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棒子捧著罐子喝了一口野菜湯,用袖子擦了擦嘴。
“當然是綁他們家當家的了,他們家當家的叫袁弘德……。”
把袁弘德的情況說了。
這人一邊聽一邊頻頻點頭。
“就是說他最近都在幫著官府做事,身邊一直有人跟著?”這人問,“不好得手吧?”
牛棒子:“那就綁他家閨女。”
這人要變臉,“呸,哄老子玩呢?”
“可不敢哄好漢,我說的都是真的,這袁家毛病多,跟別人家不一樣,別人家都是稀罕兒子,他們家就稀罕閨女,把個閨女慣得跟祖宗似的,
尤其他們家最小的那個閨女,慣得沒個樣,穿金戴銀的,剛買的首飾,戴一會就丟了,她娘就說說都不讓說,
還花了銀子送去讀書,一年的束脩都趕上俺幾畝地的收成。”
這人舔舔嘴唇。
上頭的人見他總不上去,探頭往裏頭看。
他知道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得把外頭看守的人換了才好說話。
給牛棒子使了個眼色:“快吃,吃好了嗎?”
惡聲惡氣。
等牛棒子咕嘟咕嘟把野菜湯喝完,提著籃子走了。
牛棒子打了個飽嗝,坐到地窖的一角。
這事就差不多成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不想死,反正袁家有錢,這些人又不殺人,隻是要錢。
牛棒子替自己辯解著。
有一種人就是這樣,無論做什麽事,都能替自己找到完美的借口。
袁明珠還在跟她的琴奮鬥著,如今已經能彈出完整的曲調了,不似一開始,比彈棉花都不如。
任依依領著丫頭端著小食進來。
“二妹妹彈得真好聽,洗洗手先吃點東西。”
兩家已經正式下聘,結親的流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她從最開始不好意思見袁家的人,如今已經能從容應對了。
鐵官府那邊,少夫人聽說驛丞府定親的對象換了袁家三郎,也是十分驚愕:“怎麽回事?袁家四郎怎麽了?”
以為是袁季駒有什麽問題,兩家才換了人選。
當日跟著去過袁家的任家嬸子附到她的耳邊:“兩個人在城裏書肆裏見過一回,宸爺家依姐兒十分喜歡他那一筆字……。”
少夫人想起來當日依姐兒還找過冶鐵的書,袁家三郎入了莫先生的眼,就是因為那本冶鐵的書是他謄抄的。
這樣一想,就想通了。
“宸爺夫妻倆都看上的四郎,袁家四郎也是真俊俏,擱我我也這麽選。”
少夫人笑,覺得讓她選也這麽選。
說:“還得勞煩嬸子去探探袁家的口風。”
任家嬸子拍拍胸口:“包在我身上,我上回就打聽過了,他們家四郎還沒有定親,說是之前有幾家準備跟他們家三郎說呢,
你說這事多懸,差一點親事就定了,也是那幾家沒福氣,看著人家出事就反悔不想結親了,結果人家不光沒事了還中了秀才,再想攀親人家不願意了,也是該就的緣分。”
兩人說著這事,又提起袁家的大姐兒。
“要人才又人才,品性也好,就是碰上那麽一家混蛋玩意。”
少夫人:“婚姻這事不好說,還是緣分沒到,要我說這也是因禍得福,要真是嫁到這樣一戶人家,以後有的苦頭吃,也不知道哪家的閨女前世不修德,嫁給那種人家。”
嘖嘖搖頭。
任家嬸子是驛丞府委托的媒人,替兩家的親事跑腿。
現在又接了鐵官府少夫人的委托。
正巧今日袁家姐妹逢到休沐,她就坐著驛丞府的馬車,跟袁家姐妹一起去袁家。
坐在馬車上,越看越覺得袁家的兩個姐兒人才好。
馬車拐上往柳樹灣方向的土路,突然車廂外頭馬嘶鳴了一聲。
馬車停下來,伴著車夫驚恐的聲音:“我們家是鐵礦驛丞府,你們要幹什麽?”
