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人已經端了一把椅子坐了,手裏端著一碗雞湯已經喝上了。
旁邊顧重陽也端著碗,麵色比清晨那會好多了。
看到他們回來,梁氏打了水給他們洗漱,“飯菜馬上就做好了,今天吃雞絲麵。”
袁明珠看到窩棚旁邊放了幾隻編好的魚籠,還有一隻半成品。
拿起來看了,雖說是用棉槐枝條編成的,比之竹子編的粗笨了許多,不過大概意思到了。
吳氏拎著水,“小妹,先洗洗,洗好了再看不遲。”
袁務川拎著鍁從外頭回來,看到她正在看編好的魚籠,問:“編的可還對?”
袁明珠點點頭:“就是這樣。”
雖說粗笨了些,形狀不是很美觀,不過不影響抓魚的效果。
招呼大哥他們:“跟我去把魚籠放到溝裏去,試試效果。”
大概是所有人內心裏對逮魚摸蝦都有天然的喜好,袁伯駒幾個躍躍欲試以外,周大人也放下碗圍過來。
“這個奇怪的籠子是逮魚用的啊?怎麽用?”拿起來翻來覆去的看。
還舉起來對著亮處看內裏的構造。
袁明珠隻能跟他解釋了一下這樣做的原理。
周大人把袁務川手裏尚未放下的鐵鍁拿起來:“走,趁著天亮放河溝裏試試。”
他那隨從忙拎著幾隻魚籠跟上。
袁明珠幾個跟在後頭,往河溝的方向過去。
連年黃河泛濫,並不缺河溝,這處土地上連著大河的河溝大大小小足有幾十條。
周大人帶著去的是最近的那條,溝裏還放著袁家割回來漚的野檾。
野檾裏還有正啄食的小雜魚。
看到人來,小魚跳躍著遊開了,躲到了水底。
“魚籠就下在這裏好了。”
袁明珠指著一處河溝的最窄處。
袁伯駒幾個脫了鞋襪跳到水裏,在河溝裏打上圍堰。
本來看著平靜,看不出水流向的河溝,隨著圍堰口越來越小,堰口的水越來越渾,漸漸能看出流向來。
“魚籠得逆著水流放。”周大人說。
他被他家隨從攔了沒機會脫了鞋襪親自下水,隻能站在河岸上參與。
袁家眾人都沒有捕魚的經驗,袁叔駒為人板正,什麽事都要問個明白,問道:“為啥要逆著水流放?”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著周大人等著聽答案。
袁明珠看著周大人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又捋一捋胡須,大概猜到他會講一個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她記得現代那一世,她爸爸在她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講了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故事裏說魚兒們總是要逆著水遊,去源頭尋找龍門,隻有曆盡艱險躍過了龍門,才能化身成龍。
是古代版的勵誌雞湯文。
不論故事的真假,魚籠逆流放就對了。
想起這些,她又想起那些想回卻回不去的過去。
不知道在她意外之後,她的爸爸媽媽可還好,沒了她,誰給他們奉養終老?
放好魚籠,一行人也都饑腸轆轆了,忙趕著回去吃飯。
回去途中袁伯駒看她似乎情緒不好,“累了吧?大哥背著你。”
袁弘德陪著周大人就著鹵兔肉喝了點酒。
席間說起袁伯駒幾個入學的事。
“正打算找老鄉去問問官學的情形,……。”
周大人:“這個嘛……。”
就見周大人舉著杯子,一副“問我啊,快問我,快點問我啊”,的表情。
還是他那個叫周旺的長隨看他家老爺憋得難受,說:“袁先生真是問著了,我們老爺跟梁學正十分相熟……。”
周大人矜持的微微頷首。
周旺看他這樣,知道可以接著說。
“正好大後日梁學正邀請我們老爺去學田參觀,回程的時候倒是可以繞道來袁先生家叨擾一番。”
袁弘德大喜,舉著杯子:“全賴周大人為袁某引薦了。”
又問:“州學的學田在何處?”
周大人這會也不矜持了:“在河北邊,那裏還有大片土地沒人耕種,除了劃了一塊土地給州學做學田以往,據說還要建一處兵屯。”
他所說的河就是袁家這裏北邊的河。
去學田確實能順道來袁家做客。
袁弘德:“還要建一處兵屯?”
