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軍猛地一下卡了殼,那強行收住的話頭差點崩掉他半顆門牙,連全力抵抗的李開文都被閃了個措手不及。鄭村長的意思很明顯,地方管不了部隊,萬一部隊知道有軍人被地方欺負了,來個打擊報複,那可真是秀才遇見兵了。


    李開文回到家時,二弟開武已出門給生產隊割草,妹妹和小弟開貴也吃過早飯去上學,隻剩下父母在家提心吊膽兩個兒子去哪了。


    李開文吃了母親熱的剩飯,含糊解釋了一下回屋倒頭便睡。


    李開文這一覺睡得昏天暗地,吃晚飯的光景才戀戀不舍地醒來。四弟大妹拿著新書包從裏到外地歡呼雀躍,三弟也在裏屋酣呼不止。


    頭發略有灰白的李上前,很容易就知道兩個兒子昨晚為何徹夜未歸,他多少有些後怕,歎了句“好險”後,就把大兒子喊到院角。


    “開文啊,說來你大我本該給你蓋個房子,讓你寬鬆地成一個家。可是你大的歲數大了,真,真是委屈你了。”李上前說了一半,那話裏就溫暖的帶起濕意。


    “大,我自己”李開文的堅強硬朗、果斷幹脆,也沒來由地轉換成了孩子式的不知所措“能行的。”躊躇了好一會,他才用這句幹巴巴的保證,來寬慰老父的心。


    “我和你貓子叔說好了,你以後早晚不上工時,就和他一起去挖花石。”李上前的失態僅維持一會,馬上又恢複了做父親的博愛肅嚴。


    花石,天然水晶的半成品,可以說是水晶的青澀年代,一種半渾濁半透明的石頭。它們在地下再埋個幾千年也許有機會進化成水晶。


    李上前口中的貓子叔,是他們東麵一牆之隔的老鄰居,綽號“老貓了”。


    自從老村搬到新址後,兩家一直住在一起。那時老貓子還未成人,一眨眼三十年過去了,他也成了拖家帶口的人。


    李開文的村子叫至晶村。東南隔著至晶水庫,過去就是至亮村。至晶村往正南走上二裏多地,就是至瑩村。三村成三角犄狀,遙相呼應。


    三十年前本地隻有一個老村,地點就在三角中間,名字也言簡意賅,就叫老莊。村子中間當時有一條小河,河兩邊逢三、逢八會有小集市。


    本地秀才之家,也就是馬珍家住在首排西麵第一戶。本分莊戶人家,李上前家則住在同排,過河第一戶。


    解放後沒幾年,政府興修水利,將地勢地窪處的老莊村分成三塊遷出,原地則蓄水成庫。


    由於原來的黨政一把手支書兼村長張發,隨眾搬到了西北麵至晶村,再加上後來村裏接二連三出了幾個吃公拿俸的人,因此至晶村就人和就地利了起來,連帶著新建的水庫,也被強勢地稱為至晶水庫。


    村名至晶,是後來的簡稱,原來叫至晶村,是一大塊田地的名字。


    解放前,村裏土地的稱呼五花八門,都是幾千年的約定俗成,其中大多以姓氏名號相稱。


    如曹姓地主的就稱為老曹家,王姓地主的就稱為老王家,也有少數牽強附會古今傳說的,譬如至晶村。


    解放後,田地收歸窮苦大眾。村幹部一則為了在精神上,打擊那些殘留的地主老財,二則為了記憶方便,就以田間主路為界劃分,再根據各自特征,給每片土地起了個名字。


    東麵的有“狼蹲”“老莊”,南麵的有“柿樹園”“下渠嶺”,西麵的有“大炮台”“三道溝”,北麵的有“鐵路北”“二道閘”。


    除了“狼蹲”“三道溝”,還稍有點意味深長之外,別的地名全彰顯了村幹部的懶惰成性,隨便看看情況起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就把農民賴以為生的土地給打發了。


    狼蹲,傳說中有狼蹲了一下。所謂傳說也就是瞎說,若瞎說個龍盤或者虎踞,那該多造福子孫後代,聽起來就氣派。


    三道溝的名字倒有些來曆,不過沒來曆還好,有來曆更讓人鬱悶不已。


    那年張書記響應***的號召,頭腦一熱,從縣政府借了一輛大拖拉機帶動的聯合收割機,幫助老百姓收麥,以此向人民群眾展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那麽大的車,一到多年未經整修的鄉間小路,就毫無懸念地陷進了泥淖。一千多號圍觀的群眾,眼見大拖拉機突突地冒著黑煙,好像要前衝後突,可就是隻能窩在那個泥坑裏左搖右擺。


    最後,無計可施的張支書忙發動群眾,肩拉手拽的把拖拉機給拉回了正路。拖拉機辛勤耕耘了半天,隻留下兩道礙事擋道的大溝。


    而寬宏大量的村人怕張支書太難看,就把路邊原有的排水溝加在一起,拚湊地叫起了三道溝。


    所有這一些都有據可考。張發解放前做過保長,困此文革中他的這些輝煌經曆就被白紙黑字地記載分明了,貼得至晶村的前排後院到處都是。


    老莊,老村的名字。柿樹園,曾經種過柿子樹。下渠嶺,幹渠從這下到低窪處。大炮台,以前打仗遺留下來的炮台。鐵路北,就是緊靠村北隴海鐵路的北麵。二道閘,村上第二個抽水站。


    所有這些地名中,隻有現在村民居住的至晶村,也就是原來的“至晶村”,是年代最久遠,韻味最充足,也是鬼話編得最有聲有色的。


    晶都縣境內北部有一座出過土匪山大王的小山,叫羽山,取其羽化成仙之意。出土匪之事,當地還有一句俗語“從羽山到磨山,蟊賊萬萬千。”


    兩千多年前,晶都剛由秦始皇設置成郡縣時,就有一幫無聊士子牽強附會,硬把“羽”和“禹”掛上了溝。


    話說禹的老爹鯀不踏踏實實排汙除澇,反而投機取巧去偷什麽見水就長的息壤。


    鯀觸怒了天帝,天帝就讓劊子神把他押到羽山一劍給結果了。


    和“三道溝”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羽山頂有塊大石頭上裂了三條縫。那些文人知道後,如獲至寶地就把它添枝加葉進了傳說。


    他們對外一致聲稱這就是試劍石,也叫三縫石,殺鯀之前試寶劍鋒不鋒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村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帥哥劍之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帥哥劍之晶並收藏農村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