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給我打兩斤麻油。”
獷平縣城劉氏油鹽鋪,一個中年男人朝店鋪老板喊道。
“王叔,最近咱們這裏出了另外一種油,是用大豆榨的豆油,煮菜可好吃了,比芝麻油便宜,你要不要買點試試。”劉二朝中年男人說道。
“豆油,大豆也能榨油?”聽到劉二的話,中年男人很是詫異。
“能榨油,能榨油,王叔你要不要來一點,一斤油隻要三十文錢。”劉二說道。
“這麽便宜的油能好吃嗎?你莫不是騙我吧?”中年男人很是狐疑。
“哪能騙您啊,你要是買回去不好吃我賠你錢。”劉二說道:“您看這油多亮啊,肯定好吃,您來一點吧。”
“行,那我就來兩斤。”中年男人點點頭,同意了。
“好嘞,這就給您稱油。”
…………
幾天後,當中年男人路過劉氏油鹽鋪的時候,他發現,這裏竟然圍滿了人。
看這些人手裏的器具,竟然全是來買油的。
“掌櫃,給我三斤豆油。”
“我要兩斤……”
“給我一斤。”
看到如此火熱的場麵,中年人不禁嘖嘖稱奇。
…………
獷平縣城,錢氏糧鋪。
“掌櫃,給我稱兩斤大豆。”一個婦女來到糧鋪中朝掌櫃說道。
“抱歉啊這位客人,我們家的大豆沒有了,都被人買走了,你看看不如買點其他的吧。”掌櫃朝婦女道。
“沒有了啊,那我買兩斤粟吧。”
…………
獷平縣,周家莊。
“老族長,你趕緊組織人種大豆吧,種出來我們還是按照一斤豆三文錢收,有多少要多少。”
“你們不是騙我吧,要是種出來你們不要了咋辦?”老族長有些不信。
“哪能騙您啊,你都不知道我們的豆油有多好賣,從您這裏買的三千斤豆子,半個月就賣完了,您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先付一些定金,你看怎麽樣?”
“那你出多少定金?”
“三萬錢,你看怎麽樣?”
“行,隻要你把錢帶來,我馬上讓人把我家一千畝地都種上大豆。”
…………
與此同時,在不遠處的牛家村,也發生著同樣的情況。
“鄉親們,你們放心,隻要你們種出大豆,我們都按照三文錢一斤收。”
“放心吧,不會騙你們的,我們可是幫著縣令大人做事的,縣令大人是什麽人,怎麽可能騙您這點錢……”
…………
在很多地方,都有人勸說著別人種植大豆。
在獷平縣城郊區,這裏有一處三進的大宅院,此時這裏正有無數人幹的熱火朝天。
這裏,就是李白一群人搞出的榨油作坊。
在漢朝,油脂主要是各種動物油,植物油隻有大麻子油、芝麻油、蘇籽油、蕪箐籽油這幾種,沒有人知道大豆也能夠榨油。
大豆榨油,是在之後幾百年才被人發現的,相比起上麵幾種油,大豆榨油不僅產量可觀,更重要的是原料獲取容易。
柴米油鹽醬醋茶,油的排名比鹽都要靠前,說明油的重要性。
油,是各家各戶的生活必須品,以前,不管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因為量少的原因,價格始終居高不下。
一斤芝麻油,能賣到六十文的天價,有些勤儉持家老百姓做菜時,滴上十幾滴油就能做一頓菜,一斤油吃上好幾個月,這都是市場上缺油的原因。
豆油出來後,隻賣三十文,雖然做菜不如芝麻油香,但勝在便宜。
加上油是老百姓的必須品,所以一經上市,在發酵幾天後,頓時就遭到了瘋搶。
“咱們的油賣的怎麽樣?賺了多少錢?”
