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建剛雷厲風行的把李家墨送回家這事,留下的李家銀和李家硯都老實了許多。
李建剛帶回了兩人的換洗衣服,王惠英想了想還是讓韋氏給兩小孩再做一身。
不是窮大方,隻是表明態度,他家可以主動給,但不能算計著要,聽話的才是好孩子。
李建剛這頭可以說是課業繁重,天天六點起,到晚上十點才能睡下。
倆孩子還小,就免了他們的早讀和晚自習,讓他們自己玩去。
李老爺子那頭也沒鬧啥幺蛾子,日子就在李建剛一日日的讀書中平靜下來。
這一日正好輪到了休息,可一家人也習慣早起了。
吃過飯,李幼安又倒回屋睡回籠覺,兩小孩跑院子裏玩去了。
在李家住了幾天,兩小孩瞧著就和在鄉下大不一樣。
頭發臉手、衣裳鞋子俱都幹幹淨淨,也不玩和泥吧、丟石子這些髒手的遊戲。
兩小孩在院子裏站定,玩剪刀石頭布,剪刀贏了走兩步,石頭贏了走十步,布贏了走五步,看誰走得更遠。
這個簡單的遊戲,也正好讓兩個孩子練習數數。
家硯贏了十步,樂顛顛的大步走,眼瞅著都走出院門口了,就回頭衝家銀得意的笑。
還沒樂多久,前頭就撞上了人。
家硯先頭還有些害怕,抬頭一看,咧嘴笑,照著二伯母教的規矩,站直了叫了聲嬸子好。
家銀也顛顛的跑出來,問,嬸子是來找二伯的嗎?
桂生娘又驚異又心虛的瞧著家銀和家硯,笑著說不是,又囑咐讓兩人別到院子外頭亂跑,當心拐子。
眼瞧著孩子回了院子,桂生娘走到隔壁敲響了院門。
等桂生娘跨進了院門,李建剛家的院門口支出兩個小腦袋。
隔壁正是出了秀才的那家。
婆子開門放了桂生娘進門,桂生娘一進門就看見二老正坐在堂屋裏吃朝食。
熬得濃濃的米粥,兩個雞蛋,一疊鹹菜。
桂生娘進屋叫了聲爹娘。
老頭點了下頭,悠悠的吹了吹粥,喝了一口,沒有抬頭看她。
老太太抬頭打量了她一眼,看見她手裏的包袱,笑著說了句,“桂生他娘來了。”
“你先坐著會,等我們吃了飯再跟你說話。”
桂生娘坐在椅子上,聞著米香味,舔了舔唇,她一大早趕車進鎮,沒吃早飯。
婆子引了她進屋,就自顧去廚房吃飯了,這會連個水也沒人給她倒。
等著老頭老太太吃完了,婆子進來收拾了碗筷。
老太太和藹的問桂生娘,“怎麽好幾天沒來了?”
桂生娘有些惶恐的急忙回到,“前幾天就打算來的,隻是這一陣桂生在別人家幫忙,掙的工錢付了房租。”
“又沒有時間上山打獵,所以手裏頭沒有餘錢,這才耽誤了幾天。”
說完急忙把手裏的包袱拆開,取出衣服給老太太看。
“娘,您看,您上次說的長衫我做好了。”
老太太笑著拿起看了看,笑著說,“這針腳還算細密,就是這布料……”
老太太放下衣服,拉著桂生娘的手說到,“你也知道,峻哥兒在縣裏頭讀書,那來往的都是有身份的體麵人。”
“娘,我知道,您放心,我下次,我再買好的料子做。”桂生娘急忙許諾。
老太太笑得更和氣了,和桂生娘扯著閑話,說起峻哥兒在縣學裏頭的成績。
說了一會,便捏著喉嚨清咳了兩聲。
桂生娘急忙又從包袱裏翻出一個小罐子,“娘,這是蜂蜜,給您泡水喝。”
老太太笑著接過,又有些憂愁的歎了口氣,“眼瞅著天慢慢涼了,峻哥兒一個人住在縣裏頭。”
“你不知道,家裏頭沒銀子,峻哥兒住的地方離縣學遠,他日日得走老遠的道兒,這鞋呀,不說保暖了,隻求著少些磨損,不露腳趾就是好的。”
“我想起來就心疼,外人隻道峻哥兒在縣裏頭吃香喝辣,誰知道這求學的苦呀。”
“我們峻哥兒又最是孝順,他在外頭難成那樣,也不讓我們辭了婆子,唉,是我們兩個老不死的拖累他了。”
“我想給他納雙厚棉鞋,可我這眼睛也不中用啦。”
老太太捶胸跺足,滿臉愁苦。
桂生娘急忙扶住老太太,“娘,沒事,我給峻哥兒做鞋。”
老太太拍著桂生娘的手,“好孩子,你抓緊做,我這兩日就托人連著衣服一起給峻哥兒送去。”
“峻哥兒收到你做的衣服鞋子,心裏頭不知道得多熨帖。”
桂生娘脆生生的應下,心裏算著時間,也不敢多耽誤了,急忙和老頭老太太告辭。
老太太作勢要站起來送她,桂生娘急忙說不用。
老太太笑著看她出了院子,打開罐子瞧了一眼,讓婆子收起來,每日給他們泡水喝。
一隻手拾起那件長衫,嫌棄的撇了撇嘴,這樣的衣裳,哪能上她家峻哥兒的身。
就著包袱皮包好,讓婆子送去鎮上的成衣鋪。
桂生娘出了門,走到李建剛家院子前,就被王惠英叫住了。
“趙大姐是來走親戚?聽家銀他們說你來了,我還不信呢,都到我家門口了,咋不進來坐坐?”
