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將大人,廣東巡撫派出的使者求見。”
聽到這個消息,李牧嘴角露出了笑容。
相比之前的直接下令,到現在的派出使臣,待遇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毫無疑問,這份待遇是他們戰場上打出來的。
大敗十萬叛軍,俘敵六萬五、斬敵一萬二,收複廉州全境,就是廉州之戰的最終戰績。
放眼一眾平叛大軍中,這是非常炸裂的數據。
其他部隊若是有這一半的水平,白蓮教叛亂早就平息了。
靠著打出來的戰績,成功讓他們這支偏師,升格成了第四路平叛大軍。
打出來的地位,最能夠獲得尊重。
即便廣東巡撫對他們再怎麽不滿,此刻有求於人,也必須低下高傲的頭顱。
“七叔,你閑著也是閑著,廣東巡撫的使臣就由你去應付吧!”
李牧隨意的說道。
雖然人在廣西,但對廣東的戰事,他還是有所了解的。
肇慶大敗之後,聚集在廣東的三省聯軍,軍心士氣大挫。
此刻敵軍重兵進犯廣州,正是最需要有人幫忙分擔壓力的時候。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雲貴、湖廣那邊,肯定也派人去求援了。
幫忙是肯定的,作為大虞朝的官,李牧是有大局觀的。
不過出手之前,先要談好條件。
同這些老官油子打交道,給多少好處,就幹多少活。
這些家夥道德底線低的可憐,別指望幫了忙,他們就會念好。
有機會捅刀子的時候,這些家夥落井下石的速度,比誰都要快。
明碼實價的交易,才是最佳選擇。
“你小子就會使喚人。
行了,不就一使者麽,老子去打發了他!”
景逸風豪邁的說道。
軍中待的時間長了,他也慢慢受到影響,口中的髒話是越來越多。
“參將大人,不用您多跑一趟,下官已經來了!”
正主這麽快就到了跟前,景逸風狠狠的瞪了傳令兵一眼。
這裏雖然不是軍營重地,那也不能隨便帶人過來。
傳令的士兵很是委屈,來人可是朝廷下派到地方的監察禦史。
人家除了是使臣,還身負皇命,代表著皇權。
按照大虞律,攔截監察禦史巡視四方者——斬!
“正七品監察禦史丁晨陽,見過李參將、景參將!”
丁晨陽衝兩人拱手說道。
得知來人身份後,景逸風的怒火,一下子沒了。
碰上禦史這種生物,官場上就沒有不忌憚的。
看似隻是正七品,實際上這貨從巡檢到巡撫,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官員,人家都可以監察彈劾。
對官員來說,一旦被禦史給咬上了,不死也要脫層皮。
“丁禦史,此來所為何事?”
李牧開口詢問道。
人都到了跟前,再扯誰負責打發人,已經沒有了意義。
廣東巡撫能夠把這位忽悠過來,明顯是吃準了禦史的身份,對他們有震懾力。
“下官這次過來,主要是為了廣東父老,希望兩位參將能夠立即回援廣州。”
丁晨陽信心十足的說道。
仿佛是吃定了兩人,一定會賣他這個麵子。
“丁大人,怕是要讓你白跑一趟。
廉州在敵人的腹地,時刻要麵對叛軍的反撲,我們正是兵力吃緊的時候。
莫說是回援廣州,我等還想向廣東方麵尋求支援!”
李牧麵不改色的忽悠道。
甭管來人信不信,反正現在廉州就是兵力吃緊。
廣東的真實兵力多少,他不是很清楚,反正在冊兵力還有十幾二十萬。
就算是要平賬,地方官也不敢平的太快。
倘若上報肇慶之戰,損兵折將十幾萬,責任就不是一名知府能夠承擔的。
廣東巡撫輕則丟官去職,重則人頭落地。
相比之下,廉州府這邊才一萬多兵馬。
說兵力吃緊,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李參將、景參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當以大局為重!”
丁晨陽臉色陰沉的說道。
往常的時候,一名武將這麽不給麵子,他早就拂袖而去。
回頭不上折子彈劾,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禦史。
現在的情況特殊,廣東方麵需要援兵。
眼前這兩位參將的來頭又很大,鬧翻了之後,對誰都沒有好處。
“丁大人言過了!
