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寧對四爺的無恥深感敬佩。
吸取歐洲人的血肉,充實自己的勢力,建立強大的武裝。聽起來還是為了歐洲和非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也沒有全說錯,這個計劃要是逐步實現的話,歐洲和非洲是會提前被帶入現代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跟現在比,沒準兒還能略有提高。
可是要想掙大錢,有尊嚴,在世界上有話語權,基本無望。隻能在產業鏈的低端,在將來用二百萬件襯衫,換歐聯眾生產的一架大型客機之類。
想必吸取了後世的教訓,歐聯也不會搞什麽產業轉移,會牢牢地控製住全產業鏈,持續地用高附加值產品,“文明”地賺取剪刀差。
至於以後這個經濟霸權能持續多久,那還要看後世子孫的能力。印、歐、非的人民是否會風起雲湧地反抗剝削和經濟強權,那都不是自己這一代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自己多半還要共同參與這個計劃,建立所謂“國際經濟大循環”,爭取把盡量多的利益,循環到華美才是正經。
前麵的計劃要是順利實施,歐聯已經占有了絕對的經濟和軍事優勢,拿下中亞和西亞是一定的。至於如何處理當地複雜的各種矛盾,那是歐聯和臨高頭疼的事情,蘇子寧毫不關心。
要是他們處理不好,麻煩纏身,華美還能從中取利,在世界上分得更大的蛋糕。
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似乎一千萬移民已經向華美招手了。
然而蘇子寧可沒有這麽樂觀。世界上哪有白吃的午餐?華美什麽都不做,看著歐聯拿下地盤,送給臨高,換了人口,雙手捧著送到華美手上麽?
“伯爵大人,那我們華美在獲得移民這件事情上,有什麽可以出力的呢?”
你看什麽叫聰明人,這話說得很好聽,還顯得很主動。
“我們歐聯對你們的幫助是無私的,即使沒有移民的事情,我們也願意為祖國開疆拓土。不過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幫助一下臨高,快速推進臨高對明國的攻略。”
蘇子寧隻能嗬嗬,歐聯的元老們願意為祖國開疆他是相信的,但是一切全是用愛發電是不相信的。
反正以後的合作條件都要到時候再談,現在誰不會說漂亮話?隻要一千萬移民一天不到華美,主動權還不是掌握在歐聯手裏?
至於幫助臨高是必須滴,人家掌握著人口呢。不過是怎麽個幫助法兒呢?
“現在明國才是天啟三年,明國元氣尚在,雖然沒有精確的統計,估算還有一億多的人口。
天啟皇帝雖然不算明君,但也不能算昏君。雖然是個職業木匠,不怎麽上朝,其實施政並無明顯過失。在後宮幹木匠活兒不上朝多半是對執政的不幹實事兒的大臣們的抗議。
皇帝嘛,隻要政策對路子,自己本身是否勤奮不是特別的重要,你看九千歲忙來忙去的,幹的還算不錯,至少比崇禎那個糊塗蛋兒強多了。
所以你看臨高兩年不出海南島,現在雖然在攻略兩廣,卻是不緊不慢的,顯然沒有出全力,隻是想著擴大地盤、武裝割據,好培養更多的幹部,便於將來對疆土進行深入的控製。
從臨高的角度看,這種策略是非常正確的,等上十幾年,明國的元氣被農民起義和遼餉耗盡了,果子熟透了,就可以輕易地摘下來。到時候從兩廣出發,誓師北伐,必定勢如破竹。
而且明末的動亂對社會結構的衝擊,也便於督公進行社會改造。等義軍四起,遍地餓殍;清軍入關,再猛烈地禍害一通之後,原來的社會秩序被破壞掉了,建立新社會就少了很多的障礙。”
這不錯啊,蘇子寧琢磨著,二十來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充分地按原定計劃吸收移民,等臨高掌了權,再分潤一波,你好我也好嘛。
