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閣主後來也來了信,但沒有說什麽別的,隻叫黃樓照顧好自己,劍南道山雨欲來,怕她太過要強,會把自己折在裏麵。
她夜深了會拿著朱閣主這兩年的書信反複看,總想著他對自己如慈父一般殷殷關切,自己變成今天這樣,他必傷心,隻是不說。她也翻閱弟弟的信件,但他大概還不知道這大半年來的事情。原本她無憂無慮,每日到了早夜就犯困,醒來天已大亮,現在越加熬得晚,呆坐房裏無所事事。
她百無聊賴時會想想秦棠姬,此人五年來都未現身,若還活著,今歲應當十九了。教內這麽多人手,尋了她這些年都不見蹤影,有沒有人想過她其實早已死了呢?畢竟追殺她的人那麽強悍;可若是教內的人就算猜測秦棠姬死了,也不讓自己做教主,這就有些難辦。難不成不管是冥壽陽壽,總之等到她三十二歲那年,不得已才會讓位於他人麽?那可是整整十三年嗬,十三年蝕月教都這樣群龍無首嗎?
弟弟呢,他還信守那誓言麽?見不到的人和死人又有什麽區別?
她輾轉反側,終於忽然從床上坐起。她不能任憑事情這樣下去,就是殺不了秦棠姬,她也要為自己掙點什麽。
次日她就在之前的弟子裏問,尋了個至今還常常給湖州的家人去信的,命他在信中清清楚楚地寫上自己在成都郊外見了秦棠姬,又看見她死於惡鬥之中。黃樓算是見過秦棠姬一麵,知道她大概長什麽模樣,特意叫這弟子在信裏說是個“額上有紅痕、眉目上挑、麵有怒氣、使長劍的女子”,這世上縱是還有其他的觀音奴,長成這樣的也隻能是秦棠姬了。
那弟子戰戰兢兢地寫完,將信箋封上,親手交到她掌中。她得了這信,隻猶豫了半日,就送到驛站去了。
她知道這一信雖小,隻要送到湖州,不出一個月,人人都會知道那未來教主的死訊,且唐襄和朱玉藻要追究起來,見過信的人害怕牽連家人朋友,必定會偷偷將信燒掉,隻說是道聽途說。這消息不必太過確鑿,因為傳上三輪,真的也會傳得像謠言一般,隻要誰都找不到活的秦棠姬,總有一天蝕月教的弟子會對這條傳言深信不疑。
至於弟弟那裏,時間久了他必然隻能接受,他不是有一牽腸掛肚的人兒要照料嗎?必不能聽了消息就尋死覓活,弟弟不是這種人,她隻盼那句同生共死的話也不過是逢場作戲。
這時是大曆十四年三月,距她離開霜棠閣的日子,馬上就要滿兩年了。
五月代宗駕崩,行國喪。蜀中天高皇帝遠,崔寧府上歌舞不息。底下軍士都有怨言,說這等時候還不收斂些,怕是要大難臨頭了。早聽說皇太子對藩鎮十分不滿,崔節度使氣焰太甚,會首當其衝。
崔寧充耳不聞,隻說小皇帝上了位,自然明白這事有多棘手,強行鏟除就是自討苦吃。
眾人雖不能駁他,但心裏暗自腹誹。天都要變了,此時還不順風倒一倒,可不是向刀伸長脖子?其餘藩鎮的節度使至少知道私底下相互團結,他守著劍南道這塊險地孤高自傲,以為得了天時地利,實在太過招搖,怕是等新帝登基後凶多吉少了。
