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爺家創業以來,棄新野,走樊城,過當陽,奔夏口,東擋西殺南征北戰,好容易掙下一座江山,父王才穩坐西川。誰料黃皓在朝專權,立逼得薑伯約遝中屯田,父王聽信妖巫一片荒誕之詞,若到明日正端午時,清水撒地,報印投降,夫人哪!夫人,你我今日是堂堂的皇子,明日便是無恥的亡國之奴。因此進宮作別夫人自刎殉國,一來能見先君爺家金麵,二來免受賊人的淩辱,這三來嗎!要落個青史名表,要讓天下之人知曉,我劉諶不屈膝降賊的英雄好漢……”
一曲《哭祖廟》罷了,眾器頓停;唱戲的老頭收了嗓,回頭擦汗喝茶;聽戲的一圈人紛紛鼓掌呐喊。
“唱得好!好好好!不錯不錯!唱得好……”人群中不少起哄的,包曉星也跟著熱烈鼓掌。
“《下河東》能唱不?一百!”親戚中有人舉著紅票子吆喝。
“有人點了,換一個!”自樂班子的領頭人舉著話筒衝人群喊。
“《四郎探母》?”
“起先唱了,還唱嗎?”帶著厚帽子的領頭人問點戲的主家。
“呐……來個《雪梅吊孝》。”
“對不住咯,這個沒人會唱,您再換一個!”
“《群英會》呢?”舉著百元大鈔的男人問。
“這個可以,但是貴點兒,得一百五!”領頭人在空中做出一百五的手勢來。
“一百五就一百五!”兩人交換鈔票,人群中不少說笑指點的。
“還有點戲的嗎?”自樂班首領問。
“《麒麟山》會唱不?多少錢?”郭家村有個老頭伸手點戲。
“《麒麟山》可以,五十!”
“好!點個《麒麟山》!”
“成!”
領頭人拿了錢,將錢壓在水杯下麵,然後問眾人:“還有人點嗎?沒人點的話唱《下河東》了,唱完了各位還有點的咱再說,成吧!”說完撂下話筒,衝後麵的八口樂人說:“《下河東》,走起——”
頓時,拉二胡的嘎吱嘎吱開始調音,敲板鼓的朝手心裏吐唾沫然後兩手相搓,打快板的拾起兩幅快板擺在空中,唱戲的老漢站出來清嗓子,吹嗩呐的喝完最後一口茶,打鑔子的提起了鍋蓋樣兒的兩麵鑔子。幾聲二胡一起,眾器一齊加入,主唱的老頭亮嗓開唱。
“……河東城困住了宋王太祖,把一個真天子晝夜巡營,黃金鎧日每裏把王裹定,可憐把黃膘馬未解過鞍籠。,王登基二十載幹戈未定,亂五代盡都是各霸稱雄,趙玄郎忍不住百姓叫痛。手提上攀龍棍東打西征,東西殺南北戰三方平定,偏偏的又反了河東白龍,五王八侯都喪命。,朝廊裏無有一人來領兵,歐陽芳掛帥王把人錯用,呼延壽亭為先行,兵行在河東營紮定……”
包曉星在人群中站了半晌,完全聽不懂人家在唱什麽。隻見唱的人抑揚頓挫、粗重有力,聽得人目不轉睛、嘴角咧開,連不少老婆子、小媳婦也夾在其中跟著節奏輕輕點頭。
唱戲點戲,是渭北葬禮上最熱鬧的流程。奠酒、夜宴以後,入殮、埋葬之前,夜裏守靈的幾個小時裏幾乎秦腔不斷。闊綽有錢的人家直接搭個戲台子在村中央、廟旁邊請方圓上有頭麵的戲班子來唱,一般人家多在自家門前搭個棚子請幾口樂人唱一晚。大表哥也是在門口搭了台子,原本請的是八口樂人,晚上宴席結束後二表哥提議再加四口樂人,意在好好給大姑媽的葬禮熱鬧熱鬧。九點多樂人到齊後,擴台子、調燈光、連喇叭,十點多才開始正式開唱。一開場子二表哥撂下一千元先點了八出名戲,消息一出,瞬間吸引了半個村子的男女老少,曉星也跟著來湊熱鬧。
打了幾個哈欠,一看表已經十二點了,包曉星聽累了,叫上啟紅,出離人群,回屋去找小姑。靈堂前擺著幾個火盆,每個火盆邊均圍坐著一堆人俯首細聊;禮房裏郭家村的村民聚在一起說道;桐瑤房裏大表哥和二表哥抽著煙親密熱聊;後廚灶上六七個婦女說說笑笑;二樓聚著桐生、金生、潤生、桐瑤等一群晚輩們,二三十人擠在一處打牌、解悶、嗑瓜子。曉星進了大姑媽的房間,見八九個老頭老太太還在聊天,炕桌上放著暖酒、熱茶,火炕便放著大火爐子,客廳中心加了一個大火盆,整個房間暖烘烘的,專門給老人們添熱賦能。包曉星瞟見熱炕上還有一處空位,二話不說趕緊脫了棉鞋鑽進被窩;啟紅則坐在炕邊上靠火爐取暖,兩表姐妹一左一右坐在小姑邊上,似孩提那般。
和小姑麵對麵聊天的另兩人,一個是大表哥村裏的堂爺爺郭老漢——豁豁牙、歪鼻子、厚皮襖,年紀不高、輩分無敵;另一個是大表哥的嶽父——八字胡、一臉斑、貝雷帽,祖姓劉,排行老三。曉星和啟紅分別喝了些熱水,然後側頭傾聽老人們漫談陳年舊事。
