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盎,乃至於這大軍當中的每一個將領,每一個士卒,甚至於每一個修行者而言,這一次的敗退,都是他們就絕對不願意見到的場景,但對於太攀而言,這一次大軍的敗退,卻是一個絕妙無比的機會。
因為早在這黃河冰封之前,他就已經有了從這黃河之畔,抽身而退的打算。
對於他而言,想要從這黃河之畔離開,並不難,他所擔心的,是他要如何才能夠帶著那一眾小妖們,一起從這黃河之畔離開——而現在,因為黃河冰封,黃河戰局的崩盤,他也好,那一眾小妖們的離開也好,自然便是理所應當。
而最重要則是,在這大軍撤退的關頭,極少會有人注意到,有修行者,已經是悄無聲息的從大軍當中離開——因為除開那些小妖們以外,其他的修行者們,也同樣是無聲無息的,離開袁盎的大軍。
對於這漢帝國的局麵而言,這黃河天塹,可以說是長安城之前的最後一道天塹,如今這天塹化作通途,在七王大軍的麵前,長安城,就再也無險可守——潼關、虎牢之類的險要關隘,在守軍不足的情況下,在五十萬大軍的麵前,根本就無險可守。
是以,在絕大多數的修行者看來,黃河的冰封,天塹的失守,這幾乎是意味著,這帝國當中,帝室一方與七王一方的爭端,就此終結。
而這樣一來,那些修行者們,自然也會考慮到,在這戰局之後,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是繼續站在帝室一方,一條路走到底,還是及時棄暗投明,不言而喻。
“若是有可能的話,我也想如同周渤一般,舍身戰死於此。”
“隻是這樣一來,這五萬大軍,盡數埋葬於黃河,之後中郡府城縣的守軍,各自為戰之下,更是難以未用。”
“如此,待到七王逆軍兵臨長安的時候,陛下手中,或許再無一支可戰之兵!”
“我身為當朝太尉,主管軍事,豈能由此?”
“誠然,在這黃河告破的刹那,陛下必然是能夠得到消息,而後從各郡縣抽調兵力,拱衛長安……”
“但這樣一來,無疑於是將個郡縣城寰,拱手讓於叛逆!”
“帝王不可失土,這樣的命令,絕對不能出自於長安城,更不能出自於陛下之口!”
“而陛下不開口,便唯有我這當朝太尉,有這樣的權柄,聚天下之兵於長安,於叛逆一決勝負!”
袁盎一字一句緩緩的道,聲音雖輕,但字字句句,卻都是透露出無與倫比的堅決和狠戾——而這個時候,太攀才是陡然知曉了袁盎的打算。
最初的時候,太攀還以為,袁盎的這一次撤軍,是打算要借助這黃河以北的廣闊地形,以及各處關隘,一點一點的拖延七王一方五十萬大軍進攻的速度,畢竟,五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不是一個小數字,若是拖的時間夠長的話,說不定,就能夠拖到那五十萬大軍無以為繼的時候。
但太攀萬萬沒有想到,袁盎會做出如此孤注一擲的決定來——他竟是要將這黃河沿岸,一路到長安城的所有郡縣城寰當中的兵力,全數聚攏起來,一起往長安城撤退,而後將這些郡縣,都拱手讓給七王一方。
太攀看著袁盎,一時之間,他竟完全看不出來,在這一場劉氏的內爭當中,袁盎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存在……
他的這個決定,看起來,似乎是沒有任何的問題,更是極其的有擔當,在獨自一人背下所有的罵名的時候,還為皇帝劉啟,保留下了足夠的力量——無疑,在這關頭,袁盎這當朝太尉,已經是做到了臣子所能做到的極致,但反過來,各處郡縣城寰當中的守軍,都被抽調至長安之後,七王大軍一路長驅而入,兵鋒直指長安,士氣大勝之下,長安城中,從各處聚攏來的守軍,有幾分勝算,卻不得而知。
再者,這些來自於不同郡縣城寰的士卒,沒有足夠的時間整合,能夠發揮出多大的戰鬥力,實在是叫人不得而知?
