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韻在後宮待了許多天,但是最近明顯感受到最近的生活和往常有些不同。
來往宮人的腳步聲比起原來,是又急又快,他們臉上的神情也帶著點緊張,就像什麽事要發生一樣。
她偶爾也會旁敲側擊地問香蘭發生了什麽,但是香蘭卻和她繞圈子講話,笑著與她說,這是因為太子殿下要登基了,宮人有許多事情要著手準備,所以才會這麽行色匆匆。
香蘭不願說,江一韻便也裝作接受這個解釋,不再問下去。
之前吃過的藥丸最近也沒有再吃了,她趁著夜半無人的時候,偷偷研究過這藥的成分,但是她嗅了很久也未聞出是什麽藥材,那藥材大抵是十分珍貴的吧,所以即便她跟在折塵身後學醫,卻也從未見過。
“把她帶出來。”
今日清晨,江一韻就見李忠臨早早的來了,平日裏他很少出現,最近不吃藥以後,她更是再未見過他。
“是。”
香蘭和平日一樣回答的十分恭順,但是她把江一韻往外拉的動作卻沒有女兒家的柔弱,江一韻已經習慣了,香蘭在她麵前和在李忠臨麵前一直是兩幅麵孔。
“把她帶走。”李忠臨隻是低聲下了命令,他身後就走出兩個腳步沉穩的男子,一左一右從香蘭手裏接過江一韻,並把她綁了起來。
江一韻就這麽被李忠臨綁著帶走,不知道要去往哪裏。走的路上還遇到了幾隊宮女,但是大部分人都老老實實地低著頭不敢看,隻有幾個麵容稚嫩,一看就是剛進宮的小丫頭會耐不住好奇心,偷偷摸摸瞧上那麽一眼,但是馬上她們就會被跟在李忠臨身後那幾個凶神惡煞的侍衛給嚇得低下頭。
江一韻隻是靜靜看著,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麵對什麽,或許真的是死到臨頭了,她心裏反而又不害怕了,心裏隻有一股平和的心緒靜靜流淌,像是鄉間小溪那樣平緩而深長。
她這次的待遇有些不太好,李忠臨把她放在了一隻大箱子裏,箱子上隻留了一個通氣用的小孔,別的地方全部都用封條封的好好的,連一絲光線都透不進來。
“你想起了什麽?”
在箱子關上前,李忠臨又突然問了這麽一句。
但是江一韻隻是看著他扶著箱子頂的手,又低下頭悶不做聲。
“你馬上就會想起來了。”
他的這句話說的十分小聲,不知道是在說給誰聽,但是江一韻沒有興趣知曉。
箱子被關上了,因為箱子很大,江一韻身子又嬌小,所以她可以抱著膝蓋坐在裏頭,但是眼前卻幾乎是一片漆黑,除了那個通氣用的小孔能傳進來一點微不足道的光線。
江一韻感受到箱子被人抬起來運走,走了好長時間,箱子才被再次放下,箱子前麵似乎有著什麽東西擋住了小孔,這下子,江一韻連最後一絲光線也沒有剩下。
她輕輕闔上眸子,把下巴枕在膝蓋上,靜靜的想著什麽。
——
玄武門和宣政殿之間連接的白石磚大道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正紅色純色綢布,天希國的柞蠶吐的絲基本上是純白色,隻有少數幾隻能吐出紅色的昂貴蠶絲,而如此長度的綢布更加是天價,但是沒有人敢說這是皇室奢靡鋪張浪費,因為穿著白底龍靴從這布上踏過的人,是下一代君王。
登基大典需要一些日子籌備,而這紅布從一開始便放著了,如今來看,卻是半點灰塵沒沾上,上邊用金線繡著的龍紋甚至還在日光下熠熠生輝。
“你們,都給我利索點兒!”宮裏的掌事姑姑,正邊叉腰邊罵著搬運物件的小太監們,“說你呢!說你呢!腿腳放快點兒!要是延誤了登基大典,你擔的起嗎!”
“是是是,知錯了。”那小太監雖然被掌事姑姑罵的臉色有些難看,但是他倒確實不敢反駁,畢竟登基大典要是真被他耽誤了,他有十條命也不夠砍頭的。
“快點兒!都給我快點兒!”
