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乃是四瀆之一,四瀆者,江河涇渭,其名為長江,黃河,涇川,渭水。


    江河清濁,涇渭分明。


    自這浮生天地誕生以來,其間之年月,不可估量,但任由日月輪轉,滄海桑田,江河涇渭這四瀆,卻始終是貫穿於當中,滋養著這天地當中的無窮生靈。


    這天地當中,日月會交替,星辰,會輪轉,但獨獨江河涇渭這四瀆,卻是亙古不變,是以,這天地當中,那被四瀆貫穿,同時受到四瀆之水滋潤的漢帝國萬萬裏疆域,才是被稱之為,中原,其意為,居於天下之中的原野,乃是這天地的最中心。


    黃河,自西向東而行,將這中原大地,呈一個幾字行,將中原大地隔開,黃河之外,是各大諸侯的封地,而黃河之內,便是這中原腹地,最為富庶的司隸之所。


    而在司隸的背後,則是幽並等苦寒之地,越過幽並,便是漢帝國的不世之敵,匈奴。


    也即是說,一旦幽並邊塞有失,那天子所在的長安,便是直麵匈奴的最前線。


    匈奴,幽並,司隸,黃河,以及之後的,各大諸侯領地,便是由此形成一條直線。


    從長安到黃河,太攀雖然是一路直行,但也花費了整整五天的時間。


    寒露之後四日,太攀從長安出發,再五日,方至黃河之畔,而這個時候,已然是快要到了霜降的時節。


    帝國大軍,以及七王的軍隊,便是隔著那波濤滾滾的黃河,遙遙相對。


    在袁盎到了黃河之畔以後,一則是為了避免大軍擾民,二則是為了避免被七王的斥候,看清大軍的虛實,是以,到了黃河之畔以後,袁盎便是率軍在水邊立下了新的營寨,五萬大軍,除開少部分的探馬斥候,其他的,都是收入了這營寨當中,日日夜夜,操練不休。


    而七王大軍,每每有渡河之舉,袁盎都會親率大軍,迎於陣前——到黃河之畔三十餘日,袁盎已然是親身經曆了大小之戰十二次,通過這十二次的戰爭,袁盎已然是收盡了大軍軍心。


    黃河之畔,易守難攻,黃河之上,波濤滾滾,便是沒有任何的敵人,想要渡河而過,也無異於是一場生與死的曆險,更不要提,如今乃是大軍陣前,七王一方,艨艟檣櫓,才一下水,漢軍一方,便已然是收到了消息,然後率軍相迎。


    是以,自開戰以來,雖然七王大軍有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渡河十二戰,每一戰,七王一方,都是損兵折將,難尋戰果。


    僅有的三次,雖然有士卒,成功的踏上了黃河對岸,但在大軍絞殺之下,這些僥幸渡過黃河的士卒,也是很快便被清理幹淨。


    因為這緣故,叛亂的主導者和發起者,吳王劉濞,這些時日,已經是發了好幾次脾氣,軍中的將領,也是被斬了好幾個,是以,此時七王一方的士氣,也是有些衰落。


    不過,盡管如此,七王一方的軍士們,對於戰爭的勝利,卻依舊是抱有無窮的信心。


    太攀到來的時候,正好是七王一方,再度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橫渡黃河,數十艘艨艟走艦,朝著從黃河的另一頭,緩緩而來,在黃河的波濤之下,艱難的調整著方向。


    那操船的,顯然都是好手,數十艘艦艇,有大有小,又長又短,艦艇上所載的軍士,拒馬等等,也各有不同,但那數十艘艦艇,卻是在黃河的浩浩波濤之上,排成一條筆直的線。


    而在黃河的這一頭,帝國大軍,也是早就得到了消息,袁盎帶著七千餘人,列陣迎於碼頭前,大軍陣前,還有數十位修行者,來回巡視,以免是有七王一方的修行者,在大軍橫渡而來的時候,以秘法凝水成冰,畫土為石,在黃河之畔,擺開幾個能夠暫時停靠,叫大軍登陸的碼頭來。


