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總部有了著落之後,又在kp區和gy區買了一塊三百多畝的地,這裏就是潤塘實業的產業園區。


    後來經過討論“潤塘高新技術科學研究院”也建在這裏,把整個園區的地下掏空,以最高的保密和安保標準來設計建設,而地上則是潤塘實業旗下工廠和廠房。


    買下地之後就開始請設計師來設計了,但是後來又想了想,找外人設計寫字樓和工廠還可以,但是像研究院這種需要保密的建築還是用自己人會放心一點。


    畢竟他們是開了掛的,招聘個設計大牛也就是分分鍾的事情,而且他的忠心也毋庸置疑。


    公司總部大樓和工廠的建成還要大半年,再加上裝修、搬遷,基本上也就是一年過去了。


    潤塘這麽大的手筆早就驚動了市上領導,就算是省上也早有耳聞,已然成為本土的明星企業,未來的納稅大戶。


    本地能出一個這樣的大型企業,官府也是很高興的,畢竟這也算是政績嘛!


    招商引資一百億,解決近萬人的就業問題,想想都覺得激動。


    那是各種政策傾斜,要人給人,要地給地,要錢……當然了人家什麽都缺,就是不缺錢。


    這麽一番折騰下來,也過了不短的時間,年初立項的那幾部劇也殺青送審了,拍了這麽多部劇,他們現在在辦起這些業務也算是輕車熟路。


    各路視頻平台和各大電視台也聞風而動,潤塘出品的影視劇單集成交價格再創新高,這也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當然比起那一百億還是小巫見大巫。


    李騰逸已經邁入百億富翁的行列,如果算上公司市值浮動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泡沫的話,就算是千億富豪也算是夠得上門檻了。


    雖然他現在如此的富有,但他還是住在哪個小房子裏麵,開的還是那輛奔馳gtr,至於s65l則是扔給公司用了。


    這並不是李騰逸不喜歡享受,而是哪個老房子裏麵充斥著美好的回憶,滿滿的都是念想。


    一口氣拍了這麽多劇,潤塘影業和潤塘傳媒放緩了擴張的腳步,畢竟現在這個市場充滿了泡沫,見好就收即可,如果他們的產量太高會對市場造成比較大的衝擊,容易導致市場過度飽和。


    下半年隻有兩部電視劇的立項,他們的重心開始像電影和動漫來傾斜,畢竟動漫有一條相對比較成熟的產業鏈,像什麽玩偶、公仔、手辦,這些東西完全可以由自家工廠生產。


    雖然他們自己的工廠還沒有建好,但是產品已經設計出一部分了,注冊好知識產權之後便開始找代工廠進行生產,然後交由那些運營號進行推廣。


    雖然影視劇擴張的步伐放緩了,但是新媒體這塊兒又再次加大了擴張的腳步,畢竟這個方麵的內容輸出不存在市場飽和,各種新的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隻有市場占有率的高低,隻有粉絲覆蓋率和轉化率的波動,這種新媒體和自媒體很難出現市場飽和的情況。


    這是他們發家起家的項目,正所謂糟糠之妻不可齊,自媒體這個行當隻能是不斷的擴張和轉型,不會因為他不賺錢就棄之不顧,再說了現在潤塘旗下的新媒體賬號每個月也有上千萬的營收。


    隨著職業經理人被推上前台,李騰逸他們這波公司的初創團隊便隱到幕後了,隨後不斷提高公司的曝光率,不斷有利好消息放出。


    公司的市值一路飆升,這期間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和資本大鱷問道血腥味,紛紛都想來分一杯羹,奈何潤塘實力雄厚,根本就不接受融資。


    看著潤塘發展的越來越好,發展勁頭更是一日勝過一日,這看的他們心裏癢癢的,仿佛在心裏有十幾隻貓在不斷的抓撓。


    看得見,吃不著,這著實難受。


    不過這些資本家可沒有什麽道理和道義可講,吃得到要吃,吃不到就算創造條件也要吃。


    他們聯合了起來,為潤塘的前進和發展設置阻力,和聯合抵製。


    奈何潤塘人家自己設計,自產自銷,生產代工廠已經簽訂了兩年的協議,他們還是按照慣例設置了天價違約金。


    雖然他們的吃相難看,但就好比餐盤裏麵現在是一隻刺蝟,一時間竟無從下口。


    現在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承擔這筆高昂的違約金,然後趁著他們的工廠還沒有完工,讓他們處於一個無貨可賣的狀態。


    在國內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除非一些準入門檻比較高,技術要求特別高的領域能被壟斷,像這種小作坊都可以生產出來的東西,是在難以壟斷。


    雖然人家可以用資本壟斷那些大型的企業或者工廠,但是人家小作坊可不買你賬,尤其是一些家庭化的小作坊,給錢就做。


    小作坊和企業最大的區別無非就在品控上麵,大企業成本高價格貴,但是人家勝在品質好,小作坊產品的良品率就堪憂了,不到萬不得已之下潤塘也不想降低商品品質來砸了自己的招牌。


    知道此路不通他們又想扼殺潤塘的銷售渠道,生產產品本身就要積壓資金,產品賣不出去還要增加倉儲成本,這樣往複下去隻會虧得越來越多。


    想象是美好的,但現實終究會打臉的。


    奈何潤塘旗下的這些新媒體賬號很是強悍,雖然一個賬號隻能買幾萬件貨,但架不住賬號多啊,五十萬件商品上架三個小時便售罄了。


    他們有請水軍在網絡上詆毀潤塘的產品和自媒體賬號,但現在的網友沒那麽好忽悠了,畢竟潤塘現在也是有口皆碑。


    尤其是那些買了產品,或曾經買過商品的人,他們消費過後確實感覺潤塘推薦的確實是良心產品,好多網友自發的站出來為潤塘打call。


    這一波操作竟是無所建樹,那些水軍和資本家除了收到幾封潤塘發來的律師函,便再無所獲。


    經過了一輪小動作之後那些資本家就沉寂了下去,整個世界也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仿佛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欲望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明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明栩並收藏欲望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