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本來李縱卻是過得好好的。


    但有一天,他與楊燮一起釣魚的時候,楊燮卻是忽然提醒他。


    他得罪楚王了,李縱心想,自己連楚王的麵都沒有見過。


    如何得罪他了?


    楊燮便道:“你是不是讓陛下別讓楚王入朝為官。”


    “額……”


    李縱想了想,好像是那麽個道理。


    雖然他沒有直說,但是,他的話顯然也是給了第五嘉一個方向。


    隻要把皇後一族的人安頓好,楚王想入朝為官,還是排隊吧。


    那楚王應該怨恨皇後背信棄義才是。


    如何找到他身上來了?


    這主要是楚王身邊的一位幕僚,此人名叫祝佗,年齡大概三四十歲的樣子,一向善謀。


    他一猜就猜出來,這絕對不可能是皇後,或者是陛下自己的意思。


    那最有可能之人是誰,最近,陛下最信任的人是誰。


    毫無疑問,肯定就是李縱。


    朝中的大臣一般都隻是持反對的意見,然而,真正有能力去教陛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而且……還替陛下出謀劃策的,李縱必然是第一人選。


    當然!


    祝佗也隻是猜測罷了。


    畢竟,誰也不知道李縱到底說沒說。


    “總之,你自己小心吧。”


    楊燮如此提醒道。


    不!


    倒不如說,他此時的心情很好,他接下來正打算好好地看戲。


    雖說,這個世界還沒有後世的那種我們印象的那種戲劇一樣的東西。


    “我可是什麽事都不知道?”


    李縱也是苦笑。


    楊燮便道:“你知不知道不重要,老夫隻知道,楚王目前是認定你了。”


    “那有沒有什麽解決的辦法?”


    李縱拿著釣竿,似乎也沒心情釣魚了。


    楊燮也是陰險一笑,道:“你覺得老夫會說?”


    “也是。”


    李縱點了點頭,然後又繼續釣魚。


    如此又過了良久,楊燮這才問,“你就不擔心?”


    李縱看著魚漂,絲毫不帶壓力地輕言道:“擔心不擔心,又有何用,他既認定了是我,那說再多也沒用。”


    “那你打算如何解決?”


    楊燮笑著問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正不怕影子斜。”


    對方就算是要報複自己,也得找得著機會才行。


    最近,樂安王也在撮合著一件事,那就是上奏建議讓諸王回到籓國,這顯然就是針對楚王這樣的野心勃勃之輩。


    隻是,據說朝堂之中,卻無人敢應和。


    畢竟想想都知道,誰願意得罪一個專門研究酷刑的變態。


    時人懼之。


    不過他倒是可以支持一下。


    然後李縱便道:“既然你不幫我,那我隻好去找樂安王了。”


    楊燮至今還摸不透李縱跟樂安王的關係呢。


    而樂安王這人呢,就是一個油鹽不進之人,反正,他也沒想當官,就在朝中盯著這個,盯著那個。


    專門找別人不自在。


    但這也是先帝讓他這麽做的,所以,你也不能說他錯。


    “你小子,是牆頭草麽?”


    “自然不是,我隻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路。”李縱便答道。


    “你與樂安王很熟?”楊燮。


    “見都未曾見過。”李縱。


    “那你如何知道,他會幫你?”楊燮。


    “不是他要幫我,而是我要幫他。他最近不是建議要讓諸王回藩國麽?陛下我義兄,我與陛下說一聲,陛下斷然不會不答應。到時候再隨便挑幾個附和的,這事就成了。”李縱說得很輕描淡寫。


    可這挑的幾個人,是誰,就很關鍵。


    其實,無非也就是利益。


    隻要官給夠,肯定忙不迭答應。


    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三省六部的雛形,然而,卻並沒有真正確立其地位。


    接下來,李縱打算讓樂安王主持這個,然後,再加一個參知政事上去。


    意思就是,提拔一些即便官位很低,但是,也都能在朝堂當中說得上話的人來。


    然後,組織一個不是宰相的宰相顧問團。


    這一個多月來,他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官員的情況,都了解了。哪些是合適的人選,哪些不是,他已經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過了數日後。


    朝會上,樂安王便把這個提議說了出來。


    而且,言明各部分的職責所在。


    楊燮一看不對啊!


