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一句一句地聽完桂英的數落,肚裏辛辣,不知從何說起。
桂英走後,他點燃一鍋水煙,心緒複雜地吧嗒吧嗒抽了起來。一鍋煙畢,老馬起身去了房間,取來門後的行李箱,收拾自己的東西。向來好強的老村長沒有理由繼續逗留了。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現在便走。
下午跟在漾漾身後,老馬那一刻當真以為自己的人生自此不同,誰成想方才安定忽然崩塌。真要回馬家屯了嗎?老馬不確定,卻非常肯定他要離開這裏。
桂英大哭,是因為她委屈、難過、疲憊,老馬哭不出來,因為還有比委屈、難過、疲憊更強烈的情緒操控著他——突如其來的落空、漫無邊際的失望、心存僥幸的自責、無法割舍卻匆匆而來的別離……家裏太過安靜,安靜得無法承載老頭內心的錯亂。
行李箱鋪在床上,東西多得卻帶不完。除過自己原本從馬家屯帶來的,床上還有致遠買給他的十來件衣襪內褲、新腰帶、新枕頭、新毛巾,桂英買給他好鞋子、保養品、好茶葉,還有他來到這家裏以後陸陸續續添置的東西——新手機、新杯子、新搖椅、新黃曆、新老花鏡、孔明扇、新刮胡刀、新簽字筆、新鼻毛剪、上好的西鳳酒……
跟這些東西一樣,他架空來到這裏,開啟了一段從前想也不敢想的迥異人生——接送小娃娃放學上學、聽史上最齊全的秦腔戲、跟孫子無聊時嘮嘮嗑鬥鬥嘴、看各種屯裏收不到的電視台、交往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新人新朋友……在這裏,老馬不用再下地幹活盼著收成賣上大價,不必操心屯裏七七八八的婆媽事兒,不用七十歲了整天發愁八十歲的事情。
他真的變了,因為環境的改變而變了一個人,漾漾的童音險些讓他忘掉自己已經是個七十歲的老頭了,仔仔向他鋪開的新時代前瞻生活也險些讓他忘掉自己是個農民的身份,他的心開始因致遠發愁,他的生活節奏甚至跟著英英公司的節奏在走。
一切發生得太快太猛烈,以至於回味時有種錯落感。
老馬從沒奢望過在離家兩千公裏的地方要做多長的逗留,注定是匆匆,何必留戀呢。隻是為何,心裏揪得難受,肺腑空空如也,好像沒了髒器一般空蕩蕩、輕飄飄。老馬將自己從屯裏帶來的舊東西一一放進了箱子裏,忽覺過去的自己有些輕薄。人是臣服於習慣的動物,剛剛適應了那些新玩意,今方要走,件件舍不得。有何不舍呢?都七十歲了,還留戀些什麽。
該怪自己喝多了糊塗了讓孩子喝酒嗎?還是怪引來孩子的、那味道獨特的酒?老馬誰也不怪,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就像那西鳳酒一樣,有些人巴不得天天喝兩口,有些人喝一口想吐。老馬從不怪酒,他愛喝酒,酒讓他遲暮的身體和精神超脫於現實,他曾想過自己百年以後去世時在墳墓裏陪葬兩瓶西鳳酒。不怪酒!
事已至此,搗鼓這些沒有意義了。既然桂英說出了口,老馬又何必多留呢。
反正要走了,幹脆一樣不帶,貪心留戀的玩意兒帶回屯裏也礙眼。老馬換上了他剛來的那身衣服,合住箱子一提,輕得人不爽。人的一步一步改變意味著一點一點地變沉重,老馬拎著比原先還輕的箱子,無所適從。換了手機卡,裝好原先的那個諾基亞老款老人機,見原先的手機還有點電量、屏幕能亮,於是提著箱子若有所喪地出門了。
這回,他沒帶鑰匙。關上門以後,他決定自此再也不來了。英英對他的審判已然如此,多說無益。空落落的老人拉著箱子出了小區,朝深圳·北·站走去。仔仔說那裏離家不遠,跟學校到家的距離差不多,於是老馬朝深圳北站走去。
這邊老頭乘坐最左邊的電梯剛下來,那邊滿頭大汗的少年乘最右邊的電梯上去了。昨天去眼科醫院落下了半天的課程,今天補課中心的課程結束後,仔仔請補課班的相熟同學給他講解昨天落下的幾節課。完事了為了感謝那位同學,仔仔帶那少年去吃小火鍋。
八點半吃完火鍋回來,開門進家後,習慣性地將回家後的第一瞥投向了陽台搖椅那邊。意外!陽台、沙發均無人,少年吃了火鍋口渴,去廚房端起暖水壺擰開蓋直接嘴對著壺喝。今天爺爺衝泡的是金銀花茶,仔仔隻覺清爽好喝,咕咚咕咚地喝了半壺。
漾漾屋裏開著燈卻沒人,自己屋裏開著燈也不見人,少年狐疑,邊喊“爺爺”邊去衛生間找,結果還是沒人。仔仔掏出手機一邊找爺爺的號碼一邊去房間放書包,剛欲按鍵隻見爺爺的智能手機赫然放在他的書桌上,少年迷惑不解。
站在空蕩蕩的客廳裏,仔仔轉了個圈,然後大步走向門口鞋櫃這頭。見爺爺平常外出穿的運動鞋在、拖鞋也在,怎麽可能人不在呢?毛發悚然。又見媽媽最近穿的銀色高跟鞋在,她在家穿的那雙紅拖鞋不見了!漾漾的鞋五花八門太多了,仔仔辨不出她的行蹤。站在鞋櫃前的少年徹底懵圈了,難以名狀,一張嘴合不攏。
是不是家裏發生什麽事情了?偷竊還是有人生病?爺爺出問題了還是漾漾出問題了?人都不在、燈全開著,何一鳴汗毛倒豎,趕緊撥打媽媽的電話,一邊打電話,一邊回房查看爺爺的床。
“喂媽,你是不是下班了?”少年焦急。
“嗯。”桂英抱著漾漾,還在出租車上呢,見兒子打來的,趕緊擦淚調音。
“那你現在在哪兒呀?漾漾跟你在一塊嗎?”