“我講個熱鬧的。哎呀三四十年前的事兒了。那年我姐(包曉星的大姑媽)在會上賣桃子,那時大概立秋了,賣桃的人少。我村裏一家有錢的,當家老婆想吃桃子,兒媳婦去會上買。一看我姐那簍桃子個頭最大,人家誇了幾句說‘你這桃子是會上最好的’,我姐一聽不對勁,說‘那我隻能賣你桃肉,不能賣你桃核,要家家種了我的種,那我還賣啥桃呀’。原本價錢談完了錢也給她了,她冷不防地奪過簍,把那一簍的桃子桃核全用刀子削走了!哎呀呀!那媳婦哭笑不得,把這事說得人盡皆知,後來才知那是我姐。不瞞他爺,這事兒我捂在肚子裏幾十年沒敢跟她對峙,現在死了,終於可以說了!哈哈……”小姑拍著被子大笑,另兩人也低頭笑了半晌。曉星聽得好笑又驚詫,和啟紅對了對眼兒,低頭抿嘴偷樂。
大姑媽的親家、八字胡的劉老三開口:“她(指包曉星的大姑媽)有幾條毛巾已經用得掉絮絮、纏線線了,白的用成了黑的,靠近一聞一股味。我霞霞(劉老三長女、郭朝陽妻子的小名)實在是看不過去了,把那幾條毛巾扔了,給她換了三條新的。為這!老婆子沒少罵霞霞,飯前罵、飯後罵、隔天接著罵!我霞霞回娘家一說起這事委屈得不行。我說霞兒你想想,一個寡婦帶兩娃兒,她要不摳,這日子能過得下去?我霞兒一聽也有道理。現在雖說條件好了、東西不值錢了,但是親家母這性子老了改不了了,東西不爛堅決不扔!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女子霞霞而對她不好呢!哼哈……哎呀……”
“朝陽她媽不容易啊!一個寡婦養兩兒子本來艱難,何況還把其中一個供成了中專、大專!那個時候中專生多吃香呀!老婆子全靠種地、養豬牛羊供給。回回老二(郭朝明)開學了,她媽就賣頭豬或羊,攢個幾百塊給他當生活費。老了老了,倔歸倔、吝歸吝,功勞還是不能埋沒!”豁豁牙、歪鼻子的郭老漢說道。
“對對對……那是那是……”小姑和表哥嶽父點頭稱是。
咽口唾沫,郭老漢繼續開口:“說起賣羊,我記著一件事。老二朝明小時出去放羊,跟人跑到水溝裏去了,結果一群娃娃們隻顧著耍,把羊看遺了。朝明嚇得不敢回去,晚上八點多還在村頭的麥場上溜達哩。我下地回來瞅著他了,一問才知。我就說‘爺領著你回去見你媽去’,結果,他媽一聽老羊不見了,操起掃帚就打,打了幾十下,渾身胡打、下死手地打,朝明疼得不敢喊叫,我擱邊上都嚇壞了,娃兒才十歲呢!我直接把掃帚搶了過來,他媽氣沒消,叫他跪在他大牌位前,跪了整整一晚上!哈哈……這老婆子,能幹是能幹,厲害得怕怕!我南郭村有幾個婆娘是她這脾氣?數來數去不上三!”
“我姐自小比我厲害,擱娘家時她脾氣就大。她不光是對娃娃們厲害,對自己更厲害!前兩天……哦!她走前第三天,我打電話說來看她,桐生媳婦見我要來提前把她房子打掃了一遍。我到了後坐她炕邊上,還沒說幾句話,她嗚嗚哇哇地不停地戳床單——那時候她說不了話了。我一摸單子馬上知道咋回事了。我問她是不是嫌這床單是新的,她嗯嗯嗯地擠眼窩;我說姐啊,你身子癱了、大小失禁了、說不了話了,還顧慮這新單子的問題,她不!一個勁兒地搖頭瞪眼窩,戳著床單哼哼哼,把那塊兒單子戳出了一個窩窩兒!哎呀哎呀……那天我五六點走時給她打招呼說我要回去咧,她還在戳單子——意思是讓我替她說說桐生媳婦!現在想想好笑不?再過三天命都沒了,還想著一條單子!”小姑說完,哼哼輕笑。
“哼哈……”郭老漢、表哥嶽父一齊笑著搖頭。
“我從她房裏出來後,尋見桐生媳婦,拉過來問她。我說‘華華,你奶不停地戳單子是為啥?’人家媳婦馬上笑咧!娃兒說她早上起來拉在炕上了,紙尿褲沒擋住,屋裏沒人願意給她洗單子,桐生媳婦先前從會(集會、農村集市)上買了十來條最便宜的單子專門給她換洗,她嫌可惜的!舍不得用!臨走臨走為這事著氣,你說說我姐這人,哈哈哎呀……”
大表哥嶽父從爐子上端起他的洋瓷茶缸,喝了幾口熱茶,蓋上蓋繼續放爐子上熱著,然後抬起頭說:“我說句實話,朝陽和我霞霞性子軟和,一輩子沒少被老婆子欺負。我霞兒炒個菜油倒多了一碎(小)勺,她不罵到晚上睡覺不消停;朝陽是個老實疙瘩,拿她媽又沒辦法。得虧這幾年有我桐生和他媳婦,沒少替他爸他媽說話。人家兩口子慫不管,把她房裏的舊家具齊齊換了一茬子,她幹瞪眼不敢說!有一回桐生和他媳婦一合計,把她的爛衣服給扔了,那衣服一股子味道,縫縫補補縫縫補補不知多少年了,桐生媳婦想得好專門給她買了一件到膝蓋的羽絨服當是補償,老婆子一看不行啦!指著桐生就罵,桐生一頂嘴,她說不過人家,啊哈哈……再叨叨叨地,娃兒們甩手忙去了,誰聽她嘮叨!結果!她反過來又罵朝陽和我霞霞,他兩口啥都不知被罵了好幾天!”大表哥的老嶽父說完這些話,不停地搖頭哼笑。
