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炮火聲在南寧城響起,拉開了廣西之戰的新篇章。
“敵人從什麽地方登陸的,為何沒有收到消息?”
忠義侯黃宇恒一臉懵逼的問道。
為了守衛南寧,他可是天天巡視防線。官軍有渡河的動作,他不可能沒有發現。
然而一覺醒來,敵軍卻已經瀕臨城下。
“侯爺,偽朝大軍似乎是從鎮安府那邊過來的。
他們繞過了我們部署在渡口的防線,直接殺到了南寧城下。”
聽到副將給出的答案,黃宇恒當即怒罵道。
“傅三七,老子草你祖宗!
……”
千防萬防,沒有防住敵人繞路。
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友軍坑隊友。
不過這樣的指責,傅三七肯定不認。現在水位退去,鎮安府方向江麵已經收窄。
一些淺水區域,敵軍甚至不需要船隻,都能夠橫渡。
現在這個時節,直接趟水過江,也沒有多少影響。
要全麵進行防守,他就算把鎮安府的守軍全部填上去,都不夠用。
何況鎮安府的情況,同南寧不一樣。府城並沒有在江邊,防禦重心就不在江上。
怒罵解決不了問題,卻能夠舒緩心情。問候了傅三七祖宗十八代後,忠義侯黃宇恒慢慢恢複了理性。
前麵發生的事,現在已經不重要。敵軍瀕臨城下,才是當務之急。
有前麵兩次廣西會戰失敗的案例,現在提起廣西官軍,就沒有幾個不忌憚的。
“傳令下去,讓鬱江沿線的部隊盡快撤回來。
告訴下麵的人,如果發現偽朝大軍追擊,就沿途拋撒金銀、布匹、糧食、食鹽等物資。
關鍵時刻,千萬不能吝嗇!”
這些都是逃命的經驗。
以往遇到官軍追擊時,拋下東西之後,官軍士兵就會先去爭搶戰利品。
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夠反殺一波回去,直接反敗為勝。
廣西方麵軍威名赫赫,黃宇恒不奢望反敗為勝,隻希望能夠保住大軍就行。
擊敗敵軍,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麾下的軍隊是什麽貨色,他是最清楚不過。
前麵聖國集結二十萬大軍,尚且被敵軍追著揍,他麾下這點兒部隊,更不會是敵人的對手。
“侯爺,偽朝官軍是有騎兵的。
此刻撤軍的話,我們的損失會非常大!”
副將委婉的勸說道。
撤離容易,想把部隊撤回南寧城就難了。
官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放他們入城。
“撤軍會損失慘重,不撤直接全軍覆沒。
我們修築的防線,隻能防禦江對麵的敵軍,可敵人已經完成了渡江。
讓大軍晚上趁夜色掩護撤離,記得讓下麵的人把火炮給炸毀掉,不能留給敵人充當攻城武器!”
黃宇恒冷漠的說道。
為將者最忌心慈手軟。
戰爭注定要有人犧牲,將帥們能做的是盡可能減少犧牲。
……
“景總兵,叛軍的注意力被我們吸引了過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南寧城下,李牧平靜的說道。
同為大軍主將,他麾下的部隊已經進入半火器時代,對後勤依賴度相當大。
景逸風的麾下,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要穿插到敵後,對後勤依賴度相對較低的冷兵器部隊,無疑更加合適。
“放心吧,隻要敵軍沒有提前準備,十天之內定能拿下柳州!”
景逸風意氣風發的說道。
名將氣度都是打出來的,參加了兩次廣西會戰,叛軍在他的眼中就是軍功。
此刻奇襲敵軍兵力空虛的後方,他更是無所畏懼。
相比拿下柳州,他更想拿下叛軍首腦所在的桂林。
不過作為白蓮聖國的首都,哪怕後方兵力再怎麽空虛,桂林也有上萬大軍守衛。
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想要攻破桂林,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進攻桂林僅僅是一個姿態,以戰略佯攻為威懾,逼迫叛軍回師救援。
“若能在十天內拿下柳州,景總兵當為首功。
待大戰結束後,本撫親自在桂林為你們慶功!”
