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島上渡口處,數十人為龍焱等人送別。
“諸位便送到這兒吧,趙弘叔,他日甘寧他們就拜托你多加照顧了!”龍焱拱手道。
趙弘受寵若驚,“特使大人,當不得,當不得,既然是特使大人的朋友,我自是照拂,就算特使大人不說,我也會照做的。”
“甘寧兄,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我們就走了。”說完,龍焱便轉身上了船。
“恩公保重!他日我便來尋你!”甘寧拜道。
船夫撐船駛離小島,龍焱望向甘寧高聲吟道:
“《贈甘寧》
龍焱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壯士聲。
巴郡江水深千尺,
不及甘寧送我情!”
南華真人在旁也頗為動容,“徒兒,莫要傷感,他日你與甘寧必會相見,此詩也會流芳百世的。”
哎,對不起了,太白兄與汪倫兄,以後可能沒你們什麽事兒了。而一旁的船夫早已將此詩記在那衣袍上。
龍焱一行人順江一路東向,到了荊州之後,便與船家分別了。船家上岸之後便將龍焱作的詩傳揚了出去,很快的,整個荊州都知曉了,最後大漢的文人都知道有一位六歲神童叫龍焱,作了兩首驚世駭俗的詩文,《蜀道難》和《贈甘寧》。但是,又有一部分人覺得不可能,六歲孩童怎麽作的出如此佳作。但是不管怎樣,巴蜀是真的聞名了一回。
而此時的龍焱師徒已經到了豫州的汝南郡,曆史上汝南郡是袁氏家族的地盤,自第一代袁安任司徒開始,袁氏陸陸續續四代出了三位三公大臣。分別是第二代袁敞任司空之職,三代袁湯任太尉以及現在的袁逢任司空。可以說,汝南郡就是袁氏家族的一言堂。龍焱師徒來到了汝南郡的一個酒館處坐下。
“各位,最近聽聞大漢出了一六歲神童,其名龍焱,作下的《蜀道難》與《贈甘寧》廣為流傳。”一藍袍儒士說道。
“張兄,此等之事,我等怎會不知,據說他身邊時常跟著一道袍老者。”另外一位素袍儒生說道。
“咦?眾位請看,那倆人是否就是他們?”一褐袍儒生指著龍焱與南華真人說道。
“徒兒,看來你已經出名了,連師父我都跟著沾光了,哈哈哈!”南華真人打趣道。
“喂,小孩,你可是那傳說的神童龍焱?”一錦袍儒生無禮的問道。
龍焱卻是拱手問道:“敢問兄台尊姓大名?”
錦袍儒生自豪的說道:“吾乃袁氏袁萊。”
龍焱卻是笑道:“兄台真會說笑,兄台怎麽可能是袁氏的人。素聞袁氏四世三公,為天下文人表率,袁氏三公使天下多少人欽佩,其族人都是儀表堂堂,待人更是彬彬有禮。兄台如此失禮,又怎會是袁氏族人呢?”
“你......”袁萊氣結,卻也不好爭辯,自己無禮在先,且對麵龍焱卻是舉止有禮,若是計較,則會傳出袁氏袁萊不如孩童的說法。如果堅持說自己是袁氏族人,那又辱沒了袁氏的名聲,這個孩童不簡單,三言兩語就已經將自己推到極為尷尬的局麵。
袁萊想了想,便是說道:“想必閣下就是所傳的龍焱了,卻不知大漢何時有聾啞的聾姓。”袁萊此話就有點折損的味道了,眾人都知道《贈甘寧》裏頭已經有龍焱的姓名了。
龍焱卻是拱手笑道:“這位自稱袁萊的兄台就說笑了,兄台可知我自巴蜀前來倒是遇見一稀奇動物,不知為何物,還請兄台賜教。”
袁萊有些飄飄然,“說來聽聽。”
龍焱慢條斯理的說道:“此物渾身棕毛有四足,牙齒鋒利,搖尾吐舌,奔如疾風。還請兄台解惑。”
袁萊不屑的回道:“是狗!”心想,什麽神童,不過如此,狗都不知道。
“哦~”龍焱恍然,“原來(袁萊)是狗,原來是狗啊,我說呢,長見識了,長見識了!多謝兄台為在下解惑。”
袁萊剛剛得意完卻被罵作是狗,但是他又挑不出龍焱說的話有毛病。而周圍的人都是覺得龍焱的不凡,南華真人則是撫須頷首,頗為滿意。
袁萊眼睛一轉,又生一計,“龍小弟,哪裏話,素聞龍小弟機智過人,文采斐然,我這有一上聯:昨日青空,三兩鳥雀翔天際。不知龍小弟是否對的出來。”
“今夜碧海,萬千魚蝦躍灘頭。”龍焱淡然回道。
“對的好!”周圍儒生一陣喝彩。
“一方天,一口井,井中之蛙可悲可笑。”
“一口鍋,一隻甕,甕中之鱉可燉可燒。”
“哈哈哈!”周圍儒生笑道。
“家祖袁安,子孫四世三公。哼!”