更何況,各處郡縣城寰,盡皆陷落之後,那些守軍,還能有幾分戰心戰意?
從這一方麵而言,袁盎的這一舉動,卻好似是在這劉氏的內爭當中,鼎定了那至關重要的一枚棋子……
“人心謀算,竟能至於此麽?”
“明明是必死的局麵,竟也能從中找到如此的翻盤點?”馬背上,聽著袁盎的聲音,太攀的心中,是無與倫比的震撼——這是他近日所受到的,第二次的震撼。
第一次,是因為那封凍黃河的偉力,第二次,卻是因為這位凡人的心機。
在太攀看來,丟了黃河天塹的袁盎,一旦回到長安城,不要說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便是他的子孫後裔,都未必是能夠保得住,但他如今的舉動決策,雖然對於他自身的處境而言,沒有什麽改善,但對於他的子孫後代,卻有著無窮的好處——回到長安之後,袁盎自然是有死無生,但這一場劉氏的內爭,無論是哪一方勝了,回過頭來之後,都必須的感念袁盎在這一場棋局當中,所落下的至關重要的那一手,這樣一來,他的子孫後代,自然而然的,便會受到種種的無形的照拂……
太攀先前工於心計的謀算,與此時袁盎的這舉動相比,簡直是粗陋的不成模樣,那是小兒的信手塗鴉與國手的精心而成的傳世名畫之間的差距。
對於太攀內心的想法,袁盎自然是不知曉的,當然,此時的袁盎,也顧不得太攀內心的想法了——他一切的言語,看似是在和太攀溝通,但實際上,隻是在說服自己而已。
一口氣放棄掉這黃河沿岸至長安城這一路所有的郡縣,這樣的決策,又豈是輕易能夠做得下來的——毫無疑問,這樣的決策一下,不但是他袁盎的性命不保,更是要被著筆於那煌煌史冊之間,受無數人的唾罵,坦然接受這樣的羞辱,對於一個文人而言,要下多大的決心,可想而知。
……
“來人,傳我令,大軍收攏各郡縣城寰的守軍,一路不停,直往長安!”馬背上,袁盎的命令,飛快的傳了下去,周遭的一眾將領們,聽著袁盎的命令,一個個的,都是瞠目結舌,愣在一邊,誰也沒有想要將這命令,傳下去的意思。
“太尉,三思啊!”這個時候,這些將領們,甚至是連袁盎是軍中主帥這事,都已經拋之於腦後——畢竟,對於這些將領們而言,此事,實在是有些天方夜譚。
黃河天塹的丟失,還能推倒天時之上,畢竟,黃河冰封,沒有了天塹,他們區區五萬大軍,不敵那五十萬的叛軍,也是理所當然,更何況,他們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不戰而走——那周渤,不是還帶了一萬人,在黃河之畔死戰麽。
但這放棄各處郡縣,和黃河天塹的屍首,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各處的郡府,每一處,都是城關高聳,城內的糧食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他們這四萬的大軍,隨便去了哪一處的郡府,都能夠依托郡中之兵,以及高牆之固,以防備七王的大軍。
畢竟,自古以來,攻城,尤其是攻取各處高城,都是至關困難的事,若是運氣不好的話,一座高城,攔下大軍數年,都不是不可能——春秋戰國之際,燕國樂毅率天下之兵伐齊,而最後,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之一的即墨,便是以孤城孤軍,守了整整五年。
那個時候,攻取即墨的大軍,可不止這區區五十萬,而即墨城中的守軍,亦不足四萬——但即便是如此,那即墨城,都能拖住整整五年的時間,一直拖到燕昭王逝世,他們這些將領,又如何不能借助高牆之利,拖住這七國叛軍?
此其一也。
其二,便是作為將領,軍權乃是根本,若是如同袁盎所說的那般,一路將各處郡縣城寰,拱手相讓的話,誠然作為主帥的袁盎,必然身死,但他們這些將領們,也必然會受到冷落,或許此後一生,都再也不會有帶病的機會,這又叫這些將領們,如何能忍?