黃樓在這地方待久了,自然也懂得嗅官場的風,再也不是當年那來去隨意的小小舞女。她在宰相府上時就知道太子其人,是在淩煙閣有畫像的護國之將,聽說一直是個性子冷靜剛烈的。這樣的人做了皇帝,對這星羅棋布的藩鎮虎踞怎能視而不見,崔寧這時還說出那樣的話來,實在是不知好歹。
她也早盼著崔寧落馬,代宗皇帝駕崩後就分外樂於獻歌,巴不得這歌聲傳到京中新帝的耳朵裏,將崔寧一舉按律捉了。她也沒有別的頭腦,比不得唐襄或是弟弟那樣想得出百轉千回的計策,獻歌時多的不是精心掩飾過的殷勤,那盼著他翻身落馬的惡意就差沒有寫在臉上。
崔寧也不把她的怒氣放在眼裏,這就叫她更加厭惡更加氣憤,每日夜深時都恨不得用簪刺死了他,可官場上殺一個人豈有這樣容易?她對節度使的恨意從來不遮掩,人人都會知道是她殺的;知道是她殺的,就知道找誰算賬,蝕月教上下都會遭殃,她也做不成英雄。
德宗新帝登基不過數月,朝廷果然來了使者,要西川節度使崔寧回京。見了天使的軍士都在議論崔寧官運將盡,沒想到宣讀的卻是加官晉爵的詔書。命西川節度使崔寧歸朝,晉升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山陵使,更不要說這西川節度使的身份也沒有動搖。
上下大驚,不是說新帝雷厲風行,欲圖對藩鎮首領除之而後快嗎,怎麽非但不管理,反而愈加為其添翼呢?
崔寧自然是春風得意,得了詔令,即刻便打點車馬、安置家人,準備帶著夫人兒女回京就職去了。就了職,或許不日又將回來,蜀地早就是他的巢穴,他從沒想過扔了這豐實寶庫。
三日後啟程,赤馬香車、守衛仆從連隊直至城外,崔寧從府內乘著高頭大馬出來,頭快要仰到天上去。將士夾在道旁相送,將出城的路圍得水泄不通。
黃樓不過他屋裏一個樂伎,當然是不可能帶到長安去的,但他走得太快活,忘乎所以,竟然連將她身上的三塊令牌都忘了收回,送給她的那五千人自然也被他忘了。
她可不能就這樣被這鬣狗拋在一邊,所以拿了琵琶,重新穿上鎧甲,到城牆上坐著去送他了。黃樓在府中行動都有官兵看守,出了府,這些人更加寸步不離。她也不理會,任他們提著槍跟在自己身後,隨著自己登上城牆,莫名其妙地站在旁邊。
她早早就坐在了城門上,手中琵琶長鳴不停。看底下來去車水馬龍,定定地不為所動。說他西川節度使官大威大,十四年裏盤剝了蜀地百姓多少錢,強暴了多少平民,連將士的妻女也不會放過;但此時人人都要來送他,人人都得抬著頭看他。若那詔書上寫的不是嘉獎而是貶罰之辭,恐怕城門前照舊會人山人海,隻不過都是來噴唾怒罵的。
她豎耳聽著隊伍的方位,知道崔寧馬上要出現在城門之下。等出城三裏,送者盡散的時候,他就會回到馬車裏去了。
抬手停弦,她換了塊撥子,將琴柱旋了旋,抱起琵琶走到太陽下。天色晴好,真是個送客的好日子。試了試弦,她放聲唱起來,隻聽得清聲穿雲,第一句已極盡哀婉:“山川滿目淚沾衣,……”
幾個守衛哪知道這是什麽歌曲,但才聽她唱了第一句,就覺得不是什麽好歌,卻又不敢攔她。她琵琶橫掃急彈,如烏雲泄雨,喉中放出第二句來:“……富貴榮華能幾時?”
