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二人又怔愣了許久,這才反應過來說話。
李天嵐道:“你就是陳若雲,當真?”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神情竟然有些歡喜。
我點點頭:“是又如何?”
李天洛歡喜,道:“這麽說你就是我的嫂嫂啦,那不就好說了,咱們都是自家人,為何不能將這琴賣給我啊?別說賣給我了,你要是願意也可以送給我的。”
我眉頭一皺,這姑娘……什麽邏輯。
“誰是你的嫂嫂?”
姑娘眼睛眨了眨:“你啊。”
我搖搖頭,道:“我不跟你們扯這些有的沒的情緒,在我這琴行裏頭就說買琴的事兒。”
李天嵐笑了笑,“好,縱然你是我未過門的妻子,這把琴也不賣嗎?”
我不理他,而是看向李天洛。
“你為什麽喜歡這把琴?”
女子眨了眨眼睛,認真地答:“這把琴材質實屬上乘,而且瞧著頗有些古樸顏色,我是個好琴之人,實在是喜歡這把琴。”
我歎了口氣,往裏走了兩步,拿過了伏羲琴。
“你說你喜歡這把琴,可是琴要會彈才能物盡其用。你若是彈得不好,我是萬萬不會賣給你的。”
李天洛一喜,接過了我手中的伏羲琴。
貴家小姐,就算對琴棋書畫再精通,能比得上神仙精通?就算對伏羲琴再喜歡,她與伏羲琴也沒有緣分。
索性,我便讓她死了這條心,往後也不會有人再打伏羲琴的主意了。
女子玉指微撥。
“錚——”
隨即我卻一驚!小小閨閣女兒,奏的竟然是《廣陵散》。
嵇康之作。
嵇康消極避世,崇尚老莊,但他又對當時的當政者不滿,卻又無可奈何,所以隻好寄情於山水,縱情於酒色之間。廣陵散講的就是春秋時期因對朝廷不滿,所以聶政怒而去刺殺當朝丞相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在某種層麵跟嵇康的精神世界相符,所以他才非常喜歡這首曲子。
聶政的父親奉命為韓王鑄劍,不過過了交工的日期,寶劍還沒有鑄造好,生性殘暴的韓王就怒而殺了聶政的父親。此時,聶政還沒出生,等他出生長大後,立下誓言要為父親報仇,有一次,他在山中遇到了一位神仙,這個神仙知道他的境遇之後,就教他奏琴和易容術。學成之後,聶政就到了韓國的鬧市之中彈琴,所有人都忍不住停下來欣賞聆聽。
韓王聽說這件事後,十分好奇,於是就讓人把聶政帶到王宮裏去為他彈奏,彈到一半時,聶政趁眾人都聽得入迷,於是拿出藏匿在琴盒中的寶劍,刺殺了韓王,終於為父親報了仇。刺殺成功後的聶政被人圍住,沒有逃脫,他死後屍體被扔在鬧市之中,沒有人敢認領。隻有聽說自己兒子已死的母親,來聶政的屍體前,痛哭不已,不久後也因為傷心過度去世了。
嵇康年輕時,一次夜宿洛西華陽亭。夜晚無眠,就彈起琴來,不知不覺夜深了。他起身收琴,卻發現有一老者,在他身後一直認真聽他彈奏。嵇康就問他:“老人家,看你聽這麽認真,想來也會彈琴吧,能否指點一二?”老人笑了笑,說:“略懂點吧。”嵇康見老人貌不驚人,也不認為他真能懂琴,就存心試老者一試:“請老人家說說我彈得有哪些不足之處?”老人家拈著花白胡子說:“你隻有技巧卻無感情,你並沒彈出剛才那首曲子的悲壯來。”嵇康一聽恍然大悟,的確如此,於是虛心求教。
老人也不推辭,整好衣冠,坐下先閉目沉思良久。然後,老人才從容撥動琴弦。老人彈奏的就是《廣陵散》,《廣陵散》一曲取之“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曲中包括了“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樂段,用琴聲演繹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也有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老人彈得氣勢磅礴,旋律變化萬千,嵇康聽到如癡如醉。琴聲戛然而止,嵇康才如夢方醒。回過神來,嵇康懇請老人家把這絕技傳授給他,老人也覺得這個年輕人肯虛心受教也很是欣慰,於是答應教他。老人說:“一首曲子,你應先了解它的來曆,以及所描述的內容,然後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才能彈好它。”於是就給他講起這古典的來曆。原來,這古曲流傳在廣陵(今揚州)地方,名為《廣陵散》。“散”是一種琴曲的名稱。《廣陵散》描寫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