“無知武夫,愚蠢!”袁盎馬蹄不停,怒罵了一聲。
“爾等所思所想,無非便是據城而守。”
“但爾等據城,叛軍便不會清掃四方嗎?”
“到那時候,四方皆平,區區一座孤城,城中軍士的妻兒老小,又盡在城外,爾等拿什麽守住那城池?”
“更有甚至,大軍攻城,破城之後為發泄心中鬱氣,而行屠城之舉,自古以來,皆不在少數!”
“爾等豈敢為一己之名,置我大漢百姓於不顧?”
“至於你們所擔心的叛軍攻勢。”
“這一點你們放心。”
“各處郡縣城寰,沒有守軍,固然難以抵抗大軍,但這郡縣城寰在如何的不抵抗,叛軍一路過往,收攏人心,整理文書等等,總是需要時間。”
“而於各處郡縣當中,留下守軍以免不測,更是難免。”
馬蹄聲中,袁盎的聲音,顯得很是急促。
“這樣一來,我等一路聚眾,而叛軍則是一路分散。”
“到了長安城下,爾等想戰,自然有你們的機會。”
“至於說這棄城失土的罪名,爾等放心。”
“我大漢朝,還沒有利用部署脫罪的太尉。”
“當然,這罪名,除了我這個太尉之外,你們這些人,也沒有資格來背!”
“軍法如山,爾等聽令便是。”
“收攏諸郡縣守軍之後,爾等也不必等我,徑直往長安城便是。”
馬背上,袁盎的身形低伏下來,夾緊了馬腹,一手接過旁邊遞過來的絹帛,一手提筆於其上飛快的寫著軍令,然後印上虎符,在散給眾將……
而在袁盎的四周,聽了袁盎的這般言語,那些將領們,也不得不領了軍令,帶了親兵,往不同的方向,各自而去。
……
“太尉難道不擔心,他們引軍之後,投了七王叛軍?”眾將散開之後,太攀才是催馬和袁盎並列而行。
“然後以你的手令,騙開各處關隘?”
“有什麽好擔心的?”袁盎低伏於馬背上,目視前方,臉色不變,“哪怕是有人反了,也不可能人人都反,索性不過一二心思不定之人。”
“這些人,哪怕是投了反王,也得往各處收攏士卒之後再去,否則的話,孤身一人前往投效,誰會將他們放在眼裏?”
“這樣一來,他們自然不可能比我們更快踏入各處關隘……”
“至於等我們進了長安,他們便是投了反王,又能如何?”
“於大局有什麽關隘?”
“說不得,在他們回轉長安之前,將他們甄別出來,較之於他們收攏的數千兵馬,還要更加的有價值。”袁盎說著,然後,袁盎也是轉過臉來,看著太攀道。
“如今眾將皆散,軍中修行者,也各自奔走,黃河之畔,眾大修,更是隻得先生一人隨軍。”
“先生為何還不走?”袁盎的目光當中,也是有幾分奇異。
“我為何要走?”太攀反問了一句,“軍中一切決策,悉於我等修行者無關。”
“丟城失地,再怎麽怪,也怪不到我們修行者身上。”
“既然如此,我有為何要走?”太攀看著袁盎的目光當中,滿是坦然之色,“更何況,我在黃河之畔,也算是有不少的功勳還不曾折算修行物資,若是走了,那這些日子在軍中,豈不是白呆?”
“至於說投七王大軍,我帶人燒了他的船塢,又殺了那鎮守船塢的修行者,縱然是七王容得下我,死於我手的修行者的親友,也容不下我。”
“既然如此,我又為何要走?
“更何況,我雖不好賭,但也曉得買定離手,無怨無悔的道理。”
“錦上添花,那有雪中送炭來的金貴?”