我等正是為了大局,才出兵收複廉州的。
如果沒有我們以微弱兵力,在後方牽製住了敵人的數十萬大軍,此刻的廣州府恐怕早就淪陷了。
甚至湖廣、雲貴,現在也處於危險境地。”
景逸風跟著忽悠道。
牽製住了多少叛軍,完全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裁撤了錦衣衛,朝廷就算是想要核實,也沒有可靠的情報來源。
從地圖上來看,收複廉州之舉,絕對是戰略上的勝利。
相當於在敵人的心髒處,插入了一柄利刃。
擊敗的十萬叛軍,就是最好的證據。
倘若不是至關重要,敵人也不會聚集那麽多兵力過來。
“廉州府再重要,也趕不上廣州府。
一旦廣州淪陷,隱藏在廣東的白蓮教徒,勢必會群起響應。
廣東不保,整個華南都會落入叛軍之手。
到時候東南震動,整個南方都會陷入戰火之中。
稍有不慎,就是傾國之禍!”
丁晨陽神色凝重的說道。
在過來的時候,他可是打了包票,能要到援兵的。
現在來看,眼前這兩位,根本沒把他這禦史放在心上。
如果不能靠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兩人,他這一趟就白跑了。
“丁大人,既然知道廣州府的重要性,那麽更應該知道湖廣、雲貴、廣東四省的重要性。
我們在這裏牽製著,敵人一半的主力都留在老巢,不敢輕舉妄動。
倘若沒有這顆釘子,叛軍兵力加倍,廣州府拿什麽去守?
湖廣、雲貴的安全,又靠什麽來保障?
明知道廉州府的重要性,還讓我們棄守廉州,丁大人莫非是白蓮教隱藏在朝中的亂黨!”
李牧的話音落地,丁晨陽一下子被氣炸了。
過來當個說客,自己都成了亂黨。
這份胡謅能力,比他都還厲害,究竟誰才是禦史啊!
“胡說八道!”
“有辱斯文!”
“本官要……”
罵著罵著,丁晨陽被氣的說不出話來。
莫說是坐實白蓮教的身份,隻要稍微沾點兒邊,那就是全家一起赴黃泉。對待反賊,朝廷從來都不手軟。
“丁大人先消消氣,沒人說你是反賊。
隻是你現在做的事,很難不讓人產生懷疑。
畢竟,叛軍集結了數十萬大軍都沒做到的事情,你要幫他們完成。
明知道廉州府的戰略意義,還故意讓我們放棄,實屬是不該!”
景逸風跟著補刀道。
在廉州問題上,他和李牧早就捆綁在了一起,景李兩家又是政治盟友。
既然得罪了眼前這位丁禦史,那就索性得罪的狠一點。
有時候表現的強勢,反而更能讓對方投鼠忌器。
“你們……”
指著兩人話說道一半,丁晨陽直接暈倒過去。
憑借多年的經驗,李牧可以確定,這貨是在裝暈。
主要是調子定的太高,讓他不敢往下麵接。
本質上,他就是一書生,對軍事一竅不通。
李牧和景逸風的一陣忽悠,嚇沒了他的半條命。
廉州府真要他們吹噓的這麽重要,那麽主張放棄此地的,不是蠢就是壞。
雖然不清楚勳貴的戰略水平,但他知道大部分文官和他一樣,都是不知兵的。
熟讀兵書沒用,市麵上流傳的兵書,都是刪改過無數次的。
真正的兵法傳承,一直在將門世家內部流傳,從不對外示人。
“七叔,難怪廣西會那麽快淪陷,原來是有亂黨混入了官場。
伱我必須一起稟奏朝廷,讓皇上派人對廣東官場進行清查,不然又會重演廣西的舊事!”
李牧故意說道。
白蓮教傳播確實廣,但是想要把官員吸納進去,暫時還沒那能力。
除非天下大亂,不然士紳們是不會看上白蓮教的。
尤其是白蓮聖皇,還發布了均田令,更是把士紳逼到了對立麵。
“不太好吧!
