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玄坐在禦座上,居高臨下,望向曹黨、清流眾人。
目光聚到了曹琳身上。
·這家夥,不安分呐!
忽而想起奪權那晚,周成敬獻流民圖,梁集趁機攻訐,說他誹謗太後、誹謗皇帝、誹謗朝廷!
眼看雙方矛盾就要激發!
曹凱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風輕雲淡的一句話,將矛盾化解了。
反為周成說話:他沒有攻訐!也沒有誹謗!出心也是好的!
倒省了劉玄費心!
而現在,曹琳卻不像他爹那般老練!
逮著機會,就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亂似的!
“真是不讓我省心!”劉玄暗道,心裏微微有些不滿。
身子微微前傾,兩臂擱在前麵的禦案上,左手撓了撓腦門,沉默了一會兒,這才緩緩的說道:“誹謗不是隻有汙蔑,顧鏡懸之流,巧言令色、弄虛作假,雖出心是好的,旨在頌揚,但也不足為道。需知高處不勝寒,登的越高,跌傷的越重!……高卿,這個道理,你可懂得?”
高潔伏首,說道:“臣聆聽聖訓,茅塞頓開,懂得其中道理了。”他聽皇帝的話,似乎不肯放過顧鏡懸,心裏很是苦悶!
劉玄道:“懂得就好!”
曹琳聽得,暗喜,心道:[坐實了顧鏡懸的誹謗罪名,深究起來,就能痛打清流一頓啦!]
然而,劉玄話語一轉,卻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顧鏡懸之流誹謗朝臣,雖然名至實歸,但與尋常汙蔑誹謗,還是有所差別的,念其出心,又沒造成大禍,豈可以言獲罪,動輒梟首?應以聖人寬恕之道,小懲大誡,以儆效尤,勿使再犯即可。梁集!你雖是掌刑部,主刑罰的,但也不能唯法是從,偏了聖人之道!”
梁集叩首,承認錯誤,感激皇帝教誨,保證牢記在心,不敢再犯。
眾人都是一驚!
萬沒想到,皇帝把板子高高的舉起,似要重重的打向顧鏡懸等人,卻突的又輕輕的放下了。
小懲大誡?
這就是放過他們啦!
高潔、周成,都驚呆了。
變化太快,完全沒有預想到!
本來還糾結怎麽去麵對顧鏡懸、恩師呢!
沒想到奇跡來的這麽猝不及防!
曹琳也懵逼了。
這特麽都是什麽和什麽?
就這樣的放過了?
他的心中,很是不甘!
向著皇帝說道:“陛下,顧鏡懸還誹謗陛下!說陛下誣陷好人呐!”
好吧,寫《高玉良先生居官斷案傳》揭過!但是,顧鏡懸還口不擇言,說過誹謗皇帝的話,這件事,也不能就這麽揭過了!
劉玄心說:“我都不想追究,你特麽的還要緊咬著不放!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顧鏡懸那句誹謗皇帝的話,要是坐實了,那就不僅他自己要死,死了也要被戮屍,並且他的家人都會受到牽連!
殺並不能解決問題。
有時候,還會掩藏問題、製造恐怖,適得其反。
前世大革命時期,還有人罵舵手:怎麽不來個天雷,把他給劈死!
說這話的被抓起來了!
說是反革命,差點被殺!
但是,舵手知道這事後,沒有殺,還把人請到了自己身邊,詢問為什麽要罵自己。
從中發現了問題。
當地經濟本就不太好;又由於身處亂世,戰爭高壓之下,征收比較重;敵對勢力又進行嚴厲的經濟封鎖。
多種原因之下,百姓生活不那麽痛快!
心頭不爽,於是口出抱怨之話。
了解了因果之後,舵手為解決問題,減輕百姓的負擔,提出了著名的政策:[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於是,幹部帶頭,參與勞動,進行經濟生產。形成了一道[真-美麗的風景線]。
劉玄想了想,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句話說錯,就要殺人,還要株連,這樣的法,不怎麽妥當,不合乎朕的心意,偏於殘暴,而有失仁義了。朕不是嗜殺的人,以前所殺的,也都是罪大惡極之徒。一句話說錯,這不是什麽罪大惡極的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隻要顧鏡懸等人,能知錯認錯改錯,那就可以了嘛。”
言外之意,似乎在說:姓曹的,你丫的殘暴,還要拉著朕一塊殘暴?!
