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整個臨安城,可以說都被一本封神演義的小說攪動風雲。


    隨著所有勾欄瓦舍,以及茶樓酒肆中所有評書人都開始講封神演義的評書後,封神演義的小說抄本也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這樣的追捧,從普通百姓階層,很快就輻射到了士人權貴階層。


    相比起不識字的普通老百姓,識字的讀書人更加追捧這本小說。


    封神演義這樣的長篇小說,可以說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出現。


    而且由於是張青峰這個見識廣博的現代人改寫的,其質量是非常的高。


    書裏麵的各種神通法寶仙術,可以說是讓所有人都是大開眼界。


    這樣的東西,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此時,封神演義的手抄本全本,在受到一些權貴追捧後,其價值很快就升到了上百貫錢財的高度。


    這樣的情況,更是讓趙老先生家裏被前來抄書的人擠破了頭。


    楊三郎的大名,在整個臨安府所有階級中也是快速的知名了起來。


    在趙老先生家抄寫作品,張青峰是完全免費的,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著明這本書的作者為——楊三郎。


    雖然抄寫作品完全免費,但是趙家人卻發現了另外一門生意,那就是這些抄書人的吃喝拉撒的問題。


    每天都有數百人前來抄書,他們的吃喝拉撒卻並不是免費的。


    趙家人承接了這門生意後,每天都能進賬十幾貫錢的純利潤,比趙老先生去蓮花棚評書賺的還多。


    隨著封神演義的影響力不斷擴散,楊三郎的大名也是快速被人熟知起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楊三郎自然是沒有少被人騷擾。


    有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想要見一見楊三郎這個封神演義的作者。


    這些人,也算是張青峰的第一批粉絲了。


    一開始,張青峰也是非常熱情的接待這些粉絲,然而當這樣的情況每天都要發生好多次時,楊三郎就有些煩不勝煩了。


    而且,有些人的邀請,還是不能拒絕的。


    比如,臨安知縣劉桑州,也是張青峰封神演義的一個追捧者,在楊三郎出名後,劉桑州就派人來邀請張青峰去他家做客。


    張青峰當然不能拒絕這樣的邀請。


    不過好在,臨安知縣劉桑州比較好說話,宴請張青峰時聊的也是關於封神演義的事情。


    不過,這件事對張青峰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此事被宣揚出去後,一些人看到張青峰都尊敬了很多。


    知縣大人都要宴請的人,一般普通人都是不敢動歪心思了。


    為了防止被慕名而來的粉絲打擾,張青峰最後不得不搬出了趙老先生家裏,然後流落到了柳家。


    “楊三郎,你那樣是不對的,你唱的時候表情要這樣……”


    柳家,張青峰跟隨的一群大小孩子每天都在學戲曲。


    宋朝,大部分戲曲都是跟曆史朝代有關,有句話叫做: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周列國。


    張青峰接觸宋朝的戲曲後,發現宋朝的戲曲和後世的戲曲雖然有一脈相承的影子,但是大部分都不一樣。


    後世的戲曲,服裝,樂器,以及演唱風格都要比宋朝的戲曲豐富的多。


    和戲劇不同的是,戲曲從頭到尾都是唱,各種服裝打扮的人物一出場就是唱,沒有一句說的。


    戲曲的配樂,也大多數都是鑼,鼓,二胡等這幾件樂器,有時候還加入琵琶,笛子等等。


    “柳姨,我最近腦海中老是出現一段旋律,我把它們整理出來編了一個曲子,我用胡琴演奏出來,你聽聽這段旋律怎麽樣。”


    這天,張青峰抱著一把二胡朝大娘子說道。


    這把二胡,是他在臨安城一家商鋪花了十幾貫錢買的一把據說是“鎮店之寶”的二胡,音色非常不錯。


    買回來後,張青峰自己又親自加工了一下,讓它接近後世的二胡音色。


    “你拉來我聽聽。”聽到張青峰的話,大娘子點點頭說道。


    “好勒。”


    張青峰說了一聲,然後就坐好抱著二胡演奏了起來。


    隨著張青峰的演奏,頓時,一曲悠揚委婉的旋律便從二胡中流淌了出來。


    張青峰演奏的,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和普通人演奏出的二泉映月那種悲傷的情緒不同,張青峰演奏的是阿炳先生的味道。


    阿炳的原版《二泉映月》,並沒有哀怨,傷感,憤懣,也沒有對悲慘境遇的哭訴,更沒有博取同情的哎歎,垂淚。


    當馬尾絞動琴弦,流淌出的是阿炳隱匿在落泊潦倒迫於生計背後的蒼勁有力,堅定從容,從不屈服,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頑強。


    張青峰演奏時,就把這種感覺給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張青峰的演奏,很快就吸引了柳家所有人。


    當張青峰一曲演奏完畢後,抬頭時他就發現,至少有十幾雙眼睛定定的看著他。


    這些眼睛的主人有老有少,老的五六十歲,小的才一兩歲,不過他們的表情都是一臉的享受。


    直到張青峰的演奏停下來好一會後,這些人才從享受中走出來。


    “楊三郎,你這曲子是哪裏學來的?”柳老頭朝張青峰問道。


    “這是我亂想想出來的。”張青峰說道。


    “這不可能,你才學胡琴多久,怎麽可能想出這麽完整又動聽的胡琴曲子。”大娘子也是不敢相信的語氣說道。


    不止是柳老頭和大娘子,其他人也都是用懷疑的眼神看著張青峰。


    “這真是我自己想的,半個月前,我的腦海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旋律,然後我就把這些旋律拚湊出來了這樣的曲子。”張青峰解釋說道。


    “這真是你自己想的曲子?”大娘子朝張青峰問。


    “真是我自己想的,不然你們在哪裏又聽過這首曲子嗎?”張青峰反問。


    “如果真是你自己想的話,那你可真是一個天才。”柳老頭用不可思議的語氣朝張青峰說道。


    “楊三郎,明天的演出你去幫忙拉一下胡琴吧。”大娘子朝張青峰說道。


    以前,張青峰幫忙都是打雜什麽的,從來沒有樂器演奏配音什麽的。


    現在張青峰的胡琴技藝已經出師了,大娘子就準備開始培養張青峰上台演奏了。


    “沒問題。”張青峰很高興的答應了下來。


    他之所以演奏出二泉映月來,就是想要給所有人一種楊三郎是天才的感覺。


    這樣一來,以後他再做出一些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大家也都會習以為常。


    “楊三郎,你再拉一遍你剛剛的那首曲子我們聽聽。”柳老頭朝張青峰說道。


    ps:請看到這裏的書友投一張推薦票吧,讓我看看還有多少人在看這本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授與天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授與天齊並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