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即便刻意的將自己隱藏,刻意的低調,仍然會吸引到無數人的目光。


    孟津都尉董卓就是這種人,即便他韜光養晦,將何苗推在前台作為擋板,仍然阻擋不了別人投向他的目光。


    鄭泰的諫言一出,何顒等人先是訝異,繼而恍然,隨後都陷入思索。


    鄭公業對董卓的惡感由來已久,先前袁紹進言何進要召董卓入京,便是盧植與鄭泰兩人一力阻止,痛陳董卓之狼子野心。


    他提出這個建議倒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誅滅何苗所部師出無名,容易被天下人攻訐,而誅除董卓卻無此慮。


    此前之事究竟如何,明眼人心裏都清楚,沒人會把董卓當白蓮花,大多認為其是僥幸逃脫製裁的罪人。


    陳琳也進言道:“董卓此人見利忘義,欲壑難填,凶性非比尋常,天下人早有厭棄。若誅除此人,當可堵悠悠之口矣。”


    這話倒是不差,大漢朝廷中如董卓一般將高官幾乎得罪了個遍的恐怕也沒多少人。


    如今大漢的擎天柱石裏,大將軍何進、左將軍皇甫嵩、中郎將盧植、司隸校尉袁紹、太傅袁隗、京兆尹蓋勳等人都對董卓頗為不滿。


    做人做到這種地步,董卓也可以說是一代能人了。


    “明公前些日子已經將董旻也罷免了,董卓必然視明公為敵,先下手為強也可免遭禍患,顒以為此計可行。”何顒想了想,也頷首表示讚同。


    何進對於董卓先前所為可謂是恨之入骨,前些日子找了個理由將董卓那擔任奉車都尉的弟弟董旻給免職了。兩人已然勢成水火,隻是董卓近些時日裏一直韜光養晦,也不知他是作何想法。


    何進想了想,有些遲疑的說道:“董卓手上還有幾千人馬,還都是他一直帶著的親信部屬,素來死忠於董卓。這些人雖不如禁軍裝備精良,但都是沙場裏征戰過的精兵,若要將其一舉拿下,非有大兵不可,如今京城兵力恐怕稍有不足啊。”


    鄭泰拱手道:“明公,所謂兵法之道,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強行大兵攻打,且不說能不能拿下,便是斬了董卓,那損失也太過可惜。愚以為可從其他方麵下手。”


    陳琳頷首道:“那無非是擒賊先擒王了,可董卓長居孟津軍營之中,若以刺殺之法恐怕難以奏效啊。”


    “那大司馬回京,百官出迎,不知孟津董都尉會不會隨行呢?”鄭泰幽幽的說道。


    何進等人頓時眼前一亮,旋即何顒遲疑道:“這恐怕……”


    “伯求兄的擔憂泰也明白,無非是擔心惡了大司馬。可之前也說過,大司馬忠直清廉,其不會襄助大將軍,可也不會與董卓等人蠅營狗苟。


    相反,等大司馬了解了董卓所為,還會恨其入骨。趁此機會誅殺董卓,私情上不會招致大司馬反感,最多是公事上會被大司馬拿來做由頭。


    但不管用什麽方法,總會被大司馬當做把柄,是以也無須在意這一點。”


    鄭泰解說的很詳細,何顒微微一怔,旋即也頷首表示認同。


    不管是用大兵攻打,還是刺殺之法,程序上都是不合理的,都必然會被忠於皇帝的劉虞拿來做槍。隻要不會引起劉虞私人的惡感,那選任何一個方法都沒有什麽問題。


    劉虞的名聲和人品還是比較可靠的,誅除董卓隻會讓他暗自拍案叫好,不會因為這種事而厭惡何進。


    何進有些遲疑的閉目沉思,刺殺終究不是什麽光明正大的法子,若是成了,依靠自己的地位,強壓下去問題不大。


    若是失敗,事情敗露了是小,董卓強烈反彈,那幾千人馬起來造反才是大問題。兵連禍結之下,恐怕會造成連鎖反應。


    想到這裏,何進更加痛恨何苗了,若非何苗一意孤行,他早就把董卓的兵權收割掉了。似董卓這般狼子野心的角色,給他兵權簡直是自掘墳墓。


    偏偏何苗是個自大的性子,自以為是,認為袁紹是地位不夠才無法製衡董卓。他堂堂車騎將軍,也是帶兵打過仗的人物,還有天子與太後撐腰,與袁紹完全不同。


    而在何進看來,就算何苗贏了他,也遲早會死在董卓手裏,還有可能搭上整個大漢。


    何進素來是不怎麽看得起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隻是他頗為重視與太後之間的感情,才盡力維係那表麵兄弟的關係。


    如今刀已經架到了脖子上,何進也不想再與何苗虛與委蛇,拿下董卓可以說是破局的唯一方法了。


    何進雙眼猛的睜開,拍案而起道:“便依公業兄之言,招納人手,待大司馬回京之日,將董賊鏟除!”


    堂中幾人都頷首讚同,陳琳想了想又說道:“董賊死後,孟津的兵馬終究要有人來掌控,否則一旦兵變,後果不堪設想。”


    鄭泰寒聲道:“強攻孟津是難事,畢竟是雒陽八關之一,但其若是兵變,以逸待勞之下不難殲滅。而且大司馬可還帶著三千精騎,他又豈會坐視兵變?


    沒了董賊,則其兵馬群龍無首,若是降了還好,由後將軍統帥其所部即可。若敢叛逆,碾為齏粉便是了。”


    陳琳略一思索,覺得鄭泰所言頗為有理,也就沒有多做爭論。


    兵馬有沒有首領,在古代是有很大區別的。有董卓在,那幾千人擰成一股繩,要想剿滅那不是易事。


    但若董卓不在了,以正常反應來說,這些人必然陷入混亂,一部分人可能會堅持為董卓報仇,但其他人隻要朝廷承諾不殺,他們又怎麽會為了一個死人而拚死呢?


    曆史上十常侍殺了何進沒有效果,那是因為他們手上沒兵,即便何進麾下人馬陷入混亂,一部分去打何苗,一部分打砸搶燒,剩下一部分照樣能把他們殺個幹幹淨淨。


    若是十常侍手中有幾千人馬,那結局恐怕就不一樣了。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公業謂進曰:“董卓強忍寡義,誌欲無厭,為車騎羽翼,間兄弟之情。若將其剪除,必可使明公兄友弟恭,太後重信明公。”


    進曰:“善。”


    ——《後漢書·鄭泰列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漢長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斷天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斷天啟並收藏季漢長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