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陽光日漸耀眼,李府內外都綠蔭漸盛起來。
沙氏瞧李珺終於沒有再穿青衣,而是換了一身暖黃的春衫,笑道:“怎麽盡是這素寡的顏色,像你珊姐姐穿些紅的不是也很好看。”
李珺也不反駁,隻道:“珊姐姐穿得是好看,隻是如今這宮裏大事還沒有完全過去,珺兒此去聽從祖母教誨注意些總是好的,。”
“也是。”沙氏訕笑。
門口馬車早已安排好了,臨走的時候,沙氏又掏出一隻袋子塞到李珺手中,道:“三丫頭,今日去了,若是想家,就托人送信回來!”
“這,二伯母……”李珺摸著這袋子似乎裝得是銀錠,沉甸甸的。
沙氏拍拍她的手囑咐道:“哎呀,這外麵比不得家裏,再說宮裏的樂坊那關係也複雜著呢,多帶點兒銀子傍身總沒錯的。”
李珺不禁鼻子一算,平時嘴不饒人的二伯母,如今倒算是李府之中待她像親人的。
“多謝,二伯母。”
“快些走吧!”沙氏揮著帕子。
大街上,還有些店鋪門上的黑白燈籠還沒有拿掉,人來人往之中有些愛美的女子,早已經換上了花色春衫襦裙。
宮城西華門外,那裏已經停了幾輛馬車。李珺照送帖人的吩咐在門口等著,四處張望。
突然有一個聲音詢問地喊道:“李姑娘!”
李珺循聲望去,是一位穿著綠色官服的男子自前麵馬車上下來。
“這位大人,認識小女?”李珺奇怪地問道。
那男子笑著自我介紹:“在下樂坊的禮樂官曲藝。”
“原來是曲大人。”
“本官遠遠地瞧著您像是,就喊了一聲。”
“大人有禮了,小女就跟著您去樂坊?”李珺問道。
“是,樂坊雖然也在這宮城之內,但是從這西華門進去不遠就是了。”
“我們府上的馬車也不可能隨便進出宮門,所以隻能勞煩大人了。”
“說什麽麻煩不麻煩,咱們樂坊能由皇上欽點您來,真是太好了!”曲藝笑道。
“多謝大人厚愛。不知道,小女去樂坊中做些什麽?”李珺打聽道。
曲藝便介紹起來:“咱們樂坊是由禮部的柳大人監管的,主要負責宮裏和京城大小歌舞琴藝表演之事。”
“哦,這樣。”李珺點點頭。
“李姑娘擅長琴藝,柳大人給您安排了琴司使之職。”曲藝繼續介紹。
“琴司使不知應該做什麽?”李珺問。
“您不用害怕,現下因為大喪,宮裏並沒有什麽宴會,所以您就在樂坊裏教練些琴女就可以了。”
“這……”李珺連樂坊的門朝哪裏開還不知道,如何去教別人?算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候還望大人指點才好。”
“李琴使謙虛了!”
進了西華門,曲藝指著宮內的群樓玉宇又熱情地介紹開來:“咱們宮裏分為外庭和內庭。咱們現在進的是外庭,在東南西北各有一道正門。剛才進的門是外庭西邊的西華門。”
“樂坊在內庭還是外庭?”李珺問道。
“準確地來說應該是外庭。”
“為什麽?”
“這說來話長了,本來樂坊做為後宮皇上、妃子們取樂之用,自然是在內庭之中的。但是後來國事、京城各司禮樂琴藝表演諸事都歸了咱們樂坊管理,所以在內庭裏就不太方便了,所以就移到了外庭來。”
李珺若有所悟的點點頭。
突然,馬車停在了一道朱牆旁。
“這就到了?”李珺驚訝道。
“還沒有?”曲藝笑著回她。“這裏是咱們樂坊的器庫,本官先介紹器司使給您認識。”
“哦。”李珺誠惶誠恐地趕緊下來。
隻見一位略矮微胖的中年男子正拱手朝曲藝走來:“大人來了?”
“老董,快來!”曲藝笑著招呼男子過來:“這位便是之前教坊琴賽的琴魁。”
那男子驚訝地瞧過來:“難道這位就是辛女?”
“正是!”曲藝搓著手一邊點頭,一邊笑道:“也是咱們新來的琴司使。”
但那男子似乎並沒有聽到後半句,依舊疑惑地看著李珺問:“但是那辛女不是奉花坊的紅鶯姑娘嗎?果真如傳聞一般辛女是李大人府上的千金?”
