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一行是在行至半路的時候,才知道襄陽城又換了主人的。
從蒙古人又換成了滿人,也不知道雙方到底達成了什麽樣的條件,蒙元的汝陽王居然主動退出了襄陽城,讓滿清入駐。
這對於使團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也讓他們這一次出使還未到目的地,便先蒙上了一層陰影。
若單單隻是襄陽城的歸屬問題,這還不是讓人關注的點。
雖說兩邊爭奪襄陽城一度很激烈,但他們和大宋可不一樣,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滿人,他們的騎兵很厲害,但是在利用城防工事、守城這方麵,就遠遠比不了大宋了。
而且襄陽城對於防禦北部有一定作用,但若是為敵人所占據,那對於大宋而言,不管占居此地的是蒙元還是大宋,都沒什麽區別。
使團真正擔心的是,兩邊會不會暗中還達成了什麽協議,又或者,本來就隻是在演一出戲,表麵上雙方相爭,實際上卻是為了麻痹大宋,然後達成協議共同南下瓜分?
“接下來的行程可能會很凶險,咱們必須有所準備。”
此次出使的是尚書左仆射王道全,從一品,是朝中難得的文武全才,文能治國武能治軍,如今也算是帝黨,同時也是朝中主戰派骨幹,皇帝把他派出來目的很明顯。
但這也使得他的身份更為紮眼,那些主和派官員必然不樂意見到他此行有什麽斬獲,或許會傳遞消息給兩國,到時候兩國會不會做出什麽布置呢?
副使蘇青為右諫議大夫,從四品,同樣是帝黨,屬於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他看了看前方的襄陽城,笑了笑突然問道:“不知道此時蒙元大軍退至何處了?”
“距離襄陽城外不足三裏……”
王道全嘿然道:“有些意思,看來蒙元也並未完全放棄此處,就是不知道他們究竟達成了何等條件。”
就算襄陽城對於蒙元的意義不大,之前汝陽王非要占據此處,除了這裏曾經一度是蒙元的心中大石,非得要自己親子搬開一次,還是因為滿清自己先毀約,他才以牙還牙。
可占都已經占了,要是滿清憑本事奪回去的也就罷了,卻是蒙元主動相讓,兩國可沒這麽友好,汝陽王也並非是送財童子,內中必有文章。
蘇青雖然官階低,但他年齡比王道全更大,說是激進派,但他性格也更為沉穩圓滑,此時便問探子道:“可還探聽到其他什麽消息?”
探子道:“蒙古此次除了汝陽王之外,還來了一位新封王爵。汝陽王令他獨領一軍,在襄陽城外三裏駐紮的便是他的部眾,汝陽王的大軍實際上已經撤到了穀城。
“不過此人的出現很奇怪,似乎是突然冒出來的,我們至今查不到他的真正來曆,甚至連名字都諱莫如深,隻知道他似乎立下大功,所以被立為平定王。”
“平定王?”
這是個什麽封號?
平定縣他們倒是知道,但是那地兒如今在滿清境內,也不歸蒙元管啊。
而且一上來就被委以重任,還說是因功封王,最近的功勞,似乎也隻有與襄陽城陷落有關係了。
一旁靜靜旁聽的李平安也想到了這一點,不由心中一動。
此行皇帝除了讓他盡力保護好使節,還命他調查襄陽城陷落背後的因由,尤其是找出給兩國開路的內應。
襄陽城能夠堅守住這麽多年,郭靖等大宋武林義士功不可沒,而裏裏外外、從軍到民也是擰成了一股繩,這麽多年都未敢有絲毫放鬆。
可是突然間說淪陷就淪陷,這其中必有文章。
兩國的探子沒有那麽容易能夠得逞,不然這麽多年早該得逞了,更有可能的是內部有人變節。
雖說堅持了這麽多年才變也有些奇怪,而這位新出現的蒙古平定王,會不會便是那人?