“七王能給我的,難道皇朝皇帝,就不能給我?”太攀一邊說,一邊也是轉過頭,看著前方,在太攀言語的時候,他藏在衣袖當中的手指,也是悄然之間,掐出一個印決來,然後一條訊息,便是無聲無息的,往大軍當中落了去。
因為早在這黃河冰封之前,他就已經有了從這黃河之畔,抽身而退的打算。
對於他而言,想要從這黃河之畔離開,並不難,他所擔心的,是他要如何才能夠帶著那一眾小妖們,一起從這黃河之畔離開——而現在,因為黃河冰封,黃河戰局的崩盤,他也好,那一眾小妖們的離開也好,自然便是理所應當。
而最重要則是,在這大軍撤退的關頭,極少會有人注意到,有修行者,已經是悄無聲息的從大軍當中離開——因為除開那些小妖們以外,其他的修行者們,也同樣是無聲無息的,離開袁盎的大軍。
對於這漢帝國的局麵而言,這黃河天塹,可以說是長安城之前的最後一道天塹,如今這天塹化作通途,在七王大軍的麵前,長安城,就再也無險可守——潼關、虎牢之類的險要關隘,在守軍不足的情況下,在五十萬大軍的麵前,根本就無險可守。
是以,在絕大多數的修行者看來,黃河的冰封,天塹的失守,這幾乎是意味著,這帝國當中,帝室一方與七王一方的爭端,就此終結。
而這樣一來,那些修行者們,自然也會考慮到,在這戰局之後,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是繼續站在帝室一方,一條路走到底,還是及時棄暗投明,不言而喻。
“若是有可能的話,我也想如同周渤一般,舍身戰死於此。”
“隻是這樣一來,這五萬大軍,盡數埋葬於黃河,之後中郡府城縣的守軍,各自為戰之下,更是難以未用。”
“如此,待到七王逆軍兵臨長安的時候,陛下手中,或許再無一支可戰之兵!”
“我身為當朝太尉,主管軍事,豈能由此?”
“誠然,在這黃河告破的刹那,陛下必然是能夠得到消息,而後從各郡縣抽調兵力,拱衛長安……”
“但這樣一來,無疑於是將個郡縣城寰,拱手讓於叛逆!”
“帝王不可失土,這樣的命令,絕對不能出自於長安城,更不能出自於陛下之口!”
“而陛下不開口,便唯有我這當朝太尉,有這樣的權柄,聚天下之兵於長安,於叛逆一決勝負!”
袁盎一字一句緩緩的道,聲音雖輕,但字字句句,卻都是透露出無與倫比的堅決和狠戾——而這個時候,太攀才是陡然知曉了袁盎的打算。
最初的時候,太攀還以為,袁盎的這一次撤軍,是打算要借助這黃河以北的廣闊地形,以及各處關隘,一點一點的拖延七王一方五十萬大軍進攻的速度,畢竟,五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不是一個小數字,若是拖的時間夠長的話,說不定,就能夠拖到那五十萬大軍無以為繼的時候。
但太攀萬萬沒有想到,袁盎會做出如此孤注一擲的決定來——他竟是要將這黃河沿岸,一路到長安城的所有郡縣城寰當中的兵力,全數聚攏起來,一起往長安城撤退,而後將這些郡縣,都拱手讓給七王一方。
太攀看著袁盎,一時之間,他竟完全看不出來,在這一場劉氏的內爭當中,袁盎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存在……
他的這個決定,看起來,似乎是沒有任何的問題,更是極其的有擔當,在獨自一人背下所有的罵名的時候,還為皇帝劉啟,保留下了足夠的力量——無疑,在這關頭,袁盎這當朝太尉,已經是做到了臣子所能做到的極致,但反過來,各處郡縣城寰當中的守軍,都被抽調至長安之後,七王大軍一路長驅而入,兵鋒直指長安,士氣大勝之下,長安城中,從各處聚攏來的守軍,有幾分勝算,卻不得而知。
再者,這些來自於不同郡縣城寰的士卒,沒有足夠的時間整合,能夠發揮出多大的戰鬥力,實在是叫人不得而知?