從四爺的語氣上判斷,這肯定是有個“但是”的,可是蘇子寧卻沒有分析出來四爺為什麽會反對臨高現在看起來非常好的策略。
這不是蘇子寧智商不行,而是屁股問題。他是從華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問題,自然看不出毛病。而歐聯是外人,不需要移民,趙紅軍的個人意誌呢,確實是為整個華夏考慮的。
這站的高度不同,關注的重點自然不同。並不是所有的政客都是團體利益至上的,也有像四爺這樣一心為整個華夏的利益考慮的,比如……比如……,這樣的華夏人物還是很多的,個個都是名留青史的傑出人物。
趙紅軍胸懷大誌,是要成為這樣的人物的,不過要實現個人的理想,必須有相應的手段和天時地利人和,得給相關的利益團體相應的好處,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你這樣為理想奮鬥的人。
也就是胸懷天地,同時要腳踏實地。這一點四爺還是比較務實的,必須得有打動這些盟友的理由。
“臨高的最佳選擇,未必是華夏的最佳選擇啊。要是等到崇禎上位,明國人經曆一遍咱們曆史上經曆過的苦難,這華夏元氣可就大傷了。
咱們不提這個,這個是我考慮的。單就華美的利益來講,曆史上到了清朝初年,久經戰亂,那是真正的十室九空。華夏人口可隻有一千多萬了,我答應給你們的一千萬移民自然就沒了。”
蘇子寧一拍腦門兒,這話是對的。幾個殖民勢力都是趴在明國這隻龐然大物身上吸取血肉的,明國沒了,血肉跟著也就沒了,這必須得阻止啊。
“所以我們攻略明國,不能等他完蛋了再去摘果子。那個時候果子是熟透了,可是個頭兒也縮水了九成。我們要趁著這個果子還鮮美的時候,打個閃電戰,盡量保證果肉的存留。”
這個時候蘇子寧學會換位思考了,“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打閃電戰,損失肯定比摘果子大。然後改造社會的阻力都要臨高自己承擔,他們能同意麽?”
“這就要看我們共同的努力了,我們還是有辦法的。”
吸取歐洲人的血肉,充實自己的勢力,建立強大的武裝。聽起來還是為了歐洲和非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也沒有全說錯,這個計劃要是逐步實現的話,歐洲和非洲是會提前被帶入現代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跟現在比,沒準兒還能略有提高。
可是要想掙大錢,有尊嚴,在世界上有話語權,基本無望。隻能在產業鏈的低端,在將來用二百萬件襯衫,換歐聯眾生產的一架大型客機之類。
想必吸取了後世的教訓,歐聯也不會搞什麽產業轉移,會牢牢地控製住全產業鏈,持續地用高附加值產品,“文明”地賺取剪刀差。
至於以後這個經濟霸權能持續多久,那還要看後世子孫的能力。印、歐、非的人民是否會風起雲湧地反抗剝削和經濟強權,那都不是自己這一代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自己多半還要共同參與這個計劃,建立所謂“國際經濟大循環”,爭取把盡量多的利益,循環到華美才是正經。
前麵的計劃要是順利實施,歐聯已經占有了絕對的經濟和軍事優勢,拿下中亞和西亞是一定的。至於如何處理當地複雜的各種矛盾,那是歐聯和臨高頭疼的事情,蘇子寧毫不關心。
要是他們處理不好,麻煩纏身,華美還能從中取利,在世界上分得更大的蛋糕。
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似乎一千萬移民已經向華美招手了。
然而蘇子寧可沒有這麽樂觀。世界上哪有白吃的午餐?華美什麽都不做,看著歐聯拿下地盤,送給臨高,換了人口,雙手捧著送到華美手上麽?
“伯爵大人,那我們華美在獲得移民這件事情上,有什麽可以出力的呢?”