如果要說他突然變節然後在襄陽城內製造混亂,又幫忙開城,與蒙元裏應外合,然後憑借此功飛升王爵,這樣也能夠說得通。
雖說襄陽城本身對於蒙元並沒有那麽重要,但是因為當初蒙古大汗便是倒在這襄陽城外,也導致了伺候蒙元內部十幾年的混亂,到近年才緩過勁來,所以襄陽城一直是蒙古人心頭的一根刺。
能夠幫他們將這根刺拔了的人,自然算是極大的功勞。
不過封王之後還能領兵,並委以重任,李平安覺得這後麵恐怕還有內情。
這時王道全說道:“如此,咱們不如先去與這位平定王接觸接觸,本來是想進襄陽城拜會一下汝陽王,如今恐怕得繞道了。”
滿清那邊自有另一路使者去打交道,他們不好越俎代庖,隻能繞道而行。
於是一行當即繞過襄陽城,再走了兩裏多的路程,便看到了一座營寨。
此時已是深夜,一行人都有些疲憊,但還是強打著精神,王道全讓隨從小吏上前遞上名帖,表明己方乃是大宋朝廷使者。
那守衛也不敢怠慢,立刻回轉通報,不一會兒後出來,就將一行人引入其中。
一路過去看著這營帳錯落有致,巡邏的衛兵亦是齊整精神,蘇青不覺有些憂心忡忡,低聲道:“若是蒙元的兵馬都如此般,若無城牆之險可守,隻在平原交戰,我宋軍難矣。”
王道全卻也笑著低聲道:“伯汗不必如此心憂,蒙古騎兵本就天下無敵,宋軍與他們各有所長,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看的還是臨陣表現。”
蘇青略微展顏,點了點頭。
此時李平安卻在暗暗觀察這個營寨,他心裏已經開始想著,若是發現那位平定王便是襄陽陷落的罪魁禍首,那自己要殺了他的話,要如何行事了。
首先,自己當然是要單獨出手,最好撇開與使節團的關係。
其次必須要提前找好退路,他可不想最後把自己賠進去,雖說以他現在的輕功能力,隻要不是完全陷在了成型的軍陣裏麵,都有希望脫身,但有風險的事情,還是盡量不要去做。
所以熟悉一下周圍的情況、地形、人員分布,這些都得了然於胸,到時候才好下手。
當然了,要是發現這人不是目標,那自然什麽都不做,讓王道全他們去打交道就是了。
等到一行人進入營帳中後,他們一眼便瞧見了上麵大馬金刀的姿勢,坐著一個黝黑大漢,看發飾和著裝就知道是蒙古人,偏偏有一口流利的漢語,笑著說道:“聽說,你們是南宋皇帝派來求和的使團?”
聞聽此言,從王道全莫不皺起了眉頭。
這平定王的態度,怎麽感覺不太對啊?
從蒙古人又換成了滿人,也不知道雙方到底達成了什麽樣的條件,蒙元的汝陽王居然主動退出了襄陽城,讓滿清入駐。
這對於使團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也讓他們這一次出使還未到目的地,便先蒙上了一層陰影。
若單單隻是襄陽城的歸屬問題,這還不是讓人關注的點。
雖說兩邊爭奪襄陽城一度很激烈,但他們和大宋可不一樣,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滿人,他們的騎兵很厲害,但是在利用城防工事、守城這方麵,就遠遠比不了大宋了。
而且襄陽城對於防禦北部有一定作用,但若是為敵人所占據,那對於大宋而言,不管占居此地的是蒙元還是大宋,都沒什麽區別。
使團真正擔心的是,兩邊會不會暗中還達成了什麽協議,又或者,本來就隻是在演一出戲,表麵上雙方相爭,實際上卻是為了麻痹大宋,然後達成協議共同南下瓜分?
“接下來的行程可能會很凶險,咱們必須有所準備。”
此次出使的是尚書左仆射王道全,從一品,是朝中難得的文武全才,文能治國武能治軍,如今也算是帝黨,同時也是朝中主戰派骨幹,皇帝把他派出來目的很明顯。
但這也使得他的身份更為紮眼,那些主和派官員必然不樂意見到他此行有什麽斬獲,或許會傳遞消息給兩國,到時候兩國會不會做出什麽布置呢?
副使蘇青為右諫議大夫,從四品,同樣是帝黨,屬於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他看了看前方的襄陽城,笑了笑突然問道:“不知道此時蒙元大軍退至何處了?”
“距離襄陽城外不足三裏……”
王道全嘿然道:“有些意思,看來蒙元也並未完全放棄此處,就是不知道他們究竟達成了何等條件。”
就算襄陽城對於蒙元的意義不大,之前汝陽王非要占據此處,除了這裏曾經一度是蒙元的心中大石,非得要自己親子搬開一次,還是因為滿清自己先毀約,他才以牙還牙。
可占都已經占了,要是滿清憑本事奪回去的也就罷了,卻是蒙元主動相讓,兩國可沒這麽友好,汝陽王也並非是送財童子,內中必有文章。
蘇青雖然官階低,但他年齡比王道全更大,說是激進派,但他性格也更為沉穩圓滑,此時便問探子道:“可還探聽到其他什麽消息?”