我們僅僅隻是懷疑,若是上了這份折子,丁大人可就死定了。
他資敵的嫌疑,根本洗不幹淨。
欽差大臣一旦過來,必定第一個抄他的家,搞不好還會被滅族。
以我之見,他多半是得罪了人,被人給騙了過來。
廣州戰事吃緊,那也是聯絡各路圍剿大軍出兵,減輕他們的軍事壓力,哪有放棄戰略要地的。
我大虞最大的問題就是官場傾軋。
前段時間,那位楊知府為了一己之私,克扣大軍糧草引發肇慶之敗。
沒有想到,現在還有人敢亂來,他們是真嫌亂子不夠大啊!”
景逸風配合的說道。
“你我皆是知兵之人,自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可有些人根本就不懂軍事。
估摸著在他們眼中,白蓮教亂黨就是一群亂民。
殊不知現在的白蓮教亂黨,主力是曾經的廣西邊軍。
肇慶大敗,朝廷損兵折將,白蓮教那邊卻多了一群精兵猛將。
在朝廷這邊吃不飽穿不暖,十分的戰鬥力頂多兩三分。
人家搖身一變成了亂軍,直接酒肉管夠,戰鬥力還不蹭蹭往上冒。
可惜廣東那邊官員,都是一群蠢貨。
到了這種時候,還在想方設法的撈錢、整人。
為了大局,我們怕是隻能犧牲丁大人了!”
聽了李牧的話,原本昏迷的丁晨陽一下子爬了起來。
“別!”
“這些問題,本禦史會上報朝廷,你們就別摻和了。
糧草的問題,本官回去就催促廣東方麵,給你們運送過來。
朝廷正忙著呢,你們千萬別亂上奏折!”
丁晨陽慌亂的說道。
別的武將上奏折,很難到皇帝的麵前,但這兩位奏折肯定能遞上去。
一旦拿到朝堂上討論,他的問題根本說不清楚。
“丁大人,我們這邊可有十幾萬人,等著朝廷發糧哦!”
景逸風開口提醒道。
送上門的竹杠,不敲白不敲。
誰讓眼前這位丁禦史,缺乏軍事常識,在對話中被他們拿捏到了把柄呢!
“什麽?”
“十幾萬人!”
“你們兩個營加起來,不是才一萬多兵馬麽?”
丁晨陽驚呼道。
一萬多兵馬的糧草,他還可以想想辦法。
十幾萬張嘴,那就別想了。
哪怕廣東巡撫,遇到這個問題,都要頭疼。
事實上,揚州營和淮安營的糧餉,現在主要有三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南直隸方麵出的,一部分是朝廷劃撥,一部分由廣東提供。
朝廷劃撥的主要是錢,糧食基本上是南直隸提供的。
廣東方麵因為關係糟糕,一直沒有動靜。
李牧事先準備的夠充分,哪怕缺少了廣東方麵的補充,糧草依舊充足。
真正麻煩是俘虜和難民,這些人開銷,光靠朝廷的撥款根本不夠。
“俘虜和難民,也要吃飯啊!
丁大人,替我們轉告巡撫大人。
就說再看不到糧草,我們就把俘虜和難民,全部裝船給他送到廣州去。
還有彈劾他貪腐糧草的奏折,我們也給寫好了,就等著送往京師。”
李牧故作生氣的說道。
這種威脅,在官場上算以下犯上,屬於官場大忌。
不過他們是客軍,同廣東巡撫並無隸屬關係,無非是一次催餉。
頂多在兵部掛個號,打上不安分的標簽。
遭到彈劾的廣東巡撫,能不能逃過此劫,那就很難說了。
畢竟,今上眼裏是容不得沙子的。
知道了廣東巡撫不給前線大軍發糧,肯定少不了大發雷霆。
“兩位參將放心,這些話本官一定帶到。
如果巡撫大人依舊不發糧草,本禦史跟著你們一起上書彈劾!”