你看什麽叫聰明人,這話說得很好聽,還顯得很主動。
“我們歐聯對你們的幫助是無私的,即使沒有移民的事情,我們也願意為祖國開疆拓土。不過我們應該聯合起來,幫助一下臨高,快速推進臨高對明國的攻略。”
蘇子寧隻能嗬嗬,歐聯的元老們願意為祖國開疆他是相信的,但是一切全是用愛發電是不相信的。
反正以後的合作條件都要到時候再談,現在誰不會說漂亮話?隻要一千萬移民一天不到華美,主動權還不是掌握在歐聯手裏?
至於幫助臨高是必須滴,人家掌握著人口呢。不過是怎麽個幫助法兒呢?
“現在明國才是天啟三年,明國元氣尚在,雖然沒有精確的統計,估算還有一億多的人口。
天啟皇帝雖然不算明君,但也不能算昏君。雖然是個職業木匠,不怎麽上朝,其實施政並無明顯過失。在後宮幹木匠活兒不上朝多半是對執政的不幹實事兒的大臣們的抗議。
皇帝嘛,隻要政策對路子,自己本身是否勤奮不是特別的重要,你看九千歲忙來忙去的,幹的還算不錯,至少比崇禎那個糊塗蛋兒強多了。
所以你看臨高兩年不出海南島,現在雖然在攻略兩廣,卻是不緊不慢的,顯然沒有出全力,隻是想著擴大地盤、武裝割據,好培養更多的幹部,便於將來對疆土進行深入的控製。
從臨高的角度看,這種策略是非常正確的,等上十幾年,明國的元氣被農民起義和遼餉耗盡了,果子熟透了,就可以輕易地摘下來。到時候從兩廣出發,誓師北伐,必定勢如破竹。
而且明末的動亂對社會結構的衝擊,也便於督公進行社會改造。等義軍四起,遍地餓殍;清軍入關,再猛烈地禍害一通之後,原來的社會秩序被破壞掉了,建立新社會就少了很多的障礙。”
這不錯啊,蘇子寧琢磨著,二十來年的時間,我們可以充分地按原定計劃吸收移民,等臨高掌了權,再分潤一波,你好我也好嘛。
從四爺的語氣上判斷,這肯定是有個“但是”的,可是蘇子寧卻沒有分析出來四爺為什麽會反對臨高現在看起來非常好的策略。
這不是蘇子寧智商不行,而是屁股問題。他是從華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問題,自然看不出毛病。而歐聯是外人,不需要移民,趙紅軍的個人意誌呢,確實是為整個華夏考慮的。
這站的高度不同,關注的重點自然不同。並不是所有的政客都是團體利益至上的,也有像四爺這樣一心為整個華夏的利益考慮的,比如……比如……,這樣的華夏人物還是很多的,個個都是名留青史的傑出人物。
趙紅軍胸懷大誌,是要成為這樣的人物的,不過要實現個人的理想,必須有相應的手段和天時地利人和,得給相關的利益團體相應的好處,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你這樣為理想奮鬥的人。
也就是胸懷天地,同時要腳踏實地。這一點四爺還是比較務實的,必須得有打動這些盟友的理由。
“臨高的最佳選擇,未必是華夏的最佳選擇啊。要是等到崇禎上位,明國人經曆一遍咱們曆史上經曆過的苦難,這華夏元氣可就大傷了。
咱們不提這個,這個是我考慮的。單就華美的利益來講,曆史上到了清朝初年,久經戰亂,那是真正的十室九空。華夏人口可隻有一千多萬了,我答應給你們的一千萬移民自然就沒了。”
蘇子寧一拍腦門兒,這話是對的。幾個殖民勢力都是趴在明國這隻龐然大物身上吸取血肉的,明國沒了,血肉跟著也就沒了,這必須得阻止啊。
“所以我們攻略明國,不能等他完蛋了再去摘果子。那個時候果子是熟透了,可是個頭兒也縮水了九成。我們要趁著這個果子還鮮美的時候,打個閃電戰,盡量保證果肉的存留。”
這個時候蘇子寧學會換位思考了,“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打閃電戰,損失肯定比摘果子大。然後改造社會的阻力都要臨高自己承擔,他們能同意麽?”
“這就要看我們共同的努力了,我們還是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