探子道:“蒙古此次除了汝陽王之外,還來了一位新封王爵。汝陽王令他獨領一軍,在襄陽城外三裏駐紮的便是他的部眾,汝陽王的大軍實際上已經撤到了穀城。
“不過此人的出現很奇怪,似乎是突然冒出來的,我們至今查不到他的真正來曆,甚至連名字都諱莫如深,隻知道他似乎立下大功,所以被立為平定王。”
“平定王?”
這是個什麽封號?
平定縣他們倒是知道,但是那地兒如今在滿清境內,也不歸蒙元管啊。
而且一上來就被委以重任,還說是因功封王,最近的功勞,似乎也隻有與襄陽城陷落有關係了。
一旁靜靜旁聽的李平安也想到了這一點,不由心中一動。
此行皇帝除了讓他盡力保護好使節,還命他調查襄陽城陷落背後的因由,尤其是找出給兩國開路的內應。
襄陽城能夠堅守住這麽多年,郭靖等大宋武林義士功不可沒,而裏裏外外、從軍到民也是擰成了一股繩,這麽多年都未敢有絲毫放鬆。
可是突然間說淪陷就淪陷,這其中必有文章。
兩國的探子沒有那麽容易能夠得逞,不然這麽多年早該得逞了,更有可能的是內部有人變節。
雖說堅持了這麽多年才變也有些奇怪,而這位新出現的蒙古平定王,會不會便是那人?
如果要說他突然變節然後在襄陽城內製造混亂,又幫忙開城,與蒙元裏應外合,然後憑借此功飛升王爵,這樣也能夠說得通。
雖說襄陽城本身對於蒙元並沒有那麽重要,但是因為當初蒙古大汗便是倒在這襄陽城外,也導致了伺候蒙元內部十幾年的混亂,到近年才緩過勁來,所以襄陽城一直是蒙古人心頭的一根刺。
能夠幫他們將這根刺拔了的人,自然算是極大的功勞。
不過封王之後還能領兵,並委以重任,李平安覺得這後麵恐怕還有內情。
這時王道全說道:“如此,咱們不如先去與這位平定王接觸接觸,本來是想進襄陽城拜會一下汝陽王,如今恐怕得繞道了。”
滿清那邊自有另一路使者去打交道,他們不好越俎代庖,隻能繞道而行。
於是一行當即繞過襄陽城,再走了兩裏多的路程,便看到了一座營寨。
此時已是深夜,一行人都有些疲憊,但還是強打著精神,王道全讓隨從小吏上前遞上名帖,表明己方乃是大宋朝廷使者。
那守衛也不敢怠慢,立刻回轉通報,不一會兒後出來,就將一行人引入其中。
一路過去看著這營帳錯落有致,巡邏的衛兵亦是齊整精神,蘇青不覺有些憂心忡忡,低聲道:“若是蒙元的兵馬都如此般,若無城牆之險可守,隻在平原交戰,我宋軍難矣。”
王道全卻也笑著低聲道:“伯汗不必如此心憂,蒙古騎兵本就天下無敵,宋軍與他們各有所長,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看的還是臨陣表現。”
蘇青略微展顏,點了點頭。
此時李平安卻在暗暗觀察這個營寨,他心裏已經開始想著,若是發現那位平定王便是襄陽陷落的罪魁禍首,那自己要殺了他的話,要如何行事了。
首先,自己當然是要單獨出手,最好撇開與使節團的關係。
其次必須要提前找好退路,他可不想最後把自己賠進去,雖說以他現在的輕功能力,隻要不是完全陷在了成型的軍陣裏麵,都有希望脫身,但有風險的事情,還是盡量不要去做。
所以熟悉一下周圍的情況、地形、人員分布,這些都得了然於胸,到時候才好下手。
當然了,要是發現這人不是目標,那自然什麽都不做,讓王道全他們去打交道就是了。
等到一行人進入營帳中後,他們一眼便瞧見了上麵大馬金刀的姿勢,坐著一個黝黑大漢,看發飾和著裝就知道是蒙古人,偏偏有一口流利的漢語,笑著說道:“聽說,你們是南宋皇帝派來求和的使團?”
聞聽此言,從王道全莫不皺起了眉頭。
這平定王的態度,怎麽感覺不太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