“哎呀,這話說來就長了。總之,紅鶯是假,這位才是本尊。”曲藝簡單的解釋。
“聽說,奉花坊的紅鶯姑娘已經神誌不清了?”那男子頗為遺憾地說道。
“果然?隻聽說找到人了。”曲藝也驚訝不已。
“千真萬確,有人想去拜訪,但是奉花坊那說人已經被琴媽媽送走了,說話做事都不能像常人,連幾歲的孩童都不如。”
“哎呀,她琴藝雖然不及李琴使,但是也不失是一位人才啊。”曲藝感歎。
“是啊,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位好像年紀不大。”董器司使偷瞄了李珺一眼陪笑道。
“李琴使雖然年輕,但是那琴技你是知道!”曲藝忙著替李珺正言。
但是,李珺卻在想他們剛才的對話。
紅鶯那日的情形,她是見過的,到現在還沒有好轉過來嗎?她好不容易回到奉花坊來,卻因為自己變成這樣。李珺心中雖然也惋惜、難過,但是又不太好表露出來。
“恭喜大人又得一良才。”董器司使拱手道。
“好了,說了半天還沒給你們介紹!李琴使,這位就是咱們器樂房的器司使董祥,董大人。”
“見過董大人。”
“李琴使多禮了,叫我董器就行了。”董器司使韓笑道。
“什麽器?”李珺沒聽清。
“就是他那官名簡稱,咱們都喊得順口了,你也盡可以稱呼他作老董。”
“不敢,董大人多指點。”李珺禮貌地微笑點頭。
“好了,都認識了,咱們也要走了,今日有人要來領那鼓,老董別忘了。”
“大人您放心吧,下官知道了。”董祥回道。
如此,那曲藝又交代了幾句,兩人又上了馬車。
路上曲藝從李珺上次彈奏的《清風吟》,一直說到了樂坊祖師爺輩那些傳承下來的曠世神曲。可以看出他對於樂曲、歌舞的熱愛,真的是發自內心且無人能及的。
樂坊就在器樂庫的東北方。院子的正有一群穿著統一宮裝的女子是在練習舞步。
“那是樂坊的舞女們。”曲藝道。
兩人正看著,突然,一個穿著侍人服侍的圓臉少年急匆匆地跑了過來:“曲大人,您終於來了,不好了,宮裏剛剛出大事了!”
曲藝皺著眉頭訓道:“小同,說了你多少回,做事情莫要這麽毛躁!”
“是,小同錯了。”那侍人低頭道。
“快來見過李琴使。”曲藝引薦李珺。
“見過李琴使!”小侍人悶悶地回了一聲
“無需多禮。”李珺回禮道。
沙氏瞧李珺終於沒有再穿青衣,而是換了一身暖黃的春衫,笑道:“怎麽盡是這素寡的顏色,像你珊姐姐穿些紅的不是也很好看。”
李珺也不反駁,隻道:“珊姐姐穿得是好看,隻是如今這宮裏大事還沒有完全過去,珺兒此去聽從祖母教誨注意些總是好的,。”
“也是。”沙氏訕笑。
門口馬車早已安排好了,臨走的時候,沙氏又掏出一隻袋子塞到李珺手中,道:“三丫頭,今日去了,若是想家,就托人送信回來!”
“這,二伯母……”李珺摸著這袋子似乎裝得是銀錠,沉甸甸的。
沙氏拍拍她的手囑咐道:“哎呀,這外麵比不得家裏,再說宮裏的樂坊那關係也複雜著呢,多帶點兒銀子傍身總沒錯的。”
李珺不禁鼻子一算,平時嘴不饒人的二伯母,如今倒算是李府之中待她像親人的。
“多謝,二伯母。”
“快些走吧!”沙氏揮著帕子。
大街上,還有些店鋪門上的黑白燈籠還沒有拿掉,人來人往之中有些愛美的女子,早已經換上了花色春衫襦裙。
宮城西華門外,那裏已經停了幾輛馬車。李珺照送帖人的吩咐在門口等著,四處張望。
突然有一個聲音詢問地喊道:“李姑娘!”
李珺循聲望去,是一位穿著綠色官服的男子自前麵馬車上下來。
“這位大人,認識小女?”李珺奇怪地問道。
那男子笑著自我介紹:“在下樂坊的禮樂官曲藝。”
“原來是曲大人。”
“本官遠遠地瞧著您像是,就喊了一聲。”
“大人有禮了,小女就跟著您去樂坊?”李珺問道。
“是,樂坊雖然也在這宮城之內,但是從這西華門進去不遠就是了。”
“我們府上的馬車也不可能隨便進出宮門,所以隻能勞煩大人了。”
“說什麽麻煩不麻煩,咱們樂坊能由皇上欽點您來,真是太好了!”曲藝笑道。
“多謝大人厚愛。不知道,小女去樂坊中做些什麽?”李珺打聽道。
曲藝便介紹起來:“咱們樂坊是由禮部的柳大人監管的,主要負責宮裏和京城大小歌舞琴藝表演之事。”
“哦,這樣。”李珺點點頭。
“李姑娘擅長琴藝,柳大人給您安排了琴司使之職。”曲藝繼續介紹。
“琴司使不知應該做什麽?”李珺問。
“您不用害怕,現下因為大喪,宮裏並沒有什麽宴會,所以您就在樂坊裏教練些琴女就可以了。”
“這……”李珺連樂坊的門朝哪裏開還不知道,如何去教別人?算了,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候還望大人指點才好。”
“李琴使謙虛了!”