“霞霞性子軟,桐生媳婦的性子也軟,但是人家不怕她。我看哦,桐生媳婦根本不拿她當對手,她叨叨她的,人家忙人家的,根本不受她幹擾,她也沒辦法!我姐在我跟前一輩子批判這個數落那個,我看她從來沒說過桐生媳婦!哈哈……熱鬧不?真是一物降一物。”小姑解說。
頓了一會兒,郭老漢在爐子上一邊搓著兩手取暖一邊開口:“不知哪一年,老婆子養了一隻貓,養了大概七八年了。後來老貓丟了,她當是變成野貓了,在村裏尋了幾天再沒尋。幾個月後,那老貓回來了,後兩條腿已經癱了,前兩腿拖著身子一步一步挪到她屋裏咧,她以為貓出車禍還是咋地,反正回來了她很高興。結果一細看,貓蛋蛋沒了!那是被我村的碎娃娃拿刀子割走了。她氣得不行!凡是有娃娃的人家,挨家挨戶地在門前罵,罵了好幾天!村裏人還問我‘你後巷的侄子媳婦是不是瘋了’,我一問朝陽才曉得啥事。哎呀……你說說為這事,得罪了半村人!哼哈哈……”
“厲害歸厲害,我姐根子上還是心善!我經常見她喂雀雀啥的,路上遇見要飯的,身上但凡有吃的她都忍不住給些。”
“那年她去她老二家,朝明買的房子廁所跟廚房隔著一道牆。老二媳婦做飯的時候她去上廁所,結果聲大得兩邊都不好意思。打那後老婆子嚇得不敢上廁所了,憋了好幾天!村裏人一說起這事笑得不行,老婆子自打那以後再沒去過她老二家,嫌打攪人家!”
“嗯!我親家母這人說複雜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我跟她打交道這幾十年,恩怨分明,有事說事,不牽連啥。而且,老婆子從不占你便宜!像我付家灣的親家、我兒子他丈人這兩家,走動得親密,但是矛盾不少。朝陽她媽這人是跟親戚們、跟村裏人、跟自家屋人(堂親)不太親近,結果矛盾也少,關係越簡單越不叵煩。這一點看起來,人家還是明智的。兄弟姐妹、表親妯娌之間生了嫌隙,最難處理。”
“嗯……是是是。”小姑和郭老漢點頭讚同。
幾聲歎,郭老漢烤著爐火接著說:“你說她摳門吧,有時候她又大方得了不得。桐瑤上大學的時候,她莫名其妙地給瑤瑤拿出兩千元來,屋裏人都懵了。她平時跟人相處一毛不拔、分斤掰兩地,人尋思著她怎存了那麽多錢,還一口氣全給了瑤瑤!自家屋的好笑又好氣,也隻有瑤瑤能把她的錢全套出來!老婆子對其他人是鐵公雞,對瑤瑤可是疼得不行!”
“是是是!瑤瑤也愛她奶奶。我桐瑤大學回來買了瓶指甲油,女子娃兒嘛偏愛那些,回來給她媽、她嫂子染,最後見剩下一點點,也給她奶奶染了。老婆子一聽十個指頭的指甲油值十來塊錢,嚇得手不敢動彈,兩三天沒沾水、沒洗臉,瑤瑤再解釋她愣是不聽!”表哥嶽父言。
“去年有回,桐生媳婦在會上給她買了半斤鹵牛肉,媳婦給她切成碎末末,放在飯盒裏、枕頭邊兒。她舍不得吃,硬生生把牛肉放壞咧!桐生媳婦要扔,她喊著不讓扔,罵罵咧咧的。用紙尿褲還不是一樣!她心想這紙尿褲不便宜,不停地打聽多少錢多少錢,人家一說她心疼地不敢用,憋著憋著又沒辦法,心疼錢又離不了,你說說我姐這人——到頭來啥也放不下!一天天淨為這些事糾結,脾氣倔得誰也不聽!”小姑抱怨大姑媽。
三老一陣俯首輕笑、哎哎呀呀、長籲短歎,曉星坐在旁邊聽得較真,不由地心裏又憐憫又敬佩大姑媽這個人。早年父親跟大姑媽關係不好,一個嫌對方扣扣索索不像長姐的樣子;一個嫌對方遊手好閑糟蹋日子混著等死,姐弟倆互相看不慣,兩家自然聯係少了,導致包曉星對大姑媽的印象一直是一般般。如今聽這一道道啼笑皆非的往事,於不惑之年,她聽得懂了,心酸又敬愛。
包曉星累得癱軟,卻依然不舍入睡,大腦欣然抖擻地沐浴著大姑媽生前的點滴、愛恨、情仇。已過淩晨兩點了,大姑媽房裏的一群老頭老太太也不累,三兩一堆地掰扯,主題全是大姑媽——好的壞的,都成告別,在這間房裏對舊人和往事的告別。
笑談,是世間最好的追悼。
