,我是太子,我是太子,你們不能這麽對我------”
他的聲音終於慢慢淡了下去,直至消失。
明帝仍坐在那裏,久久不動。“父皇。”李晏喚了聲明帝,他在等明帝的示下。
明帝閉上眼,以手支頭,向李晏揚了揚手,李晏明白,明帝這是想自己靜一靜,讓他出去。他行了禮,退後幾步。方走到門邊,隻聽明帝道:“餘下的你斟酌便是,不必來回稟了。”
李晏知道他說的是與李倫有關之事,回身應了聲“是”,安靜地退了出去。
李晏出了靖安壇,立即進宮,於宮中臣子慣常議事的竇德堂召來大理寺、刑部、按察司等相關各職司,安排人手追查,鎖拿與李倫之案有關之人,此案從李恒起,至挖出李倫,牽連甚廣,幹係重大。按照明帝的意思,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有嫌疑之人。
因此,一連多日,李晏不眠不休,幾乎都在部署、訊問、查看各類卷宗中度過。直到五日後,相關人等已緝拿得七七八八。他勉強才鬆了一口氣。
明帝比他稍晚回到常陽殿,一直閉門不出,便是連早朝也未去,隻傳話李晏命他領眾臣議事。一直到五日後李晏拿了各類供狀求見,明帝也未準見,隻讓懷恩傳話,命李晏做好準備,次日早朝公布此事。
第二日一大早,文武百官像往常一樣,於祁安殿內位列兩班,筆直而立,肅靜中等待上朝。終於見到明帝出現。明帝高踞禦座之上,麵容藏於玉冕之後,看去肅穆筆直,威儀依舊。
他先命李晏將李倫之事公諸於眾,除了參與審理此案的朝臣,餘下眾人自然大為震驚。明帝不等眾人收了震驚之色,緊接著便下旨,廢李倫太子之位,毓王李晏日表英奇,天資粹美,即日起立為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係四海之心。
此事不僅是下站文武百官,便是李晏自己也是猝不及防。
要知太子廢立乃是大事,往往是皇帝與朝中重臣商討多日。但李倫做出這樣大逆不道之舉,廢掉太子之位實屬必然,討不討論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但是,新一任太子人選直到明帝公布,眾人方才知曉,這個卻未免突兀了些。但話說回來。明帝膝下四位皇子,李倫、李恒皆牽涉案中,一廢一死,剩下個曄王李珂尚未成年,其母也是身份低微。僅餘下毓王李晏,李晏的生母淑妃已被追封為元嘉皇後,所以李晏無論身份地位都足以匹配。更何況,李晏入朝參政五年,才高意廣,政事上頗有建樹,引人信服,位立東宮也屬順理成章。所以,旨意一下,朝上幾乎未有反對之聲。
下旨之時,正逢天明,朝陽噴礴而出,照著宇內海外,立時天色大亮,四野清澄。這仿佛是個吉兆。在流傳後世的史官記述中有這樣的話:大楚的新一任太子與日光一同誕生,昭示著大楚的來日必將蒸蒸日上,與日月同輝。史官的話更像是一個預言,大楚的確像記載的那般,天下長安,眾生豐足,盛世清平,民生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