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弘德默了默,不過不得不承認他家小寶說的對。
集市上最孬的騾子也無非是年老體弱些,至少是健康的。
買了回去也能幹幾年活。
有病的就不好辦了,買回去說不得就得賠。
那騾子腹部下墜,賣主一直在極力遮掩。
曾祖孫倆交流完,袁弘德對眾人說:“看了一圈,還是之前那匹騾子最合適。”
眾人都知道他說的是那匹疑似賊贓的騾子。
武安州去歲來了不少移民,騾馬牛的登記還未完善,如今正是管理混亂的時候。
世麵上經常有賊贓牲畜交易。
凡有爭議的牲畜,就看買家和失主誰更強勢了,誰的拳頭硬誰得。
所以薑大人的隨從張張嘴,並沒有阻止。
袁伯駒幾個想說話,袁弘德阻止道:“我已經決定了,別說了,就買它了。”
袁少駒以為是他惹了災禍,曾祖父才不得不選的那“賊贓”,愧疚道:“曾祖父,別買騾子了吧?牛車也挺好使。”
對自己之前的貪慕虛榮很愧疚。
袁弘德拍拍他的腦瓜:“還是騾車速度快,曾祖父既然答應你要買,就會買的。”
袁伯駒對幾個弟弟說:“買就買吧,大不了等失主找來還給人家就是了。”
看到他們又走回來,那位賣主老遠就不錯眼的看著他們。
許是心虛,並沒有主動招呼。
直到袁家人走到跟前,這人才磕磕巴巴的說:“來,來啦?”
看著也是老實人,以往大概沒幹過這樣騙人的勾當,心虛。
沒人買的時候極力推薦,有人真準備買了又不忍心了。
要知道十兩銀子對於普通的農家是很大一筆錢了。
那人的手在身上擦了擦,擦掉手心裏緊張出來的汗。
袁弘德把騾子拉出來,把袁明珠放在騾背上。
這騾子看著很溫馴。
有人騎到背上也隻是不安的原地挪動幾步就安靜下來。
袁明珠以前跟著邱氏經常幫附近的鄉民看誰家的貓狗兔和各種大牲口是否帶崽,帶了幾隻崽,何時出生。
雖然快一年沒有上手摸過了,卻沒有生疏,之前已經看了個差不多,上手一摸就確定了。
拿手摸了摸自己的耳朵。
袁弘德看著麵前不敢正眼看人的漢子,掏了十兩銀子給他。
袁明珠:……
這人若是不心虛愧疚,她曾祖父殺起價或許不會心慈手軟。
這人這樣,她曾祖父的仁義性子又泛濫了。
生活不易,做人留一線吧。
馬市外頭就有官府專設的稅務機構,買賣雙方繳納了稅銀這樁買賣就算成了。
賣主摸摸騾子的鬃毛,轉身走了,三拐兩拐就消失在集市密集的人流中。
周圍的人,包括收稅的稅官都同情的看著袁家人。
“走吧,去其它地方逛逛。”袁弘德說。
照著來之前的計劃,準備當天趕回去。
現在袁少駒的事不著急了,要買的婆子也得等,他們就能在集上逛逛,明天再回去不遲。
到了一個買木碗的攤子旁邊,陶氏要買兩隻木碗。
集市上木碗的生意挺好。
這時候的瓷器貴,怕家裏孩子打碗,一般人家都是給孩子買木碗用。
旁邊一個大嬸跟陶氏一起挑揀木碗,說:“俺們家那幾個孫子皮得跟活猴子似的,我得買幾個木碗回去給他們用,家裏的碗再打都打完了。”
又問陶氏:“你也給孫子買的吧?你家孫子多大了?”
看看旁邊站著的袁明珠和顧重陽,帶著同情勸陶氏:“就這麽大孩子最難管了,再大點就好了。”
陶氏:……“俺家孩子聽話,不皮。”
沒敢說不是買給皮得跟活猴子似的,是買給真猴子的。
那大嬸撇撇嘴,表示不信。
上次安葬牛家的人,袁家出了兩張草席,陶氏又買了兩張蘆葦席回去。
這邊是蘆葦席的產地,價錢倒是便宜。
人群中,一個少年問一個姑娘:“姐,你看什麽呢?”