巡撫張思翰的話,並沒有引起共鳴。
現在談收複桂林,還為時尚早。
這種看得見,摸不著的大餅,很難有吸引力。
包括戰役的策劃者,此戰要打到什麽地步,李牧心裏同樣沒底。
倘若對外給力,他們出兵攪亂叛軍的戰略部署後,在前線趁機大破叛軍,一舉覆滅白蓮教叛軍都是有可能的。
若是進展不順,直接撤回來強攻南寧、潯州等地區,也是一個選擇。
“多謝巡撫大人吉言!”
“出征!”
簡單的客套一句,景逸風躍馬而上,直接下令出征。
目送大軍離開後,李牧將視線收了回來。
受雨季影響,大戰爆發時間延後了三個月,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多了三個月時間的緩衝,他手中的兵力,又增加了兩個衛。
新招募的部隊,暫時沒有多少戰鬥力,但最早恢複的衛所,高強度的訓練大半年之後,已經具備了二三線部隊的水準。
其中的骨幹力量,自然是他李指揮使的家丁。
相比大戰爆發前,他麾下的家丁數量,已經從揚州時期的八百多人,逐步擴張到了兩千餘人。
按照這種速度膨脹下去,平叛大戰結束前,家丁數量突破三千,完全不是問題。
這樣私軍的力量,在大虞一眾武將中,已經是排名非常靠前的“軍頭”。
事實證明,無論文武權力一旦失去製衡,都會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明明李牧沒想幹什麽,還是本能的擴張私軍部隊。
以兩千私軍,直接控製了揚州營和三萬多廣西衛所部隊,加上擴編後的水師後,他手中的總兵力直接突破四萬大關。
沒有引起波瀾,除了外麵有更強的“軍頭”外,廣西的特殊情況,以及他勳貴子弟的身份,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旦大戰結束,這種好日子就結束了。
尤其是他趁著戰亂,圈占了大量土地為軍田,更是犯了文官的忌諱。
哪怕巡撫張思翰極力保持克製,李牧還是敏銳的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絲惡意。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之前的忽悠穿了幫。讓這位廣西巡撫意識到,廣西的土地並沒有他之前看到的那麽貧瘠。
想要反悔,又擔心翻臉之後,發生不可預測之事。
且不說李牧在朝中勢力,光現在手中的兵力,都令他這位巡撫坐立難安。
偏偏現在是戰爭時期,重建廣西諸衛是大勢所趨,他不僅無法阻止李牧擴張軍事力量,還要全力幫李牧擴軍。
如此憋屈,心中難免生出怨恨。
在剛剛的送行儀式上,張思翰說出來的話,其實就有離間兩人關係的意思。
可惜他沒有預料到,李牧對首功並不沒有那麽上心,景逸風對他拋出的誘餌,同樣缺乏興趣。
兩人的仕途,現在基本上走到了階段性頂峰。
短期內再想要進步,除非是開疆擴土的大功,直接獲得朝廷封爵,不然就隻能慢慢熬資曆。
等到十幾二十年後,朝中左右都督退了下來,他們才有機會補位上去,成為勳貴集團利益代言人。
如此漫長的等待周期,中間的變數實在是太多。
景李兩家領頭人都是有兒子的,如果在這期間,他們的下一代成長起來,才是名正言順的家族繼承人。
隻要表現出令人信服的能力,在宗法製度下,李牧和景逸風根本沒有上位的機會。
別說主動參與競爭,哪怕沒有競爭對手,家族要推他上位,李牧也會主動拒絕。
京師固然繁華,但繁華的背後,同樣充斥著刀光劍影。
廣西確實偏僻了點兒,可正是因為地方偏僻,才能夠遠離朝堂上的紛爭。
說句不客氣的話,在這裏擁兵自重。
就算遭到了彈劾,皇帝都要懷疑彈劾的人,同他是否有私仇。
在固有的認知中,嶺南就是瘴氣彌漫的鬼地方。流放嶺南相當於丟了半條命,死亡率比和平年代的遼東都高。
官員們有機會,都忙著尋求外調。想要養活大軍都難,更別說擁兵自重。
“李指揮使,你在擔心景總兵此行?”