更何況,各處郡縣城寰,盡皆陷落之後,那些守軍,還能有幾分戰心戰意?
從這一方麵而言,袁盎的這一舉動,卻好似是在這劉氏的內爭當中,鼎定了那至關重要的一枚棋子……
“人心謀算,竟能至於此麽?”
“明明是必死的局麵,竟也能從中找到如此的翻盤點?”馬背上,聽著袁盎的聲音,太攀的心中,是無與倫比的震撼——這是他近日所受到的,第二次的震撼。
第一次,是因為那封凍黃河的偉力,第二次,卻是因為這位凡人的心機。
在太攀看來,丟了黃河天塹的袁盎,一旦回到長安城,不要說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便是他的子孫後裔,都未必是能夠保得住,但他如今的舉動決策,雖然對於他自身的處境而言,沒有什麽改善,但對於他的子孫後代,卻有著無窮的好處——回到長安之後,袁盎自然是有死無生,但這一場劉氏的內爭,無論是哪一方勝了,回過頭來之後,都必須的感念袁盎在這一場棋局當中,所落下的至關重要的那一手,這樣一來,他的子孫後代,自然而然的,便會受到種種的無形的照拂……
太攀先前工於心計的謀算,與此時袁盎的這舉動相比,簡直是粗陋的不成模樣,那是小兒的信手塗鴉與國手的精心而成的傳世名畫之間的差距。
對於太攀內心的想法,袁盎自然是不知曉的,當然,此時的袁盎,也顧不得太攀內心的想法了——他一切的言語,看似是在和太攀溝通,但實際上,隻是在說服自己而已。
一口氣放棄掉這黃河沿岸至長安城這一路所有的郡縣,這樣的決策,又豈是輕易能夠做得下來的——毫無疑問,這樣的決策一下,不但是他袁盎的性命不保,更是要被著筆於那煌煌史冊之間,受無數人的唾罵,坦然接受這樣的羞辱,對於一個文人而言,要下多大的決心,可想而知。
……
“來人,傳我令,大軍收攏各郡縣城寰的守軍,一路不停,直往長安!”馬背上,袁盎的命令,飛快的傳了下去,周遭的一眾將領們,聽著袁盎的命令,一個個的,都是瞠目結舌,愣在一邊,誰也沒有想要將這命令,傳下去的意思。
“太尉,三思啊!”這個時候,這些將領們,甚至是連袁盎是軍中主帥這事,都已經拋之於腦後——畢竟,對於這些將領們而言,此事,實在是有些天方夜譚。
黃河天塹的丟失,還能推倒天時之上,畢竟,黃河冰封,沒有了天塹,他們區區五萬大軍,不敵那五十萬的叛軍,也是理所當然,更何況,他們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不戰而走——那周渤,不是還帶了一萬人,在黃河之畔死戰麽。
但這放棄各處郡縣,和黃河天塹的屍首,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各處的郡府,每一處,都是城關高聳,城內的糧食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他們這四萬的大軍,隨便去了哪一處的郡府,都能夠依托郡中之兵,以及高牆之固,以防備七王的大軍。
畢竟,自古以來,攻城,尤其是攻取各處高城,都是至關困難的事,若是運氣不好的話,一座高城,攔下大軍數年,都不是不可能——春秋戰國之際,燕國樂毅率天下之兵伐齊,而最後,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之一的即墨,便是以孤城孤軍,守了整整五年。
那個時候,攻取即墨的大軍,可不止這區區五十萬,而即墨城中的守軍,亦不足四萬——但即便是如此,那即墨城,都能拖住整整五年的時間,一直拖到燕昭王逝世,他們這些將領,又如何不能借助高牆之利,拖住這七國叛軍?
此其一也。
其二,便是作為將領,軍權乃是根本,若是如同袁盎所說的那般,一路將各處郡縣城寰,拱手相讓的話,誠然作為主帥的袁盎,必然身死,但他們這些將領們,也必然會受到冷落,或許此後一生,都再也不會有帶病的機會,這又叫這些將領們,如何能忍?