“跟我在一塊呢,帶她去看急診。”
“她怎麽了?”
“沒事。你回家了該幹嘛幹嘛,明天周一,調整下準備上課吧。”桂英故作安定,安頓兒子。
“我爺爺跟你在一塊嗎?”少年大聲問。
“沒——怎麽了?”
“我爺爺不見啦!手機在桌上,人不見啦!關鍵他運動鞋和拖鞋都在,哦對了對了,他箱子也不見了!”仔仔關上門,在房裏轉圈圈地找那個土裏土氣的、他無比討厭的行李箱。
“廁所呢?”
“沒有!我早看啦!兩個衛生間都找了!”少年跺腳。
“你看他鞋櫃裏……原先剛來時穿的那雙皮鞋在不在?”桂英摸著胸口。
少年跨著大步走去,將鞋櫃來來回回翻了三遍,回道:“沒有!沒有哇!”
桂英掐著眼窩子,向兒子坦誠:“我剛跟你爺吵架了……說了些氣話……”還沒說完,掩麵而泣,哭得漾漾撅起了小嘴,司機師傅頻頻往後看。
“你們怎麽老吵架呀!”少年憤怒。
隔了會兒,仔仔又問:“那你知道我爺爺去哪了嗎?”
“我就……我就說了句‘你怎麽還不走’、‘留在這兒幹什麽’之類的,他可能……哎,你打你爺爺電話問吧,看他在那兒。”
“我爺電話在家裏呢!我書桌上!你到底說了什麽呀,把他氣走了!”少年並沒有多麽不舍得,隻是直覺認為爺爺這樣離開深圳,不公平、很窩氣、名不正、言不順。
“哎……他是要回屯裏,你去北站的路上找一找,他要拉著箱子的話,走不快。”
“真服了你!”少年怒氣衝衝地掛了電話,帶上七八件東西,跑出去找人。
桂英得知老頭要回去,頓時內疚難當,眼淚嘩啦啦地往下流,又一波激烈地啜泣隨之而來。即便悔至如此,她依然倔,倔得和老頭一模一樣。她認為有必要給漾漾看一看是否受傷,她認為她沒必要此時停下來去找他,她篤信老頭此時在北站買不到車票,她咬定兒子一定會替她找到老父親。
在這種悲傷的執拗中,桂英到了三院的急診,取了號,排在她前麵的有五十多人。坐在醫院的椅子上,她抱著打瞌睡的女兒,回想自己剛才到底說了多麽難聽的話。
仔仔在小區樓下取了自行車,出小區後沿著大道慢慢地騎往深圳北站。一路上瞪大兩眼左右尋找拉箱子的人,奈何到了北站還是沒有找到。麵對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深圳高鐵站,少年茫然不知所措,無奈間他向爸爸求助。
正在出租屋裏揮筆蘸墨、臨摹名帖、靜心定神的何致遠,一聽嶽父獨自一人大晚上離家出走,來不及換衣服,穿著件黑背心出來了。
仔仔將自行車停在北站外麵,一個人一邊在車站裏尋人一邊等待爸爸。深圳北站是深圳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從空中到地下總共五六層,每天有好幾條地鐵線在這裏交匯。北站除了是一座地鐵交匯站、公交始發站、大巴客運站,它更重要的角色是高鐵站。每天發出無數量高鐵開往北方各地,源源不斷,可想而知每天這裏雲集的客人有多少,為了分散客流量,車站修建了東西兩座超大的廣場。正在幾平方公裏大的東廣場上兜兜繞繞的少年一籌莫展、無計可施。何致遠一路東張西望地趕到北站,依然沒見嶽父的影子。
“你沒打你爺爺電話嗎?”父子倆匯合後,何致遠先問。
“他電話在我這兒呢!”仔仔掏出爺爺的電話給爸爸看。
致遠一看,道:“沒卡!快!再打一次!”