周大人點頭:“遷居來的人聚在一處看著挺多,分散開來就不夠看了,就如你們這裏,能耕種出來的土地隻十之二三。”
全靠人力耕作,就是有無限的土地,能耕種的也寥寥無幾。
袁弘德:“人確實太少了,昨天我去田裏看了,出來的麥苗被野物糟蹋了不少。”
人類的活動少了,動物的活動就多了。
人類和動物一直在爭奪著生存空間,人類是智慧生物,最終會把動物的生存空間擠得夾縫一樣窄。
不過不是現在,現在的人們還是為野兔等野物的泛濫束手無策,為偷食的鳥群頭疼不已。
“我正跟上頭反映呢,準備跟兵屯借些人手,幫忙把這一帶的野物清理一下。”周大人說起他也正在想辦法應對野物糟蹋莊稼的事。
袁明珠還不知道家裏的田地也被野物糟蹋了。
想著也得去田裏放些陷阱。
事情實在太多,等哥哥們去了學裏,隻怕家裏就更忙了。
還得蓋房子。
想起蓋房子,袁明珠問袁弘德:“咱們家什麽時候蓋房子啊?”
袁弘德摸摸她的包包頭:“我們妮兒想蓋房子啦?”
袁明珠心說:想蓋房子的是大哥和二哥。
不過這話不能說,隻能犧牲她成全哥哥們。
“嗯!”大力的點著頭。
袁弘德跟周大人請教:“咱們這裏蓋房子可有什麽講究沒有?”
周大人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小意思的去捋胡子。
他一邊捋著胡須一邊道:“也沒有什麽特別講究的,隻一個,楝子不做梁,這蓋房子的梁頭千萬不能用楝樹做。”
又說:“我跟工匠替你們借些工具,你們先伐些木頭拉回來陰幹著,回頭找人做好梁頭門窗,蓋房子可以跟鄰居們互相幫著慢慢蓋。”
不說鄰居倒好,一說鄰居袁家人隻覺得口苦。
馮家是冒名頂替的,本身就是不懷好意有所圖謀,還懶得很。
牛家的兒子十分下流,手腳還不幹不淨。
唯一看著老實點的秦家人,比馮家人還要懶。
不過這些話不能說與周大人聽,隻能點頭應是。
周大人做事很有效率,吃罷飯回去就幫著借好工具讓周旺給送了過來。
旁邊顧重陽也端著碗,麵色比清晨那會好多了。
看到他們回來,梁氏打了水給他們洗漱,“飯菜馬上就做好了,今天吃雞絲麵。”
袁明珠看到窩棚旁邊放了幾隻編好的魚籠,還有一隻半成品。
拿起來看了,雖說是用棉槐枝條編成的,比之竹子編的粗笨了許多,不過大概意思到了。
吳氏拎著水,“小妹,先洗洗,洗好了再看不遲。”
袁務川拎著鍁從外頭回來,看到她正在看編好的魚籠,問:“編的可還對?”
袁明珠點點頭:“就是這樣。”
雖說粗笨了些,形狀不是很美觀,不過不影響抓魚的效果。
招呼大哥他們:“跟我去把魚籠放到溝裏去,試試效果。”
大概是所有人內心裏對逮魚摸蝦都有天然的喜好,袁伯駒幾個躍躍欲試以外,周大人也放下碗圍過來。
“這個奇怪的籠子是逮魚用的啊?怎麽用?”拿起來翻來覆去的看。
還舉起來對著亮處看內裏的構造。
袁明珠隻能跟他解釋了一下這樣做的原理。
周大人把袁務川手裏尚未放下的鐵鍁拿起來:“走,趁著天亮放河溝裏試試。”
他那隨從忙拎著幾隻魚籠跟上。
袁明珠幾個跟在後頭,往河溝的方向過去。
連年黃河泛濫,並不缺河溝,這處土地上連著大河的河溝大大小小足有幾十條。
周大人帶著去的是最近的那條,溝裏還放著袁家割回來漚的野檾。
野檾裏還有正啄食的小雜魚。
看到人來,小魚跳躍著遊開了,躲到了水底。
“魚籠就下在這裏好了。”
袁明珠指著一處河溝的最窄處。
袁伯駒幾個脫了鞋襪跳到水裏,在河溝裏打上圍堰。
本來看著平靜,看不出水流向的河溝,隨著圍堰口越來越小,堰口的水越來越渾,漸漸能看出流向來。
“魚籠得逆著水流放。”周大人說。
他被他家隨從攔了沒機會脫了鞋襪親自下水,隻能站在河岸上參與。
袁家眾人都沒有捕魚的經驗,袁叔駒為人板正,什麽事都要問個明白,問道:“為啥要逆著水流放?”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著周大人等著聽答案。
袁明珠看著周大人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又捋一捋胡須,大概猜到他會講一個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她記得現代那一世,她爸爸在她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講了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故事裏說魚兒們總是要逆著水遊,去源頭尋找龍門,隻有曆盡艱險躍過了龍門,才能化身成龍。
是古代版的勵誌雞湯文。
不論故事的真假,魚籠逆流放就對了。
想起這些,她又想起那些想回卻回不去的過去。
不知道在她意外之後,她的爸爸媽媽可還好,沒了她,誰給他們奉養終老?