“喲,王嬤嬤如今倒是好大的威風,雜家都不敢招惹您了呢。”
王英聽著身後傳來一陣陰陽怪氣的話,她正想回罵是哪個太監不長眼,但是一看到來人的臉後,王英立馬就笑的跟朵老菊花兒似的。
“這不是吳總管嗎,老奴哪兒敢在您麵前囂張啊。”王英躬著身子,眯著眼,笑著回話。
吳慶對她這麽拍馬屁倒是不屑的厲害,冷哼一聲才接著說道:“太子殿下年輕有為,做了聖上那也定是明君,王嬤嬤做事還是留點情麵為好,省的日後害了自己,還害了族人。”
“那是那是,多謝吳總管提攜,王英知道錯了。”
見王英認錯,吳慶甩了甩手裏的拂塵,才昂著下巴走了,他身後的四五個小太監也跟著他離開了。
等吳慶走遠了,王英才皺著眉毛,朝地上狠狠啐了一口,罵道:“呸,一個閹人還真把自己當主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就算再寵你現在也隻能在地下寵了,要不是你是個總管,老娘才不稀罕拍你的馬屁,惡心的慌。”
——
登基大典選在正午,日頭最好的時候。
李景程穿著一身明黃色龍袍,頭戴金鑲玉旒冠,自宣武門走進宣政殿。戴著旒冠走路,就要求不能走的太快,否則珠簾是會打在臉上的,天子尚未登基便出醜是個大忌,但是李景程卻身子挺直,步子邁的不緊不慢,已有成為君王的風範。
李景程的龍袍拖地二米有餘,文武百官則是以文武為區分,跪在紅布兩側,靜靜等待李景程踏上前麵的階梯,走到宣政殿門口,聽大太監宣讀聖旨。
皇帝立太子的同一年,便會寫下傳位聖旨,聖旨會被放在宣政殿龍椅後。
大太監早就站在宣政殿門口的台階上等著了,他見李景程走來,笑著把手中的聖旨攤開,李景程則是雙膝跪地,靜聽他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太子李景程,人品貴重,深肖朕躬,承襲先祖遺誌,應天順人,撫有區宇,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大太監的聲音清晰而嘹亮,響徹了整座宣政殿,殿外百來人全都仔細聆聽,沒有人出聲。
“兒臣接旨,”李景程伸出雙手接過聖旨,起身,然後向著文武百官說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來人的聲音齊整而渾厚,可是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卻十分突兀地響起,“且慢——!”
“文丞相可是有什麽異議?”李景程靜靜地看向站在人群首端的李忠臨,雖然他眼裏含了少許的譏諷,但是李景程還是盡量用著溫和的語氣說著話。
“我自然是有。”李忠臨已經不說微臣,而是用我來代替。
他從人群中走出,邁上宣政殿前的台階,走到李景程麵前和他並肩而立。
看著李忠臨這般囂張的態度,李景程倒是沒有惱怒的神色,他隻是先讓身邊的太監接過聖旨,然後才看向李忠臨,緩緩道:“有何異議?”
回答李景程話的不是李忠臨,而是從四麵八方湧進來的士兵,他們個個手持各式兵器,身穿鎧甲,不僅臉上帶著冷漠的神情,手裏的兵器也散發著冷芒,而剛剛還鴉雀無聲的官員們,此刻就像驚弓之鳥一樣喧鬧了起來。
“你覺得呢?”李忠臨看著李景程淡然的模樣,微微蹙眉。
李景程:“我沒有耐心,勸祖父還是不要與我打啞謎了。”
“好,既然如此,”李忠臨不不再看著李景程,而是朝著那些士兵,大聲喊道:“拿下!”
“拿下什麽?祖父是在唱戲給孫兒聽嗎?”