這天,李白朝負責榨油的李逵詢問。
“師兄,咱們的豆油非常好賣,而且在周邊其他幾個郡縣都很受歡迎,很多人都慕名跑到咱們這裏來買油。”
“咱們榨油,一斤豆成本三錢,能榨三兩油,三兩油批發賣是七文錢,除去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一斤豆能賺三錢。”
“兩個月不到,咱們一共買了十萬多斤大豆,賣了兩萬多斤油,差不多賺了三十萬錢。”
“三十萬,也才三百貫錢,這點錢還是太少了。”李白皺眉。
“師兄你放心,咱們正在設計水力榨油機器,到時候隻要材料充足,一天榨千斤油不成問題。”李逵解釋。
“行,我等著看你們的成績。”李白點點頭,讓後朝李逵說道:“對了,拿十萬錢給楊慎買煤鐵,他的煉鋼爐已經建好了。”
“好的,我下午就給他送過去。”李逵點頭同意。
“對了,榨油的豆渣不要扔,可以發酵後用來喂豬,我準備辦一個養豬場養豬,這就是最好的食料。”
“行,豆渣我都留著。”
離開榨油作坊,李白又來到了城外的一處小山丘腳下。
這裏,也有很多人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原來,這裏是一個瓷器作坊,不過現在已經被李白買了下來。
“怎麽樣?燒出好瓷了嗎?”
李白找到了瓷器作坊的負責人,一個叫柳宗元的師弟。
“師兄,已經燒出幾窯了,我帶你去看看成品。”
柳宗元看到李白,一臉高興的說道。
隨後,兩人來到了一個庫房。
庫房幾,擺著很多架子,架子上,密密麻麻的擺放著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這些是用老師的配方和方法燒製的瓷器,一共有一千三百八十一件,這些都是好的,有瑕疵的都被銷毀了。”
“好,貨已經足夠了,咱們明天就拿到市場上去賣,我相信這樣精美的瓷器,肯定會受到歡迎的。”李白高興說道。
“師兄,我覺得咱們應該給郡守大人家裏送一些去,順便去郡城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賣瓷器的商人,讓他們幫我們賣,我們自己賣的話,人手不足,可能會滯銷。”柳宗元說道。
“你說的對,就這麽辦,你專門負責燒瓷,我讓陸遊那小子去郡城找買家。”
接下來,李白又看了看瓷器的製作過程,之後,他便離開了。
兩個小時後,他又來到了另一處地點。
這是一個距離縣城七八裏地,靠近燕山山脈方向的一個靠山村子。
在村子外幾百米處,有一處新建的瓦房和火窯。
這裏,是一處燒製玻璃的地方。
ps:漢末的時候,一斤大概是222克左右,一斤16兩,這樣計太麻煩。所以咱們一斤還是按現代標準,一斤為十兩五百克。
獷平縣城劉氏油鹽鋪,一個中年男人朝店鋪老板喊道。
“王叔,最近咱們這裏出了另外一種油,是用大豆榨的豆油,煮菜可好吃了,比芝麻油便宜,你要不要買點試試。”劉二朝中年男人說道。
“豆油,大豆也能榨油?”聽到劉二的話,中年男人很是詫異。
“能榨油,能榨油,王叔你要不要來一點,一斤油隻要三十文錢。”劉二說道。
“這麽便宜的油能好吃嗎?你莫不是騙我吧?”中年男人很是狐疑。
“哪能騙您啊,你要是買回去不好吃我賠你錢。”劉二說道:“您看這油多亮啊,肯定好吃,您來一點吧。”
“行,那我就來兩斤。”中年男人點點頭,同意了。
“好嘞,這就給您稱油。”
…………
幾天後,當中年男人路過劉氏油鹽鋪的時候,他發現,這裏竟然圍滿了人。
看這些人手裏的器具,竟然全是來買油的。
“掌櫃,給我三斤豆油。”
“我要兩斤……”
“給我一斤。”
看到如此火熱的場麵,中年人不禁嘖嘖稱奇。
…………
獷平縣城,錢氏糧鋪。
“掌櫃,給我稱兩斤大豆。”一個婦女來到糧鋪中朝掌櫃說道。
“抱歉啊這位客人,我們家的大豆沒有了,都被人買走了,你看看不如買點其他的吧。”掌櫃朝婦女道。
“沒有了啊,那我買兩斤粟吧。”
…………
獷平縣,周家莊。
“老族長,你趕緊組織人種大豆吧,種出來我們還是按照一斤豆三文錢收,有多少要多少。”
“你們不是騙我吧,要是種出來你們不要了咋辦?”老族長有些不信。
“哪能騙您啊,你都不知道我們的豆油有多好賣,從您這裏買的三千斤豆子,半個月就賣完了,您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先付一些定金,你看怎麽樣?”
“那你出多少定金?”
“三萬錢,你看怎麽樣?”