這句才出口,立即有人喊停,要去奪她手裏的琵琶。這幾個官兵的功夫才幾何,她抱著琵琶都能出腳將撲上來的人踹開。上來一次她踹開,上來兩次仍不留情,第三次幾個衛兵就開始畏縮了。想節度使就是聽見了,隻要他們躲起來不讓節度使看見臉,也怪不到自己身上。聽著她最後一字的顫音還未消散,滿麵的怒氣如同修羅,幾人都慢慢退開,靠著牆把自己身影藏了起來。節度使的車馬不久就要經過城下,隻盼她這張嘴裏不要再唱出剛才那樣的歌詞。
黃樓的眼裏就帶著一絲譏諷了,她嘴唇微微翹起,手中琵琶忽然停了,似乎是在等著最好的時機。門下車馬的的而過,崔寧的身影出現在視線中的時候,她深吸一口氣,聲從丹田出,琴音再起:
“不見隻今汾水上,……”
她這聲已引來萬眾圍觀,崔寧的目光也聚到聲音來處,見是她站在那裏,臉上原本的笑意忽然收了,但也顯然不想特意來理會她,像是把她當成一個瘋婦。他仍舊從門前過去,黃樓那首《水調》已唱出最後一句:“……唯有年年秋雁飛!”
隨後她高高舉起琵琶,向著城牆的石磚狠狠摔去,將這貴木摔得成了齏粉碎屑,洋洋落下,就落在崔寧的馬後。節度使縱是知道她的琵琶碎在地上,頭也沒有回。
但這一摔,蜀中的軍人們都看在眼裏——在這時分,誰也不敢發怒,誰也不敢叫喊,黃樓的那支歌就是他們的歌,黃樓這一摔就是他們的一摔。崔寧從他們身前經過,他們的眼睛卻都停在城門上,停在那鐵衣銅甲的女人身上,看著她手裏這具琵琶落下的時候,誰不希望砸中的就是崔寧的頭顱!
她停了一會兒,隨後從背上取下一張弓,搭起箭對準了崔寧的後腦。那時候人群才因為即將見證大事的恐懼而叫喊起來,她在那呼喊中拉滿了弓,箭矢的靶心沒有一刻離開過崔寧的要害。她身後的幾個衛兵此時竟不來攔她了,躲在遠處目光瑟瑟地等著她發箭。
黃樓一直繃著弓弦。她知道崔寧這一去必沒有好下場,她知道他再也回不來!所以又為何要發箭,她不必為一時快意做城池的英雄,他必不得好死。
她是看著崔寧從視線裏消失的,那支箭自然也沒有發出。她不會發出那支箭,但她已經知道軍營的聲音是什麽了。
她夜深了會拿著朱閣主這兩年的書信反複看,總想著他對自己如慈父一般殷殷關切,自己變成今天這樣,他必傷心,隻是不說。她也翻閱弟弟的信件,但他大概還不知道這大半年來的事情。原本她無憂無慮,每日到了早夜就犯困,醒來天已大亮,現在越加熬得晚,呆坐房裏無所事事。
她百無聊賴時會想想秦棠姬,此人五年來都未現身,若還活著,今歲應當十九了。教內這麽多人手,尋了她這些年都不見蹤影,有沒有人想過她其實早已死了呢?畢竟追殺她的人那麽強悍;可若是教內的人就算猜測秦棠姬死了,也不讓自己做教主,這就有些難辦。難不成不管是冥壽陽壽,總之等到她三十二歲那年,不得已才會讓位於他人麽?那可是整整十三年嗬,十三年蝕月教都這樣群龍無首嗎?
弟弟呢,他還信守那誓言麽?見不到的人和死人又有什麽區別?