李忠臨命令是下了沒錯,但是那些士兵卻站在原地沒有動,仿佛沒有聽見他的話一般,直到李景程開口:
“拿下。”
輕飄飄的一句話,卻如平地驚雷一般,士兵們動了起來,不過卻是在讓路,後麵的士兵押著幾隊人上了前。
李忠臨看到後則是眸光一凜,心底湧出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祖父年紀大了,眼神也開始不好使了。孫兒見您的私兵衣服式樣好看,便讓人也照著做了幾件,可是沒想到竟會讓祖父混淆,這我倒是欠缺考慮了,您認為呢?”
“就算這樣又怎樣,你中了毒終歸是活不了!”
聞言,李景程倒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笑著拍掌:“說起來,還要感謝您把瑜珂送到我身邊,若是沒有瑜珂,我手下的人也沒那麽容易進來。”
“她這個叛徒!”李忠臨的語氣沒了平日的穩重,帶了點焦躁的意味。
“瑜珂隻是選擇了我而已,祖父不必如此生氣。”李景程薄唇微勾,看著李忠臨的眼神就像是在看跳梁小醜一樣,漫不經心而又高高在上。
李忠臨收斂了焦躁的心緒,有些無頭蒼蠅般來了一句:“你這模樣,倒是有我幾分年輕時的影子。”
“有血緣聯係自然是像的,若是祖父您能一直安分守己,我也不必做到這份兒上。”
“我不是你的祖父,而是你的叔公。”
直到李忠臨說出這句話,李景程臉上的神色才稍微嚴肅些,“你到底是誰?”
“李忠臨這個名字,你可曾聽過?”
“不可能!”幾乎在李忠臨說出那句話的時候,李景程就出口反駁,“肅王李忠臨多年前便已經死了,不可能還活著!”
“為何不可能?”
“若你是他的話,文世遠又在哪裏?!”
“文世遠?自然是死了。”
在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宮女的隊伍裏,悄悄地走出了一個人,看背影,有點像香蘭,但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宣政殿前那兩個對峙的人身上,沒有誰注意到她的離開。
“你以為這樣,便能攔下我?嗬嗬,不自量力。”
李忠臨話音剛落,就有一陣悠長的笛聲傳來,而他那些被俘虜的將士,聽到這笛聲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顫抖著身子接二連三的站了起來,嘴裏還發出沉重的喘息聲。
“跪下去!跪下去!”在那些俘虜的身後的士兵用力地踹了他們膝蓋兩下,但是他們仿佛沒有痛覺一樣,依舊站直了身子。
隨著一身衣服的撕裂聲,那些俘虜的身上的肌肉跟氣球似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起來,他們的指甲也以飛快的速度增長著,與此同時他們眼裏的理智也消失殆盡,隻剩下了血色一樣的紅芒。
他們身後的士兵拿出劍朝著他們的脖子重重砍下去,但是斷掉的不是俘虜的脖子,而是那些士兵的劍。
劍斷開的一半,哐啷一聲掉落在地,舉劍的士兵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他眼前的一切,然後顫抖著把手裏的劍扔下,嘴裏呆呆地呢喃道:“妖怪,妖怪,是妖怪!”
隨著這個士兵的尖叫聲發出,臣子和宮人都被嚇得四散而去,場麵頓時變得十分混亂。
站在高處的李景程自然也注意到了異常,皺著眉問:“這是怎麽回事?”