一旁的賈博開口詢問道。
孤軍深入敵後,本身就充滿了大凶險。如果李牧這個策劃者都沒有底氣,那麽麻煩就大了。
在平叛問題上,幾人的立場是一致的,都想盡快平息白蓮教叛亂。
“不是!”
“我們兵臨南寧城下,敵軍在鬱江沿線的部署,就成了擺設。
不出意外的話,要不了多久叛軍就會收縮兵力,全力固守南寧。
如果能夠吃掉敵人城外的兵力,對後續的戰爭,應該會有不小的幫助。”
李牧隨口糊弄道。
剛剛局勢有好轉的跡象,廣西巡撫就生出了內鬥的心思。真要是計劃順利,接下來還不知道發生什麽。
不過這些顧慮,根本沒法說出來的。
想法歸想法,行動歸行動。
世上有不良想法的人太多了,若是按照這個標準判斷敵我,那麽滿世界都是敵人。
壓製武將,本身就是文官的共識。無論誰擔任廣西巡撫,戰爭結束後都會限製他的實力。
私底下的小動作,都不算什麽。
最怕朝中那幫大佬覺得他在廣西勢大,廣西巡撫無法對他進行製衡,直接釜底抽薪把他從廣西調離,那就全部白忙活了。
……
夜色朦朧,鬱江上的叛軍營地,依舊是燈火通明。
“侯爺下達命令,讓我們借助夜色掩護撤軍,又要大家炸毀所有的火炮。
爆炸聲一響,我們的所有行動,全部都暴露了出來。
敵軍將領隻要不傻,都知道我們在幹嘛。想要平安撤回去,怕是沒有多少希望。
蘇老大,你的主意最多,快給拿個主意吧!”
刀疤臉將領一臉急切的催促道。
官軍剛剛瀕臨城下,暫時還顧不上他們。今夜不趕緊撤離,後續撤離的機會將越發渺茫。
然而撤離也不是說起來那麽簡單,稍有不慎撤退就會變成潰敗。尤其是夜間撤軍,更容易發生混亂。
“敵人繞路渡江瀕臨城下,繼續守著鬱江防線,也沒有任何價值,撤離是必然的。
不過撤離時間,必須把握好。先讓士卒們好好休息一下,等到寅時的時候,叫大家起床離開。
記住路上不能生火,隻能借助微弱的星光趕路。
多準備一些繩索,讓士卒們牽著趕路,免得掉了隊。
至於沿江的火炮,留下少量敢死之士,等我們撤離兩個時辰後炸毀即可。”
蘇老大緩緩說道。
撤離計劃非常粗糙,約等於沒有。
可這已經是他能夠想出的最佳策略,更好的方案或許存在,但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疇。
能否瞞過敵人的視線,成功把部隊完好無損的撤出去,蘇老大一點兒底氣也沒有。
“行!”
“你的經驗豐富,我們都聽你的!
……”
麵對一眾將領的恭維,蘇老大直接選擇了無視。
“經驗豐富”放在這裏,可不是好詞。
逃命經驗豐富,意味著他經常吃敗仗。一般來說,這種將領的運氣都不怎麽好。
沒有哪個主帥,喜歡麾下有這種倒黴蛋。
別人的官都是越當越大,唯獨他的職位沒有挪窩。如果他不是教中元老,恐怕連現在的地位都沒有。
內心深處,蘇老大甚至懷疑自己受到了詛咒,不受白蓮聖母的眷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很快進入了下半夜。決定聽從命令連夜撤離的一眾將領,此刻卻是難以入眠。
“將軍,寅時馬上到了!”
親兵的提醒,把蘇老大從沉思中叫了起來。
“嗯!”
“傳令下去,通知各部丟失一切不必要的物資,做好撤退的準備。
另外詢問一下諸將,誰願意留下來殿後,炸毀所有的火炮。
告訴他們,甭管是誰完成了任務,一律官升三級,賞銀千兩!”
蘇老大果斷畫起了大餅。
升官發財,那是活人的專屬。
若是人死了的話,那麽一切都沒了關係。
這種近乎送死的任務,隻能讓下麵的人自願參與。不然他們前腳剛走,人家後腳就可以投奔官軍。
“遵命!”