任依依把目光從袁家人那邊收回來,“沒看什麽。”
上次族叔送她們進城給守備府老夫人拜年,後頭元宵節又去守備府看燈,奈何守備府這次打定主意不再選任家的女孩兒了。
族裏才鬆了口,她們這些適齡女孩子可以由爹娘做主議親了。
“十七,我們去驛站看看爹再回去吧?”任依依問弟弟。
袁家看樣子是來趕集的,他們是外鄉來的,在本地肯定沒有親戚,這個時辰還沒回去,晚間肯定隻能借宿驛站。
驛站就跟驛丞家私產一樣,任家的孩子出入驛站就如同回家。
任矩欽沒有察覺姐姐的異常:“好啊,我好幾天沒吃劉媽媽做的綠豆糕了,回頭讓她做些帶家去。”
姐弟三個出了集市,去到驛站。
聽說兒女來了,任驛丞把手邊的事情放下趕過去。
看著自己的三個兒女,任驛丞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縫:“趕集去了?買的啥給爹瞧瞧。”
又讓人給他們泡茶做茶點。
“吃了就快回家去一會下了涼天冷。”囑咐著。
“我們等爹一塊回去。”任依依說。
她的兩個弟弟也跟著符合。
任驛丞樂嗬嗬的答應了,“你們在這玩,爹讓人給你們拿圍棋來。”
任矩欽帶著弟弟趕圍棋,任依依托著腮坐在鄰窗的塌上,看著驛站裏進出的人。
過了不久,就看到袁家諸人牽著騾子,騾子身上掛著買來的各色物件進了院子。
雜役上前把騾子接過去。
任依依把窗戶打開大一些,就聽到上次給他們診過脈的那位袁家的曾祖父交代雜役:“這騾子找個地方單拴著,離其他騾馬遠些。”
雜役知道他們是驛丞的客人,“先生放心好了,我把他單放到草料那棚子裏。”
袁弘德給打了賞。
任依依弓著腰,貼著窗戶往外瞧,看到袁家的人進了後頭的小院。
薑大人的隨從幫著把買來的七零八碎送進房間,回去找他家大人複命。
“哦?袁先生花了十兩銀子買了一匹像是賊贓的騾子?”薑文翰說。
“是,大人,騾子現在就拴在驛站的馬棚裏。”
十兩銀子買一匹三歲的騾子是便宜了,但是若是賊贓的話就貴了。
明知是賊贓卻不壓價?
薑文翰想想都覺得袁弘德的舉動跟平日表現出來的睿智不相符。
集市上最孬的騾子也無非是年老體弱些,至少是健康的。
買了回去也能幹幾年活。
有病的就不好辦了,買回去說不得就得賠。
那騾子腹部下墜,賣主一直在極力遮掩。
曾祖孫倆交流完,袁弘德對眾人說:“看了一圈,還是之前那匹騾子最合適。”
眾人都知道他說的是那匹疑似賊贓的騾子。
武安州去歲來了不少移民,騾馬牛的登記還未完善,如今正是管理混亂的時候。
世麵上經常有賊贓牲畜交易。
凡有爭議的牲畜,就看買家和失主誰更強勢了,誰的拳頭硬誰得。
所以薑大人的隨從張張嘴,並沒有阻止。
袁伯駒幾個想說話,袁弘德阻止道:“我已經決定了,別說了,就買它了。”
袁少駒以為是他惹了災禍,曾祖父才不得不選的那“賊贓”,愧疚道:“曾祖父,別買騾子了吧?牛車也挺好使。”
對自己之前的貪慕虛榮很愧疚。
袁弘德拍拍他的腦瓜:“還是騾車速度快,曾祖父既然答應你要買,就會買的。”
袁伯駒對幾個弟弟說:“買就買吧,大不了等失主找來還給人家就是了。”
看到他們又走回來,那位賣主老遠就不錯眼的看著他們。
許是心虛,並沒有主動招呼。
直到袁家人走到跟前,這人才磕磕巴巴的說:“來,來啦?”
