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們怎麽還有臉跟太祖爺求官?竟然還敢求太師之位?太祖爺的脾氣未免也太好了點,換做是我早就一腳把他們踢出去了。”


    武寧長公主笑了一下,道:“太祖不過是看在文皇後的麵子上,文皇後的生母王夫人是個菩薩心腸,一直將太祖視作親生兒子一般看待,他老人家怎麽好忘了王夫人的養育之恩苛待王家呢?生完了氣還是賞了王家幾個兒子不大不小的官職,又賞了些宅子田地,可惜這幾十年王家那些個子弟沒有一個爭氣,倒也就是一個王憶了。”


    “那高宗皇帝又為什麽不喜歡王家?還有先帝爺?”


    “高宗皇帝是在行軍途中出生的,他幼時顛沛流離,為了保命曾經跟著文皇後躲在村子裏以浣衣種地為生,當時許多村民察覺他們母子的身份都拚命保護著。可沒過多久,村裏一個藥農進城賣藥草時遇上了王家的一個庶子,那個庶子是前朝剿匪隊的走狗,他看那藥農的女兒長得不錯,就跟著他們回到村子,沒想到卻發現了高宗皇帝和文皇後,害得他們差點被捉。”


    “血緣至親,他們不幫忙掩蓋行蹤就算了,文皇後有王家一半血脈,他們怎麽敢?”


    “利益在前,又有什麽不敢的。太祖感念王夫人恩德不忍苛待,可高宗出生時王夫人早就過世了,他老人家可沒受到王家人一點恩惠,所以對王家不僅沒有感情,甚至還厭惡得很,王家遞進宮問安的折子從來沒看過,年節的賞賜也是賞給各王府公侯,從來沒賞過王家一文錢。王家的子弟又沒出息,在世觀年間出了好幾次大案子,氣的高宗皇帝差點就把王家給抄了。至於先帝......”


    武寧長公主歎了口氣,有些傷感道:“你可曾聽說過高寧公主?”


    我仔細想了想,似乎在前世的小時候聽祖母提起過,說太後當初生武寧長公主的時候本是雙生,可惜先出生的高寧長公主先天不足,十幾歲的時候突發重病早亡了。


    “小時候曾聽祖母提起過,可是母親您的孿生姐姐高寧長公主?”


    “是,高寧和我是雙生,可惜她天生體弱多病,十三歲那年下第一場雪的時候,過世了。”


    “高寧長公主過世,是和王家有關嗎?”


    “算是吧,高寧體弱從小呆在宮裏不能出門,全靠我和你母親跑到宮外給她帶些吃的玩的回來解悶兒。”


    “我母親?”


    說實話,聽到我母親做這種事還真沒什麽意外的,外祖母說有幾年她陪著外祖父外出辦差,就把母親送到宮裏住了一陣子,本以為她能收收性子,沒想到變本加厲越來越脫韁,後來索性就不管了。


    武寧長公主點了下頭,道:“嗯,永樂當年可是金隅城的小霸王,從宮裏到民間,沒有一個人敢惹她,先帝和太後又都寵著她,有時候就連我都會吃她的虧。”


    “這個......這個兒媳倒是聽說過一點,您跟我母親做姐妹做朋友,可真是難為您了。”


    一點這兩字說出口,其實我是有點心虛的。


    “難為什麽,你當我不惹禍的嗎?有她在別人就看不到我的禍,我倒是因此逃了不少懲罰,”她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繼續道:“那天大雪,我和永樂說好了要去六福居給高寧買幾串糖葫蘆開開胃,回來的路上遇見了王憶的侄子王康,他一直......一直對永樂有些心思,還跟你爹起過衝突。那日他一見我們就又纏著不放,我們趕著回宮照顧高寧就趕快走了,沒想到高寧那天晚上......誤吃了東西,生了病,換做旁人是不打緊,可她體弱受不住折騰,就這麽走了。”


    “誤吃了東西?宮裏的禦膳都是層層檢查過的,怎麽會混進去髒東西誤吃呢?難道是......是那幾串糖葫蘆的問題?可六必居如今還好好的開著,並沒有被諭旨查封啊?”


    武寧長公主閉上了眼睛,半晌後才道:“莊生散,其中一串糖葫蘆上沾上了莊生散。”


    “什麽?”我驚訝地站了起來。“六福居的糖葫蘆上怎麽會有莊生散?這麽大的事沒有查清楚嗎?”


    “小小,你好好想想,堂堂長公主,因為莊生散而死,若是傳出去我大虞的皇室還會有臉嗎?我,還有你娘,也就都毀了,先帝和太後都不願意拿我們兩個去陪葬,隻能命保安司暗中查探。你別看你娘平日大大咧咧的,其實心思比誰都細,她一想就知道是王康做了手腳,趁著保安司去調查六必居,她提著刀直接衝到王家把王康給廢了。當天夜裏這件事就傳到了先帝耳朵裏,後來也再沒給過王家好臉,太後對王家人更是厭惡非常,再加上慧德皇後因桓王生母而死,太後便下令王家女再不許入宮,皇子公主也不得與王家聯姻。有太後的懿旨,許多王公貴族也不再取王家的姑娘,嫁王家的子嗣,所以,王憶的幾個女兒都嫁到外頭去了。”


    “活該!上梁不正下梁歪,王家先祖就不是什麽好人,到了王憶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自作孽不可活,這種人家絕了更好!”


    “是啊,若是太祖在世時把王家趕回晉陽,或者高宗皇帝抄了王家,大約也沒後來這些事了。養虎為患,這次陛下是斷斷不會手軟了。”


    果然事情如武寧長公主所說,經過三個多月的審訊調查,王家以謀逆之名被誅九族,家產悉數抄沒,朝中一應黨羽皆滿門抄斬,王憶、陳炳和聖戒使者的幾十個叛黨首領淩遲處死,其餘逃脫的黨羽各地若有發現就地斬殺。


    王憶等人行刑時圍觀者逾十萬,整座金隅城被堵的水泄不通,不少還是從江南道過來的,他們舉著死在祿城的親朋好友的靈位,想讓他們在天之靈看到自己大仇得報,五哥是爬到房頂上看的,回來時候特意跑到滕王府說,王憶和陳炳那老東西一直到割下最後一片肉還活著呢!


    一幹逆賊伏誅的第二天,代王成為皇太子入主東宮,姐姐成了太子妃,定北侯府成了定國公府,三哥領了禦史台的差事回朝任職,五哥則拿著父親的親筆信往江南道從軍去了。


    我因為好奇想看看王憶和陳炳的供詞,借著探望太子妃的名義挺著個肚子跑到了東宮,在門口遇上了一同來探望的榭表姐,懷裏抱著剛會說話的小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瀛海錄之芙蓉花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恕並收藏瀛海錄之芙蓉花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