“高祖劉邦,後世千秋萬代。切!”
“好!你等著。”說完,袁萊便灰溜溜的走了,今天麵子是丟下了。
龍焱對這種人也不搭理,他們師徒二人在汝南郡歇息了幾日便向潁川方向走去。
此時袁府某宅院中,“公子,他們出城了!”一下人打扮的人對一錦袍儒生拜道。
“人都安排好了嗎?”卻見那說話的錦袍男子正是袁萊。
“公子,都安排好了,給了城外附近一夥山賊銀兩,讓他們快到南陽郡的時候再下手,保證神不知鬼不覺。”下人謙卑的回道。
“哼!敢讓本公子失了麵子,就算你是神童又如何?到頭來,還不是死在匪徒刀下。”袁萊說道。
此時的南華真人師徒離開汝南郡約莫兩日,走到一山頭,卻見前麵大樹下站了五六十人,皆是山賊打扮。為首一漢子上前來,“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你倆納命來!”
那漢子提著刀便要向龍焱二人頭上招呼,龍焱剛想抵擋,“嗖!”一隻利箭突然從右邊射來,“噗呲!”一股大力將漢子左推一米遠,利箭穿過漢子喉嚨射向左邊一棵大樹,“嘟!”箭支入木三分。好箭法,龍焱心中想到。
“賊人,休得傷他人姓名!”一道聲音從右邊傳來。
隻見右邊約莫四十丈(漢一丈=2.42米)外有一魁梧男子,男子身長八尺有六(208cm),約莫三十來歲,衣著褐色布袍,頭係紫色頭巾,褐麵短須,眼神犀利。此時他右手持著一赤色寶弓,腰間別著一把三尺有餘的刀,背上背著一箭囊。
男子再次搭弓射箭,利箭離弦,飛向山賊群中,“噗呲!”利箭射中前麵一人後,繼續向後飛去,連著一共射死五人,皆穿脖而過。賊人見了心驚,四散而逃。
“諸位便送到這兒吧,趙弘叔,他日甘寧他們就拜托你多加照顧了!”龍焱拱手道。
趙弘受寵若驚,“特使大人,當不得,當不得,既然是特使大人的朋友,我自是照拂,就算特使大人不說,我也會照做的。”
“甘寧兄,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我們就走了。”說完,龍焱便轉身上了船。
“恩公保重!他日我便來尋你!”甘寧拜道。
船夫撐船駛離小島,龍焱望向甘寧高聲吟道:
“《贈甘寧》
龍焱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壯士聲。
巴郡江水深千尺,
不及甘寧送我情!”
南華真人在旁也頗為動容,“徒兒,莫要傷感,他日你與甘寧必會相見,此詩也會流芳百世的。”
哎,對不起了,太白兄與汪倫兄,以後可能沒你們什麽事兒了。而一旁的船夫早已將此詩記在那衣袍上。
龍焱一行人順江一路東向,到了荊州之後,便與船家分別了。船家上岸之後便將龍焱作的詩傳揚了出去,很快的,整個荊州都知曉了,最後大漢的文人都知道有一位六歲神童叫龍焱,作了兩首驚世駭俗的詩文,《蜀道難》和《贈甘寧》。但是,又有一部分人覺得不可能,六歲孩童怎麽作的出如此佳作。但是不管怎樣,巴蜀是真的聞名了一回。
而此時的龍焱師徒已經到了豫州的汝南郡,曆史上汝南郡是袁氏家族的地盤,自第一代袁安任司徒開始,袁氏陸陸續續四代出了三位三公大臣。分別是第二代袁敞任司空之職,三代袁湯任太尉以及現在的袁逢任司空。可以說,汝南郡就是袁氏家族的一言堂。龍焱師徒來到了汝南郡的一個酒館處坐下。
“各位,最近聽聞大漢出了一六歲神童,其名龍焱,作下的《蜀道難》與《贈甘寧》廣為流傳。”一藍袍儒士說道。
“張兄,此等之事,我等怎會不知,據說他身邊時常跟著一道袍老者。”另外一位素袍儒生說道。
“咦?眾位請看,那倆人是否就是他們?”一褐袍儒生指著龍焱與南華真人說道。
“徒兒,看來你已經出名了,連師父我都跟著沾光了,哈哈哈!”南華真人打趣道。
“喂,小孩,你可是那傳說的神童龍焱?”一錦袍儒生無禮的問道。
龍焱卻是拱手問道:“敢問兄台尊姓大名?”
