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嶽端起茶碗飲了一口同趙德丞低聲道:“聽說城內最近發現了天壽國的奸細。”
“什麽?天壽國的?”趙德丞問。
“是,平王是否還記得之前我們曾經研究過天壽國的文字。”
“是,那還是李壽剛剛自立為王沒多久,沒想到現在已經站穩了腳跟。那奸細是怎麽發現的?”
“那奸細是跑車馬行的,在京城也有落腳點。前幾天那車馬行遭了竊賊,巡官懷疑是內賊,查辦的時候順便悄悄搜了車馬行的好些人,發現其中一個外鄉人包袱裏有好些天壽國的服飾和一些書信。”
“是嗎?”趙德丞也陷入了沉思:“或許他去過天壽國。”
“自然是先這麽以為的。但也怕萬一,於是為了跟那盜竊案,也跟蹤了那外鄉人幾日,越來越發現此人形跡可疑。”
“那直接抓了他嗎?”
“沒有。”韓景嶽道:“聽說那外鄉人與齊王府也有生意往來。”
“齊王?”趙德丞立刻聽懂這意思。“之前恩師說有人寫了信舉報洪基堂與燕國外使在宮裏被捕一事,是齊王與宜王一手策劃幫助來任渲脫罪的?”
“是,如果說齊王真的與天壽國有謀……”韓景嶽目光變冷:“這事情反而好辦了。”
趙德丞卻並不這麽認為:“事情恐怕沒有那麽簡單,那齊王怎麽會與天壽國有勾結?那任渲明明是萬分憎惡那天壽國的,也與之有仇如何會再去幫齊王與天壽國聯盟?”
“這有什麽?俗語說狗急跳牆,你這樣幫皇上理政這些日子以來,朝廷上下有目共睹。
從去年到今年的減稅令又得了那麽多百姓擁護,皇上選你做太子的幾率很大,他可能著急了吧。而那任渲,雖然能在戰場上運籌帷幄,不過那也隻是戰場上的本事。他還是太年輕了一些。
若真的發現齊王府與這天壽國有勾結,他也沒有辦法左右齊王的。隻會因著那血親關係護著宜王、齊王府罷了。齊王妃也不是簡單的角色,比起自己父親之私仇,她更加看重的也是她那寶貝兒子的前途。”
“這樣……”趙德丞還是有些猶豫:“那皇上現在知道了嗎?那奸細怎麽處置。”
“那人似乎已經有所察覺了,我們的意思不要打草驚蛇,要引蛇出洞!此刻那車馬行下了禁令想辦法困住他,看他會找誰來幫忙。”
“相爺想的周到。”
“現在什麽事都要小心部署啊……”
“相爺、王爺桌子擺好了。”馬管家在一旁喊道。
“好,用完飯再說吧。”
宗榮堂裏,李珺送了李媛做好的參湯去,恰巧沙氏也在。
“二伯母今日當值嗎?”
“是啊”沙氏笑道。“你媛姑姑這麽忙,回去囑咐她不要弄這些了,小廚房裏日日都有人專門給老夫人看著爐子,熬個粥湯快的很。”
“姑姑不能總親自來,心中記掛所以才要用這參湯帶代替自己的孝心嘛。”
“你還真成了你姑姑的傳聲筒了!”
“二伯母最近起色瞧著好了很多呢!”李珺誇讚。
“是嗎?把那兩個兔崽子送走了確實省心很多。”沙氏笑道。
“哥哥們在徐州府還好吧?”
“昨個是來了一封信。”沙氏小聲地同李珺說:“他舅舅說兩人確實很有生意頭腦,本來我們沙家的酒樓關了幾家,兩兄弟鬧著合夥開了一間,竟然比之前的生意還好些。”
“哦,真厲害啊!”
“正應了你的那話了,隨他們去吧。”
“兒孫自有兒孫福,哥哥們已經大了,其實有主意的很。”李珺開解道。
“伯母也想開了,隻是擔心你珊姐姐,現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沙氏說著情緒又低落起來。
“二姐姐吉人自有天相,她說不定在外麵也玩得正開心呢!”
“她要是真的沒事管她在哪裏玩,好歹遞個信回來報平安啊!且最近這京裏似乎不太平!”沙氏滿臉擔憂。
“這又是哪一說?”
“珺兒你如今不在宮裏、也不出門,是不知道。現在進出城門都要按照戶籍到衙門辦通行令。昨個信差來的時候說的。”沙氏道。
“那外地的人在這城裏難道還要被趕出去不成?”李珺問。
“聽說先是在挨家挨戶地審查,詢問你的來曆,念書的、行商的是否屬實。”
“查的這麽嚴!”李珺也沒想到。
“是呢!所以,你珊姐姐若真的在外城此刻想要回來也不得進來呢!”