她輾轉反側,終於忽然從床上坐起。她不能任憑事情這樣下去,就是殺不了秦棠姬,她也要為自己掙點什麽。
次日她就在之前的弟子裏問,尋了個至今還常常給湖州的家人去信的,命他在信中清清楚楚地寫上自己在成都郊外見了秦棠姬,又看見她死於惡鬥之中。黃樓算是見過秦棠姬一麵,知道她大概長什麽模樣,特意叫這弟子在信裏說是個“額上有紅痕、眉目上挑、麵有怒氣、使長劍的女子”,這世上縱是還有其他的觀音奴,長成這樣的也隻能是秦棠姬了。
那弟子戰戰兢兢地寫完,將信箋封上,親手交到她掌中。她得了這信,隻猶豫了半日,就送到驛站去了。
她知道這一信雖小,隻要送到湖州,不出一個月,人人都會知道那未來教主的死訊,且唐襄和朱玉藻要追究起來,見過信的人害怕牽連家人朋友,必定會偷偷將信燒掉,隻說是道聽途說。這消息不必太過確鑿,因為傳上三輪,真的也會傳得像謠言一般,隻要誰都找不到活的秦棠姬,總有一天蝕月教的弟子會對這條傳言深信不疑。
至於弟弟那裏,時間久了他必然隻能接受,他不是有一牽腸掛肚的人兒要照料嗎?必不能聽了消息就尋死覓活,弟弟不是這種人,她隻盼那句同生共死的話也不過是逢場作戲。
這時是大曆十四年三月,距她離開霜棠閣的日子,馬上就要滿兩年了。
五月代宗駕崩,行國喪。蜀中天高皇帝遠,崔寧府上歌舞不息。底下軍士都有怨言,說這等時候還不收斂些,怕是要大難臨頭了。早聽說皇太子對藩鎮十分不滿,崔節度使氣焰太甚,會首當其衝。
崔寧充耳不聞,隻說小皇帝上了位,自然明白這事有多棘手,強行鏟除就是自討苦吃。
眾人雖不能駁他,但心裏暗自腹誹。天都要變了,此時還不順風倒一倒,可不是向刀伸長脖子?其餘藩鎮的節度使至少知道私底下相互團結,他守著劍南道這塊險地孤高自傲,以為得了天時地利,實在太過招搖,怕是等新帝登基後凶多吉少了。
黃樓在這地方待久了,自然也懂得嗅官場的風,再也不是當年那來去隨意的小小舞女。她在宰相府上時就知道太子其人,是在淩煙閣有畫像的護國之將,聽說一直是個性子冷靜剛烈的。這樣的人做了皇帝,對這星羅棋布的藩鎮虎踞怎能視而不見,崔寧這時還說出那樣的話來,實在是不知好歹。
她也早盼著崔寧落馬,代宗皇帝駕崩後就分外樂於獻歌,巴不得這歌聲傳到京中新帝的耳朵裏,將崔寧一舉按律捉了。她也沒有別的頭腦,比不得唐襄或是弟弟那樣想得出百轉千回的計策,獻歌時多的不是精心掩飾過的殷勤,那盼著他翻身落馬的惡意就差沒有寫在臉上。
崔寧也不把她的怒氣放在眼裏,這就叫她更加厭惡更加氣憤,每日夜深時都恨不得用簪刺死了他,可官場上殺一個人豈有這樣容易?她對節度使的恨意從來不遮掩,人人都會知道是她殺的;知道是她殺的,就知道找誰算賬,蝕月教上下都會遭殃,她也做不成英雄。
德宗新帝登基不過數月,朝廷果然來了使者,要西川節度使崔寧回京。見了天使的軍士都在議論崔寧官運將盡,沒想到宣讀的卻是加官晉爵的詔書。命西川節度使崔寧歸朝,晉升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山陵使,更不要說這西川節度使的身份也沒有動搖。
上下大驚,不是說新帝雷厲風行,欲圖對藩鎮首領除之而後快嗎,怎麽非但不管理,反而愈加為其添翼呢?