“得罪了,借個人使使,跟袁家太爺說,我們隻求財,讓他們家準備好銀子,銀子到了就放人,毫發無損。”
袁明珠在車廂裏聽了,知道是遇到綁票的了。
對他們家這麽熟悉,他們走哪條道,什麽時辰過來都知道,肯定是熟人。
連他們曾祖父當家都知道。
她覺得差不多能猜到是誰在背後使壞。
快手快腳的把身上戴的首飾都摘下來,“趕快摘下來。”
袁珍珠和任家嬸子雖然不知道她的目的,也把首飾摘給她。
“回去對曾祖父說,是牛棒子使壞,我會想辦法沿途摘了首飾上的金珠扔下做記號,讓曾祖父帶人尋著記號找我。”
把首飾團吧團吧塞在衣兜和衣袖裏。
袁珍珠:“小妹……。”
袁明珠:“噓!”
她姐姐已經是大姑娘了,若是被賊人掠去,名聲就毀了,本來就有退婚那件事,若是再出事,就隻能一死證清白了。
左右她還小,大家就是議論,也不會太過分,怕造口業。
剛收拾好,車簾就被人從外頭拽開。
袁明珠站起來叉著腰:“你們這幫大膽毛賊,還不快快退去,待我家曾祖父來了,把你們全部拿下。”
來人都昂頭大笑,“哈哈哈哈!”
覺得這小丫頭是聽戲聽多了。
領頭那人:“就是她了,帶走。”
袁明珠像是被嚇著了,哭鬧:“我不去,我要找我曾祖父,我曾祖父有錢,他會給你們錢,別抓我。”
很快就堵了嘴巴裝進麻袋裏。
袁明珠摸著有些紮手的麻袋,心裏直罵娘。
這幫子混蛋,等她獲救了,非得把他們活剮了不行。
居然敢在姑奶**上動土。
這些人沒有劫馬車,應該是怕有車轍印暴露他們的蹤跡。
幾個看到裝著袁家二小姐的麻袋被放到一頭毛驢的驢背上,那些人就一溜煙跑了。
待人一走,趕緊催促車夫:“快走,快。”
燕草一直躲在芸香的身後,看到馬車行駛起來,才坐直。
消息傳回,袁家跟炸了鍋一般。
陶氏性子雖軟,行事尚有章法。
吩咐袁務川趕著馬車去找丈夫,又指派了一個長工騎了袁末駒去附近的兵屯借人
陶氏性子雖軟,行事尚有章法。
吩咐袁務川趕著馬車去找丈夫,又指派了一個長工騎了袁末駒去附近的兵屯借人
陶氏性子雖軟,行事尚有章法
“當然是綁他們家當家的了,他們家當家的叫袁弘德……。”
把袁弘德的情況說了。
這人一邊聽一邊頻頻點頭。
“就是說他最近都在幫著官府做事,身邊一直有人跟著?”這人問,“不好得手吧?”
牛棒子:“那就綁他家閨女。”
這人要變臉,“呸,哄老子玩呢?”
“可不敢哄好漢,我說的都是真的,這袁家毛病多,跟別人家不一樣,別人家都是稀罕兒子,他們家就稀罕閨女,把個閨女慣得跟祖宗似的,
尤其他們家最小的那個閨女,慣得沒個樣,穿金戴銀的,剛買的首飾,戴一會就丟了,她娘就說說都不讓說,
還花了銀子送去讀書,一年的束脩都趕上俺幾畝地的收成。”
這人舔舔嘴唇。
上頭的人見他總不上去,探頭往裏頭看。
他知道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得把外頭看守的人換了才好說話。
給牛棒子使了個眼色:“快吃,吃好了嗎?”
惡聲惡氣。
等牛棒子咕嘟咕嘟把野菜湯喝完,提著籃子走了。
牛棒子打了個飽嗝,坐到地窖的一角。
這事就差不多成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不想死,反正袁家有錢,這些人又不殺人,隻是要錢。
牛棒子替自己辯解著。
有一種人就是這樣,無論做什麽事,都能替自己找到完美的借口。
袁明珠還在跟她的琴奮鬥著,如今已經能彈出完整的曲調了,不似一開始,比彈棉花都不如。
任依依領著丫頭端著小食進來。
“二妹妹彈得真好聽,洗洗手先吃點東西。”
兩家已經正式下聘,結親的流程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她從最開始不好意思見袁家的人,如今已經能從容應對了。
鐵官府那邊,少夫人聽說驛丞府定親的對象換了袁家三郎,也是十分驚愕:“怎麽回事?袁家四郎怎麽了?”