沙氏越說越著急。
“為何開始這麽查的伯母知道嗎?”
“是有賊人,就像上回你們從酈莊回來不也是戒嚴!”
李珺皺著眉頭,上回是為了抓任渲,那這次呢?
第二日午後,露星齋那邊丁香突然過來請了她去。
“店裏忙不過來了?”李珺奇怪道:“昨日姑姑才勸了別天天過來。”
李媛隻朝門口努努嘴。
那裏停了一輛馬車,金黃的的穗子顯示這這馬車主人尊貴的身份,而那馬車夫竟然是馬延。
難道是趙德丞來了?李珺狐疑地走過去,車內並無人。
“馬侍衛,這是有什麽事?”李珺有些疑惑地問。
“平王和皇上請清君進宮。”馬延恭敬地回道。
“皇上?”李珺頓覺今日這進宮並不簡單。不敢耽誤,又怕李媛擔心,隻回頭說是坤寧殿裏有事,便去了。
果然,在紫宸殿內迎接李珺的,卻是兩張嚴肅而又略帶疑問的臉。皇上麵前還擺著一張信箋一樣的紙。
“你認識天壽國文字?”皇座上賢帝直言問道。
李珺瞄了趙德丞一眼,顯然這事情是他告訴賢帝的:“是,之前跟著外公學了一點。”
“那你來瞧瞧這信上這幾個是天壽國的字嗎?”
賢帝遞來的信箋上,李珺看著那些既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圖畫形字,認真地回想之前曾經的記憶:“這三個字是:趙的王……”
“什麽?趙的王!竟然已經已經自喻為王了?”皇上似乎很生氣。
李珺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又看了趙德丞一眼,他暗示李珺不用害怕。
她這才繼續看下去,那信箋隻有開頭和結尾處的落款是天壽國字,中間全是用漢字寫成的,雖然不太工整,但是大致還是能看得清。好像看到了“廣南、通行令”的字樣。結尾處的落款有半個馬形的字似乎是駿馬的意思。
李珺隻把這頭尾譯了,賢帝已經氣得大發雷霆。
“豈有此理!也就是說這廣南動亂也是這‘趙的王’與那天壽狗賊策劃的?”
“什麽?天壽國的?”趙德丞問。
“是,平王是否還記得之前我們曾經研究過天壽國的文字。”
“是,那還是李壽剛剛自立為王沒多久,沒想到現在已經站穩了腳跟。那奸細是怎麽發現的?”
“那奸細是跑車馬行的,在京城也有落腳點。前幾天那車馬行遭了竊賊,巡官懷疑是內賊,查辦的時候順便悄悄搜了車馬行的好些人,發現其中一個外鄉人包袱裏有好些天壽國的服飾和一些書信。”
“是嗎?”趙德丞也陷入了沉思:“或許他去過天壽國。”
“自然是先這麽以為的。但也怕萬一,於是為了跟那盜竊案,也跟蹤了那外鄉人幾日,越來越發現此人形跡可疑。”
“那直接抓了他嗎?”
“沒有。”韓景嶽道:“聽說那外鄉人與齊王府也有生意往來。”
“齊王?”趙德丞立刻聽懂這意思。“之前恩師說有人寫了信舉報洪基堂與燕國外使在宮裏被捕一事,是齊王與宜王一手策劃幫助來任渲脫罪的?”
“是,如果說齊王真的與天壽國有謀……”韓景嶽目光變冷:“這事情反而好辦了。”
趙德丞卻並不這麽認為:“事情恐怕沒有那麽簡單,那齊王怎麽會與天壽國有勾結?那任渲明明是萬分憎惡那天壽國的,也與之有仇如何會再去幫齊王與天壽國聯盟?”
“這有什麽?俗語說狗急跳牆,你這樣幫皇上理政這些日子以來,朝廷上下有目共睹。
從去年到今年的減稅令又得了那麽多百姓擁護,皇上選你做太子的幾率很大,他可能著急了吧。而那任渲,雖然能在戰場上運籌帷幄,不過那也隻是戰場上的本事。他還是太年輕了一些。
若真的發現齊王府與這天壽國有勾結,他也沒有辦法左右齊王的。隻會因著那血親關係護著宜王、齊王府罷了。齊王妃也不是簡單的角色,比起自己父親之私仇,她更加看重的也是她那寶貝兒子的前途。”
“這樣……”趙德丞還是有些猶豫:“那皇上現在知道了嗎?那奸細怎麽處置。”
“那人似乎已經有所察覺了,我們的意思不要打草驚蛇,要引蛇出洞!此刻那車馬行下了禁令想辦法困住他,看他會找誰來幫忙。”
“相爺想的周到。”
“現在什麽事都要小心部署啊……”
“相爺、王爺桌子擺好了。”馬管家在一旁喊道。
“好,用完飯再說吧。”
宗榮堂裏,李珺送了李媛做好的參湯去,恰巧沙氏也在。
“二伯母今日當值嗎?”