聶政的父親是個鑄劍師,給韓王鑄劍,結果過了期限,被韓王殺。聶政長大後一直想替父報仇,一次混進王宮,卻被侍衛發覺,隻好逃進深山。後來他聽說韓王喜歡聽琴,就想扮作琴師接近韓王。在山裏,他請了位琴師教他彈琴,經過多年的苦練他終於彈得一手好琴。於是他到京城的城樓下彈琴,當時“觀者如堵,馬牛止聽”,韓王也聽說了,就派人讓他進宮裏表演。為了怕人認出他,他用塗漆來改變膚色,用石頭砸掉牙齒;為了改變聲音,他吞炭入口把嗓子弄啞,他已經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再無人認出他。進宮時,聶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中。彈奏時,他離韓王很近,趁韓王聚精會神聽曲時,突然拔出匕首,把韓王刺死。宮裏的人都驚呆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聶政已經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徹底毀容了,然後自刎而死。官府將他的屍體扔到街上,懸賞千金讓人舉報這刺客的姓氏、親人、籍貫。聶政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覺得是自己的兒子才做得出這樣的事情,便跑去抱起屍體大聲痛哭,對著圍觀的人們說:“這是我兒聶政,他為報父仇,殺死暴君,又怕連累家人而毀容。但是,我怎能貪生而不讓兒子名揚於世呢!”最後哭死當場。
一首琴曲的背後暗藏了一場淒涼的故事。
這樣一首曲子,今天竟然能被一個大家閨秀所彈奏出來。
“李小姐這番境界到時讓我吃驚。”
女子聞言,收起了彈琴時的那悲戚神色,轉而明媚開朗,笑顏如同春日海棠。
“到你彈了。”
李天嵐道:“你就是陳若雲,當真?”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神情竟然有些歡喜。
我點點頭:“是又如何?”
李天洛歡喜,道:“這麽說你就是我的嫂嫂啦,那不就好說了,咱們都是自家人,為何不能將這琴賣給我啊?別說賣給我了,你要是願意也可以送給我的。”
我眉頭一皺,這姑娘……什麽邏輯。
“誰是你的嫂嫂?”
姑娘眼睛眨了眨:“你啊。”
我搖搖頭,道:“我不跟你們扯這些有的沒的情緒,在我這琴行裏頭就說買琴的事兒。”
李天嵐笑了笑,“好,縱然你是我未過門的妻子,這把琴也不賣嗎?”
我不理他,而是看向李天洛。
“你為什麽喜歡這把琴?”
女子眨了眨眼睛,認真地答:“這把琴材質實屬上乘,而且瞧著頗有些古樸顏色,我是個好琴之人,實在是喜歡這把琴。”
我歎了口氣,往裏走了兩步,拿過了伏羲琴。
“你說你喜歡這把琴,可是琴要會彈才能物盡其用。你若是彈得不好,我是萬萬不會賣給你的。”
李天洛一喜,接過了我手中的伏羲琴。
貴家小姐,就算對琴棋書畫再精通,能比得上神仙精通?就算對伏羲琴再喜歡,她與伏羲琴也沒有緣分。
索性,我便讓她死了這條心,往後也不會有人再打伏羲琴的主意了。
女子玉指微撥。
“錚——”
隨即我卻一驚!小小閨閣女兒,奏的竟然是《廣陵散》。
嵇康之作。
嵇康消極避世,崇尚老莊,但他又對當時的當政者不滿,卻又無可奈何,所以隻好寄情於山水,縱情於酒色之間。廣陵散講的就是春秋時期因對朝廷不滿,所以聶政怒而去刺殺當朝丞相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在某種層麵跟嵇康的精神世界相符,所以他才非常喜歡這首曲子。
聶政的父親奉命為韓王鑄劍,不過過了交工的日期,寶劍還沒有鑄造好,生性殘暴的韓王就怒而殺了聶政的父親。此時,聶政還沒出生,等他出生長大後,立下誓言要為父親報仇,有一次,他在山中遇到了一位神仙,這個神仙知道他的境遇之後,就教他奏琴和易容術。學成之後,聶政就到了韓國的鬧市之中彈琴,所有人都忍不住停下來欣賞聆聽。