仔仔再次撥通爺爺的電話,是關機的提示音。
父子倆撓耳轉圈,商議好計策後,決定先從東廣場開始,一人負責一邊,將每個人影都得偵查一邊。奈何東廣場上到處是拉箱子的人,這一溜剛找完,回頭又新來一波出站的,這怎麽找呀。
“爺爺,爺爺,爺爺……”少年無所顧忌地在人群裏不停地叫。
何致遠一路弓背快行,擔心老頭礙於麵子沉默不言,於是一見人便彎腰看臉。
話說老馬出了家門,通往北站的大道他當然清楚,可老人心裏不舍,他專程繞個彎想最後一次走一走他在深圳最熟悉、走得最多亦最留戀的那條路——通往漾漾幼兒園的幾條小街。在幼兒園門口,他像往常那般坐在花壇邊兒休息了一會,大概二十分鍾後,老頭落寞地朝北站走。路上見舊手機隻有百分之二十八的電量,沒帶充電器的他趕緊關了手機省電。
所以,陰差陽錯。當仔仔和致遠已經在北站又喊又叫地找人時,老馬還沒到北站呢;當父子倆離開東廣場去北站後麵的西廣場找人時,老頭才剛剛到東廣場上。不會買高鐵票的老馬覓了很久才尋見一個工作人員,問了怎麽買票後,他拉著箱子到了購票區。哪有什麽人呀,全是一個一個的機器,老馬怎會操作這個?在同來買票的年輕人的幫助下,老馬將身份證放在了機器的感應區,票選擇好以後,機器不支持現金,隻能掃碼或刷卡。老馬悄悄摸摸地從錢包裏取出銀行卡,奈何售票機器不支持陝西這家小眾銀行的銀行卡,換了張卡機器還是不支持。年輕人提醒可以用某信或某寶掃碼支付,老馬拿出自己的諾基亞手機,年輕人頓時吐舌聳肩,悄然離開。
這下好了!留,沒人要;走,走不了。
疲頓的老馬拉著箱子去了車站裏麵,原本想找工作人員幫忙,駐足四望,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滿眼全是陌生倉皇的過站客人。見不遠處有衛生間,老頭拉著箱子進去了。
車站附屬的商場衛生間布置得很優雅——畫像、熏香、吊燈、花卉綠植……遠不是舒服兩字可形容的。打心眼裏講,來這樣高檔的衛生間入廁,老農民覺得自己不配。但凡對著一個人、一件東西或一個地方,心裏暗覺好得有些出乎意料時,那這個人心裏暗示的便是自己有些配不上。盡管老馬這些年也用過不少城裏的馬桶,如今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一口氣住了四個月,心底依然覺得自己配不上這座金玉之城。
出了衛生間,老馬拉著箱子在大廳裏繼續求助。此時此刻,站內的人多得像螞蟻窩裏的螞蟻一樣——出站的、進站的、上公交的、下地鐵的、尋高鐵的、找賓館的、搭出租的、問出口的、拉箱子的、拖家帶口的……站內設計錯綜複雜,扶手梯、直升梯裏裏外外到處都有,衛生間、熱水房等公共服務以及谘詢台、服裝店、小超市和各色餐館等便民服務填塞其中。
現代不鏽鋼鐵架、灰白拋光瓷片牆、琥珀無縫石磚地、長短東西扶手梯、聚點成麵白熾燈……凝視站內,肉眼所見不過如此。深圳北站說穿了是一座幹巴巴的鋼鐵水泥建築,不過是人類的多才將這裏裝飾得富麗堂皇。拐角處、休息區、候車區等地方擺著各色花卉綠植,魚尾葵、平安樹、巴西木,大盆景、水培花、大花蘭等等;選用的花盆毫不吝嗇,組合裝的不鏽鋼大花盆、半米高方口紫砂花盆、一米高白色塑料幾何大盆;供人休息的椅子也很有特色,幾米長的數排條形竹凳、一排排的三人座黑鐵靠背大椅、精心布置的卡通雕塑座椅;站內雕塑更是新奇有趣,卡通羊、羅馬柱、仿真馬、機器人,還有一牆浮雕、幾座假山、數眼噴泉、巨幅壁畫,還有隨處映入眼簾的智能列車表、超大顯示屏、數十米的廣告牆、高低錯落的標語橫幅……人群熙攘,物品琳琅,若玉皇大帝看到人間如此,恐怕也要憐憫世人。
老馬眼花繚亂,好像對眼前濃縮的繁華生理過敏,他耳暈目眩,無處可去,重回剛才的廣場上透氣,於是提著箱子像流浪人一般出來了。
在廣場刺眼的燈光下,老馬望見了廣場上的花壇、水池、雕塑、花群……老頭就近坐在了水池旁半米高的池簷上,兩腿交纏,食指相扣。近處的花壇裏種著木棉、菩提、桂花、琴葉榕,老農民抬頭打量燈光下的南方植物,心底著實羨慕。一路上心急火燎,現在忽然停下來了,七旬老翁這才發現自己的心髒跳得很慌,無所不在的無助感正在炮轟他的身體和意誌。
老馬的眼前閃現出漾漾的模樣,還有仔仔,當初有多煩兩個娃娃,現在就有多思念。魂靈所負的背包,來時空空如也,去亦空空如也;背著不堪重負,卸下亦不堪重負。
遠觀北站內外,好一片人間繁華!
繁華懾人。
無怪乎人們不再信仰神明和宗教,開始信仰科技、信仰競爭、信仰商業,甚至信仰這種大交通樞紐或cbd商圈。故而,廣告單替代了宗教的經書,超大屏代替了寺院的達摩壁畫,標語、廣告文取代了經文、偈語。
盛至衰、衰轉興、盛衰歸虛無……變化有很多種,每一種均值得細細品味。活了七十年了,還有什麽看不穿的。深圳北站的榮華屬於現在,但必將成曆史。恐怕在數百年之後的未來,人們還要憑借掉渣的圖片或稀鬆的文字去尋找這裏逝去的繁榮。可憐人們擠破頭地聚在這裏,卻永久地荒蕪了自己的故鄉。
哀。萬物皆有可哀之處。
近觀繁華城市,遙想荒涼故鄉,城鄉之兩極差異前所未有。
幾十年前,那種形態各異的木門、柴門、長鎖子退出曆史,漂亮的紅色大鐵門現今複製在家家門口——一樣的大紅色木門,一樣的金黃色門釘,一樣的青銅色輔首。以前的農田幹幹淨淨,沒有任何白色垃圾,現在呢,包裝盒、塑料紙、塑料瓶……化學垃圾在溝底坡上隨處可見。從手推車、自行車、摩托車到三輪車、四輪車、電動車、小汽車以及如今在果園麥地隨意穿行的地溜子,一種勞作出行的方式已經終結,另一種正在興起。老黃牛套著跟頭拉著架子車在黃土垣上穿行的情景,已歸還曆史,成為絕跡。