丁晨陽當即表態道。
看得出來,他是懷疑上了廣東巡撫。
畢竟,作為監察禦史,不可能不得罪人。
在過去的歲月裏,他也彈劾過廣東巡撫。
隻不過這種彈劾,多是例行公事,盡是挑的小毛病。
或許是因為他的文筆太好,彈劾奏書上去之後,導致廣東巡撫被先帝下旨訓斥。
考慮到巡撫大人的年齡,基本上沒有升遷的可能,多了一個政治汙點也無妨。
原本以為事情早就過去了,可是現在一細想,他突然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不然強行索要援兵,這種苦差事,怎麽剛好落到他頭上。
……
(本章完)
聽到這個消息,李牧嘴角露出了笑容。
相比之前的直接下令,到現在的派出使臣,待遇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毫無疑問,這份待遇是他們戰場上打出來的。
大敗十萬叛軍,俘敵六萬五、斬敵一萬二,收複廉州全境,就是廉州之戰的最終戰績。
放眼一眾平叛大軍中,這是非常炸裂的數據。
其他部隊若是有這一半的水平,白蓮教叛亂早就平息了。
靠著打出來的戰績,成功讓他們這支偏師,升格成了第四路平叛大軍。
打出來的地位,最能夠獲得尊重。
即便廣東巡撫對他們再怎麽不滿,此刻有求於人,也必須低下高傲的頭顱。
“七叔,你閑著也是閑著,廣東巡撫的使臣就由你去應付吧!”
李牧隨意的說道。
雖然人在廣西,但對廣東的戰事,他還是有所了解的。
肇慶大敗之後,聚集在廣東的三省聯軍,軍心士氣大挫。
此刻敵軍重兵進犯廣州,正是最需要有人幫忙分擔壓力的時候。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雲貴、湖廣那邊,肯定也派人去求援了。
幫忙是肯定的,作為大虞朝的官,李牧是有大局觀的。
不過出手之前,先要談好條件。
同這些老官油子打交道,給多少好處,就幹多少活。
這些家夥道德底線低的可憐,別指望幫了忙,他們就會念好。
有機會捅刀子的時候,這些家夥落井下石的速度,比誰都要快。
明碼實價的交易,才是最佳選擇。
“你小子就會使喚人。
行了,不就一使者麽,老子去打發了他!”
景逸風豪邁的說道。
軍中待的時間長了,他也慢慢受到影響,口中的髒話是越來越多。
“參將大人,不用您多跑一趟,下官已經來了!”
正主這麽快就到了跟前,景逸風狠狠的瞪了傳令兵一眼。
這裏雖然不是軍營重地,那也不能隨便帶人過來。
傳令的士兵很是委屈,來人可是朝廷下派到地方的監察禦史。
人家除了是使臣,還身負皇命,代表著皇權。
按照大虞律,攔截監察禦史巡視四方者——斬!
“正七品監察禦史丁晨陽,見過李參將、景參將!”
丁晨陽衝兩人拱手說道。
得知來人身份後,景逸風的怒火,一下子沒了。
碰上禦史這種生物,官場上就沒有不忌憚的。
看似隻是正七品,實際上這貨從巡檢到巡撫,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官員,人家都可以監察彈劾。
對官員來說,一旦被禦史給咬上了,不死也要脫層皮。
“丁禦史,此來所為何事?”
李牧開口詢問道。
人都到了跟前,再扯誰負責打發人,已經沒有了意義。
廣東巡撫能夠把這位忽悠過來,明顯是吃準了禦史的身份,對他們有震懾力。
“下官這次過來,主要是為了廣東父老,希望兩位參將能夠立即回援廣州。”
丁晨陽信心十足的說道。
仿佛是吃定了兩人,一定會賣他這個麵子。
“丁大人,怕是要讓你白跑一趟。
廉州在敵人的腹地,時刻要麵對叛軍的反撲,我們正是兵力吃緊的時候。
莫說是回援廣州,我等還想向廣東方麵尋求支援!”
李牧麵不改色的忽悠道。
甭管來人信不信,反正現在廉州就是兵力吃緊。
廣東的真實兵力多少,他不是很清楚,反正在冊兵力還有十幾二十萬。
就算是要平賬,地方官也不敢平的太快。
倘若上報肇慶之戰,損兵折將十幾萬,責任就不是一名知府能夠承擔的。
廣東巡撫輕則丟官去職,重則人頭落地。
相比之下,廉州府這邊才一萬多兵馬。
說兵力吃緊,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李參將、景參將,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當以大局為重!”
丁晨陽臉色陰沉的說道。
往常的時候,一名武將這麽不給麵子,他早就拂袖而去。
回頭不上折子彈劾,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禦史。
現在的情況特殊,廣東方麵需要援兵。
眼前這兩位參將的來頭又很大,鬧翻了之後,對誰都沒有好處。
“丁大人言過了!