崔寧自然是春風得意,得了詔令,即刻便打點車馬、安置家人,準備帶著夫人兒女回京就職去了。就了職,或許不日又將回來,蜀地早就是他的巢穴,他從沒想過扔了這豐實寶庫。
三日後啟程,赤馬香車、守衛仆從連隊直至城外,崔寧從府內乘著高頭大馬出來,頭快要仰到天上去。將士夾在道旁相送,將出城的路圍得水泄不通。
黃樓不過他屋裏一個樂伎,當然是不可能帶到長安去的,但他走得太快活,忘乎所以,竟然連將她身上的三塊令牌都忘了收回,送給她的那五千人自然也被他忘了。
她可不能就這樣被這鬣狗拋在一邊,所以拿了琵琶,重新穿上鎧甲,到城牆上坐著去送他了。黃樓在府中行動都有官兵看守,出了府,這些人更加寸步不離。她也不理會,任他們提著槍跟在自己身後,隨著自己登上城牆,莫名其妙地站在旁邊。
她早早就坐在了城門上,手中琵琶長鳴不停。看底下來去車水馬龍,定定地不為所動。說他西川節度使官大威大,十四年裏盤剝了蜀地百姓多少錢,強暴了多少平民,連將士的妻女也不會放過;但此時人人都要來送他,人人都得抬著頭看他。若那詔書上寫的不是嘉獎而是貶罰之辭,恐怕城門前照舊會人山人海,隻不過都是來噴唾怒罵的。
她豎耳聽著隊伍的方位,知道崔寧馬上要出現在城門之下。等出城三裏,送者盡散的時候,他就會回到馬車裏去了。
抬手停弦,她換了塊撥子,將琴柱旋了旋,抱起琵琶走到太陽下。天色晴好,真是個送客的好日子。試了試弦,她放聲唱起來,隻聽得清聲穿雲,第一句已極盡哀婉:“山川滿目淚沾衣,……”
幾個守衛哪知道這是什麽歌曲,但才聽她唱了第一句,就覺得不是什麽好歌,卻又不敢攔她。她琵琶橫掃急彈,如烏雲泄雨,喉中放出第二句來:“……富貴榮華能幾時?”
這句才出口,立即有人喊停,要去奪她手裏的琵琶。這幾個官兵的功夫才幾何,她抱著琵琶都能出腳將撲上來的人踹開。上來一次她踹開,上來兩次仍不留情,第三次幾個衛兵就開始畏縮了。想節度使就是聽見了,隻要他們躲起來不讓節度使看見臉,也怪不到自己身上。聽著她最後一字的顫音還未消散,滿麵的怒氣如同修羅,幾人都慢慢退開,靠著牆把自己身影藏了起來。節度使的車馬不久就要經過城下,隻盼她這張嘴裏不要再唱出剛才那樣的歌詞。
黃樓的眼裏就帶著一絲譏諷了,她嘴唇微微翹起,手中琵琶忽然停了,似乎是在等著最好的時機。門下車馬的的而過,崔寧的身影出現在視線中的時候,她深吸一口氣,聲從丹田出,琴音再起:
“不見隻今汾水上,……”
她這聲已引來萬眾圍觀,崔寧的目光也聚到聲音來處,見是她站在那裏,臉上原本的笑意忽然收了,但也顯然不想特意來理會她,像是把她當成一個瘋婦。他仍舊從門前過去,黃樓那首《水調》已唱出最後一句:“……唯有年年秋雁飛!”
隨後她高高舉起琵琶,向著城牆的石磚狠狠摔去,將這貴木摔得成了齏粉碎屑,洋洋落下,就落在崔寧的馬後。節度使縱是知道她的琵琶碎在地上,頭也沒有回。
但這一摔,蜀中的軍人們都看在眼裏——在這時分,誰也不敢發怒,誰也不敢叫喊,黃樓的那支歌就是他們的歌,黃樓這一摔就是他們的一摔。崔寧從他們身前經過,他們的眼睛卻都停在城門上,停在那鐵衣銅甲的女人身上,看著她手裏這具琵琶落下的時候,誰不希望砸中的就是崔寧的頭顱!
她停了一會兒,隨後從背上取下一張弓,搭起箭對準了崔寧的後腦。那時候人群才因為即將見證大事的恐懼而叫喊起來,她在那呼喊中拉滿了弓,箭矢的靶心沒有一刻離開過崔寧的要害。她身後的幾個衛兵此時竟不來攔她了,躲在遠處目光瑟瑟地等著她發箭。
黃樓一直繃著弓弦。她知道崔寧這一去必沒有好下場,她知道他再也回不來!所以又為何要發箭,她不必為一時快意做城池的英雄,他必不得好死。
她是看著崔寧從視線裏消失的,那支箭自然也沒有發出。她不會發出那支箭,但她已經知道軍營的聲音是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