李忠臨站在他身側,倒是鬆了一口氣,萬幸,他還留了一手。
那些人聽著笛聲,緩緩轉過頭看向他們身後的士兵,發出幾聲低吼,把身上綁著他們的繩子給震碎開,然後就衝向那些手無寸鐵的士兵。
其實那些士兵手裏是有兵器,身上也穿著盔甲的,但是那些鐵製的兵器在這些人麵前,跟棉花似的不堪一擊。
沒過多久,那些俘虜就殺死了不少士兵,血腥味開始在空氣裏悄悄蔓延,有個俘虜一下子把手穿過一名士兵的腹部,把手拔出來的時候,他的手上還纏著血淋淋的腸子,不少沒見過這種場麵的宮女當場就吐了出來,而那些大臣雖然沒有吐出來,但是麵色卻白的跟紙似的,官服下的大腿也不受控製地顫抖著,他們也想跑,但是他們的腿卻不爭氣的軟了,因此他們隻能待在原地近距離觀看這場單方麵的殺戮。
來往宮人的腳步聲比起原來,是又急又快,他們臉上的神情也帶著點緊張,就像什麽事要發生一樣。
她偶爾也會旁敲側擊地問香蘭發生了什麽,但是香蘭卻和她繞圈子講話,笑著與她說,這是因為太子殿下要登基了,宮人有許多事情要著手準備,所以才會這麽行色匆匆。
香蘭不願說,江一韻便也裝作接受這個解釋,不再問下去。
之前吃過的藥丸最近也沒有再吃了,她趁著夜半無人的時候,偷偷研究過這藥的成分,但是她嗅了很久也未聞出是什麽藥材,那藥材大抵是十分珍貴的吧,所以即便她跟在折塵身後學醫,卻也從未見過。
“把她帶出來。”
今日清晨,江一韻就見李忠臨早早的來了,平日裏他很少出現,最近不吃藥以後,她更是再未見過他。
“是。”
香蘭和平日一樣回答的十分恭順,但是她把江一韻往外拉的動作卻沒有女兒家的柔弱,江一韻已經習慣了,香蘭在她麵前和在李忠臨麵前一直是兩幅麵孔。
“把她帶走。”李忠臨隻是低聲下了命令,他身後就走出兩個腳步沉穩的男子,一左一右從香蘭手裏接過江一韻,並把她綁了起來。
江一韻就這麽被李忠臨綁著帶走,不知道要去往哪裏。走的路上還遇到了幾隊宮女,但是大部分人都老老實實地低著頭不敢看,隻有幾個麵容稚嫩,一看就是剛進宮的小丫頭會耐不住好奇心,偷偷摸摸瞧上那麽一眼,但是馬上她們就會被跟在李忠臨身後那幾個凶神惡煞的侍衛給嚇得低下頭。
江一韻隻是靜靜看著,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麵對什麽,或許真的是死到臨頭了,她心裏反而又不害怕了,心裏隻有一股平和的心緒靜靜流淌,像是鄉間小溪那樣平緩而深長。
她這次的待遇有些不太好,李忠臨把她放在了一隻大箱子裏,箱子上隻留了一個通氣用的小孔,別的地方全部都用封條封的好好的,連一絲光線都透不進來。
“你想起了什麽?”
在箱子關上前,李忠臨又突然問了這麽一句。
但是江一韻隻是看著他扶著箱子頂的手,又低下頭悶不做聲。
“你馬上就會想起來了。”
他的這句話說的十分小聲,不知道是在說給誰聽,但是江一韻沒有興趣知曉。
箱子被關上了,因為箱子很大,江一韻身子又嬌小,所以她可以抱著膝蓋坐在裏頭,但是眼前卻幾乎是一片漆黑,除了那個通氣用的小孔能傳進來一點微不足道的光線。
江一韻感受到箱子被人抬起來運走,走了好長時間,箱子才被再次放下,箱子前麵似乎有著什麽東西擋住了小孔,這下子,江一韻連最後一絲光線也沒有剩下。
她輕輕闔上眸子,把下巴枕在膝蓋上,靜靜的想著什麽。
——
玄武門和宣政殿之間連接的白石磚大道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正紅色純色綢布,天希國的柞蠶吐的絲基本上是純白色,隻有少數幾隻能吐出紅色的昂貴蠶絲,而如此長度的綢布更加是天價,但是沒有人敢說這是皇室奢靡鋪張浪費,因為穿著白底龍靴從這布上踏過的人,是下一代君王。
登基大典需要一些日子籌備,而這紅布從一開始便放著了,如今來看,卻是半點灰塵沒沾上,上邊用金線繡著的龍紋甚至還在日光下熠熠生輝。
“你們,都給我利索點兒!”宮裏的掌事姑姑,正邊叉腰邊罵著搬運物件的小太監們,“說你呢!說你呢!腿腳放快點兒!要是延誤了登基大典,你擔的起嗎!”
“是是是,知錯了。”那小太監雖然被掌事姑姑罵的臉色有些難看,但是他倒確實不敢反駁,畢竟登基大典要是真被他耽誤了,他有十條命也不夠砍頭的。
“快點兒!都給我快點兒!”