以為是袁季駒有什麽問題,兩家才換了人選。
當日跟著去過袁家的任家嬸子附到她的耳邊:“兩個人在城裏書肆裏見過一回,宸爺家依姐兒十分喜歡他那一筆字……。”
少夫人想起來當日依姐兒還找過冶鐵的書,袁家三郎入了莫先生的眼,就是因為那本冶鐵的書是他謄抄的。
這樣一想,就想通了。
“宸爺夫妻倆都看上的四郎,袁家四郎也是真俊俏,擱我我也這麽選。”
少夫人笑,覺得讓她選也這麽選。
說:“還得勞煩嬸子去探探袁家的口風。”
任家嬸子拍拍胸口:“包在我身上,我上回就打聽過了,他們家四郎還沒有定親,說是之前有幾家準備跟他們家三郎說呢,
你說這事多懸,差一點親事就定了,也是那幾家沒福氣,看著人家出事就反悔不想結親了,結果人家不光沒事了還中了秀才,再想攀親人家不願意了,也是該就的緣分。”
兩人說著這事,又提起袁家的大姐兒。
“要人才又人才,品性也好,就是碰上那麽一家混蛋玩意。”
少夫人:“婚姻這事不好說,還是緣分沒到,要我說這也是因禍得福,要真是嫁到這樣一戶人家,以後有的苦頭吃,也不知道哪家的閨女前世不修德,嫁給那種人家。”
嘖嘖搖頭。
任家嬸子是驛丞府委托的媒人,替兩家的親事跑腿。
現在又接了鐵官府少夫人的委托。
正巧今日袁家姐妹逢到休沐,她就坐著驛丞府的馬車,跟袁家姐妹一起去袁家。
坐在馬車上,越看越覺得袁家的兩個姐兒人才好。
馬車拐上往柳樹灣方向的土路,突然車廂外頭馬嘶鳴了一聲。
馬車停下來,伴著車夫驚恐的聲音:“我們家是鐵礦驛丞府,你們要幹什麽?”
“得罪了,借個人使使,跟袁家太爺說,我們隻求財,讓他們家準備好銀子,銀子到了就放人,毫發無損。”
袁明珠在車廂裏聽了,知道是遇到綁票的了。
對他們家這麽熟悉,他們走哪條道,什麽時辰過來都知道,肯定是熟人。
連他們曾祖父當家都知道。
她覺得差不多能猜到是誰在背後使壞。
快手快腳的把身上戴的首飾都摘下來,“趕快摘下來。”
袁珍珠和任家嬸子雖然不知道她的目的,也把首飾摘給她。
“回去對曾祖父說,是牛棒子使壞,我會想辦法沿途摘了首飾上的金珠扔下做記號,讓曾祖父帶人尋著記號找我。”
把首飾團吧團吧塞在衣兜和衣袖裏。
袁珍珠:“小妹……。”
袁明珠:“噓!”
她姐姐已經是大姑娘了,若是被賊人掠去,名聲就毀了,本來就有退婚那件事,若是再出事,就隻能一死證清白了。
左右她還小,大家就是議論,也不會太過分,怕造口業。
剛收拾好,車簾就被人從外頭拽開。
袁明珠站起來叉著腰:“你們這幫大膽毛賊,還不快快退去,待我家曾祖父來了,把你們全部拿下。”
來人都昂頭大笑,“哈哈哈哈!”
覺得這小丫頭是聽戲聽多了。
領頭那人:“就是她了,帶走。”
袁明珠像是被嚇著了,哭鬧:“我不去,我要找我曾祖父,我曾祖父有錢,他會給你們錢,別抓我。”
很快就堵了嘴巴裝進麻袋裏。
袁明珠摸著有些紮手的麻袋,心裏直罵娘。
這幫子混蛋,等她獲救了,非得把他們活剮了不行。
居然敢在姑奶**上動土。
這些人沒有劫馬車,應該是怕有車轍印暴露他們的蹤跡。
幾個看到裝著袁家二小姐的麻袋被放到一頭毛驢的驢背上,那些人就一溜煙跑了。
待人一走,趕緊催促車夫:“快走,快。”
燕草一直躲在芸香的身後,看到馬車行駛起來,才坐直。
消息傳回,袁家跟炸了鍋一般。
陶氏性子雖軟,行事尚有章法。
吩咐袁務川趕著馬車去找丈夫,又指派了一個長工騎了袁末駒去附近的兵屯借人
陶氏性子雖軟,行事尚有章法。
吩咐袁務川趕著馬車去找丈夫,又指派了一個長工騎了袁末駒去附近的兵屯借人
陶氏性子雖軟,行事尚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