“行,隻要你把錢帶來,我馬上讓人把我家一千畝地都種上大豆。”
…………
與此同時,在不遠處的牛家村,也發生著同樣的情況。
“鄉親們,你們放心,隻要你們種出大豆,我們都按照三文錢一斤收。”
“放心吧,不會騙你們的,我們可是幫著縣令大人做事的,縣令大人是什麽人,怎麽可能騙您這點錢……”
…………
在很多地方,都有人勸說著別人種植大豆。
在獷平縣城郊區,這裏有一處三進的大宅院,此時這裏正有無數人幹的熱火朝天。
這裏,就是李白一群人搞出的榨油作坊。
在漢朝,油脂主要是各種動物油,植物油隻有大麻子油、芝麻油、蘇籽油、蕪箐籽油這幾種,沒有人知道大豆也能夠榨油。
大豆榨油,是在之後幾百年才被人發現的,相比起上麵幾種油,大豆榨油不僅產量可觀,更重要的是原料獲取容易。
柴米油鹽醬醋茶,油的排名比鹽都要靠前,說明油的重要性。
油,是各家各戶的生活必須品,以前,不管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因為量少的原因,價格始終居高不下。
一斤芝麻油,能賣到六十文的天價,有些勤儉持家老百姓做菜時,滴上十幾滴油就能做一頓菜,一斤油吃上好幾個月,這都是市場上缺油的原因。
豆油出來後,隻賣三十文,雖然做菜不如芝麻油香,但勝在便宜。
加上油是老百姓的必須品,所以一經上市,在發酵幾天後,頓時就遭到了瘋搶。
“咱們的油賣的怎麽樣?賺了多少錢?”
這天,李白朝負責榨油的李逵詢問。
“師兄,咱們的豆油非常好賣,而且在周邊其他幾個郡縣都很受歡迎,很多人都慕名跑到咱們這裏來買油。”
“咱們榨油,一斤豆成本三錢,能榨三兩油,三兩油批發賣是七文錢,除去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一斤豆能賺三錢。”
“兩個月不到,咱們一共買了十萬多斤大豆,賣了兩萬多斤油,差不多賺了三十萬錢。”
“三十萬,也才三百貫錢,這點錢還是太少了。”李白皺眉。
“師兄你放心,咱們正在設計水力榨油機器,到時候隻要材料充足,一天榨千斤油不成問題。”李逵解釋。
“行,我等著看你們的成績。”李白點點頭,讓後朝李逵說道:“對了,拿十萬錢給楊慎買煤鐵,他的煉鋼爐已經建好了。”
“好的,我下午就給他送過去。”李逵點頭同意。
“對了,榨油的豆渣不要扔,可以發酵後用來喂豬,我準備辦一個養豬場養豬,這就是最好的食料。”
“行,豆渣我都留著。”
離開榨油作坊,李白又來到了城外的一處小山丘腳下。
這裏,也有很多人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原來,這裏是一個瓷器作坊,不過現在已經被李白買了下來。
“怎麽樣?燒出好瓷了嗎?”
李白找到了瓷器作坊的負責人,一個叫柳宗元的師弟。
“師兄,已經燒出幾窯了,我帶你去看看成品。”
柳宗元看到李白,一臉高興的說道。
隨後,兩人來到了一個庫房。
庫房幾,擺著很多架子,架子上,密密麻麻的擺放著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這些是用老師的配方和方法燒製的瓷器,一共有一千三百八十一件,這些都是好的,有瑕疵的都被銷毀了。”
“好,貨已經足夠了,咱們明天就拿到市場上去賣,我相信這樣精美的瓷器,肯定會受到歡迎的。”李白高興說道。
“師兄,我覺得咱們應該給郡守大人家裏送一些去,順便去郡城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賣瓷器的商人,讓他們幫我們賣,我們自己賣的話,人手不足,可能會滯銷。”柳宗元說道。
“你說的對,就這麽辦,你專門負責燒瓷,我讓陸遊那小子去郡城找買家。”
接下來,李白又看了看瓷器的製作過程,之後,他便離開了。
兩個小時後,他又來到了另一處地點。
這是一個距離縣城七八裏地,靠近燕山山脈方向的一個靠山村子。
在村子外幾百米處,有一處新建的瓦房和火窯。
這裏,是一處燒製玻璃的地方。
ps:漢末的時候,一斤大概是222克左右,一斤16兩,這樣計太麻煩。所以咱們一斤還是按現代標準,一斤為十兩五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