韓王聽說這件事後,十分好奇,於是就讓人把聶政帶到王宮裏去為他彈奏,彈到一半時,聶政趁眾人都聽得入迷,於是拿出藏匿在琴盒中的寶劍,刺殺了韓王,終於為父親報了仇。刺殺成功後的聶政被人圍住,沒有逃脫,他死後屍體被扔在鬧市之中,沒有人敢認領。隻有聽說自己兒子已死的母親,來聶政的屍體前,痛哭不已,不久後也因為傷心過度去世了。
嵇康年輕時,一次夜宿洛西華陽亭。夜晚無眠,就彈起琴來,不知不覺夜深了。他起身收琴,卻發現有一老者,在他身後一直認真聽他彈奏。嵇康就問他:“老人家,看你聽這麽認真,想來也會彈琴吧,能否指點一二?”老人笑了笑,說:“略懂點吧。”嵇康見老人貌不驚人,也不認為他真能懂琴,就存心試老者一試:“請老人家說說我彈得有哪些不足之處?”老人家拈著花白胡子說:“你隻有技巧卻無感情,你並沒彈出剛才那首曲子的悲壯來。”嵇康一聽恍然大悟,的確如此,於是虛心求教。
老人也不推辭,整好衣冠,坐下先閉目沉思良久。然後,老人才從容撥動琴弦。老人彈奏的就是《廣陵散》,《廣陵散》一曲取之“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曲中包括了“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樂段,用琴聲演繹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也有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老人彈得氣勢磅礴,旋律變化萬千,嵇康聽到如癡如醉。琴聲戛然而止,嵇康才如夢方醒。回過神來,嵇康懇請老人家把這絕技傳授給他,老人也覺得這個年輕人肯虛心受教也很是欣慰,於是答應教他。老人說:“一首曲子,你應先了解它的來曆,以及所描述的內容,然後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才能彈好它。”於是就給他講起這古典的來曆。原來,這古曲流傳在廣陵(今揚州)地方,名為《廣陵散》。“散”是一種琴曲的名稱。《廣陵散》描寫的是勇士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
聶政的父親是個鑄劍師,給韓王鑄劍,結果過了期限,被韓王殺。聶政長大後一直想替父報仇,一次混進王宮,卻被侍衛發覺,隻好逃進深山。後來他聽說韓王喜歡聽琴,就想扮作琴師接近韓王。在山裏,他請了位琴師教他彈琴,經過多年的苦練他終於彈得一手好琴。於是他到京城的城樓下彈琴,當時“觀者如堵,馬牛止聽”,韓王也聽說了,就派人讓他進宮裏表演。為了怕人認出他,他用塗漆來改變膚色,用石頭砸掉牙齒;為了改變聲音,他吞炭入口把嗓子弄啞,他已經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再無人認出他。進宮時,聶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中。彈奏時,他離韓王很近,趁韓王聚精會神聽曲時,突然拔出匕首,把韓王刺死。宮裏的人都驚呆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聶政已經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徹底毀容了,然後自刎而死。官府將他的屍體扔到街上,懸賞千金讓人舉報這刺客的姓氏、親人、籍貫。聶政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覺得是自己的兒子才做得出這樣的事情,便跑去抱起屍體大聲痛哭,對著圍觀的人們說:“這是我兒聶政,他為報父仇,殺死暴君,又怕連累家人而毀容。但是,我怎能貪生而不讓兒子名揚於世呢!”最後哭死當場。
一首琴曲的背後暗藏了一場淒涼的故事。
這樣一首曲子,今天竟然能被一個大家閨秀所彈奏出來。
“李小姐這番境界到時讓我吃驚。”
女子聞言,收起了彈琴時的那悲戚神色,轉而明媚開朗,笑顏如同春日海棠。
“到你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