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陛下,該休息了!”


    徐忠恩開口提醒道。


    作為一名宦官,身家性命和永寧帝完全捆綁,他可不想皇帝累壞了身子。


    “內憂外患,朕睡不著啊!”


    永寧帝歎息一聲說道。


    天元帝時期是大虞,已經有了幾分中興的影子,等到他繼位一下子就被打斷了。


    因為朝中的黨爭,錯過了鎮壓白蓮教叛亂的最佳時機,引發了波及數省的大亂。


    繼位之初他宣布的免稅,更是成了一個笑話。


    因為戰爭的緣故,中央政府財政出現嚴重虧空,不得不向地方攤派軍餉。


    一係列操作下來,他剿殺閹黨撈取的政治聲望,全部賠了進去。


    本以為親政之後,換上一批忠良賢臣,局勢就會好轉。


    現實卻非常的打臉。


    他提拔的清流官員,除了在朝堂上噴人厲害,其他方麵表現很一般。


    寄予厚望的兩位先生,隻是在黨爭的時候,表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一旦涉及具體事務,就經常鬧出笑話來。


    提出來的建議,聽起來都很不錯,就是在可操作性差了億丟丟,經常被幾位輔臣噴的一文不值。


    在野的時候,養望多年的尹智銘和左鴻江,被大家視為能複興大虞的賢臣。


    入朝幾個月之後,沒有了距離濾鏡,一下子就現出了原形。


    兩人在百官中的風評,那是急轉直下。


    包括兩人的門生故吏,現在也隻是吹噓他們的人品道德,絕口不提其能力。


    口碑變化這麽快,自然少不了一眾輔臣,在背後推波助瀾。


    先安排人對兩人一陣猛吹,故意抬高他們在眾人心目中的預期,然後故意挖坑給他們跳。


    沒有任何意外,兩人都被坑的很慘。


    現在百官都認為尹智銘和左鴻江就是兩個大忽悠,隻會紙上談兵,沒有什麽真本事。


    認知一旦形成,再想逆轉回來,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何況尹智銘和左鴻江兩人的實幹能力,本身就不怎麽樣。


    幾次想要證明自己,都搞得灰頭土臉。


    如果不是兩人在士林中聲望不錯,手中又確實無人可用,永寧帝早就放棄了他們。


    “陛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徐忠恩急忙安慰道。


    知道皇帝不喜歡宦官幹政,對朝堂上的事務,他從來不發表意見。


    相較於大虞其他時期的宦官,他這位掌印太監的權力,可以說是最小的。


    就連司禮監披紅,也被皇帝收了回去親力親為。


    不過這麽一來,永寧帝自己的工作量,卻是大幅度增加。


    以往下麵的奏折,司禮監都要篩選一遍,挑重要的交給皇帝。


    內容相似的奏折,還會統一歸類,一起向皇帝上報。


    現在這些活兒,全部都是永寧帝一個人幹,熬夜加班是常態。


    “不用安慰朕,些許小事,還擊不垮朕。


    傳旨給徐閣老,讓加快圍剿叛軍的進程,朕希望年底前能夠見到賊首的人頭。”


    永寧帝隨即下令道。


    眼下大虞最大的問題,一共有三個:財政虧空、白蓮教叛亂、北虜犯邊。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三個問題也可以歸結為一個,那就是朝廷缺錢。


    隻要能夠解決錢糧問題,另外兩個威脅,都可以輕鬆搞定。


    “遵旨!”


    “等一等!”


    “給前線各省的巡撫,也發一份聖旨,讓他們全力配合徐閣老剿匪。


    軍中的一眾將領,也別忘了。


    告訴他們,隻要能夠按時剿滅叛亂,朕不會吝嗇官爵!”


    ……


    廉州府。


    “大人,我們在審問俘虜時,得知了一個要命的消息。


    白蓮教起事前,曾劫獲過一批軍械。


    奇怪的是這些軍械在運輸途中,沒有派出重兵護送,僅僅隻讓衙役運送。


    在叛亂爆發之後,還有人給駐軍下令,禁止他們出來剿賊。


    沿著這條線索,我們進行深挖,發現了太常寺卿和太仆寺卿參與的痕跡。


    據白蓮教頭目交代,叛亂爆發之前,他們曾和一家江南的商會有過合作。


    這家商會的負責人,正是當今太常寺卿尹智銘的族人。


    為了搜集更多的情報,我還調查了當時驛站的書信。


    太常寺卿尹智銘和太仆寺卿左鴻江,都在白蓮教造反前夕向這邊傳遞過書信。


    雖然不知道書信的具體內容,但收件人分別是尹家商會和一些廣西省的官員。


    恰好這些人,在白蓮教叛亂過程中,都為叛軍提供過幫助。


    其中還有兩人,趕在白蓮教叛軍做大前夕,選擇了進京述職。


    因為廣西丟失前,他們正好在京師中,所以不需要為廣西淪陷負責。


    如果能把人抓來審問,想來應該……”