桂生娘突然被王惠英叫住的時候,還嚇了一大跳。
原本是想要拒絕的,可瞧著王惠英很是熱情的樣子,就半推半就的跟著她進了屋。
瞧著桂生娘有些幹裂的嘴唇,王惠英急忙叫韋氏給她上了茶。
桂生娘揭開杯蓋,看見裏頭還有茶葉,雖說渴得慌了,還是端著架子學著王惠英的樣子小口的抿著。
都說李建剛家發財了,桂生娘原先並不覺得多羨慕,不過是在鄉下修個房子,在鎮上買個院子,這些她夫家都有。
她丈夫還是讀書人,士農工商,清貴著呢,不過是現下日子苦一些,可讀書考功名那才是長久打算呢。
可眼下,瞧著王惠英頭上的金簪,手上的金戒指,身上的綢緞衣裳,她心裏頭還是泛了酸。
隻是想著她丈夫不過是個廚子,一輩子也就那樣了,心裏就好受了許多,坐著也自在了。
和王惠英說,她是到鎮上來看公公婆婆的,她丈夫是秀才,如今在縣裏求學。
又和王惠英商量著,能不能借些銀錢給她,天冷了,她想給丈夫做雙好鞋子。
借錢這事挺敏感的,尤其這鄉裏鄉親的,這點銀錢你也不好讓人寫借據啥的。
照王惠英的性子,這樣的事一向是拒絕的,不過想著趙桂生的踏實勤勞,又想著她丈夫是秀才,又是隔壁鄰居的。
老李現如今又要讀書了,結個好人脈放這兒,往後也好找人請教,便應下了,大方的借了一兩銀子。
李建剛帶回了兩人的換洗衣服,王惠英想了想還是讓韋氏給兩小孩再做一身。
不是窮大方,隻是表明態度,他家可以主動給,但不能算計著要,聽話的才是好孩子。
李建剛這頭可以說是課業繁重,天天六點起,到晚上十點才能睡下。
倆孩子還小,就免了他們的早讀和晚自習,讓他們自己玩去。
李老爺子那頭也沒鬧啥幺蛾子,日子就在李建剛一日日的讀書中平靜下來。
這一日正好輪到了休息,可一家人也習慣早起了。
吃過飯,李幼安又倒回屋睡回籠覺,兩小孩跑院子裏玩去了。
在李家住了幾天,兩小孩瞧著就和在鄉下大不一樣。
頭發臉手、衣裳鞋子俱都幹幹淨淨,也不玩和泥吧、丟石子這些髒手的遊戲。
兩小孩在院子裏站定,玩剪刀石頭布,剪刀贏了走兩步,石頭贏了走十步,布贏了走五步,看誰走得更遠。
這個簡單的遊戲,也正好讓兩個孩子練習數數。
家硯贏了十步,樂顛顛的大步走,眼瞅著都走出院門口了,就回頭衝家銀得意的笑。
還沒樂多久,前頭就撞上了人。
家硯先頭還有些害怕,抬頭一看,咧嘴笑,照著二伯母教的規矩,站直了叫了聲嬸子好。
家銀也顛顛的跑出來,問,嬸子是來找二伯的嗎?
桂生娘又驚異又心虛的瞧著家銀和家硯,笑著說不是,又囑咐讓兩人別到院子外頭亂跑,當心拐子。
眼瞧著孩子回了院子,桂生娘走到隔壁敲響了院門。
等桂生娘跨進了院門,李建剛家的院門口支出兩個小腦袋。
隔壁正是出了秀才的那家。
婆子開門放了桂生娘進門,桂生娘一進門就看見二老正坐在堂屋裏吃朝食。
熬得濃濃的米粥,兩個雞蛋,一疊鹹菜。
桂生娘進屋叫了聲爹娘。
老頭點了下頭,悠悠的吹了吹粥,喝了一口,沒有抬頭看她。
老太太抬頭打量了她一眼,看見她手裏的包袱,笑著說了句,“桂生他娘來了。”
“你先坐著會,等我們吃了飯再跟你說話。”
桂生娘坐在椅子上,聞著米香味,舔了舔唇,她一大早趕車進鎮,沒吃早飯。
婆子引了她進屋,就自顧去廚房吃飯了,這會連個水也沒人給她倒。
等著老頭老太太吃完了,婆子進來收拾了碗筷。
老太太和藹的問桂生娘,“怎麽好幾天沒來了?”