淩晨三點,何致遠依然沒有睡著。近來諸般事,件件在心頭。男人由不得地在揣測奔馳男對桂英是什麽目的,為何他總在桂英身邊,為何兩人那麽親密,為何桂英在危急中想到了向那人求助……今晚的事致遠不停地責怪自己沒有第一時間出現在妻子眼前,責怪自己沒有說服出租車司機開到高架橋上,責怪自己在妻子需要他時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安危……
近來煎熬。桂英忙得暈頭轉向,自己卻焦慮得日夜難安。自打他萌生找原先的教師工作以後,每天不停地修改簡曆、發送簡曆,他設想他是優越的、有資曆的,現實卻狠狠地冷落了他。好幾天了,一封回信也沒有。何致遠一次次地摧毀自己的底線——學校地點離家越來越遠,遠到路程一個半小時也能接受;他原先隻投遞高中老師,現在初中或職業技校的語文老師也可以;希望的待遇從高高在上到不敢提及;甚至不是正式工也可以,勞務派遣或外包合同他亦能接受……中年男人一退再退,近來翻看了不下上千個招聘職位,自己符合條件的很少很少,他天真地以為自己盲投一些說不定還有好運。
石沉大海。
最難過的莫過於他今年四十五歲了,而百分之九十的教師職位應聘條件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年齡三十五周歲以下”,鮮少寬容些寫的是“年齡四十周歲以下”。除了學曆,還有什麽比年齡作為職業生涯的deadline更令人絕望?
後半輩子他該怎麽生存呀?難道當個軟飯男一直被桂英養著?何以忍心看著妻子每逢展會忙得不要命的樣子?羞慚難當,何致遠——這個曾經的高中模範教師優秀班主任、離開職場五年整的中年男人,早悄悄地把工作的範疇擴大了。需用文筆的文秘、博物館解說員、圖書館管理員、社區工作者、文化館工作人員……已然這個年紀了,無可無不可。可惜,他認為非常好的職位招聘條件上寫著博士學曆,他覺得還可以的崗位招聘條件標注應屆生,他說服自己勉強接受的職位入職條件注明三十五周歲以下……怎麽,這座城市沒有一個合適的崗位留給他這個四十五歲的中年人嗎?
懷著僥幸,他發送了無數簡曆。
最終,回以失望,無一個回複。
職場,年輕時易進易出;中年後,有出無進。才離開崗位五年,他深感自己回不去了。倘若有一天桂英因為某種原因失去了工作,那麽,他這一家人該何去何從。致遠近來特別理解妻子每逢展會的瘋狂,越是理解越是心疼。曾經他以為妻子的拚命是桂英小地方出身的愛財所致,曾經他總勸桂英不要那麽勞碌把自己搭進去了劃不來,現在他才知當家人肩上的重擔和憂患。原生家庭的小康小富、二十六載的讀書上學、十八年在高中校園裏的教書育人、五年整脫離社會不愁金錢地安心照顧女兒——何致遠的大半生何其安逸。因為安逸他有些架空,所以,他常常把父母二十六年的供養當成理所當然,把妻子還完房貸的功勞當成一種偶然、幸運或普遍現象,把桂英買車、存款、做投資、買保險的步步謀劃當成是應該的、自然而然的、順理成章的。
他一直以為自己懂得妻子,這段時間短暫地外住和找工作的經曆明確地告訴他:這些年他並未體會到桂英的深遠和重擔。
何致遠空前地崇拜著眼前的女人,有多麽崇拜就有多麽憐惜。馬桂英,不隻是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親、她法律意義上的家人,她更是何致遠這些年的恩人、哥們、唯一摯友。她知道自己的一切秘密,她夠得著自己的笑點或論點,她共享著他貧瘠無聊的人生。她和自己共眠一床一被、一起年輕奮鬥、一起共享父母兄弟、一起作他人父母、一起承天倫之樂、一起慢慢變老……何致遠記不清上一次穿正式一點的衣服是什麽時候了,他明顯和桂英落下了好長的一段距離,他分明地如嶽父所言脫離社會自我封閉了。
在他無意識中漸漸封閉的世界裏,致遠隻剩下桂英這麽一個知心人、老朋友了。
所以,他怎麽可能承受得住失去桂英?哪怕是與她漸行漸遠。失去桂英,等同失去自己。他該不該向桂英問問那個人是誰?為何桂英沒有主動告訴她她有了新的要好的同事或朋友。他該不該把心中的嫉妒說出來?畢竟那人比自己風度翩翩、廣博幽默、優秀成功。他該不該把自己近來的孤獨無用也講出來?好從桂英那裏得到些鼓勵——他在這世界上唯一可得的、唯一起效的鼓勵。
十點多桂英睡熟了他去關門,發現門鎖壞了。門鎖壞了以後中年男人的第一反應是坐在沙發上神誌不清地上網查詢:家裏大門門鎖壞了是什麽征兆?家人目睹車禍是吉是凶?家人受驚後如何驅邪?