變化或好或壞,都不足震驚,最震驚的變化是消失,是退出曆史,是某種演化到端點的結局,老馬害怕這種結局,因為他想到了鮮有年輕人的馬家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馬家屯的熱鬧他記得清楚,可惜現在,就算村裏修了路燈、鋪了水泥路、裝了wifi,可空了心的地方,華麗隻是假象。繁華抑或發展,是有代價的。
舊時候的古城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鋼鐵支架,但並不妨礙其煊赫,隻要有人,就算是極其普通的一條街,也會有屯街塞巷、車水馬龍的盛況。中國的農村一直在變化,一直在變好,這是過去幾十年的方向。在未來,人去樓空成了幅員遼闊的中國之偏僻農村發展的最真實又最恐怖的走向。
華麗難掩荒涼。
的確,新時代來了。播種機、微耕機、收割機、打捆機各個村子裏都有,租用很方便;煤氣灶、熱水器、洗衣機、電熱機、空調、冰箱這些家用電器,基本上家家都有。播種收割的農業耕作因為科技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村裏人做飯洗衣的日常生活也因為科技節省了很多體力。加上近年來政府在農村基礎設施上大力建設,外商采購、農貨交易、本地人日用采購都很便捷。早些年那種春天未來就破土耕地、盛夏烈日下鋤草采摘、秋天冒雨拉車收割、冬天淩晨排隊澆地的苦日子,算是徹底翻篇了。不可否認,農業耕作已經實現了半自動化,農民的生活也好過以往的任何朝代,按理說,這樣的農村應該大繁榮才對。
現實很複雜。就算現在的農村物質條件空前地好,依然無法避免“空心化”的大趨勢。馬家屯周邊的多少村子,人口“斷代式”地急速遞減,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大多數村裏的小學紛紛關閉了,鎮上的中學也越來越少。現代化設施掩蓋不了鄉村萎縮的事實,一場大變革正在走向結局。
老馬向繁華祈禱,祈禱馬家屯能變好。
山河無恙、桑梓依然的故鄉早已不複存在,那些想著有朝一日衣錦還鄉的他鄉客,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放眼廣場,好個氣派。無數條明豔的花帶相互交織,愣是將原本幹巴巴的水泥地裝飾得悅目雅觀,老馬神遊其中好像節日一般。幾十種花兒似被女皇武則天召喚而來,齊刷刷地趕來開放。屯(馬家屯,老馬生活的村子)裏的花兒可比這些玩意兒要孤傲高潔,哪怕上天上的西王母下令,此時冬月的氣候,它們依然堅持自我,潛藏大地。
它們跟隨天性,從不臣服於權威。回首昨日故鄉,春天一來,棗園的棗花,一溝青黃羞澀;柿子溝裏柿花開,黃花隱約半坡;李子坡上,一地純白,滿坡飛雪;北坡上,三月梨花開,數百畝雪白,四月桃花開,數百畝飄紅;五月一來菜花齊開,千裏金黃一色,那是收獲神維爾圖諾斯的驚鴻一瞥。整個春季,麥綠如海、麥浪似濤,青墳底下數百畝青波蕩漾,太和莊子數百畝碧水起伏,大瓜地上數百畝蔥蘢無疆……整個馬家屯被一望無際的綠麥包裹,那是豐收的地方。春有花,秋有果,夏季萬物火熱,冬來大地裹雪,薛家垣的天賜之美,城市遠不能及。天堂再美,不如故鄉。
想到屯裏,老人低頭,提手拭淚。
人朝高處走,這自古以來的趨勢,沒有哪個時代、哪個國度像今天的中國這樣強烈且集中。老馬認為,中國的城市化毫無疑問是激進的。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所有基於政·治驅動的人口大遷移,威力都很大。
生在鄉野的人,是大地上的精靈;而活在城市的人,是地球上的社會動物。原本,人是自由的獨立的,像鬆鼠跟著四季的腳步生活一樣地農耕,像老虎在叢林中獨自覓食一樣地狩獵,像老鷹在高遠處巡視一樣地放牧,像鯊魚張開大嘴網羅一樣地捕魚。原本,人是獅子、是狐狸、是兔子、是蚯蚓,現在,人是猩猩、是蜜蜂、是螞蟻、是蝗蟲。城市貶低了人,政治降格了人。
廣場上的風格外地大,老馬捂緊衣服,最後一次觀望這座城市的模樣。小商販、警察、清潔工、流浪人、乞討者、民間藝人……一波一波的人進站了,一波一波的人出站了。一個人的工資需要多少才能在深圳溫飽?一個人的工資得要多高才能在這裏有個家?老馬替眼前這些意氣風發趕來這座城市的年輕人發愁。
城市的火車站是城市的門戶,進來的進來了,離開的離開了,能留下來的留下來了,留不住的便永遠不來。那他的英英呢,是否也被這城市蠱惑永遠不回馬家屯了?老馬懂得,逆流,從大眾視角來看,意味著失敗,或被說成沒有追求、沒有誌氣、沒有雄心,至少現在,逆流回鄉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遠方,灰黃的燈光中,四周的樓群高高低低密密匝匝,似豆苗參差,如荒草瘋長。深圳的青春活力,被這些樓群鎮壓著。話說曾經的小漁村,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樓城?在這蓬勃宏偉的地方,小人物顯得卑微又悲涼。
廣場上四麵八方都是風,頭頂的棕櫚葉嘩啦啦地響,呼呼的風聲在身邊盤旋叫囂。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久得像是永別一樣。