放好魚籠,一行人也都饑腸轆轆了,忙趕著回去吃飯。
回去途中袁伯駒看她似乎情緒不好,“累了吧?大哥背著你。”
袁弘德陪著周大人就著鹵兔肉喝了點酒。
席間說起袁伯駒幾個入學的事。
“正打算找老鄉去問問官學的情形,……。”
周大人:“這個嘛……。”
就見周大人舉著杯子,一副“問我啊,快問我,快點問我啊”,的表情。
還是他那個叫周旺的長隨看他家老爺憋得難受,說:“袁先生真是問著了,我們老爺跟梁學正十分相熟……。”
周大人矜持的微微頷首。
周旺看他這樣,知道可以接著說。
“正好大後日梁學正邀請我們老爺去學田參觀,回程的時候倒是可以繞道來袁先生家叨擾一番。”
袁弘德大喜,舉著杯子:“全賴周大人為袁某引薦了。”
又問:“州學的學田在何處?”
周大人這會也不矜持了:“在河北邊,那裏還有大片土地沒人耕種,除了劃了一塊土地給州學做學田以往,據說還要建一處兵屯。”
他所說的河就是袁家這裏北邊的河。
去學田確實能順道來袁家做客。
袁弘德:“還要建一處兵屯?”
周大人點頭:“遷居來的人聚在一處看著挺多,分散開來就不夠看了,就如你們這裏,能耕種出來的土地隻十之二三。”
全靠人力耕作,就是有無限的土地,能耕種的也寥寥無幾。
袁弘德:“人確實太少了,昨天我去田裏看了,出來的麥苗被野物糟蹋了不少。”
人類的活動少了,動物的活動就多了。
人類和動物一直在爭奪著生存空間,人類是智慧生物,最終會把動物的生存空間擠得夾縫一樣窄。
不過不是現在,現在的人們還是為野兔等野物的泛濫束手無策,為偷食的鳥群頭疼不已。
“我正跟上頭反映呢,準備跟兵屯借些人手,幫忙把這一帶的野物清理一下。”周大人說起他也正在想辦法應對野物糟蹋莊稼的事。
袁明珠還不知道家裏的田地也被野物糟蹋了。
想著也得去田裏放些陷阱。
事情實在太多,等哥哥們去了學裏,隻怕家裏就更忙了。
還得蓋房子。
想起蓋房子,袁明珠問袁弘德:“咱們家什麽時候蓋房子啊?”
袁弘德摸摸她的包包頭:“我們妮兒想蓋房子啦?”
袁明珠心說:想蓋房子的是大哥和二哥。
不過這話不能說,隻能犧牲她成全哥哥們。
“嗯!”大力的點著頭。
袁弘德跟周大人請教:“咱們這裏蓋房子可有什麽講究沒有?”
周大人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小意思的去捋胡子。
他一邊捋著胡須一邊道:“也沒有什麽特別講究的,隻一個,楝子不做梁,這蓋房子的梁頭千萬不能用楝樹做。”
又說:“我跟工匠替你們借些工具,你們先伐些木頭拉回來陰幹著,回頭找人做好梁頭門窗,蓋房子可以跟鄰居們互相幫著慢慢蓋。”
不說鄰居倒好,一說鄰居袁家人隻覺得口苦。
馮家是冒名頂替的,本身就是不懷好意有所圖謀,還懶得很。
牛家的兒子十分下流,手腳還不幹不淨。
唯一看著老實點的秦家人,比馮家人還要懶。
不過這些話不能說與周大人聽,隻能點頭應是。
周大人做事很有效率,吃罷飯回去就幫著借好工具讓周旺給送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