看著也是老實人,以往大概沒幹過這樣騙人的勾當,心虛。
沒人買的時候極力推薦,有人真準備買了又不忍心了。
要知道十兩銀子對於普通的農家是很大一筆錢了。
那人的手在身上擦了擦,擦掉手心裏緊張出來的汗。
袁弘德把騾子拉出來,把袁明珠放在騾背上。
這騾子看著很溫馴。
有人騎到背上也隻是不安的原地挪動幾步就安靜下來。
袁明珠以前跟著邱氏經常幫附近的鄉民看誰家的貓狗兔和各種大牲口是否帶崽,帶了幾隻崽,何時出生。
雖然快一年沒有上手摸過了,卻沒有生疏,之前已經看了個差不多,上手一摸就確定了。
拿手摸了摸自己的耳朵。
袁弘德看著麵前不敢正眼看人的漢子,掏了十兩銀子給他。
袁明珠:……
這人若是不心虛愧疚,她曾祖父殺起價或許不會心慈手軟。
這人這樣,她曾祖父的仁義性子又泛濫了。
生活不易,做人留一線吧。
馬市外頭就有官府專設的稅務機構,買賣雙方繳納了稅銀這樁買賣就算成了。
賣主摸摸騾子的鬃毛,轉身走了,三拐兩拐就消失在集市密集的人流中。
周圍的人,包括收稅的稅官都同情的看著袁家人。
“走吧,去其它地方逛逛。”袁弘德說。
照著來之前的計劃,準備當天趕回去。
現在袁少駒的事不著急了,要買的婆子也得等,他們就能在集上逛逛,明天再回去不遲。
到了一個買木碗的攤子旁邊,陶氏要買兩隻木碗。
集市上木碗的生意挺好。
這時候的瓷器貴,怕家裏孩子打碗,一般人家都是給孩子買木碗用。
旁邊一個大嬸跟陶氏一起挑揀木碗,說:“俺們家那幾個孫子皮得跟活猴子似的,我得買幾個木碗回去給他們用,家裏的碗再打都打完了。”
又問陶氏:“你也給孫子買的吧?你家孫子多大了?”
看看旁邊站著的袁明珠和顧重陽,帶著同情勸陶氏:“就這麽大孩子最難管了,再大點就好了。”
陶氏:……“俺家孩子聽話,不皮。”
沒敢說不是買給皮得跟活猴子似的,是買給真猴子的。
那大嬸撇撇嘴,表示不信。
上次安葬牛家的人,袁家出了兩張草席,陶氏又買了兩張蘆葦席回去。
這邊是蘆葦席的產地,價錢倒是便宜。
人群中,一個少年問一個姑娘:“姐,你看什麽呢?”
任依依把目光從袁家人那邊收回來,“沒看什麽。”
上次族叔送她們進城給守備府老夫人拜年,後頭元宵節又去守備府看燈,奈何守備府這次打定主意不再選任家的女孩兒了。
族裏才鬆了口,她們這些適齡女孩子可以由爹娘做主議親了。
“十七,我們去驛站看看爹再回去吧?”任依依問弟弟。
袁家看樣子是來趕集的,他們是外鄉來的,在本地肯定沒有親戚,這個時辰還沒回去,晚間肯定隻能借宿驛站。
驛站就跟驛丞家私產一樣,任家的孩子出入驛站就如同回家。
任矩欽沒有察覺姐姐的異常:“好啊,我好幾天沒吃劉媽媽做的綠豆糕了,回頭讓她做些帶家去。”
姐弟三個出了集市,去到驛站。
聽說兒女來了,任驛丞把手邊的事情放下趕過去。
看著自己的三個兒女,任驛丞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縫:“趕集去了?買的啥給爹瞧瞧。”
又讓人給他們泡茶做茶點。
“吃了就快回家去一會下了涼天冷。”囑咐著。
“我們等爹一塊回去。”任依依說。
她的兩個弟弟也跟著符合。
任驛丞樂嗬嗬的答應了,“你們在這玩,爹讓人給你們拿圍棋來。”
任矩欽帶著弟弟趕圍棋,任依依托著腮坐在鄰窗的塌上,看著驛站裏進出的人。
過了不久,就看到袁家諸人牽著騾子,騾子身上掛著買來的各色物件進了院子。
雜役上前把騾子接過去。
任依依把窗戶打開大一些,就聽到上次給他們診過脈的那位袁家的曾祖父交代雜役:“這騾子找個地方單拴著,離其他騾馬遠些。”
雜役知道他們是驛丞的客人,“先生放心好了,我把他單放到草料那棚子裏。”
袁弘德給打了賞。
任依依弓著腰,貼著窗戶往外瞧,看到袁家的人進了後頭的小院。
薑大人的隨從幫著把買來的七零八碎送進房間,回去找他家大人複命。
“哦?袁先生花了十兩銀子買了一匹像是賊贓的騾子?”薑文翰說。
“是,大人,騾子現在就拴在驛站的馬棚裏。”
十兩銀子買一匹三歲的騾子是便宜了,但是若是賊贓的話就貴了。
明知是賊贓卻不壓價?
薑文翰想想都覺得袁弘德的舉動跟平日表現出來的睿智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