也許隻有自己的那間院子適合自己,那間馬家屯南頭巷從爺爺的爺爺手裏傳下來的老院子。老馬本來不願意離開馬家屯的,昨日小別,今日重回,卻總覺得回不去了。
鄉村是大地之神留給人的堡壘,如今被人拋棄自毀,可惜可惜。以造物主之眼俯視城鄉,隻見彌漫的焦慮,蒸騰的悲傷、腐臭的華麗、魔幻的快樂、潛伏的鬼怪、伺機的食人魔、刺瞎的牛羊、短命的雄鷹、交配的狼群、自殺的兔子、累死的昆蟲、附體的機器、夢中的人性……若天降大雪,大地成冰,該有多好。
桂英走後,他點燃一鍋水煙,心緒複雜地吧嗒吧嗒抽了起來。一鍋煙畢,老馬起身去了房間,取來門後的行李箱,收拾自己的東西。向來好強的老村長沒有理由繼續逗留了。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現在便走。
下午跟在漾漾身後,老馬那一刻當真以為自己的人生自此不同,誰成想方才安定忽然崩塌。真要回馬家屯了嗎?老馬不確定,卻非常肯定他要離開這裏。
桂英大哭,是因為她委屈、難過、疲憊,老馬哭不出來,因為還有比委屈、難過、疲憊更強烈的情緒操控著他——突如其來的落空、漫無邊際的失望、心存僥幸的自責、無法割舍卻匆匆而來的別離……家裏太過安靜,安靜得無法承載老頭內心的錯亂。
行李箱鋪在床上,東西多得卻帶不完。除過自己原本從馬家屯帶來的,床上還有致遠買給他的十來件衣襪內褲、新腰帶、新枕頭、新毛巾,桂英買給他好鞋子、保養品、好茶葉,還有他來到這家裏以後陸陸續續添置的東西——新手機、新杯子、新搖椅、新黃曆、新老花鏡、孔明扇、新刮胡刀、新簽字筆、新鼻毛剪、上好的西鳳酒……
跟這些東西一樣,他架空來到這裏,開啟了一段從前想也不敢想的迥異人生——接送小娃娃放學上學、聽史上最齊全的秦腔戲、跟孫子無聊時嘮嘮嗑鬥鬥嘴、看各種屯裏收不到的電視台、交往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新人新朋友……在這裏,老馬不用再下地幹活盼著收成賣上大價,不必操心屯裏七七八八的婆媽事兒,不用七十歲了整天發愁八十歲的事情。
他真的變了,因為環境的改變而變了一個人,漾漾的童音險些讓他忘掉自己已經是個七十歲的老頭了,仔仔向他鋪開的新時代前瞻生活也險些讓他忘掉自己是個農民的身份,他的心開始因致遠發愁,他的生活節奏甚至跟著英英公司的節奏在走。
一切發生得太快太猛烈,以至於回味時有種錯落感。
老馬從沒奢望過在離家兩千公裏的地方要做多長的逗留,注定是匆匆,何必留戀呢。隻是為何,心裏揪得難受,肺腑空空如也,好像沒了髒器一般空蕩蕩、輕飄飄。老馬將自己從屯裏帶來的舊東西一一放進了箱子裏,忽覺過去的自己有些輕薄。人是臣服於習慣的動物,剛剛適應了那些新玩意,今方要走,件件舍不得。有何不舍呢?都七十歲了,還留戀些什麽。
該怪自己喝多了糊塗了讓孩子喝酒嗎?還是怪引來孩子的、那味道獨特的酒?老馬誰也不怪,因為他從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就像那西鳳酒一樣,有些人巴不得天天喝兩口,有些人喝一口想吐。老馬從不怪酒,他愛喝酒,酒讓他遲暮的身體和精神超脫於現實,他曾想過自己百年以後去世時在墳墓裏陪葬兩瓶西鳳酒。不怪酒!
事已至此,搗鼓這些沒有意義了。既然桂英說出了口,老馬又何必多留呢。
反正要走了,幹脆一樣不帶,貪心留戀的玩意兒帶回屯裏也礙眼。老馬換上了他剛來的那身衣服,合住箱子一提,輕得人不爽。人的一步一步改變意味著一點一點地變沉重,老馬拎著比原先還輕的箱子,無所適從。換了手機卡,裝好原先的那個諾基亞老款老人機,見原先的手機還有點電量、屏幕能亮,於是提著箱子若有所喪地出門了。
這回,他沒帶鑰匙。關上門以後,他決定自此再也不來了。英英對他的審判已然如此,多說無益。空落落的老人拉著箱子出了小區,朝深圳·北·站走去。仔仔說那裏離家不遠,跟學校到家的距離差不多,於是老馬朝深圳北站走去。
這邊老頭乘坐最左邊的電梯剛下來,那邊滿頭大汗的少年乘最右邊的電梯上去了。昨天去眼科醫院落下了半天的課程,今天補課中心的課程結束後,仔仔請補課班的相熟同學給他講解昨天落下的幾節課。完事了為了感謝那位同學,仔仔帶那少年去吃小火鍋。
八點半吃完火鍋回來,開門進家後,習慣性地將回家後的第一瞥投向了陽台搖椅那邊。意外!陽台、沙發均無人,少年吃了火鍋口渴,去廚房端起暖水壺擰開蓋直接嘴對著壺喝。今天爺爺衝泡的是金銀花茶,仔仔隻覺清爽好喝,咕咚咕咚地喝了半壺。
漾漾屋裏開著燈卻沒人,自己屋裏開著燈也不見人,少年狐疑,邊喊“爺爺”邊去衛生間找,結果還是沒人。仔仔掏出手機一邊找爺爺的號碼一邊去房間放書包,剛欲按鍵隻見爺爺的智能手機赫然放在他的書桌上,少年迷惑不解。
站在空蕩蕩的客廳裏,仔仔轉了個圈,然後大步走向門口鞋櫃這頭。見爺爺平常外出穿的運動鞋在、拖鞋也在,怎麽可能人不在呢?毛發悚然。又見媽媽最近穿的銀色高跟鞋在,她在家穿的那雙紅拖鞋不見了!漾漾的鞋五花八門太多了,仔仔辨不出她的行蹤。站在鞋櫃前的少年徹底懵圈了,難以名狀,一張嘴合不攏。
是不是家裏發生什麽事情了?偷竊還是有人生病?爺爺出問題了還是漾漾出問題了?人都不在、燈全開著,何一鳴汗毛倒豎,趕緊撥打媽媽的電話,一邊打電話,一邊回房查看爺爺的床。
“喂媽,你是不是下班了?”少年焦急。
“嗯。”桂英抱著漾漾,還在出租車上呢,見兒子打來的,趕緊擦淚調音。
“那你現在在哪兒呀?漾漾跟你在一塊嗎?”