“喲,王嬤嬤如今倒是好大的威風,雜家都不敢招惹您了呢。”
王英聽著身後傳來一陣陰陽怪氣的話,她正想回罵是哪個太監不長眼,但是一看到來人的臉後,王英立馬就笑的跟朵老菊花兒似的。
“這不是吳總管嗎,老奴哪兒敢在您麵前囂張啊。”王英躬著身子,眯著眼,笑著回話。
吳慶對她這麽拍馬屁倒是不屑的厲害,冷哼一聲才接著說道:“太子殿下年輕有為,做了聖上那也定是明君,王嬤嬤做事還是留點情麵為好,省的日後害了自己,還害了族人。”
“那是那是,多謝吳總管提攜,王英知道錯了。”
見王英認錯,吳慶甩了甩手裏的拂塵,才昂著下巴走了,他身後的四五個小太監也跟著他離開了。
等吳慶走遠了,王英才皺著眉毛,朝地上狠狠啐了一口,罵道:“呸,一個閹人還真把自己當主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就算再寵你現在也隻能在地下寵了,要不是你是個總管,老娘才不稀罕拍你的馬屁,惡心的慌。”
——
登基大典選在正午,日頭最好的時候。
李景程穿著一身明黃色龍袍,頭戴金鑲玉旒冠,自宣武門走進宣政殿。戴著旒冠走路,就要求不能走的太快,否則珠簾是會打在臉上的,天子尚未登基便出醜是個大忌,但是李景程卻身子挺直,步子邁的不緊不慢,已有成為君王的風範。
李景程的龍袍拖地二米有餘,文武百官則是以文武為區分,跪在紅布兩側,靜靜等待李景程踏上前麵的階梯,走到宣政殿門口,聽大太監宣讀聖旨。
皇帝立太子的同一年,便會寫下傳位聖旨,聖旨會被放在宣政殿龍椅後。
大太監早就站在宣政殿門口的台階上等著了,他見李景程走來,笑著把手中的聖旨攤開,李景程則是雙膝跪地,靜聽他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太子李景程,人品貴重,深肖朕躬,承襲先祖遺誌,應天順人,撫有區宇,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大太監的聲音清晰而嘹亮,響徹了整座宣政殿,殿外百來人全都仔細聆聽,沒有人出聲。
“兒臣接旨,”李景程伸出雙手接過聖旨,起身,然後向著文武百官說道:“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來人的聲音齊整而渾厚,可是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卻十分突兀地響起,“且慢——!”
“文丞相可是有什麽異議?”李景程靜靜地看向站在人群首端的李忠臨,雖然他眼裏含了少許的譏諷,但是李景程還是盡量用著溫和的語氣說著話。
“我自然是有。”李忠臨已經不說微臣,而是用我來代替。
他從人群中走出,邁上宣政殿前的台階,走到李景程麵前和他並肩而立。
看著李忠臨這般囂張的態度,李景程倒是沒有惱怒的神色,他隻是先讓身邊的太監接過聖旨,然後才看向李忠臨,緩緩道:“有何異議?”
回答李景程話的不是李忠臨,而是從四麵八方湧進來的士兵,他們個個手持各式兵器,身穿鎧甲,不僅臉上帶著冷漠的神情,手裏的兵器也散發著冷芒,而剛剛還鴉雀無聲的官員們,此刻就像驚弓之鳥一樣喧鬧了起來。
“你覺得呢?”李忠臨看著李景程淡然的模樣,微微蹙眉。
李景程:“我沒有耐心,勸祖父還是不要與我打啞謎了。”
“好,既然如此,”李忠臨不不再看著李景程,而是朝著那些士兵,大聲喊道:“拿下!”
“拿下什麽?祖父是在唱戲給孫兒聽嗎?”
李忠臨命令是下了沒錯,但是那些士兵卻站在原地沒有動,仿佛沒有聽見他的話一般,直到李景程開口:
“拿下。”
輕飄飄的一句話,卻如平地驚雷一般,士兵們動了起來,不過卻是在讓路,後麵的士兵押著幾隊人上了前。
李忠臨看到後則是眸光一凜,心底湧出了一股不祥的預感。
“祖父年紀大了,眼神也開始不好使了。孫兒見您的私兵衣服式樣好看,便讓人也照著做了幾件,可是沒想到竟會讓祖父混淆,這我倒是欠缺考慮了,您認為呢?”