臨近十一點,當嶽父用螺絲刀和平頭板子三下五除二地修理好門鎖以後,何致遠驚詫至極。他不知道自己那大半個小時在幹什麽?是什麽讓自己變得六神無主、心竅恍惚、惶惶不安?無能?失敗?自我懷疑?年紀大?還是命運……刹那間何致遠感覺自己老了很多很多,他好像沒有能力應付他本該應付的問題,也沒有能力承擔他本該承擔的責任。
惶恐至極。
一曲《哭祖廟》罷了,眾器頓停;唱戲的老頭收了嗓,回頭擦汗喝茶;聽戲的一圈人紛紛鼓掌呐喊。
“唱得好!好好好!不錯不錯!唱得好……”人群中不少起哄的,包曉星也跟著熱烈鼓掌。
“《下河東》能唱不?一百!”親戚中有人舉著紅票子吆喝。
“有人點了,換一個!”自樂班子的領頭人舉著話筒衝人群喊。
“《四郎探母》?”
“起先唱了,還唱嗎?”帶著厚帽子的領頭人問點戲的主家。
“呐……來個《雪梅吊孝》。”
“對不住咯,這個沒人會唱,您再換一個!”
“《群英會》呢?”舉著百元大鈔的男人問。
“這個可以,但是貴點兒,得一百五!”領頭人在空中做出一百五的手勢來。
“一百五就一百五!”兩人交換鈔票,人群中不少說笑指點的。
“還有點戲的嗎?”自樂班首領問。
“《麒麟山》會唱不?多少錢?”郭家村有個老頭伸手點戲。
“《麒麟山》可以,五十!”
“好!點個《麒麟山》!”
“成!”
領頭人拿了錢,將錢壓在水杯下麵,然後問眾人:“還有人點嗎?沒人點的話唱《下河東》了,唱完了各位還有點的咱再說,成吧!”說完撂下話筒,衝後麵的八口樂人說:“《下河東》,走起——”
頓時,拉二胡的嘎吱嘎吱開始調音,敲板鼓的朝手心裏吐唾沫然後兩手相搓,打快板的拾起兩幅快板擺在空中,唱戲的老漢站出來清嗓子,吹嗩呐的喝完最後一口茶,打鑔子的提起了鍋蓋樣兒的兩麵鑔子。幾聲二胡一起,眾器一齊加入,主唱的老頭亮嗓開唱。
“……河東城困住了宋王太祖,把一個真天子晝夜巡營,黃金鎧日每裏把王裹定,可憐把黃膘馬未解過鞍籠。,王登基二十載幹戈未定,亂五代盡都是各霸稱雄,趙玄郎忍不住百姓叫痛。手提上攀龍棍東打西征,東西殺南北戰三方平定,偏偏的又反了河東白龍,五王八侯都喪命。,朝廊裏無有一人來領兵,歐陽芳掛帥王把人錯用,呼延壽亭為先行,兵行在河東營紮定……”
包曉星在人群中站了半晌,完全聽不懂人家在唱什麽。隻見唱的人抑揚頓挫、粗重有力,聽得人目不轉睛、嘴角咧開,連不少老婆子、小媳婦也夾在其中跟著節奏輕輕點頭。
唱戲點戲,是渭北葬禮上最熱鬧的流程。奠酒、夜宴以後,入殮、埋葬之前,夜裏守靈的幾個小時裏幾乎秦腔不斷。闊綽有錢的人家直接搭個戲台子在村中央、廟旁邊請方圓上有頭麵的戲班子來唱,一般人家多在自家門前搭個棚子請幾口樂人唱一晚。大表哥也是在門口搭了台子,原本請的是八口樂人,晚上宴席結束後二表哥提議再加四口樂人,意在好好給大姑媽的葬禮熱鬧熱鬧。九點多樂人到齊後,擴台子、調燈光、連喇叭,十點多才開始正式開唱。一開場子二表哥撂下一千元先點了八出名戲,消息一出,瞬間吸引了半個村子的男女老少,曉星也跟著來湊熱鬧。
打了幾個哈欠,一看表已經十二點了,包曉星聽累了,叫上啟紅,出離人群,回屋去找小姑。靈堂前擺著幾個火盆,每個火盆邊均圍坐著一堆人俯首細聊;禮房裏郭家村的村民聚在一起說道;桐瑤房裏大表哥和二表哥抽著煙親密熱聊;後廚灶上六七個婦女說說笑笑;二樓聚著桐生、金生、潤生、桐瑤等一群晚輩們,二三十人擠在一處打牌、解悶、嗑瓜子。曉星進了大姑媽的房間,見八九個老頭老太太還在聊天,炕桌上放著暖酒、熱茶,火炕便放著大火爐子,客廳中心加了一個大火盆,整個房間暖烘烘的,專門給老人們添熱賦能。包曉星瞟見熱炕上還有一處空位,二話不說趕緊脫了棉鞋鑽進被窩;啟紅則坐在炕邊上靠火爐取暖,兩表姐妹一左一右坐在小姑邊上,似孩提那般。
和小姑麵對麵聊天的另兩人,一個是大表哥村裏的堂爺爺郭老漢——豁豁牙、歪鼻子、厚皮襖,年紀不高、輩分無敵;另一個是大表哥的嶽父——八字胡、一臉斑、貝雷帽,祖姓劉,排行老三。曉星和啟紅分別喝了些熱水,然後側頭傾聽老人們漫談陳年舊事。
“我講個熱鬧的。哎呀三四十年前的事兒了。那年我姐(包曉星的大姑媽)在會上賣桃子,那時大概立秋了,賣桃的人少。我村裏一家有錢的,當家老婆想吃桃子,兒媳婦去會上買。一看我姐那簍桃子個頭最大,人家誇了幾句說‘你這桃子是會上最好的’,我姐一聽不對勁,說‘那我隻能賣你桃肉,不能賣你桃核,要家家種了我的種,那我還賣啥桃呀’。原本價錢談完了錢也給她了,她冷不防地奪過簍,把那一簍的桃子桃核全用刀子削走了!哎呀呀!那媳婦哭笑不得,把這事說得人盡皆知,後來才知那是我姐。不瞞他爺,這事兒我捂在肚子裏幾十年沒敢跟她對峙,現在死了,終於可以說了!哈哈……”小姑拍著被子大笑,另兩人也低頭笑了半晌。曉星聽得好笑又驚詫,和啟紅對了對眼兒,低頭抿嘴偷樂。