“跟我在一塊呢,帶她去看急診。”
“她怎麽了?”
“沒事。你回家了該幹嘛幹嘛,明天周一,調整下準備上課吧。”桂英故作安定,安頓兒子。
“我爺爺跟你在一塊嗎?”少年大聲問。
“沒——怎麽了?”
“我爺爺不見啦!手機在桌上,人不見啦!關鍵他運動鞋和拖鞋都在,哦對了對了,他箱子也不見了!”仔仔關上門,在房裏轉圈圈地找那個土裏土氣的、他無比討厭的行李箱。
“廁所呢?”
“沒有!我早看啦!兩個衛生間都找了!”少年跺腳。
“你看他鞋櫃裏……原先剛來時穿的那雙皮鞋在不在?”桂英摸著胸口。
少年跨著大步走去,將鞋櫃來來回回翻了三遍,回道:“沒有!沒有哇!”
桂英掐著眼窩子,向兒子坦誠:“我剛跟你爺吵架了……說了些氣話……”還沒說完,掩麵而泣,哭得漾漾撅起了小嘴,司機師傅頻頻往後看。
“你們怎麽老吵架呀!”少年憤怒。
隔了會兒,仔仔又問:“那你知道我爺爺去哪了嗎?”
“我就……我就說了句‘你怎麽還不走’、‘留在這兒幹什麽’之類的,他可能……哎,你打你爺爺電話問吧,看他在那兒。”
“我爺電話在家裏呢!我書桌上!你到底說了什麽呀,把他氣走了!”少年並沒有多麽不舍得,隻是直覺認為爺爺這樣離開深圳,不公平、很窩氣、名不正、言不順。
“哎……他是要回屯裏,你去北站的路上找一找,他要拉著箱子的話,走不快。”
“真服了你!”少年怒氣衝衝地掛了電話,帶上七八件東西,跑出去找人。
桂英得知老頭要回去,頓時內疚難當,眼淚嘩啦啦地往下流,又一波激烈地啜泣隨之而來。即便悔至如此,她依然倔,倔得和老頭一模一樣。她認為有必要給漾漾看一看是否受傷,她認為她沒必要此時停下來去找他,她篤信老頭此時在北站買不到車票,她咬定兒子一定會替她找到老父親。
在這種悲傷的執拗中,桂英到了三院的急診,取了號,排在她前麵的有五十多人。坐在醫院的椅子上,她抱著打瞌睡的女兒,回想自己剛才到底說了多麽難聽的話。
仔仔在小區樓下取了自行車,出小區後沿著大道慢慢地騎往深圳北站。一路上瞪大兩眼左右尋找拉箱子的人,奈何到了北站還是沒有找到。麵對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深圳高鐵站,少年茫然不知所措,無奈間他向爸爸求助。
正在出租屋裏揮筆蘸墨、臨摹名帖、靜心定神的何致遠,一聽嶽父獨自一人大晚上離家出走,來不及換衣服,穿著件黑背心出來了。
仔仔將自行車停在北站外麵,一個人一邊在車站裏尋人一邊等待爸爸。深圳北站是深圳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從空中到地下總共五六層,每天有好幾條地鐵線在這裏交匯。北站除了是一座地鐵交匯站、公交始發站、大巴客運站,它更重要的角色是高鐵站。每天發出無數量高鐵開往北方各地,源源不斷,可想而知每天這裏雲集的客人有多少,為了分散客流量,車站修建了東西兩座超大的廣場。正在幾平方公裏大的東廣場上兜兜繞繞的少年一籌莫展、無計可施。何致遠一路東張西望地趕到北站,依然沒見嶽父的影子。
“你沒打你爺爺電話嗎?”父子倆匯合後,何致遠先問。
“他電話在我這兒呢!”仔仔掏出爺爺的電話給爸爸看。
致遠一看,道:“沒卡!快!再打一次!”