“就算這樣又怎樣,你中了毒終歸是活不了!”
聞言,李景程倒像是想起什麽似的,笑著拍掌:“說起來,還要感謝您把瑜珂送到我身邊,若是沒有瑜珂,我手下的人也沒那麽容易進來。”
“她這個叛徒!”李忠臨的語氣沒了平日的穩重,帶了點焦躁的意味。
“瑜珂隻是選擇了我而已,祖父不必如此生氣。”李景程薄唇微勾,看著李忠臨的眼神就像是在看跳梁小醜一樣,漫不經心而又高高在上。
李忠臨收斂了焦躁的心緒,有些無頭蒼蠅般來了一句:“你這模樣,倒是有我幾分年輕時的影子。”
“有血緣聯係自然是像的,若是祖父您能一直安分守己,我也不必做到這份兒上。”
“我不是你的祖父,而是你的叔公。”
直到李忠臨說出這句話,李景程臉上的神色才稍微嚴肅些,“你到底是誰?”
“李忠臨這個名字,你可曾聽過?”
“不可能!”幾乎在李忠臨說出那句話的時候,李景程就出口反駁,“肅王李忠臨多年前便已經死了,不可能還活著!”
“為何不可能?”
“若你是他的話,文世遠又在哪裏?!”
“文世遠?自然是死了。”
在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宮女的隊伍裏,悄悄地走出了一個人,看背影,有點像香蘭,但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宣政殿前那兩個對峙的人身上,沒有誰注意到她的離開。
“你以為這樣,便能攔下我?嗬嗬,不自量力。”
李忠臨話音剛落,就有一陣悠長的笛聲傳來,而他那些被俘虜的將士,聽到這笛聲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顫抖著身子接二連三的站了起來,嘴裏還發出沉重的喘息聲。
“跪下去!跪下去!”在那些俘虜的身後的士兵用力地踹了他們膝蓋兩下,但是他們仿佛沒有痛覺一樣,依舊站直了身子。
隨著一身衣服的撕裂聲,那些俘虜的身上的肌肉跟氣球似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起來,他們的指甲也以飛快的速度增長著,與此同時他們眼裏的理智也消失殆盡,隻剩下了血色一樣的紅芒。
他們身後的士兵拿出劍朝著他們的脖子重重砍下去,但是斷掉的不是俘虜的脖子,而是那些士兵的劍。
劍斷開的一半,哐啷一聲掉落在地,舉劍的士兵睜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他眼前的一切,然後顫抖著把手裏的劍扔下,嘴裏呆呆地呢喃道:“妖怪,妖怪,是妖怪!”
隨著這個士兵的尖叫聲發出,臣子和宮人都被嚇得四散而去,場麵頓時變得十分混亂。
站在高處的李景程自然也注意到了異常,皺著眉問:“這是怎麽回事?”
李忠臨站在他身側,倒是鬆了一口氣,萬幸,他還留了一手。
那些人聽著笛聲,緩緩轉過頭看向他們身後的士兵,發出幾聲低吼,把身上綁著他們的繩子給震碎開,然後就衝向那些手無寸鐵的士兵。
其實那些士兵手裏是有兵器,身上也穿著盔甲的,但是那些鐵製的兵器在這些人麵前,跟棉花似的不堪一擊。
沒過多久,那些俘虜就殺死了不少士兵,血腥味開始在空氣裏悄悄蔓延,有個俘虜一下子把手穿過一名士兵的腹部,把手拔出來的時候,他的手上還纏著血淋淋的腸子,不少沒見過這種場麵的宮女當場就吐了出來,而那些大臣雖然沒有吐出來,但是麵色卻白的跟紙似的,官服下的大腿也不受控製地顫抖著,他們也想跑,但是他們的腿卻不爭氣的軟了,因此他們隻能待在原地近距離觀看這場單方麵的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