我等正是為了大局,才出兵收複廉州的。
如果沒有我們以微弱兵力,在後方牽製住了敵人的數十萬大軍,此刻的廣州府恐怕早就淪陷了。
甚至湖廣、雲貴,現在也處於危險境地。”
景逸風跟著忽悠道。
牽製住了多少叛軍,完全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裁撤了錦衣衛,朝廷就算是想要核實,也沒有可靠的情報來源。
從地圖上來看,收複廉州之舉,絕對是戰略上的勝利。
相當於在敵人的心髒處,插入了一柄利刃。
擊敗的十萬叛軍,就是最好的證據。
倘若不是至關重要,敵人也不會聚集那麽多兵力過來。
“廉州府再重要,也趕不上廣州府。
一旦廣州淪陷,隱藏在廣東的白蓮教徒,勢必會群起響應。
廣東不保,整個華南都會落入叛軍之手。
到時候東南震動,整個南方都會陷入戰火之中。
稍有不慎,就是傾國之禍!”
丁晨陽神色凝重的說道。
在過來的時候,他可是打了包票,能要到援兵的。
現在來看,眼前這兩位,根本沒把他這禦史放在心上。
如果不能靠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兩人,他這一趟就白跑了。
“丁大人,既然知道廣州府的重要性,那麽更應該知道湖廣、雲貴、廣東四省的重要性。
我們在這裏牽製著,敵人一半的主力都留在老巢,不敢輕舉妄動。
倘若沒有這顆釘子,叛軍兵力加倍,廣州府拿什麽去守?
湖廣、雲貴的安全,又靠什麽來保障?
明知道廉州府的重要性,還讓我們棄守廉州,丁大人莫非是白蓮教隱藏在朝中的亂黨!”
李牧的話音落地,丁晨陽一下子被氣炸了。
過來當個說客,自己都成了亂黨。
這份胡謅能力,比他都還厲害,究竟誰才是禦史啊!
“胡說八道!”
“有辱斯文!”
“本官要……”
罵著罵著,丁晨陽被氣的說不出話來。
莫說是坐實白蓮教的身份,隻要稍微沾點兒邊,那就是全家一起赴黃泉。對待反賊,朝廷從來都不手軟。
“丁大人先消消氣,沒人說你是反賊。
隻是你現在做的事,很難不讓人產生懷疑。
畢竟,叛軍集結了數十萬大軍都沒做到的事情,你要幫他們完成。
明知道廉州府的戰略意義,還故意讓我們放棄,實屬是不該!”
景逸風跟著補刀道。
在廉州問題上,他和李牧早就捆綁在了一起,景李兩家又是政治盟友。
既然得罪了眼前這位丁禦史,那就索性得罪的狠一點。
有時候表現的強勢,反而更能讓對方投鼠忌器。
“你們……”
指著兩人話說道一半,丁晨陽直接暈倒過去。
憑借多年的經驗,李牧可以確定,這貨是在裝暈。
主要是調子定的太高,讓他不敢往下麵接。
本質上,他就是一書生,對軍事一竅不通。
李牧和景逸風的一陣忽悠,嚇沒了他的半條命。
廉州府真要他們吹噓的這麽重要,那麽主張放棄此地的,不是蠢就是壞。
雖然不清楚勳貴的戰略水平,但他知道大部分文官和他一樣,都是不知兵的。
熟讀兵書沒用,市麵上流傳的兵書,都是刪改過無數次的。
真正的兵法傳承,一直在將門世家內部流傳,從不對外示人。
“七叔,難怪廣西會那麽快淪陷,原來是有亂黨混入了官場。
伱我必須一起稟奏朝廷,讓皇上派人對廣東官場進行清查,不然又會重演廣西的舊事!”
李牧故意說道。
白蓮教傳播確實廣,但是想要把官員吸納進去,暫時還沒那能力。
除非天下大亂,不然士紳們是不會看上白蓮教的。
尤其是白蓮聖皇,還發布了均田令,更是把士紳逼到了對立麵。
“不太好吧!