仔仔再次撥通爺爺的電話,是關機的提示音。
父子倆撓耳轉圈,商議好計策後,決定先從東廣場開始,一人負責一邊,將每個人影都得偵查一邊。奈何東廣場上到處是拉箱子的人,這一溜剛找完,回頭又新來一波出站的,這怎麽找呀。
“爺爺,爺爺,爺爺……”少年無所顧忌地在人群裏不停地叫。
何致遠一路弓背快行,擔心老頭礙於麵子沉默不言,於是一見人便彎腰看臉。
話說老馬出了家門,通往北站的大道他當然清楚,可老人心裏不舍,他專程繞個彎想最後一次走一走他在深圳最熟悉、走得最多亦最留戀的那條路——通往漾漾幼兒園的幾條小街。在幼兒園門口,他像往常那般坐在花壇邊兒休息了一會,大概二十分鍾後,老頭落寞地朝北站走。路上見舊手機隻有百分之二十八的電量,沒帶充電器的他趕緊關了手機省電。
所以,陰差陽錯。當仔仔和致遠已經在北站又喊又叫地找人時,老馬還沒到北站呢;當父子倆離開東廣場去北站後麵的西廣場找人時,老頭才剛剛到東廣場上。不會買高鐵票的老馬覓了很久才尋見一個工作人員,問了怎麽買票後,他拉著箱子到了購票區。哪有什麽人呀,全是一個一個的機器,老馬怎會操作這個?在同來買票的年輕人的幫助下,老馬將身份證放在了機器的感應區,票選擇好以後,機器不支持現金,隻能掃碼或刷卡。老馬悄悄摸摸地從錢包裏取出銀行卡,奈何售票機器不支持陝西這家小眾銀行的銀行卡,換了張卡機器還是不支持。年輕人提醒可以用某信或某寶掃碼支付,老馬拿出自己的諾基亞手機,年輕人頓時吐舌聳肩,悄然離開。
這下好了!留,沒人要;走,走不了。
疲頓的老馬拉著箱子去了車站裏麵,原本想找工作人員幫忙,駐足四望,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滿眼全是陌生倉皇的過站客人。見不遠處有衛生間,老頭拉著箱子進去了。
車站附屬的商場衛生間布置得很優雅——畫像、熏香、吊燈、花卉綠植……遠不是舒服兩字可形容的。打心眼裏講,來這樣高檔的衛生間入廁,老農民覺得自己不配。但凡對著一個人、一件東西或一個地方,心裏暗覺好得有些出乎意料時,那這個人心裏暗示的便是自己有些配不上。盡管老馬這些年也用過不少城裏的馬桶,如今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一口氣住了四個月,心底依然覺得自己配不上這座金玉之城。
出了衛生間,老馬拉著箱子在大廳裏繼續求助。此時此刻,站內的人多得像螞蟻窩裏的螞蟻一樣——出站的、進站的、上公交的、下地鐵的、尋高鐵的、找賓館的、搭出租的、問出口的、拉箱子的、拖家帶口的……站內設計錯綜複雜,扶手梯、直升梯裏裏外外到處都有,衛生間、熱水房等公共服務以及谘詢台、服裝店、小超市和各色餐館等便民服務填塞其中。
現代不鏽鋼鐵架、灰白拋光瓷片牆、琥珀無縫石磚地、長短東西扶手梯、聚點成麵白熾燈……凝視站內,肉眼所見不過如此。深圳北站說穿了是一座幹巴巴的鋼鐵水泥建築,不過是人類的多才將這裏裝飾得富麗堂皇。拐角處、休息區、候車區等地方擺著各色花卉綠植,魚尾葵、平安樹、巴西木,大盆景、水培花、大花蘭等等;選用的花盆毫不吝嗇,組合裝的不鏽鋼大花盆、半米高方口紫砂花盆、一米高白色塑料幾何大盆;供人休息的椅子也很有特色,幾米長的數排條形竹凳、一排排的三人座黑鐵靠背大椅、精心布置的卡通雕塑座椅;站內雕塑更是新奇有趣,卡通羊、羅馬柱、仿真馬、機器人,還有一牆浮雕、幾座假山、數眼噴泉、巨幅壁畫,還有隨處映入眼簾的智能列車表、超大顯示屏、數十米的廣告牆、高低錯落的標語橫幅……人群熙攘,物品琳琅,若玉皇大帝看到人間如此,恐怕也要憐憫世人。
老馬眼花繚亂,好像對眼前濃縮的繁華生理過敏,他耳暈目眩,無處可去,重回剛才的廣場上透氣,於是提著箱子像流浪人一般出來了。
在廣場刺眼的燈光下,老馬望見了廣場上的花壇、水池、雕塑、花群……老頭就近坐在了水池旁半米高的池簷上,兩腿交纏,食指相扣。近處的花壇裏種著木棉、菩提、桂花、琴葉榕,老農民抬頭打量燈光下的南方植物,心底著實羨慕。一路上心急火燎,現在忽然停下來了,七旬老翁這才發現自己的心髒跳得很慌,無所不在的無助感正在炮轟他的身體和意誌。
老馬的眼前閃現出漾漾的模樣,還有仔仔,當初有多煩兩個娃娃,現在就有多思念。魂靈所負的背包,來時空空如也,去亦空空如也;背著不堪重負,卸下亦不堪重負。
遠觀北站內外,好一片人間繁華!
繁華懾人。
無怪乎人們不再信仰神明和宗教,開始信仰科技、信仰競爭、信仰商業,甚至信仰這種大交通樞紐或cbd商圈。故而,廣告單替代了宗教的經書,超大屏代替了寺院的達摩壁畫,標語、廣告文取代了經文、偈語。
盛至衰、衰轉興、盛衰歸虛無……變化有很多種,每一種均值得細細品味。活了七十年了,還有什麽看不穿的。深圳北站的榮華屬於現在,但必將成曆史。恐怕在數百年之後的未來,人們還要憑借掉渣的圖片或稀鬆的文字去尋找這裏逝去的繁榮。可憐人們擠破頭地聚在這裏,卻永久地荒蕪了自己的故鄉。
哀。萬物皆有可哀之處。
近觀繁華城市,遙想荒涼故鄉,城鄉之兩極差異前所未有。
幾十年前,那種形態各異的木門、柴門、長鎖子退出曆史,漂亮的紅色大鐵門現今複製在家家門口——一樣的大紅色木門,一樣的金黃色門釘,一樣的青銅色輔首。以前的農田幹幹淨淨,沒有任何白色垃圾,現在呢,包裝盒、塑料紙、塑料瓶……化學垃圾在溝底坡上隨處可見。從手推車、自行車、摩托車到三輪車、四輪車、電動車、小汽車以及如今在果園麥地隨意穿行的地溜子,一種勞作出行的方式已經終結,另一種正在興起。老黃牛套著跟頭拉著架子車在黃土垣上穿行的情景,已歸還曆史,成為絕跡。