進了西華門,曲藝指著宮內的群樓玉宇又熱情地介紹開來:“咱們宮裏分為外庭和內庭。咱們現在進的是外庭,在東南西北各有一道正門。剛才進的門是外庭西邊的西華門。”
“樂坊在內庭還是外庭?”李珺問道。
“準確地來說應該是外庭。”
“為什麽?”
“這說來話長了,本來樂坊做為後宮皇上、妃子們取樂之用,自然是在內庭之中的。但是後來國事、京城各司禮樂琴藝表演諸事都歸了咱們樂坊管理,所以在內庭裏就不太方便了,所以就移到了外庭來。”
李珺若有所悟的點點頭。
突然,馬車停在了一道朱牆旁。
“這就到了?”李珺驚訝道。
“還沒有?”曲藝笑著回她。“這裏是咱們樂坊的器庫,本官先介紹器司使給您認識。”
“哦。”李珺誠惶誠恐地趕緊下來。
隻見一位略矮微胖的中年男子正拱手朝曲藝走來:“大人來了?”
“老董,快來!”曲藝笑著招呼男子過來:“這位便是之前教坊琴賽的琴魁。”
那男子驚訝地瞧過來:“難道這位就是辛女?”
“正是!”曲藝搓著手一邊點頭,一邊笑道:“也是咱們新來的琴司使。”
但那男子似乎並沒有聽到後半句,依舊疑惑地看著李珺問:“但是那辛女不是奉花坊的紅鶯姑娘嗎?果真如傳聞一般辛女是李大人府上的千金?”
“哎呀,這話說來就長了。總之,紅鶯是假,這位才是本尊。”曲藝簡單的解釋。
“聽說,奉花坊的紅鶯姑娘已經神誌不清了?”那男子頗為遺憾地說道。
“果然?隻聽說找到人了。”曲藝也驚訝不已。
“千真萬確,有人想去拜訪,但是奉花坊那說人已經被琴媽媽送走了,說話做事都不能像常人,連幾歲的孩童都不如。”
“哎呀,她琴藝雖然不及李琴使,但是也不失是一位人才啊。”曲藝感歎。
“是啊,誰說不是呢,不過這位好像年紀不大。”董器司使偷瞄了李珺一眼陪笑道。
“李琴使雖然年輕,但是那琴技你是知道!”曲藝忙著替李珺正言。
但是,李珺卻在想他們剛才的對話。
紅鶯那日的情形,她是見過的,到現在還沒有好轉過來嗎?她好不容易回到奉花坊來,卻因為自己變成這樣。李珺心中雖然也惋惜、難過,但是又不太好表露出來。
“恭喜大人又得一良才。”董器司使拱手道。
“好了,說了半天還沒給你們介紹!李琴使,這位就是咱們器樂房的器司使董祥,董大人。”
“見過董大人。”
“李琴使多禮了,叫我董器就行了。”董器司使韓笑道。
“什麽器?”李珺沒聽清。
“就是他那官名簡稱,咱們都喊得順口了,你也盡可以稱呼他作老董。”
“不敢,董大人多指點。”李珺禮貌地微笑點頭。
“好了,都認識了,咱們也要走了,今日有人要來領那鼓,老董別忘了。”
“大人您放心吧,下官知道了。”董祥回道。
如此,那曲藝又交代了幾句,兩人又上了馬車。
路上曲藝從李珺上次彈奏的《清風吟》,一直說到了樂坊祖師爺輩那些傳承下來的曠世神曲。可以看出他對於樂曲、歌舞的熱愛,真的是發自內心且無人能及的。
樂坊就在器樂庫的東北方。院子的正有一群穿著統一宮裝的女子是在練習舞步。
“那是樂坊的舞女們。”曲藝道。
兩人正看著,突然,一個穿著侍人服侍的圓臉少年急匆匆地跑了過來:“曲大人,您終於來了,不好了,宮裏剛剛出大事了!”
曲藝皺著眉頭訓道:“小同,說了你多少回,做事情莫要這麽毛躁!”
“是,小同錯了。”那侍人低頭道。
“快來見過李琴使。”曲藝引薦李珺。
“見過李琴使!”小侍人悶悶地回了一聲
“無需多禮。”李珺回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