桂生娘有些惶恐的急忙回到,“前幾天就打算來的,隻是這一陣桂生在別人家幫忙,掙的工錢付了房租。”
“又沒有時間上山打獵,所以手裏頭沒有餘錢,這才耽誤了幾天。”
說完急忙把手裏的包袱拆開,取出衣服給老太太看。
“娘,您看,您上次說的長衫我做好了。”
老太太笑著拿起看了看,笑著說,“這針腳還算細密,就是這布料……”
老太太放下衣服,拉著桂生娘的手說到,“你也知道,峻哥兒在縣裏頭讀書,那來往的都是有身份的體麵人。”
“娘,我知道,您放心,我下次,我再買好的料子做。”桂生娘急忙許諾。
老太太笑得更和氣了,和桂生娘扯著閑話,說起峻哥兒在縣學裏頭的成績。
說了一會,便捏著喉嚨清咳了兩聲。
桂生娘急忙又從包袱裏翻出一個小罐子,“娘,這是蜂蜜,給您泡水喝。”
老太太笑著接過,又有些憂愁的歎了口氣,“眼瞅著天慢慢涼了,峻哥兒一個人住在縣裏頭。”
“你不知道,家裏頭沒銀子,峻哥兒住的地方離縣學遠,他日日得走老遠的道兒,這鞋呀,不說保暖了,隻求著少些磨損,不露腳趾就是好的。”
“我想起來就心疼,外人隻道峻哥兒在縣裏頭吃香喝辣,誰知道這求學的苦呀。”
“我們峻哥兒又最是孝順,他在外頭難成那樣,也不讓我們辭了婆子,唉,是我們兩個老不死的拖累他了。”
“我想給他納雙厚棉鞋,可我這眼睛也不中用啦。”
老太太捶胸跺足,滿臉愁苦。
桂生娘急忙扶住老太太,“娘,沒事,我給峻哥兒做鞋。”
老太太拍著桂生娘的手,“好孩子,你抓緊做,我這兩日就托人連著衣服一起給峻哥兒送去。”
“峻哥兒收到你做的衣服鞋子,心裏頭不知道得多熨帖。”
桂生娘脆生生的應下,心裏算著時間,也不敢多耽誤了,急忙和老頭老太太告辭。
老太太作勢要站起來送她,桂生娘急忙說不用。
老太太笑著看她出了院子,打開罐子瞧了一眼,讓婆子收起來,每日給他們泡水喝。
一隻手拾起那件長衫,嫌棄的撇了撇嘴,這樣的衣裳,哪能上她家峻哥兒的身。
就著包袱皮包好,讓婆子送去鎮上的成衣鋪。
桂生娘出了門,走到李建剛家院子前,就被王惠英叫住了。
“趙大姐是來走親戚?聽家銀他們說你來了,我還不信呢,都到我家門口了,咋不進來坐坐?”
桂生娘突然被王惠英叫住的時候,還嚇了一大跳。
原本是想要拒絕的,可瞧著王惠英很是熱情的樣子,就半推半就的跟著她進了屋。
瞧著桂生娘有些幹裂的嘴唇,王惠英急忙叫韋氏給她上了茶。
桂生娘揭開杯蓋,看見裏頭還有茶葉,雖說渴得慌了,還是端著架子學著王惠英的樣子小口的抿著。
都說李建剛家發財了,桂生娘原先並不覺得多羨慕,不過是在鄉下修個房子,在鎮上買個院子,這些她夫家都有。
她丈夫還是讀書人,士農工商,清貴著呢,不過是現下日子苦一些,可讀書考功名那才是長久打算呢。
可眼下,瞧著王惠英頭上的金簪,手上的金戒指,身上的綢緞衣裳,她心裏頭還是泛了酸。
隻是想著她丈夫不過是個廚子,一輩子也就那樣了,心裏就好受了許多,坐著也自在了。
和王惠英說,她是到鎮上來看公公婆婆的,她丈夫是秀才,如今在縣裏求學。
又和王惠英商量著,能不能借些銀錢給她,天冷了,她想給丈夫做雙好鞋子。
借錢這事挺敏感的,尤其這鄉裏鄉親的,這點銀錢你也不好讓人寫借據啥的。
照王惠英的性子,這樣的事一向是拒絕的,不過想著趙桂生的踏實勤勞,又想著她丈夫是秀才,又是隔壁鄰居的。
老李現如今又要讀書了,結個好人脈放這兒,往後也好找人請教,便應下了,大方的借了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