大姑媽的親家、八字胡的劉老三開口:“她(指包曉星的大姑媽)有幾條毛巾已經用得掉絮絮、纏線線了,白的用成了黑的,靠近一聞一股味。我霞霞(劉老三長女、郭朝陽妻子的小名)實在是看不過去了,把那幾條毛巾扔了,給她換了三條新的。為這!老婆子沒少罵霞霞,飯前罵、飯後罵、隔天接著罵!我霞霞回娘家一說起這事委屈得不行。我說霞兒你想想,一個寡婦帶兩娃兒,她要不摳,這日子能過得下去?我霞兒一聽也有道理。現在雖說條件好了、東西不值錢了,但是親家母這性子老了改不了了,東西不爛堅決不扔!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女子霞霞而對她不好呢!哼哈……哎呀……”
“朝陽她媽不容易啊!一個寡婦養兩兒子本來艱難,何況還把其中一個供成了中專、大專!那個時候中專生多吃香呀!老婆子全靠種地、養豬牛羊供給。回回老二(郭朝明)開學了,她媽就賣頭豬或羊,攢個幾百塊給他當生活費。老了老了,倔歸倔、吝歸吝,功勞還是不能埋沒!”豁豁牙、歪鼻子的郭老漢說道。
“對對對……那是那是……”小姑和表哥嶽父點頭稱是。
咽口唾沫,郭老漢繼續開口:“說起賣羊,我記著一件事。老二朝明小時出去放羊,跟人跑到水溝裏去了,結果一群娃娃們隻顧著耍,把羊看遺了。朝明嚇得不敢回去,晚上八點多還在村頭的麥場上溜達哩。我下地回來瞅著他了,一問才知。我就說‘爺領著你回去見你媽去’,結果,他媽一聽老羊不見了,操起掃帚就打,打了幾十下,渾身胡打、下死手地打,朝明疼得不敢喊叫,我擱邊上都嚇壞了,娃兒才十歲呢!我直接把掃帚搶了過來,他媽氣沒消,叫他跪在他大牌位前,跪了整整一晚上!哈哈……這老婆子,能幹是能幹,厲害得怕怕!我南郭村有幾個婆娘是她這脾氣?數來數去不上三!”
“我姐自小比我厲害,擱娘家時她脾氣就大。她不光是對娃娃們厲害,對自己更厲害!前兩天……哦!她走前第三天,我打電話說來看她,桐生媳婦見我要來提前把她房子打掃了一遍。我到了後坐她炕邊上,還沒說幾句話,她嗚嗚哇哇地不停地戳床單——那時候她說不了話了。我一摸單子馬上知道咋回事了。我問她是不是嫌這床單是新的,她嗯嗯嗯地擠眼窩;我說姐啊,你身子癱了、大小失禁了、說不了話了,還顧慮這新單子的問題,她不!一個勁兒地搖頭瞪眼窩,戳著床單哼哼哼,把那塊兒單子戳出了一個窩窩兒!哎呀哎呀……那天我五六點走時給她打招呼說我要回去咧,她還在戳單子——意思是讓我替她說說桐生媳婦!現在想想好笑不?再過三天命都沒了,還想著一條單子!”小姑說完,哼哼輕笑。
“哼哈……”郭老漢、表哥嶽父一齊笑著搖頭。
“我從她房裏出來後,尋見桐生媳婦,拉過來問她。我說‘華華,你奶不停地戳單子是為啥?’人家媳婦馬上笑咧!娃兒說她早上起來拉在炕上了,紙尿褲沒擋住,屋裏沒人願意給她洗單子,桐生媳婦先前從會(集會、農村集市)上買了十來條最便宜的單子專門給她換洗,她嫌可惜的!舍不得用!臨走臨走為這事著氣,你說說我姐這人,哈哈哎呀……”
大表哥嶽父從爐子上端起他的洋瓷茶缸,喝了幾口熱茶,蓋上蓋繼續放爐子上熱著,然後抬起頭說:“我說句實話,朝陽和我霞霞性子軟和,一輩子沒少被老婆子欺負。我霞兒炒個菜油倒多了一碎(小)勺,她不罵到晚上睡覺不消停;朝陽是個老實疙瘩,拿她媽又沒辦法。得虧這幾年有我桐生和他媳婦,沒少替他爸他媽說話。人家兩口子慫不管,把她房裏的舊家具齊齊換了一茬子,她幹瞪眼不敢說!有一回桐生和他媳婦一合計,把她的爛衣服給扔了,那衣服一股子味道,縫縫補補縫縫補補不知多少年了,桐生媳婦想得好專門給她買了一件到膝蓋的羽絨服當是補償,老婆子一看不行啦!指著桐生就罵,桐生一頂嘴,她說不過人家,啊哈哈……再叨叨叨地,娃兒們甩手忙去了,誰聽她嘮叨!結果!她反過來又罵朝陽和我霞霞,他兩口啥都不知被罵了好幾天!”大表哥的老嶽父說完這些話,不停地搖頭哼笑。
“霞霞性子軟,桐生媳婦的性子也軟,但是人家不怕她。我看哦,桐生媳婦根本不拿她當對手,她叨叨她的,人家忙人家的,根本不受她幹擾,她也沒辦法!我姐在我跟前一輩子批判這個數落那個,我看她從來沒說過桐生媳婦!哈哈……熱鬧不?真是一物降一物。”小姑解說。
頓了一會兒,郭老漢在爐子上一邊搓著兩手取暖一邊開口:“不知哪一年,老婆子養了一隻貓,養了大概七八年了。後來老貓丟了,她當是變成野貓了,在村裏尋了幾天再沒尋。幾個月後,那老貓回來了,後兩條腿已經癱了,前兩腿拖著身子一步一步挪到她屋裏咧,她以為貓出車禍還是咋地,反正回來了她很高興。結果一細看,貓蛋蛋沒了!那是被我村的碎娃娃拿刀子割走了。她氣得不行!凡是有娃娃的人家,挨家挨戶地在門前罵,罵了好幾天!村裏人還問我‘你後巷的侄子媳婦是不是瘋了’,我一問朝陽才曉得啥事。哎呀……你說說為這事,得罪了半村人!哼哈哈……”