    當那數十艘艦艇,快要到河心的時候,大軍陣前,袁盎也是揮了揮手,然後有千餘弓箭手往前,拉開了手中的大弓。


    兩三個呼吸之後,密密麻麻的箭矢,便是如飛蝗一般,在穹天之上劃出一條弧線來,將那江心上,距離岸邊還有百餘丈距離的數十艘艦艇,盡皆籠罩於其中。


    每一支箭矢上,都纏著些浸油的布條。


    艦艇在江心處,不過行了十餘丈的距離,岸上的弓箭上,便已然是射出了三波箭矢。


    那數十艘艦艇上的操船者的水平,在這個時候,也是顯現出了明顯的高低來,水平高的,依舊是操持者艦艇,和大部分粘連於一處,但那些水平稍稍遜色的,卻是在躲避箭矢的過程當中,和大部隊,分開了一些距離來,在波濤的衝刷之下,朝著黃河的下遊,緩緩的偏轉過去。


    至於說艦船上的士卒們,對待這些箭矢,也是極有經驗,箭矢落下的時候,每一個士卒,都是熟練無比的,舉起了手中的盾牌,又或者是躲進了艙室當中,是以,三波的箭矢之後,那數十艘的艦艇,船舷,帆布上,都是插滿了箭矢,但死在那箭矢上的士卒,卻是幾近於無。


    見此,河岸上,無論是袁盎,還是那些士卒們,都是習以為常的模樣。


    又六輪箭雨射出之後,那河中的艦艇,距離岸邊,已經不到五十丈,目力好的,甚至是能夠隔著著五十丈的距離,看清彼此冷漠的麵孔。


    當一根強勁無比的箭矢,從那橫渡黃河的艦船當中,朝著袁盎的麵龐射落,然後被袁盎身後的護衛撥開的時候,袁盎手中,又一枚令旗落下。


    於是,那上前來的千餘弓箭手手中,也是換上了全新的箭矢,每一支箭矢的箭頭上,都閃爍著白花花的光芒,光芒當中,有微微的暖意流轉。


    “磷灰?”遠遠的看著那泛著白光的箭矢,太攀的眉頭,也是微微的一皺——難怪先前的那九輪箭雨,沒有絲毫的戰果,主持戰事的袁盎,都絲毫不著急。


    先前的九輪箭雨,隻是伏筆而已,最後的這一輪箭雨,才是真正的殺招。


    這些箭矢上,都沾染了磷灰。


    磷灰,是這天地當中當中一種很是特殊的礦物,一般伴生於赤銅礦脈當中,其內火性流轉,積年不散,多用於引火之用,稍加摩擦,火焰便會陡然而起。


    先前的九輪箭雨,都纏了油布,散布於那艨艟走艦之上,箭雨不停,那些士卒們,自然也沒有機會,將那些油布取下來,而此時,若是沾染了磷灰的箭矢,當空而過的話,那等到落下的時候,箭頭上的磷灰,已然是化作明火,然後碰到那些油布,那這數十艘艦艇,頃刻之間,便是化作一片火海,艦船當中,士卒,以及軍械,自然也都是蕩然無存,化為烏有。


    “袁盎這鳥人!”岸邊箭矢上的泛著的白光,當然也瞞不過那艦船上的士卒們,是以,在河岸邊弓箭手們,拉開長弓的刹那,那艦船當中,為首的那小將,就已經是大怒者,喝罵出聲。


    “都在等什麽,還不速速將那些箭矢油布,清理幹淨?”


    “箭矢落下,尚有生機,但若是這艦船起火,那你我之輩,便是全數落入水下,化作魚食了。”在這喝罵之下,艦船當中,也是飛快的,有士卒頂著大盾出來,將那些釘在艦船上的箭矢,一一的拔出來,隻是,這些弓箭,隔著數十丈的距離,自高而下的拋落下來,來勢極強,每一支箭矢,都是深深的紮進那艦船上,箭矢上的布條,也都是同樣的被卷進縫隙之間,這些士卒們,一手扛著大盾,另一隻手握住那箭矢,急切之間,竟是拔之不出!