    項星翰的話說了一半,他又咽了回去。


    現在他是廣西地方部隊,不再是曾經威名赫赫的錦衣衛,無權去抓捕朝中命官。


    哪怕掌握了對方的犯罪證據,也隻能走程序,向朝廷進行舉辦。


    即便是如此,這個驚人的消息,還是把李牧嚇了一跳。


    朝中官員私底下和白蓮教有聯係,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可勾結白蓮教造反,那就不一樣了。


    尹智銘和左鴻江都出自江南士紳大族,還是永寧帝最信賴的親信,完全沒必要勾結白蓮教造反。


    可現在查到的線索,又恰好指向了兩人。


    一瞬間,李牧想到了黨爭。


    他清楚的記得,白蓮教叛亂是清流擊垮閹黨的最大助力。


    地方官上報,宦官在地方上橫征暴斂,引發了白蓮教叛亂。


    永寧帝為了奪取權,都沒有派人複查,就直接把鍋丟給了閹黨。


    當時看來,沒有什麽問題。


    宦官禍害地方,引發民亂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無非這次鬧的最大。


    現在回想起來,裏麵的漏洞太多了。


    剛造反的白蓮教叛軍,戰鬥力其實不怎麽樣。


    前期攻打一些士紳的土樓,都要反複折騰好幾次。


    攻占第一座縣城的時候,還是靠裏應外合,才能夠拿下來。


    理論上來說,前期階段地方官是有能力,將他們撲滅的。


    隻是這些人也沒有想到,白蓮教發展速度那麽快,居然兼並了省內戰鬥力最強的狼兵。


    意識到情況不妙,再想努力進行補救,一切都已經晚了。


    “調查到此為止,尹智銘和左鴻江都是陛下最信賴的人,在民間也有很高的聲望。


    僅僅隻是一些嫌疑,根本扳不倒兩人。


    不過也不能太便宜他們,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把我們手中掌握的證據丟給徐閣老。


    最好是他的人意外發現,順著線索查出來的。”


    李牧果斷選擇了借刀殺人。


    朝中的七位輔政大臣,就沒有一個看尹智銘、左鴻江順眼的。


    能夠搞死兩人的,也隻有那幾位輔臣。


    換成李牧自己把事情捅上去,就算把兩人打掉,也會被文官們罵死。


    民間支持兩人的士子們,更是會視他為大敵。


    倒不是大家沒有原則,主要是沒人願意相信,尹智銘和左鴻江是引發白蓮教叛亂的黑手。


    都是廢除廠衛惹得禍。


    如果這兩家情報機構在,朝廷早就發現了這裏麵的問題。


    當然,倘若有人在身邊盯著,他們也不敢搞這麽大。


    “末將遵命!”


    目送項星翰離開,李牧暗自歎了一口氣。


    這麽幹是對是錯,他也說不清楚。


    揭開這個蓋子,勢必引發新一輪的黨爭,甚至還會波及到永寧帝。


    最信賴的親信,突然成了反賊,估摸著誰都會崩潰。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夏季會戰之後,才能夠見分曉。


    短時間內,無論是他,還是徐閣老都沒精力在朝堂上搞事情。


    ……


    時光飛逝,一晃就進入到了六月份,距離大反攻隻剩下最後的十幾天。


    無論朝廷,還是白蓮教叛軍,都在不斷調兵遣將。


    原本廣西也是可以獲得援兵的,隻不過被李牧以糧草不足給婉拒了。


    蛋糕是有極限的,餐桌上每增加一個分蛋糕的,其餘人能夠分到的蛋糕就會減少一分。


    何況援兵也不是好拿的。


    此前浙江增援福建的“五萬大軍”,直接縮水成了五千人,明顯是要過去平賬的。


    現在福建方麵,不想當這個冤大頭,浙江方麵又盯上了廣西。


    相較於其他幾路戰場,廣西這邊的兵力最少,一看就需要援兵。


    然而戰爭從來都不是兵多,就能夠獲勝。


    人少有人少的打法,兵多有兵多的打法。


    與其增加一群豬隊友,還不如自己努力一點兒,勝算還能增加幾分。


    “李指揮使,現在尚未到閣老規定的出兵日期。


    此時出兵的話,很有可能會打草驚蛇,影響閣老的戰略部署!”