“厲害歸厲害,我姐根子上還是心善!我經常見她喂雀雀啥的,路上遇見要飯的,身上但凡有吃的她都忍不住給些。”
“那年她去她老二家,朝明買的房子廁所跟廚房隔著一道牆。老二媳婦做飯的時候她去上廁所,結果聲大得兩邊都不好意思。打那後老婆子嚇得不敢上廁所了,憋了好幾天!村裏人一說起這事笑得不行,老婆子自打那以後再沒去過她老二家,嫌打攪人家!”
“嗯!我親家母這人說複雜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我跟她打交道這幾十年,恩怨分明,有事說事,不牽連啥。而且,老婆子從不占你便宜!像我付家灣的親家、我兒子他丈人這兩家,走動得親密,但是矛盾不少。朝陽她媽這人是跟親戚們、跟村裏人、跟自家屋人(堂親)不太親近,結果矛盾也少,關係越簡單越不叵煩。這一點看起來,人家還是明智的。兄弟姐妹、表親妯娌之間生了嫌隙,最難處理。”
“嗯……是是是。”小姑和郭老漢點頭讚同。
幾聲歎,郭老漢烤著爐火接著說:“你說她摳門吧,有時候她又大方得了不得。桐瑤上大學的時候,她莫名其妙地給瑤瑤拿出兩千元來,屋裏人都懵了。她平時跟人相處一毛不拔、分斤掰兩地,人尋思著她怎存了那麽多錢,還一口氣全給了瑤瑤!自家屋的好笑又好氣,也隻有瑤瑤能把她的錢全套出來!老婆子對其他人是鐵公雞,對瑤瑤可是疼得不行!”
“是是是!瑤瑤也愛她奶奶。我桐瑤大學回來買了瓶指甲油,女子娃兒嘛偏愛那些,回來給她媽、她嫂子染,最後見剩下一點點,也給她奶奶染了。老婆子一聽十個指頭的指甲油值十來塊錢,嚇得手不敢動彈,兩三天沒沾水、沒洗臉,瑤瑤再解釋她愣是不聽!”表哥嶽父言。
“去年有回,桐生媳婦在會上給她買了半斤鹵牛肉,媳婦給她切成碎末末,放在飯盒裏、枕頭邊兒。她舍不得吃,硬生生把牛肉放壞咧!桐生媳婦要扔,她喊著不讓扔,罵罵咧咧的。用紙尿褲還不是一樣!她心想這紙尿褲不便宜,不停地打聽多少錢多少錢,人家一說她心疼地不敢用,憋著憋著又沒辦法,心疼錢又離不了,你說說我姐這人——到頭來啥也放不下!一天天淨為這些事糾結,脾氣倔得誰也不聽!”小姑抱怨大姑媽。
三老一陣俯首輕笑、哎哎呀呀、長籲短歎,曉星坐在旁邊聽得較真,不由地心裏又憐憫又敬佩大姑媽這個人。早年父親跟大姑媽關係不好,一個嫌對方扣扣索索不像長姐的樣子;一個嫌對方遊手好閑糟蹋日子混著等死,姐弟倆互相看不慣,兩家自然聯係少了,導致包曉星對大姑媽的印象一直是一般般。如今聽這一道道啼笑皆非的往事,於不惑之年,她聽得懂了,心酸又敬愛。
包曉星累得癱軟,卻依然不舍入睡,大腦欣然抖擻地沐浴著大姑媽生前的點滴、愛恨、情仇。已過淩晨兩點了,大姑媽房裏的一群老頭老太太也不累,三兩一堆地掰扯,主題全是大姑媽——好的壞的,都成告別,在這間房裏對舊人和往事的告別。
笑談,是世間最好的追悼。
淩晨三點,何致遠依然沒有睡著。近來諸般事,件件在心頭。男人由不得地在揣測奔馳男對桂英是什麽目的,為何他總在桂英身邊,為何兩人那麽親密,為何桂英在危急中想到了向那人求助……今晚的事致遠不停地責怪自己沒有第一時間出現在妻子眼前,責怪自己沒有說服出租車司機開到高架橋上,責怪自己在妻子需要他時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安危……
近來煎熬。桂英忙得暈頭轉向,自己卻焦慮得日夜難安。自打他萌生找原先的教師工作以後,每天不停地修改簡曆、發送簡曆,他設想他是優越的、有資曆的,現實卻狠狠地冷落了他。好幾天了,一封回信也沒有。何致遠一次次地摧毀自己的底線——學校地點離家越來越遠,遠到路程一個半小時也能接受;他原先隻投遞高中老師,現在初中或職業技校的語文老師也可以;希望的待遇從高高在上到不敢提及;甚至不是正式工也可以,勞務派遣或外包合同他亦能接受……中年男人一退再退,近來翻看了不下上千個招聘職位,自己符合條件的很少很少,他天真地以為自己盲投一些說不定還有好運。
石沉大海。
最難過的莫過於他今年四十五歲了,而百分之九十的教師職位應聘條件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年齡三十五周歲以下”,鮮少寬容些寫的是“年齡四十周歲以下”。除了學曆,還有什麽比年齡作為職業生涯的deadline更令人絕望?