我們僅僅隻是懷疑,若是上了這份折子,丁大人可就死定了。
他資敵的嫌疑,根本洗不幹淨。
欽差大臣一旦過來,必定第一個抄他的家,搞不好還會被滅族。
以我之見,他多半是得罪了人,被人給騙了過來。
廣州戰事吃緊,那也是聯絡各路圍剿大軍出兵,減輕他們的軍事壓力,哪有放棄戰略要地的。
我大虞最大的問題就是官場傾軋。
前段時間,那位楊知府為了一己之私,克扣大軍糧草引發肇慶之敗。
沒有想到,現在還有人敢亂來,他們是真嫌亂子不夠大啊!”
景逸風配合的說道。
“你我皆是知兵之人,自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可有些人根本就不懂軍事。
估摸著在他們眼中,白蓮教亂黨就是一群亂民。
殊不知現在的白蓮教亂黨,主力是曾經的廣西邊軍。
肇慶大敗,朝廷損兵折將,白蓮教那邊卻多了一群精兵猛將。
在朝廷這邊吃不飽穿不暖,十分的戰鬥力頂多兩三分。
人家搖身一變成了亂軍,直接酒肉管夠,戰鬥力還不蹭蹭往上冒。
可惜廣東那邊官員,都是一群蠢貨。
到了這種時候,還在想方設法的撈錢、整人。
為了大局,我們怕是隻能犧牲丁大人了!”
聽了李牧的話,原本昏迷的丁晨陽一下子爬了起來。
“別!”
“這些問題,本禦史會上報朝廷,你們就別摻和了。
糧草的問題,本官回去就催促廣東方麵,給你們運送過來。
朝廷正忙著呢,你們千萬別亂上奏折!”
丁晨陽慌亂的說道。
別的武將上奏折,很難到皇帝的麵前,但這兩位奏折肯定能遞上去。
一旦拿到朝堂上討論,他的問題根本說不清楚。
“丁大人,我們這邊可有十幾萬人,等著朝廷發糧哦!”
景逸風開口提醒道。
送上門的竹杠,不敲白不敲。
誰讓眼前這位丁禦史,缺乏軍事常識,在對話中被他們拿捏到了把柄呢!
“什麽?”
“十幾萬人!”
“你們兩個營加起來,不是才一萬多兵馬麽?”
丁晨陽驚呼道。
一萬多兵馬的糧草,他還可以想想辦法。
十幾萬張嘴,那就別想了。
哪怕廣東巡撫,遇到這個問題,都要頭疼。
事實上,揚州營和淮安營的糧餉,現在主要有三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南直隸方麵出的,一部分是朝廷劃撥,一部分由廣東提供。
朝廷劃撥的主要是錢,糧食基本上是南直隸提供的。
廣東方麵因為關係糟糕,一直沒有動靜。
李牧事先準備的夠充分,哪怕缺少了廣東方麵的補充,糧草依舊充足。
真正麻煩是俘虜和難民,這些人開銷,光靠朝廷的撥款根本不夠。
“俘虜和難民,也要吃飯啊!
丁大人,替我們轉告巡撫大人。
就說再看不到糧草,我們就把俘虜和難民,全部裝船給他送到廣州去。
還有彈劾他貪腐糧草的奏折,我們也給寫好了,就等著送往京師。”
李牧故作生氣的說道。
這種威脅,在官場上算以下犯上,屬於官場大忌。
不過他們是客軍,同廣東巡撫並無隸屬關係,無非是一次催餉。
頂多在兵部掛個號,打上不安分的標簽。
遭到彈劾的廣東巡撫,能不能逃過此劫,那就很難說了。
畢竟,今上眼裏是容不得沙子的。
知道了廣東巡撫不給前線大軍發糧,肯定少不了大發雷霆。
“兩位參將放心,這些話本官一定帶到。
如果巡撫大人依舊不發糧草,本禦史跟著你們一起上書彈劾!”
丁晨陽當即表態道。
看得出來,他是懷疑上了廣東巡撫。
畢竟,作為監察禦史,不可能不得罪人。
在過去的歲月裏,他也彈劾過廣東巡撫。
隻不過這種彈劾,多是例行公事,盡是挑的小毛病。
或許是因為他的文筆太好,彈劾奏書上去之後,導致廣東巡撫被先帝下旨訓斥。
考慮到巡撫大人的年齡,基本上沒有升遷的可能,多了一個政治汙點也無妨。
原本以為事情早就過去了,可是現在一細想,他突然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
不然強行索要援兵,這種苦差事,怎麽剛好落到他頭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