    賈博急忙開口勸說道。


    作為徐閣老的親信,他非常清楚徐文嶽的脾氣。


    不聽從命令擅自出兵,打贏了還好說。


    一旦吃了敗仗,勢必要進行追責。


    到時候不光主將要倒黴,他這個監軍,也難辭其咎。


    “放心好了,惹不出來麻煩。


    徐閣老的戰略部署,下麵的相夫走卒都知道了,叛軍還能夠不知道。


    所有的計劃都擺在敵人麵前,若是不能提前動手,我們可就全麵被動了。


    你們看叛軍的兵力分布,鎮安府、南寧府、潯州府敵人各自部署了三萬大軍。


    看似數量不多,可是不同於以往的叛軍,眼前的敵人都是叛軍嫡係武裝。


    戰鬥力更強不說,敵人還是奔著當烏龜來的,根本沒有想過要主動進攻。


    此刻敵人一麵忙著調兵遣將,一麵在加固城牆,打造防禦工事。


    如果等敵人準備好了,我們別說去收複失地,能不能打破敵人的防線都是未知數。


    閣老的軍令,我們都是看過的。


    隻限定了最終出兵時間,可沒有規定我們不能提前出擊!”


    李牧淡定的解釋道。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機械的執行上級命令,那還打什麽仗。


    “李指揮使,提前出兵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自然沒有問題。


    不過現在各省的圍剿大軍,尚且在準備中。


    我們搶先發起大戰,就要獨自承擔風險。


    要知道除了前線的部隊外,敵人的老巢中,還有不少軍隊留守。


    一旦點燃戰火,很有可能把這些部隊給引過來,那就麻煩大了!”


    張思翰委婉的勸說道。


    提前發動戰爭,他需要承擔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眼前的三人在之前的戰鬥中,就立下了赫赫戰功,身後還有大佬支持。


    萬一前線遭遇大敗,他這個巡撫就是最好的背鍋俠。


    畢竟,在他到任之前,廣西方麵軍可是所向匹敵,先後兩次重創叛軍。


    他這個巡撫一上任,部隊前線就在前線遭遇了大敗。


    要說和他沒有關係,也得有人信才行。


    “巡撫大人,瞻前顧後是兵家大忌。


    戰機既然送上了門,那就不能錯過了。


    此時不出兵,九月之前收複兩府之地,那就是在做夢!”


    任務時效性的大招一出,原本反對出兵的賈博和張思翰,瞬間就改變了立場。


    無論如何,徐閣老交代下來的作戰任務,總是要完成的。


    “既然李指揮使有把握,那麽接下來的戰鬥,就由你來指揮吧!


    目標隻有一個,重創叛軍,收複失地。


    其他的事情你看著辦,切勿因為閑雜人等的意見,影響了判斷!”


    賈博的話說完,廣西巡撫張思翰瞬間臉色大變。


    一上來就把軍事指揮權送了出去,如此新穎的監軍模式,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想要開口阻止,話到了嘴邊,卻又遲遲無法開口。


    把指揮大權全部丟給李牧,打破了權力製衡,確實不符合規矩。


    可架不住人家能夠打勝仗。


    ……


    鎮安府。


    兼任鎮守將軍的傅三七,正帶著一群將領巡視城防。


    吃過一次虧之後,他的用兵風格,變得格外謹慎。


    許多事情都親力親為,唯恐下麵的人粗心大意,搞出亂子來。


    “丞相,大事不好!


    偽朝大軍渡江了!”


    收到這個消息,眾人紛紛臉色大變。


    這還沒到六月十五,敵人就這麽急不可耐的發起進攻,怎麽看都覺得不正常。


    “敵軍從什麽地方登陸?


    登陸的兵力有多少?


    帶隊的將領是誰?”


    傅三七的一連三問,直接搞懵了傳令的親兵。


    除了登陸地點外,其他訊息戰報上沒寫,他自然不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複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