隨著衛兵的離開,原本安靜的大營,很快就變得喧囂起來。
炮火聲在南寧城響起,拉開了廣西之戰的新篇章。
“敵人從什麽地方登陸的,為何沒有收到消息?”
忠義侯黃宇恒一臉懵逼的問道。
為了守衛南寧,他可是天天巡視防線。官軍有渡河的動作,他不可能沒有發現。
然而一覺醒來,敵軍卻已經瀕臨城下。
“侯爺,偽朝大軍似乎是從鎮安府那邊過來的。
他們繞過了我們部署在渡口的防線,直接殺到了南寧城下。”
聽到副將給出的答案,黃宇恒當即怒罵道。
“傅三七,老子草你祖宗!
……”
千防萬防,沒有防住敵人繞路。
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友軍坑隊友。
不過這樣的指責,傅三七肯定不認。現在水位退去,鎮安府方向江麵已經收窄。
一些淺水區域,敵軍甚至不需要船隻,都能夠橫渡。
現在這個時節,直接趟水過江,也沒有多少影響。
要全麵進行防守,他就算把鎮安府的守軍全部填上去,都不夠用。
何況鎮安府的情況,同南寧不一樣。府城並沒有在江邊,防禦重心就不在江上。
怒罵解決不了問題,卻能夠舒緩心情。問候了傅三七祖宗十八代後,忠義侯黃宇恒慢慢恢複了理性。
前麵發生的事,現在已經不重要。敵軍瀕臨城下,才是當務之急。
有前麵兩次廣西會戰失敗的案例,現在提起廣西官軍,就沒有幾個不忌憚的。
“傳令下去,讓鬱江沿線的部隊盡快撤回來。
告訴下麵的人,如果發現偽朝大軍追擊,就沿途拋撒金銀、布匹、糧食、食鹽等物資。
關鍵時刻,千萬不能吝嗇!”
這些都是逃命的經驗。
以往遇到官軍追擊時,拋下東西之後,官軍士兵就會先去爭搶戰利品。
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夠反殺一波回去,直接反敗為勝。
廣西方麵軍威名赫赫,黃宇恒不奢望反敗為勝,隻希望能夠保住大軍就行。
擊敗敵軍,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麾下的軍隊是什麽貨色,他是最清楚不過。
前麵聖國集結二十萬大軍,尚且被敵軍追著揍,他麾下這點兒部隊,更不會是敵人的對手。
“侯爺,偽朝官軍是有騎兵的。
此刻撤軍的話,我們的損失會非常大!”
副將委婉的勸說道。
撤離容易,想把部隊撤回南寧城就難了。
官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放他們入城。
“撤軍會損失慘重,不撤直接全軍覆沒。
我們修築的防線,隻能防禦江對麵的敵軍,可敵人已經完成了渡江。
讓大軍晚上趁夜色掩護撤離,記得讓下麵的人把火炮給炸毀掉,不能留給敵人充當攻城武器!”
黃宇恒冷漠的說道。
為將者最忌心慈手軟。
戰爭注定要有人犧牲,將帥們能做的是盡可能減少犧牲。
……
“景總兵,叛軍的注意力被我們吸引了過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
南寧城下,李牧平靜的說道。
同為大軍主將,他麾下的部隊已經進入半火器時代,對後勤依賴度相當大。
景逸風的麾下,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要穿插到敵後,對後勤依賴度相對較低的冷兵器部隊,無疑更加合適。
“放心吧,隻要敵軍沒有提前準備,十天之內定能拿下柳州!”
景逸風意氣風發的說道。
名將氣度都是打出來的,參加了兩次廣西會戰,叛軍在他的眼中就是軍功。
此刻奇襲敵軍兵力空虛的後方,他更是無所畏懼。
相比拿下柳州,他更想拿下叛軍首腦所在的桂林。
不過作為白蓮聖國的首都,哪怕後方兵力再怎麽空虛,桂林也有上萬大軍守衛。
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想要攻破桂林,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進攻桂林僅僅是一個姿態,以戰略佯攻為威懾,逼迫叛軍回師救援。
“若能在十天內拿下柳州,景總兵當為首功。
待大戰結束後,本撫親自在桂林為你們慶功!”