皇帝發話定調了,曹琳沒奈何,隻得認慫。他不是那種敢正麵懟皇帝的猛人。那樣的猛人,在帝製之下,本就罕見,可謂:可遇不可求。
曹琳:[陛下教誨的是,臣知道錯了。]
高潔等人大喜過望。這此起彼伏的心情,令他情難自已,拜伏、高呼:“我皇聖明!我皇仁慈啊!”
一派人都跟著高呼。
劉玄心頭鄙夷,暗道:“符合你們的利益,就高呼聖明仁慈;有朝一日不符合你們的利益了,還會這麽高呼麽?”又心想,“被動利益的宗親勳貴,恐怕日日夜夜的在咒罵我早點死呢!”
曹黨被這樣的“馬屁潮”挾持了。
不得不也跟著高呼。
·別人都這麽高呼!
·你不跟著高呼!
·你丫的什麽意思?
·是不是不讚成?
·是不是認為我皇不聖明、不仁慈?
曹琳也跟著高呼,感到陣陣的蛋筒。
劉玄當朝決斷。
顧鏡懸一案,不進行深究。判他寫個認錯書,並令當眾宣讀,保證不再犯,就算了。
其餘人等,皆是如此。
另外。
《高玉良先生居官斷案傳》等也不必查禁,書可以照樣刊印銷售,戲可以繼續上演,不過相關的角色名字什麽的,不得誹謗(無論汙蔑,還是頌揚),都得改掉,虛構個別的名字。
此事可謂高開低走,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
高潔聽到皇帝發話結案,直到這時,緊繃的神經,才鬆懈下來。
而他的後脊梁上,因為高度緊張,已經滲出了一層的汗水。
曹黨發難,點在顧鏡懸,意卻在他高潔呀!
若是皇帝稍有偏聽,他高潔的下場,都會大大的不妙!
輕則被罷官!
重則性命堪憂!
而在這一場交鋒之中,他也隻能盡力爭取。
最終的決斷權,並不在他!
也不在於曹琳!
而隻在於皇帝的一念之間!
皇帝的一念,可以令他“無事一身輕”。皇帝的一念,也能令他墮入深淵地獄,永無超生之日!
所幸皇帝聖明,一切不過是虛驚一場!
劉玄借著這件事,大大的打壓了清流的名聲。又彰顯了波自己的仁慈。
順勢。
結案之後,又提出了對小說戲曲等文藝作品,進行管製的議題。
禮部職權之中,包括立法。
……
——————
劉玄坐在禦座上,居高臨下,望向曹黨、清流眾人。
目光聚到了曹琳身上。
·這家夥,不安分呐!
忽而想起奪權那晚,周成敬獻流民圖,梁集趁機攻訐,說他誹謗太後、誹謗皇帝、誹謗朝廷!
眼看雙方矛盾就要激發!
曹凱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風輕雲淡的一句話,將矛盾化解了。
反為周成說話:他沒有攻訐!也沒有誹謗!出心也是好的!
倒省了劉玄費心!
而現在,曹琳卻不像他爹那般老練!
逮著機會,就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亂似的!
“真是不讓我省心!”劉玄暗道,心裏微微有些不滿。
身子微微前傾,兩臂擱在前麵的禦案上,左手撓了撓腦門,沉默了一會兒,這才緩緩的說道:“誹謗不是隻有汙蔑,顧鏡懸之流,巧言令色、弄虛作假,雖出心是好的,旨在頌揚,但也不足為道。需知高處不勝寒,登的越高,跌傷的越重!……高卿,這個道理,你可懂得?”
高潔伏首,說道:“臣聆聽聖訓,茅塞頓開,懂得其中道理了。”他聽皇帝的話,似乎不肯放過顧鏡懸,心裏很是苦悶!
劉玄道:“懂得就好!”
曹琳聽得,暗喜,心道:[坐實了顧鏡懸的誹謗罪名,深究起來,就能痛打清流一頓啦!]
然而,劉玄話語一轉,卻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顧鏡懸之流誹謗朝臣,雖然名至實歸,但與尋常汙蔑誹謗,還是有所差別的,念其出心,又沒造成大禍,豈可以言獲罪,動輒梟首?應以聖人寬恕之道,小懲大誡,以儆效尤,勿使再犯即可。梁集!你雖是掌刑部,主刑罰的,但也不能唯法是從,偏了聖人之道!”
梁集叩首,承認錯誤,感激皇帝教誨,保證牢記在心,不敢再犯。
眾人都是一驚!
萬沒想到,皇帝把板子高高的舉起,似要重重的打向顧鏡懸等人,卻突的又輕輕的放下了。
小懲大誡?
這就是放過他們啦!
高潔、周成,都驚呆了。
變化太快,完全沒有預想到!
