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會為生民罹難而感傷,寫出“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也會像一個屠夫一樣血腥而暴戾的屠城。


    他會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勇往直前,在其他諸侯按兵不動之時毅然進攻;也會像一名篡權奸臣一樣有條不紊的擴大自己的權力。


    他曾經是一名積極進諫的諍臣,為竇武陳蕃喊過冤,直斥三公府包庇貴戚,後來卻變得韜光養晦,連續數年無所作為。


    他人生的各個階段,有著不同的變化,他的處事方法會隨著大環境的影響而變動,總是積極的適應著時代。


    故而對於他的進諫,李澈是很驚訝的。


    “曹公有意離京?”


    曹操笑道:“明遠難道看不出如今朝廷的局勢?若是大將軍一人秉政,雖有梁冀之憂,但朝廷尚有中興之機。而如今各方對立,天子與朝臣互不信任,甚至有如仇讎。


    陳、竇之禍恐怕近在眼前。再加上董卓在旁窺視,這次的變局不會簡單結束。”


    李澈歎了口氣,曹操說的沒錯,誅宦對於士人來說是政治正確,對於皇室來說卻是不得已而為之。


    就算說的再好聽,太後會同意誅宦也是迫於何進和士人的壓力,若沒有這些壓力,劉備就算說的舌燦蓮花,也不可能動搖宦官地位。


    皇家在臣子的壓力下誅殺了家奴,就算這家奴是惡奴,也是深深損害了皇家的威嚴,在皇家與臣子之間留下了一條巨大的裂痕。


    而朝臣之中又派係林立,何進、何苗、袁隗,馬上要走馬上任的楊彪,即將進京的劉虞,這些人的爭鬥斷然不會溫和。


    若隻有袁隗、楊彪、劉虞還好,可是加上何進與何苗兩位軍方巨頭,他們勢必會將動用武力納入最終選項,兩人一旦火並,曆史上的雒陽之變就將重演。


    “雖然天子能按捺下仇視是一件好事,可平衡之術玩的太過了。”李澈抓了抓頭發,很是頭疼的說道。


    盧植拜中郎將,假節,統兵征伐白波,這兵卻是來自於何進麾下。東漢中央軍隊征伐叛逆,一般就是以北軍和羽林為主,輔以地方軍隊與外附的異族。


    而如今的羽林軍,經過漢靈帝的賣官鬻爵,羽林的戰鬥力著實堪憂,還抽調了大量精銳進入西園軍,導致羽林軍近乎成了空殼。故而盧植所統五千兵馬以三千北軍,兩千西園軍為主。


    如今何進手上隻剩萬餘兵馬。而董卓與何苗相加,卻有八千部曲,從數量上來看,近乎於旗鼓相當。


    這局麵也是劉辯與何太後一手締造的,何進可以保證對何苗與董卓的優勢,卻不是壓倒性的優勢。


    “如今天子有如走在一根獨木之上,兩邊都是萬丈深淵,稍有不慎便會跌落。蓋元固之前上奏,請天子趁兵馬尚在,強令董卓遠離京城,卻被天子置若罔聞,這遲早必釀大禍!”


    曹操對劉辯的做法很是不滿,京兆尹蓋勳,大漢名將。他在董卓駐兵河東之時就斷言“貪人敗類京師,其必有變”,後來更是屢次上奏請逐董卓,劉辯卻根本不聽。


    這些日子侍講華光殿,李澈卻有些懂劉辯的心理,終究是小孩子的記仇心性。當年劉辯很信賴十常侍之一的高望,希望蓋勳舉高望之子為孝廉,卻被蓋勳拒絕,再加上蹇碩扇風點火,劉辯對蓋勳成見頗深,自然聽不進他的進諫。


    但這話卻不適合在與曹操交談時說出來,是以隻能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操不想在京城和這些人繼續勾心鬥角,隻想早些脫離這個漩渦。去州郡剿匪清寇、保境安民,豈不勝過在京城碌碌度日?”


    曹操坦然的將自己的想法交代出來,李澈也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是:


    “曹公是來道別嗎?”


    按理說曹操和劉備才是哥倆好,臨行前要道別,跑李澈這來做什麽?


    曹操似笑非笑的問道:“明遠難道看不出自己的處境?你如今看似風光,得寵於天子,得信於大將軍,是前途無量的年輕俊彥。實則已經危在旦夕,插足於這大漩渦中,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之禍啊。”


    李澈當然知道曹操說的是對的,他現在風頭太盛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何苗、袁氏、董卓都對他不滿。作為何進的親信,一旦出事,他就是第一個被祭旗的。


    “曹公何以教我?”


    曹操滿意的一笑。悠悠的道:“明遠何不及早抽身,與操一起離京可好?”


    李澈愕然,原來曹操還沒有放棄招攬他的想法,隻能苦笑道:“曹公厚愛,澈委實慚愧,但澈已有知己,卻不能棄之而去。隻能辜負曹公美意了。”


    “明遠啊,玄德的處境要比你好上不少。以如今的局勢,你二人最好的結果就是外放出京,玄德有宗室身份,或可為一太守,而你卻最多隻能為一縣令。且所去之地恐怕與孔文舉差不離,到時候你又何以自保呢?”


    “孔文舉能慨然赴險地,李明遠何以不可?”


    “明遠,當真心意已決?”曹操鄭重的問道。


    李澈鄭重的點頭。


    曹操歎息一聲,無奈的道:“雖然早有所料,但還是有些失望,那便隻能是山高水長,後會有期了。”


    李澈倒是有些過意不去了,能得曹孟德如此看重,也是一件很讓人自豪的事。若非先遇到劉備,輔佐曹操恐怕要更輕鬆些。


    至少曹孟德現在回家就能拉起一支幾千人的隊伍,劉備卻隻有可憐巴巴的百十號人。


    劉備如今看似很風光,底蘊卻差了太多。最明顯的就是,曹操府上隔三差五就有朝臣登門拜訪,劉備和李澈的府邸卻基本隻有曹操會登門,這就是差距。


    李澈避席而起,長揖一禮:“曹公能上門規勸,澈倍感盛情。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往後天各一方,願不改今日知音。曹公出京之日,澈必往送行。”


    曹操也肅然而立,鄭重回禮:“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明遠保重。”


    隨即哈哈大笑,大步出門而去。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曹孟德於雒陽見李澈,謂曰:“朝政糜爛,公卿爭權,蠅營狗苟之事不可勝數。君何不隨吾出京,清平寰宇,定國安邦?”


    澈曰:“高山流水,知音難求,是以不可擅離。有負君之盛情,實為慚愧。”


    操由是歎曰:“恨未早識,悔之晚矣。”


    ——《英雄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漢長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斷天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斷天啟並收藏季漢長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