巡撫張思翰的話,並沒有引起共鳴。
現在談收複桂林,還為時尚早。
這種看得見,摸不著的大餅,很難有吸引力。
包括戰役的策劃者,此戰要打到什麽地步,李牧心裏同樣沒底。
倘若對外給力,他們出兵攪亂叛軍的戰略部署後,在前線趁機大破叛軍,一舉覆滅白蓮教叛軍都是有可能的。
若是進展不順,直接撤回來強攻南寧、潯州等地區,也是一個選擇。
“多謝巡撫大人吉言!”
“出征!”
簡單的客套一句,景逸風躍馬而上,直接下令出征。
目送大軍離開後,李牧將視線收了回來。
受雨季影響,大戰爆發時間延後了三個月,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
多了三個月時間的緩衝,他手中的兵力,又增加了兩個衛。
新招募的部隊,暫時沒有多少戰鬥力,但最早恢複的衛所,高強度的訓練大半年之後,已經具備了二三線部隊的水準。
其中的骨幹力量,自然是他李指揮使的家丁。
相比大戰爆發前,他麾下的家丁數量,已經從揚州時期的八百多人,逐步擴張到了兩千餘人。
按照這種速度膨脹下去,平叛大戰結束前,家丁數量突破三千,完全不是問題。
這樣私軍的力量,在大虞一眾武將中,已經是排名非常靠前的“軍頭”。
事實證明,無論文武權力一旦失去製衡,都會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明明李牧沒想幹什麽,還是本能的擴張私軍部隊。
以兩千私軍,直接控製了揚州營和三萬多廣西衛所部隊,加上擴編後的水師後,他手中的總兵力直接突破四萬大關。
沒有引起波瀾,除了外麵有更強的“軍頭”外,廣西的特殊情況,以及他勳貴子弟的身份,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旦大戰結束,這種好日子就結束了。
尤其是他趁著戰亂,圈占了大量土地為軍田,更是犯了文官的忌諱。
哪怕巡撫張思翰極力保持克製,李牧還是敏銳的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絲惡意。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之前的忽悠穿了幫。讓這位廣西巡撫意識到,廣西的土地並沒有他之前看到的那麽貧瘠。
想要反悔,又擔心翻臉之後,發生不可預測之事。
且不說李牧在朝中勢力,光現在手中的兵力,都令他這位巡撫坐立難安。
偏偏現在是戰爭時期,重建廣西諸衛是大勢所趨,他不僅無法阻止李牧擴張軍事力量,還要全力幫李牧擴軍。
如此憋屈,心中難免生出怨恨。
在剛剛的送行儀式上,張思翰說出來的話,其實就有離間兩人關係的意思。
可惜他沒有預料到,李牧對首功並不沒有那麽上心,景逸風對他拋出的誘餌,同樣缺乏興趣。
兩人的仕途,現在基本上走到了階段性頂峰。
短期內再想要進步,除非是開疆擴土的大功,直接獲得朝廷封爵,不然就隻能慢慢熬資曆。
等到十幾二十年後,朝中左右都督退了下來,他們才有機會補位上去,成為勳貴集團利益代言人。
如此漫長的等待周期,中間的變數實在是太多。
景李兩家領頭人都是有兒子的,如果在這期間,他們的下一代成長起來,才是名正言順的家族繼承人。
隻要表現出令人信服的能力,在宗法製度下,李牧和景逸風根本沒有上位的機會。
別說主動參與競爭,哪怕沒有競爭對手,家族要推他上位,李牧也會主動拒絕。
京師固然繁華,但繁華的背後,同樣充斥著刀光劍影。
廣西確實偏僻了點兒,可正是因為地方偏僻,才能夠遠離朝堂上的紛爭。
說句不客氣的話,在這裏擁兵自重。
就算遭到了彈劾,皇帝都要懷疑彈劾的人,同他是否有私仇。
在固有的認知中,嶺南就是瘴氣彌漫的鬼地方。流放嶺南相當於丟了半條命,死亡率比和平年代的遼東都高。
官員們有機會,都忙著尋求外調。想要養活大軍都難,更別說擁兵自重。
“李指揮使,你在擔心景總兵此行?”