後半輩子他該怎麽生存呀?難道當個軟飯男一直被桂英養著?何以忍心看著妻子每逢展會忙得不要命的樣子?羞慚難當,何致遠——這個曾經的高中模範教師優秀班主任、離開職場五年整的中年男人,早悄悄地把工作的範疇擴大了。需用文筆的文秘、博物館解說員、圖書館管理員、社區工作者、文化館工作人員……已然這個年紀了,無可無不可。可惜,他認為非常好的職位招聘條件上寫著博士學曆,他覺得還可以的崗位招聘條件標注應屆生,他說服自己勉強接受的職位入職條件注明三十五周歲以下……怎麽,這座城市沒有一個合適的崗位留給他這個四十五歲的中年人嗎?
懷著僥幸,他發送了無數簡曆。
最終,回以失望,無一個回複。
職場,年輕時易進易出;中年後,有出無進。才離開崗位五年,他深感自己回不去了。倘若有一天桂英因為某種原因失去了工作,那麽,他這一家人該何去何從。致遠近來特別理解妻子每逢展會的瘋狂,越是理解越是心疼。曾經他以為妻子的拚命是桂英小地方出身的愛財所致,曾經他總勸桂英不要那麽勞碌把自己搭進去了劃不來,現在他才知當家人肩上的重擔和憂患。原生家庭的小康小富、二十六載的讀書上學、十八年在高中校園裏的教書育人、五年整脫離社會不愁金錢地安心照顧女兒——何致遠的大半生何其安逸。因為安逸他有些架空,所以,他常常把父母二十六年的供養當成理所當然,把妻子還完房貸的功勞當成一種偶然、幸運或普遍現象,把桂英買車、存款、做投資、買保險的步步謀劃當成是應該的、自然而然的、順理成章的。
他一直以為自己懂得妻子,這段時間短暫地外住和找工作的經曆明確地告訴他:這些年他並未體會到桂英的深遠和重擔。
何致遠空前地崇拜著眼前的女人,有多麽崇拜就有多麽憐惜。馬桂英,不隻是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親、她法律意義上的家人,她更是何致遠這些年的恩人、哥們、唯一摯友。她知道自己的一切秘密,她夠得著自己的笑點或論點,她共享著他貧瘠無聊的人生。她和自己共眠一床一被、一起年輕奮鬥、一起共享父母兄弟、一起作他人父母、一起承天倫之樂、一起慢慢變老……何致遠記不清上一次穿正式一點的衣服是什麽時候了,他明顯和桂英落下了好長的一段距離,他分明地如嶽父所言脫離社會自我封閉了。
在他無意識中漸漸封閉的世界裏,致遠隻剩下桂英這麽一個知心人、老朋友了。
所以,他怎麽可能承受得住失去桂英?哪怕是與她漸行漸遠。失去桂英,等同失去自己。他該不該向桂英問問那個人是誰?為何桂英沒有主動告訴她她有了新的要好的同事或朋友。他該不該把心中的嫉妒說出來?畢竟那人比自己風度翩翩、廣博幽默、優秀成功。他該不該把自己近來的孤獨無用也講出來?好從桂英那裏得到些鼓勵——他在這世界上唯一可得的、唯一起效的鼓勵。
十點多桂英睡熟了他去關門,發現門鎖壞了。門鎖壞了以後中年男人的第一反應是坐在沙發上神誌不清地上網查詢:家裏大門門鎖壞了是什麽征兆?家人目睹車禍是吉是凶?家人受驚後如何驅邪?
臨近十一點,當嶽父用螺絲刀和平頭板子三下五除二地修理好門鎖以後,何致遠驚詫至極。他不知道自己那大半個小時在幹什麽?是什麽讓自己變得六神無主、心竅恍惚、惶惶不安?無能?失敗?自我懷疑?年紀大?還是命運……刹那間何致遠感覺自己老了很多很多,他好像沒有能力應付他本該應付的問題,也沒有能力承擔他本該承擔的責任。
惶恐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