本來還糾結怎麽去麵對顧鏡懸、恩師呢!
沒想到奇跡來的這麽猝不及防!
曹琳也懵逼了。
這特麽都是什麽和什麽?
就這樣的放過了?
他的心中,很是不甘!
向著皇帝說道:“陛下,顧鏡懸還誹謗陛下!說陛下誣陷好人呐!”
好吧,寫《高玉良先生居官斷案傳》揭過!但是,顧鏡懸還口不擇言,說過誹謗皇帝的話,這件事,也不能就這麽揭過了!
劉玄心說:“我都不想追究,你特麽的還要緊咬著不放!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顧鏡懸那句誹謗皇帝的話,要是坐實了,那就不僅他自己要死,死了也要被戮屍,並且他的家人都會受到牽連!
殺並不能解決問題。
有時候,還會掩藏問題、製造恐怖,適得其反。
前世大革命時期,還有人罵舵手:怎麽不來個天雷,把他給劈死!
說這話的被抓起來了!
說是反革命,差點被殺!
但是,舵手知道這事後,沒有殺,還把人請到了自己身邊,詢問為什麽要罵自己。
從中發現了問題。
當地經濟本就不太好;又由於身處亂世,戰爭高壓之下,征收比較重;敵對勢力又進行嚴厲的經濟封鎖。
多種原因之下,百姓生活不那麽痛快!
心頭不爽,於是口出抱怨之話。
了解了因果之後,舵手為解決問題,減輕百姓的負擔,提出了著名的政策:[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於是,幹部帶頭,參與勞動,進行經濟生產。形成了一道[真-美麗的風景線]。
劉玄想了想,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句話說錯,就要殺人,還要株連,這樣的法,不怎麽妥當,不合乎朕的心意,偏於殘暴,而有失仁義了。朕不是嗜殺的人,以前所殺的,也都是罪大惡極之徒。一句話說錯,這不是什麽罪大惡極的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隻要顧鏡懸等人,能知錯認錯改錯,那就可以了嘛。”
言外之意,似乎在說:姓曹的,你丫的殘暴,還要拉著朕一塊殘暴?!
皇帝發話定調了,曹琳沒奈何,隻得認慫。他不是那種敢正麵懟皇帝的猛人。那樣的猛人,在帝製之下,本就罕見,可謂:可遇不可求。
曹琳:[陛下教誨的是,臣知道錯了。]
高潔等人大喜過望。這此起彼伏的心情,令他情難自已,拜伏、高呼:“我皇聖明!我皇仁慈啊!”
一派人都跟著高呼。
劉玄心頭鄙夷,暗道:“符合你們的利益,就高呼聖明仁慈;有朝一日不符合你們的利益了,還會這麽高呼麽?”又心想,“被動利益的宗親勳貴,恐怕日日夜夜的在咒罵我早點死呢!”
曹黨被這樣的“馬屁潮”挾持了。
不得不也跟著高呼。
·別人都這麽高呼!
·你不跟著高呼!
·你丫的什麽意思?
·是不是不讚成?
·是不是認為我皇不聖明、不仁慈?
曹琳也跟著高呼,感到陣陣的蛋筒。
劉玄當朝決斷。
顧鏡懸一案,不進行深究。判他寫個認錯書,並令當眾宣讀,保證不再犯,就算了。
其餘人等,皆是如此。
另外。
《高玉良先生居官斷案傳》等也不必查禁,書可以照樣刊印銷售,戲可以繼續上演,不過相關的角色名字什麽的,不得誹謗(無論汙蔑,還是頌揚),都得改掉,虛構個別的名字。
此事可謂高開低走,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
高潔聽到皇帝發話結案,直到這時,緊繃的神經,才鬆懈下來。
而他的後脊梁上,因為高度緊張,已經滲出了一層的汗水。
曹黨發難,點在顧鏡懸,意卻在他高潔呀!
若是皇帝稍有偏聽,他高潔的下場,都會大大的不妙!
輕則被罷官!
重則性命堪憂!
而在這一場交鋒之中,他也隻能盡力爭取。
最終的決斷權,並不在他!
也不在於曹琳!
而隻在於皇帝的一念之間!
皇帝的一念,可以令他“無事一身輕”。皇帝的一念,也能令他墮入深淵地獄,永無超生之日!
所幸皇帝聖明,一切不過是虛驚一場!
劉玄借著這件事,大大的打壓了清流的名聲。又彰顯了波自己的仁慈。
順勢。
結案之後,又提出了對小說戲曲等文藝作品,進行管製的議題。
禮部職權之中,包括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