    “蠢貨,一人舉盾,一人取箭!”那小將的聲音響起的時候,閃爍著白光的箭矢,已然是在半空當中劃過,然後化作無數的火雨,朝著那數十艘艦船落下。


    隻是一瞬之間,那些艦船上,便是有隱隱的火焰,升騰了起來,而這個時候,那些救火的士卒們,便是再也顧慮不得舉盾了。


    於是,第十一波箭雨落下,箭雨之後,那艦船上救火的士卒們,十停裏去了五六停,餘下的那些,個都是各個帶傷。


    “傳令,艨艟回返。”


    “所有士卒,準備跳船,莫要壞了我吳越男兒的名頭!”艦艇上的火勢被撲滅之後,眼看著


    黃河,乃是四瀆之一,四瀆者,江河涇渭,其名為長江,黃河,涇川,渭水。


    江河清濁,涇渭分明。


    自這浮生天地誕生以來,其間之年月,不可估量,但任由日月輪轉,滄海桑田,江河涇渭這四瀆,卻始終是貫穿於當中,滋養著這天地當中的無窮生靈。


    這天地當中,日月會交替,星辰,會輪轉,但獨獨江河涇渭這四瀆,卻是亙古不變,是以,這天地當中,那被四瀆貫穿,同時受到四瀆之水滋潤的漢帝國萬萬裏疆域,才是被稱之為,中原,其意為,居於天下之中的原野,乃是這天地的最中心。


    黃河,自西向東而行,將這中原大地,呈一個幾字行,將中原大地隔開,黃河之外,是各大諸侯的封地,而黃河之內,便是這中原腹地,最為富庶的司隸之所。


    而在司隸的背後,則是幽並等苦寒之地,越過幽並,便是漢帝國的不世之敵,匈奴。


    也即是說,一旦幽並邊塞有失,那天子所在的長安,便是直麵匈奴的最前線。


    匈奴,幽並,司隸,黃河,以及之後的,各大諸侯領地,便是由此形成一條直線。


    從長安到黃河,太攀雖然是一路直行,但也花費了整整五天的時間。


    寒露之後四日,太攀從長安出發,再五日,方至黃河之畔,而這個時候,已然是快要到了霜降的時節。


    帝國大軍,以及七王的軍隊,便是隔著那波濤滾滾的黃河,遙遙相對。


    在袁盎到了黃河之畔以後,一則是為了避免大軍擾民,二則是為了避免被七王的斥候,看清大軍的虛實,是以,到了黃河之畔以後,袁盎便是率軍在水邊立下了新的營寨,五萬大軍,除開少部分的探馬斥候,其他的,都是收入了這營寨當中,日日夜夜,操練不休。


    而七王大軍,每每有渡河之舉,袁盎都會親率大軍,迎於陣前——到黃河之畔三十餘日,袁盎已然是親身經曆了大小之戰十二次,通過這十二次的戰爭,袁盎已然是收盡了大軍軍心。


    黃河之畔,易守難攻,黃河之上,波濤滾滾,便是沒有任何的敵人,想要渡河而過,也無異於是一場生與死的曆險,更不要提,如今乃是大軍陣前,七王一方,艨艟檣櫓,才一下水,漢軍一方,便已然是收到了消息,然後率軍相迎。


    是以,自開戰以來,雖然七王大軍有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渡河十二戰,每一戰,七王一方,都是損兵折將,難尋戰果。


    僅有的三次,雖然有士卒,成功的踏上了黃河對岸,但在大軍絞殺之下,這些僥幸渡過黃河的士卒,也是很快便被清理幹淨。


    因為這緣故,叛亂的主導者和發起者,吳王劉濞,這些時日,已經是發了好幾次脾氣,軍中的將領,也是被斬了好幾個,是以,此時七王一方的士氣,也是有些衰落。


    不過,盡管如此,七王一方的軍士們,對於戰爭的勝利,卻依舊是抱有無窮的信心。


    太攀到來的時候,正好是七王一方,再度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橫渡黃河,數十艘艨艟走艦,朝著從黃河的另一頭,緩緩而來,在黃河的波濤之下,艱難的調整著方向。


    那操船的,顯然都是好手,數十艘艦艇,有大有小,又長又短,艦艇上所載的軍士,拒馬等等,也各有不同,但那數十艘艦艇,卻是在黃河的浩浩波濤之上,排成一條筆直的線。


    而在黃河的這一頭,帝國大軍,也是早就得到了消息,袁盎帶著七千餘人,列陣迎於碼頭前,大軍陣前,還有數十位修行者,來回巡視,以免是有七王一方的修行者,在大軍橫渡而來的時候,以秘法凝水成冰,畫土為石,在黃河之畔,擺開幾個能夠暫時停靠,叫大軍登陸的碼頭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之妖行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含光大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含光大聖並收藏西遊之妖行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