    這不是在間接地削弱他的權力麽?


    立刻便拿出了一大堆反駁的理由,比如說,三省分權,勢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不過樂安王一點都不怕,直接說道:“到時候,三省首長定期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便是了。中書、門下集議於政事堂,政事堂則設於門下省。以後,但凡這政令,都要通過三省一起下達,一同完成。當中書、門下、尚書都有了一個結果之後,再由陛下來進行最後的定奪。”


    那還有楊燮這個太尉什麽事,然後,兩人便在朝上爭得麵紅耳赤。


    關鍵是第二日,李縱竟然還有臉去見楊燮。


    楊燮自然沒有給他好臉色,甚至都想趕人了。


    李縱也發揮出了死皮賴臉的本領。


    “你說,樂安王的主意是不是你想出來的!”


    李縱也是道:“人皆言,太尉器小,果然不假。沒錯,是我想的。”


    “那你還有臉來見老夫,來人啊,把這人轟出去。”


    “別啊!這不挺好的麽,三省分權,各司其職,而且,又有大把人能夠上位,替陛下分憂,也減輕了太尉的負擔,何樂而不為。”


    “虧老夫每次還對你好酒好菜地招待。”


    “這是大勢所趨,而且,太尉你也老大不小了,別老想著做權臣的夢。”


    “轟出去!”


    “我看誰敢動手。行了,你們都下去吧,我勸勸太尉就行了。”


    太尉府的下人平日裏就見兩人關係不錯,此時,也是目目相瞪,如果是不熟的話,他們估計就能毫不留麵地動手了,但是,關鍵是,李縱三天兩頭就來太尉府,他們早就熟了,這對於熟人還怎麽動手。


    果然!


    就連太尉府的下人,都開始不聽他的了。


    楊燮差點要被氣出個心髒病來。


    當然,也有人來見楊燮,估計就是想商議白天的事,隻是,李縱卻是直接代他作答,說道:“讓他回去吧,今日太尉不見客。”


    下人便看了看李縱,又看了看楊燮。


    不知該如何是好,直到李縱讓他們都下去吧,而楊燮也並未說話,他們這才下去。


    事實上,像這樣直接剝奪楊燮這樣的權臣的權利,真的沒有半點風險麽?


    自然不是的!


    極有可能,這些人就會聯合起來,進行反抗。


    來個清君側。


    但顯然,李縱敢這麽做,也不是完全沒有準備。


    這不!


    他如今不就是在盯著楊燮麽?


    其實楊燮這樣器小之人,早就在朝中積怨已深,雖然楊燮黨羽眾多,然而,跟其他世家的數量比起來,仍然不足一提。


    當別的世家聞到了利益,自然恨不得把楊燮給分屍了。


    而在這一次的改革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的,還是尚書省的官員,因為尚書省的官員向來地位低下,幹著最累的活,卻得不到相應的地位。


    如今,李縱提出三省分權,各司其職,那響應最熱烈的,自然便是他們。


    李縱到後的第三個月。


    京城中發起了一場無聲的政變。


    楊燮本可以聯絡自己的黨羽,而且,在他的黨羽當中,有不少還是掌握著禁軍的兵權的。


    挾持皇帝,清君側,分分鍾的事。


    然而,他卻並沒有這麽做。


    因為,大概他也想明白了,當有一個人提出這樣的設想的時候,即便真的還能有人與他站一塊,希望能夠通過他而獲得榮華富貴,然而,他又還能堅持多久?


    李縱說得沒錯。


    這的確是大勢所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老婆是書香閨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樂中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樂中毒並收藏我老婆是書香閨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