錦袍儒生自豪的說道:“吾乃袁氏袁萊。”
龍焱卻是笑道:“兄台真會說笑,兄台怎麽可能是袁氏的人。素聞袁氏四世三公,為天下文人表率,袁氏三公使天下多少人欽佩,其族人都是儀表堂堂,待人更是彬彬有禮。兄台如此失禮,又怎會是袁氏族人呢?”
“你......”袁萊氣結,卻也不好爭辯,自己無禮在先,且對麵龍焱卻是舉止有禮,若是計較,則會傳出袁氏袁萊不如孩童的說法。如果堅持說自己是袁氏族人,那又辱沒了袁氏的名聲,這個孩童不簡單,三言兩語就已經將自己推到極為尷尬的局麵。
袁萊想了想,便是說道:“想必閣下就是所傳的龍焱了,卻不知大漢何時有聾啞的聾姓。”袁萊此話就有點折損的味道了,眾人都知道《贈甘寧》裏頭已經有龍焱的姓名了。
龍焱卻是拱手笑道:“這位自稱袁萊的兄台就說笑了,兄台可知我自巴蜀前來倒是遇見一稀奇動物,不知為何物,還請兄台賜教。”
袁萊有些飄飄然,“說來聽聽。”
龍焱慢條斯理的說道:“此物渾身棕毛有四足,牙齒鋒利,搖尾吐舌,奔如疾風。還請兄台解惑。”
袁萊不屑的回道:“是狗!”心想,什麽神童,不過如此,狗都不知道。
“哦~”龍焱恍然,“原來(袁萊)是狗,原來是狗啊,我說呢,長見識了,長見識了!多謝兄台為在下解惑。”
袁萊剛剛得意完卻被罵作是狗,但是他又挑不出龍焱說的話有毛病。而周圍的人都是覺得龍焱的不凡,南華真人則是撫須頷首,頗為滿意。
袁萊眼睛一轉,又生一計,“龍小弟,哪裏話,素聞龍小弟機智過人,文采斐然,我這有一上聯:昨日青空,三兩鳥雀翔天際。不知龍小弟是否對的出來。”
“今夜碧海,萬千魚蝦躍灘頭。”龍焱淡然回道。
“對的好!”周圍儒生一陣喝彩。
“一方天,一口井,井中之蛙可悲可笑。”
“一口鍋,一隻甕,甕中之鱉可燉可燒。”
“哈哈哈!”周圍儒生笑道。
“家祖袁安,子孫四世三公。哼!”
“高祖劉邦,後世千秋萬代。切!”
“好!你等著。”說完,袁萊便灰溜溜的走了,今天麵子是丟下了。
龍焱對這種人也不搭理,他們師徒二人在汝南郡歇息了幾日便向潁川方向走去。
此時袁府某宅院中,“公子,他們出城了!”一下人打扮的人對一錦袍儒生拜道。
“人都安排好了嗎?”卻見那說話的錦袍男子正是袁萊。
“公子,都安排好了,給了城外附近一夥山賊銀兩,讓他們快到南陽郡的時候再下手,保證神不知鬼不覺。”下人謙卑的回道。
“哼!敢讓本公子失了麵子,就算你是神童又如何?到頭來,還不是死在匪徒刀下。”袁萊說道。
此時的南華真人師徒離開汝南郡約莫兩日,走到一山頭,卻見前麵大樹下站了五六十人,皆是山賊打扮。為首一漢子上前來,“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你倆納命來!”
那漢子提著刀便要向龍焱二人頭上招呼,龍焱剛想抵擋,“嗖!”一隻利箭突然從右邊射來,“噗呲!”一股大力將漢子左推一米遠,利箭穿過漢子喉嚨射向左邊一棵大樹,“嘟!”箭支入木三分。好箭法,龍焱心中想到。
“賊人,休得傷他人姓名!”一道聲音從右邊傳來。
隻見右邊約莫四十丈(漢一丈=2.42米)外有一魁梧男子,男子身長八尺有六(208cm),約莫三十來歲,衣著褐色布袍,頭係紫色頭巾,褐麵短須,眼神犀利。此時他右手持著一赤色寶弓,腰間別著一把三尺有餘的刀,背上背著一箭囊。
男子再次搭弓射箭,利箭離弦,飛向山賊群中,“噗呲!”利箭射中前麵一人後,繼續向後飛去,連著一共射死五人,皆穿脖而過。賊人見了心驚,四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