變化或好或壞,都不足震驚,最震驚的變化是消失,是退出曆史,是某種演化到端點的結局,老馬害怕這種結局,因為他想到了鮮有年輕人的馬家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馬家屯的熱鬧他記得清楚,可惜現在,就算村裏修了路燈、鋪了水泥路、裝了wifi,可空了心的地方,華麗隻是假象。繁華抑或發展,是有代價的。
舊時候的古城沒有高樓大廈、沒有鋼鐵支架,但並不妨礙其煊赫,隻要有人,就算是極其普通的一條街,也會有屯街塞巷、車水馬龍的盛況。中國的農村一直在變化,一直在變好,這是過去幾十年的方向。在未來,人去樓空成了幅員遼闊的中國之偏僻農村發展的最真實又最恐怖的走向。
華麗難掩荒涼。
的確,新時代來了。播種機、微耕機、收割機、打捆機各個村子裏都有,租用很方便;煤氣灶、熱水器、洗衣機、電熱機、空調、冰箱這些家用電器,基本上家家都有。播種收割的農業耕作因為科技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村裏人做飯洗衣的日常生活也因為科技節省了很多體力。加上近年來政府在農村基礎設施上大力建設,外商采購、農貨交易、本地人日用采購都很便捷。早些年那種春天未來就破土耕地、盛夏烈日下鋤草采摘、秋天冒雨拉車收割、冬天淩晨排隊澆地的苦日子,算是徹底翻篇了。不可否認,農業耕作已經實現了半自動化,農民的生活也好過以往的任何朝代,按理說,這樣的農村應該大繁榮才對。
現實很複雜。就算現在的農村物質條件空前地好,依然無法避免“空心化”的大趨勢。馬家屯周邊的多少村子,人口“斷代式”地急速遞減,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大多數村裏的小學紛紛關閉了,鎮上的中學也越來越少。現代化設施掩蓋不了鄉村萎縮的事實,一場大變革正在走向結局。
老馬向繁華祈禱,祈禱馬家屯能變好。
山河無恙、桑梓依然的故鄉早已不複存在,那些想著有朝一日衣錦還鄉的他鄉客,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放眼廣場,好個氣派。無數條明豔的花帶相互交織,愣是將原本幹巴巴的水泥地裝飾得悅目雅觀,老馬神遊其中好像節日一般。幾十種花兒似被女皇武則天召喚而來,齊刷刷地趕來開放。屯(馬家屯,老馬生活的村子)裏的花兒可比這些玩意兒要孤傲高潔,哪怕上天上的西王母下令,此時冬月的氣候,它們依然堅持自我,潛藏大地。
它們跟隨天性,從不臣服於權威。回首昨日故鄉,春天一來,棗園的棗花,一溝青黃羞澀;柿子溝裏柿花開,黃花隱約半坡;李子坡上,一地純白,滿坡飛雪;北坡上,三月梨花開,數百畝雪白,四月桃花開,數百畝飄紅;五月一來菜花齊開,千裏金黃一色,那是收獲神維爾圖諾斯的驚鴻一瞥。整個春季,麥綠如海、麥浪似濤,青墳底下數百畝青波蕩漾,太和莊子數百畝碧水起伏,大瓜地上數百畝蔥蘢無疆……整個馬家屯被一望無際的綠麥包裹,那是豐收的地方。春有花,秋有果,夏季萬物火熱,冬來大地裹雪,薛家垣的天賜之美,城市遠不能及。天堂再美,不如故鄉。
想到屯裏,老人低頭,提手拭淚。
人朝高處走,這自古以來的趨勢,沒有哪個時代、哪個國度像今天的中國這樣強烈且集中。老馬認為,中國的城市化毫無疑問是激進的。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所有基於政·治驅動的人口大遷移,威力都很大。
生在鄉野的人,是大地上的精靈;而活在城市的人,是地球上的社會動物。原本,人是自由的獨立的,像鬆鼠跟著四季的腳步生活一樣地農耕,像老虎在叢林中獨自覓食一樣地狩獵,像老鷹在高遠處巡視一樣地放牧,像鯊魚張開大嘴網羅一樣地捕魚。原本,人是獅子、是狐狸、是兔子、是蚯蚓,現在,人是猩猩、是蜜蜂、是螞蟻、是蝗蟲。城市貶低了人,政治降格了人。
廣場上的風格外地大,老馬捂緊衣服,最後一次觀望這座城市的模樣。小商販、警察、清潔工、流浪人、乞討者、民間藝人……一波一波的人進站了,一波一波的人出站了。一個人的工資需要多少才能在深圳溫飽?一個人的工資得要多高才能在這裏有個家?老馬替眼前這些意氣風發趕來這座城市的年輕人發愁。
城市的火車站是城市的門戶,進來的進來了,離開的離開了,能留下來的留下來了,留不住的便永遠不來。那他的英英呢,是否也被這城市蠱惑永遠不回馬家屯了?老馬懂得,逆流,從大眾視角來看,意味著失敗,或被說成沒有追求、沒有誌氣、沒有雄心,至少現在,逆流回鄉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遠方,灰黃的燈光中,四周的樓群高高低低密密匝匝,似豆苗參差,如荒草瘋長。深圳的青春活力,被這些樓群鎮壓著。話說曾經的小漁村,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樓城?在這蓬勃宏偉的地方,小人物顯得卑微又悲涼。
廣場上四麵八方都是風,頭頂的棕櫚葉嘩啦啦地響,呼呼的風聲在身邊盤旋叫囂。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久得像是永別一樣。
也許隻有自己的那間院子適合自己,那間馬家屯南頭巷從爺爺的爺爺手裏傳下來的老院子。老馬本來不願意離開馬家屯的,昨日小別,今日重回,卻總覺得回不去了。
鄉村是大地之神留給人的堡壘,如今被人拋棄自毀,可惜可惜。以造物主之眼俯視城鄉,隻見彌漫的焦慮,蒸騰的悲傷、腐臭的華麗、魔幻的快樂、潛伏的鬼怪、伺機的食人魔、刺瞎的牛羊、短命的雄鷹、交配的狼群、自殺的兔子、累死的昆蟲、附體的機器、夢中的人性……若天降大雪,大地成冰,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