一旁的賈博開口詢問道。
孤軍深入敵後,本身就充滿了大凶險。如果李牧這個策劃者都沒有底氣,那麽麻煩就大了。
在平叛問題上,幾人的立場是一致的,都想盡快平息白蓮教叛亂。
“不是!”
“我們兵臨南寧城下,敵軍在鬱江沿線的部署,就成了擺設。
不出意外的話,要不了多久叛軍就會收縮兵力,全力固守南寧。
如果能夠吃掉敵人城外的兵力,對後續的戰爭,應該會有不小的幫助。”
李牧隨口糊弄道。
剛剛局勢有好轉的跡象,廣西巡撫就生出了內鬥的心思。真要是計劃順利,接下來還不知道發生什麽。
不過這些顧慮,根本沒法說出來的。
想法歸想法,行動歸行動。
世上有不良想法的人太多了,若是按照這個標準判斷敵我,那麽滿世界都是敵人。
壓製武將,本身就是文官的共識。無論誰擔任廣西巡撫,戰爭結束後都會限製他的實力。
私底下的小動作,都不算什麽。
最怕朝中那幫大佬覺得他在廣西勢大,廣西巡撫無法對他進行製衡,直接釜底抽薪把他從廣西調離,那就全部白忙活了。
……
夜色朦朧,鬱江上的叛軍營地,依舊是燈火通明。
“侯爺下達命令,讓我們借助夜色掩護撤軍,又要大家炸毀所有的火炮。
爆炸聲一響,我們的所有行動,全部都暴露了出來。
敵軍將領隻要不傻,都知道我們在幹嘛。想要平安撤回去,怕是沒有多少希望。
蘇老大,你的主意最多,快給拿個主意吧!”
刀疤臉將領一臉急切的催促道。
官軍剛剛瀕臨城下,暫時還顧不上他們。今夜不趕緊撤離,後續撤離的機會將越發渺茫。
然而撤離也不是說起來那麽簡單,稍有不慎撤退就會變成潰敗。尤其是夜間撤軍,更容易發生混亂。
“敵人繞路渡江瀕臨城下,繼續守著鬱江防線,也沒有任何價值,撤離是必然的。
不過撤離時間,必須把握好。先讓士卒們好好休息一下,等到寅時的時候,叫大家起床離開。
記住路上不能生火,隻能借助微弱的星光趕路。
多準備一些繩索,讓士卒們牽著趕路,免得掉了隊。
至於沿江的火炮,留下少量敢死之士,等我們撤離兩個時辰後炸毀即可。”
蘇老大緩緩說道。
撤離計劃非常粗糙,約等於沒有。
可這已經是他能夠想出的最佳策略,更好的方案或許存在,但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疇。
能否瞞過敵人的視線,成功把部隊完好無損的撤出去,蘇老大一點兒底氣也沒有。
“行!”
“你的經驗豐富,我們都聽你的!
……”
麵對一眾將領的恭維,蘇老大直接選擇了無視。
“經驗豐富”放在這裏,可不是好詞。
逃命經驗豐富,意味著他經常吃敗仗。一般來說,這種將領的運氣都不怎麽好。
沒有哪個主帥,喜歡麾下有這種倒黴蛋。
別人的官都是越當越大,唯獨他的職位沒有挪窩。如果他不是教中元老,恐怕連現在的地位都沒有。
內心深處,蘇老大甚至懷疑自己受到了詛咒,不受白蓮聖母的眷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很快進入了下半夜。決定聽從命令連夜撤離的一眾將領,此刻卻是難以入眠。
“將軍,寅時馬上到了!”
親兵的提醒,把蘇老大從沉思中叫了起來。
“嗯!”
“傳令下去,通知各部丟失一切不必要的物資,做好撤退的準備。
另外詢問一下諸將,誰願意留下來殿後,炸毀所有的火炮。
告訴他們,甭管是誰完成了任務,一律官升三級,賞銀千兩!”
蘇老大果斷畫起了大餅。
升官發財,那是活人的專屬。
若是人死了的話,那麽一切都沒了關係。
這種近乎送死的任務,隻能讓下麵的人自願參與。不然他們前腳剛走,人家後腳就可以投奔官軍。
“遵命!”
隨著衛兵的離開,原本安靜的大營,很快就變得喧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