“無知武夫,愚蠢!”袁盎馬蹄不停,怒罵了一聲。
“爾等所思所想,無非便是據城而守。”
“但爾等據城,叛軍便不會清掃四方嗎?”
“到那時候,四方皆平,區區一座孤城,城中軍士的妻兒老小,又盡在城外,爾等拿什麽守住那城池?”
“更有甚至,大軍攻城,破城之後為發泄心中鬱氣,而行屠城之舉,自古以來,皆不在少數!”
“爾等豈敢為一己之名,置我大漢百姓於不顧?”
“至於你們所擔心的叛軍攻勢。”
“這一點你們放心。”
“各處郡縣城寰,沒有守軍,固然難以抵抗大軍,但這郡縣城寰在如何的不抵抗,叛軍一路過往,收攏人心,整理文書等等,總是需要時間。”
“而於各處郡縣當中,留下守軍以免不測,更是難免。”
馬蹄聲中,袁盎的聲音,顯得很是急促。
“這樣一來,我等一路聚眾,而叛軍則是一路分散。”
“到了長安城下,爾等想戰,自然有你們的機會。”
“至於說這棄城失土的罪名,爾等放心。”
“我大漢朝,還沒有利用部署脫罪的太尉。”
“當然,這罪名,除了我這個太尉之外,你們這些人,也沒有資格來背!”
“軍法如山,爾等聽令便是。”
“收攏諸郡縣守軍之後,爾等也不必等我,徑直往長安城便是。”
馬背上,袁盎的身形低伏下來,夾緊了馬腹,一手接過旁邊遞過來的絹帛,一手提筆於其上飛快的寫著軍令,然後印上虎符,在散給眾將……
而在袁盎的四周,聽了袁盎的這般言語,那些將領們,也不得不領了軍令,帶了親兵,往不同的方向,各自而去。
……
“太尉難道不擔心,他們引軍之後,投了七王叛軍?”眾將散開之後,太攀才是催馬和袁盎並列而行。
“然後以你的手令,騙開各處關隘?”
“有什麽好擔心的?”袁盎低伏於馬背上,目視前方,臉色不變,“哪怕是有人反了,也不可能人人都反,索性不過一二心思不定之人。”
“這些人,哪怕是投了反王,也得往各處收攏士卒之後再去,否則的話,孤身一人前往投效,誰會將他們放在眼裏?”
“這樣一來,他們自然不可能比我們更快踏入各處關隘……”
“至於等我們進了長安,他們便是投了反王,又能如何?”
“於大局有什麽關隘?”
“說不得,在他們回轉長安之前,將他們甄別出來,較之於他們收攏的數千兵馬,還要更加的有價值。”袁盎說著,然後,袁盎也是轉過臉來,看著太攀道。
“如今眾將皆散,軍中修行者,也各自奔走,黃河之畔,眾大修,更是隻得先生一人隨軍。”
“先生為何還不走?”袁盎的目光當中,也是有幾分奇異。
“我為何要走?”太攀反問了一句,“軍中一切決策,悉於我等修行者無關。”
“丟城失地,再怎麽怪,也怪不到我們修行者身上。”
“既然如此,我有為何要走?”太攀看著袁盎的目光當中,滿是坦然之色,“更何況,我在黃河之畔,也算是有不少的功勳還不曾折算修行物資,若是走了,那這些日子在軍中,豈不是白呆?”
“至於說投七王大軍,我帶人燒了他的船塢,又殺了那鎮守船塢的修行者,縱然是七王容得下我,死於我手的修行者的親友,也容不下我。”
“既然如此,我又為何要走?
“更何況,我雖不好賭,但也曉得買定離手,無怨無悔的道理。”
“錦上添花,那有雪中送炭來的金貴?”
“七王能給我的,難道皇朝皇帝,就不能給我?”太攀一邊說,一邊也是轉過頭,看著前方,在太攀言語的時候,他藏在衣袖當中的手指,也是悄然之間,掐出一個印決來,然後一條訊息,便是無聲無息的,往大軍當中落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