“是啊”沙氏笑道。“你媛姑姑這麽忙,回去囑咐她不要弄這些了,小廚房裏日日都有人專門給老夫人看著爐子,熬個粥湯快的很。”
“姑姑不能總親自來,心中記掛所以才要用這參湯帶代替自己的孝心嘛。”
“你還真成了你姑姑的傳聲筒了!”
“二伯母最近起色瞧著好了很多呢!”李珺誇讚。
“是嗎?把那兩個兔崽子送走了確實省心很多。”沙氏笑道。
“哥哥們在徐州府還好吧?”
“昨個是來了一封信。”沙氏小聲地同李珺說:“他舅舅說兩人確實很有生意頭腦,本來我們沙家的酒樓關了幾家,兩兄弟鬧著合夥開了一間,竟然比之前的生意還好些。”
“哦,真厲害啊!”
“正應了你的那話了,隨他們去吧。”
“兒孫自有兒孫福,哥哥們已經大了,其實有主意的很。”李珺開解道。
“伯母也想開了,隻是擔心你珊姐姐,現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沙氏說著情緒又低落起來。
“二姐姐吉人自有天相,她說不定在外麵也玩得正開心呢!”
“她要是真的沒事管她在哪裏玩,好歹遞個信回來報平安啊!且最近這京裏似乎不太平!”沙氏滿臉擔憂。
“這又是哪一說?”
“珺兒你如今不在宮裏、也不出門,是不知道。現在進出城門都要按照戶籍到衙門辦通行令。昨個信差來的時候說的。”沙氏道。
“那外地的人在這城裏難道還要被趕出去不成?”李珺問。
“聽說先是在挨家挨戶地審查,詢問你的來曆,念書的、行商的是否屬實。”
“查的這麽嚴!”李珺也沒想到。
“是呢!所以,你珊姐姐若真的在外城此刻想要回來也不得進來呢!”
沙氏越說越著急。
“為何開始這麽查的伯母知道嗎?”
“是有賊人,就像上回你們從酈莊回來不也是戒嚴!”
李珺皺著眉頭,上回是為了抓任渲,那這次呢?
第二日午後,露星齋那邊丁香突然過來請了她去。
“店裏忙不過來了?”李珺奇怪道:“昨日姑姑才勸了別天天過來。”
李媛隻朝門口努努嘴。
那裏停了一輛馬車,金黃的的穗子顯示這這馬車主人尊貴的身份,而那馬車夫竟然是馬延。
難道是趙德丞來了?李珺狐疑地走過去,車內並無人。
“馬侍衛,這是有什麽事?”李珺有些疑惑地問。
“平王和皇上請清君進宮。”馬延恭敬地回道。
“皇上?”李珺頓覺今日這進宮並不簡單。不敢耽誤,又怕李媛擔心,隻回頭說是坤寧殿裏有事,便去了。
果然,在紫宸殿內迎接李珺的,卻是兩張嚴肅而又略帶疑問的臉。皇上麵前還擺著一張信箋一樣的紙。
“你認識天壽國文字?”皇座上賢帝直言問道。
李珺瞄了趙德丞一眼,顯然這事情是他告訴賢帝的:“是,之前跟著外公學了一點。”
“那你來瞧瞧這信上這幾個是天壽國的字嗎?”
賢帝遞來的信箋上,李珺看著那些既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圖畫形字,認真地回想之前曾經的記憶:“這三個字是:趙的王……”
“什麽?趙的王!竟然已經已經自喻為王了?”皇上似乎很生氣。
李珺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又看了趙德丞一眼,他暗示李珺不用害怕。
她這才繼續看下去,那信箋隻有開頭和結尾處的落款是天壽國字,中間全是用漢字寫成的,雖然不太工整,但是大致還是能看得清。好像看到了“廣南、通行令”的字樣。結尾處的落款有半個馬形的字似乎是駿馬的意思。
李珺隻把這頭尾譯了,賢帝已經氣得大發雷霆。
“豈有此理!也就是說這廣南動亂也是這‘趙的王’與那天壽狗賊策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