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隸屬兩浙路,人口雖隻數萬,但上倚揚州,下靠杭州,又有京杭大運河從中而過,倒也算是繁華。


    蘇州一條偏僻的小巷,狹小卻也幹淨,正是午間各戶炊煙升起的時候,其中一間小院子裏卻傳出一陣陣的咳嗽聲。


    寧巧娘坐在床邊,將乳娘周氏扶起身,又拿過旁邊小丫鬟手裏的藥碗,吹涼了一勺勺地喂給她。


    一碗藥下去,寧巧娘用手帕給周嬤嬤擦了嘴,又扶她躺回床上。


    周嬤嬤臉色蠟黃,雙眼凹陷,皮包骨頭,整個人已是氣若遊絲。


    她又低咳了兩聲,喘著氣對寧巧娘道:“老了老了,越發不中用了,倒連累了你。”


    寧巧娘安慰她道:“不過是發痧,大夫也把了脈,等再吃幾副藥便好了。”


    周嬤嬤動動手,寧巧娘忙伸手抓住她:“嬤嬤你快些好起來,桂花快要開了,我還等你好了給我做桂花糕吃呢。”


    周嬤嬤虛弱地笑了一下:“怕是要讓二娘失望了。”


    她望著眼前的寧巧娘,舍不得眨眼:“我自個的身子自個知道,怕是熬不過去了,你且聽我說。”


    寧巧娘使勁搖頭,將她的手捧到臉頰旁邊,強忍著悲傷安慰她道:“待乳娘好了,再細說給我聽,現下還是先養好身體。”


    周嬤嬤道:“藥是一碗碗的往肚裏灌,若隻是發痧,又哪裏會如此,怕真是大限將至,留不得了。”


    寧巧娘終是哭了出來:“乳娘你也不要我了嗎?”


    周氏從小將她帶大,衣食住行都是周氏在操心,若論感情,是寧母也及不上的,特別是這幾年兩人相依為命,寧巧娘早就將她看做母親了。


    “傻丫頭。”周嬤嬤動動手指給她擦去眼淚:“我就是去了,也會庇護著你,看他們誰敢欺負了你去!”


    說話間又是一陣的咳嗽。


    這是她從小抱著牽著扶著長大的孩子啊,從矜貴的大家娘子,到如今這般模樣,她是真不放心。


    當初在曹家,誰也沒想到曹天成是個人麵獸心的,她舍命向外求救,卻沒料到最後救她們的居然是不過幾麵之緣的楚玉。


    待寧巧娘的傷勢穩定下來,便有人安排了驢車送她們來蘇州,又在蘇州養了小一個月,寧巧娘才能下地走路。


    剛清醒時的寧巧娘一度以為是寧家人拯救了自己,周嬤嬤也隻哄著她,待她行動自如後瞞不過去,方才將實情說了出來,但內情究竟如何,卻連周嬤嬤也是不知道的。


    寧巧娘自是不信,要回江寧,要回寧府,要找婆婆給自己做主!周嬤嬤差點給她跪下才罷休。


    這回去就算不落在曹家人手裏,也難保寧父為了權勢地位再將她送出去!在江寧還真不如在蘇州。


    雖人生地不熟,到底陸知安做事沉穩可靠,安排了人護著,陸言安在蘇州也有一些產業,多方幫襯下倆人過得倒也不錯,還給她們買了幾個小丫鬟,雖比不上寧府錦衣玉食,卻也吃穿不愁。


    可現如今,自己眼看著要不行了,寧巧娘獨木難支,以後要如何是好?


    “二娘,你先聽我說,我這幾天躺在床上總在想,你以後的出路在哪裏,你尚且年輕,若是婚配,許個好人家也是可以的,但就怕無依無靠讓人欺負了去,齊爺是個好的,但備不住男人花心。江寧有老爺在,你回去也隻是入了虎口,便去京城,找餘老爺,他是你外翁,總得替你打算。”


    寧巧娘從小嬌養著長大,琴棋書畫自是不差,一應俗物卻是不懂,還是這兩年,萬事都需得她做主,才在周嬤嬤的指導下學了如何管家。


    寧巧娘隻哭著搖頭:“親生的父親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外翁,你需得好起來,不然我可怎麽辦?”


    周嬤嬤想說什麽,隻覺得胸悶難受,劇烈地咳嗽兩聲後,一大口血便嗆湧出來,手用力地握緊寧巧娘的手,再一軟,便沒了氣息。


    隻眼睛圓睜,死不瞑目。


    陸遙站在院子裏,聽著裏麵寧巧娘悲痛的哭聲,隻對旁邊的年輕男人道:“既周氏去了,便盡快安排後事,帶寧二娘進京罷,我會跟在你們後麵。”


    那男人輕聲應是。


    待陸遙離開後,方才作勢推開院門,在門口喊了一聲周嬤嬤。


    有小丫鬟驚慌地跑出來,邊哭邊道:“齊爺,嬤嬤去了,你快去哄哄娘子罷,已是哭得快背過氣了。”


    齊禮道:“可曾找了大夫?說不得隻是昏了過去。”


    小丫鬟這才往外麵跑去。


    待大夫來了,自也是回天乏術,隻道了聲節哀,拿了診費便離開了。


    齊禮看著哭的幾近昏厥的寧巧娘,歎口氣,去聯係棺材鋪紙紮鋪等,將周嬤嬤身後事安排得妥妥當當。


    隻寧巧娘堅決要將周嬤嬤運回江寧下葬,說是周嬤嬤子女供養了那麽久的墳地,斷沒有讓旁的人享用,讓周嬤嬤孤魂野鬼,清明寒衣連個上香的人都沒有。


    齊禮做不了主,見寧巧娘趴在棺材上不讓人封棺,也不忍心,便偷偷去求了陸遙。


    在陸遙逼視的目光下,齊禮硬是頂住了,好在陸遙並不與他為難,隻道了聲“盡快”。


    齊禮也舒了口氣,忙又安排驢車、人員,這離開蘇州,怕是再也回不來了。


    蘇州離江寧四百來裏,因著是夏天,雖棺材裏鋪了香料煤炭等,到底還是保持不了多久,又因著帶孝上路,沿途驛站等都是不收的,便快馬加鞭日夜兼程,驢車跑了兩天便到了。


    周嬤嬤祖墳在江寧城外不遠的一個小村子,一行人也不入江寧,隻在城外找了個地方隨意住下。


    寧巧娘為周嬤嬤披麻戴孝,做了後輩一應的禮節,隻周嬤嬤在戶籍上已銷了戶,便沒有了這個人,隻三更半夜將她與原來墳墓裏的人換了,又將那人換了處地方,周嬤嬤的後事才算是了結。


    隻這幾天寧巧娘哭暈過去,又哭著醒來,食不下咽,眼見的瘦了下去。


    齊禮也隻能好生安慰,寧巧娘充耳不聞,一心想要隨著嬤嬤去。


    齊禮也無奈,便哄她,嬤嬤方走,又沒人知曉,若是她跟著去了,連個守孝的都沒有,方才將寧巧娘哄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北宋之小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小小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小小唯並收藏穿越北宋之小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