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還在觀望的,尚未出手就落空了,自然十分失落。
而那些原本覺得自家努力爭取也無望,本來沒懷有幻想的,看著一個似乎不怎麽樣的女孩奪走這個機會,難免會生出癡念來。
袁明珠坐在車上,旁邊劉永昶策馬前行。
待進了橋泗巷的宅子,一早得到消息的曾祖母已經帶著人在二門外迎接他們。
劉永昶兄弟上前給陶氏和杜氏見了禮,被迎進院子。
劉永旭又恢複了他小白兔屬性,跟在他哥哥身邊像個軟糯的小包子。
他這副模樣,讓杜氏母性泛濫,讓人去廚房把剛做好的冰鎮乳酪端了來給他吃。
劉永旭吃著乳酪,不忘偷眼去瞧他大哥。
袁明珠去西廂房洗漱了一番,換了一身清爽的衣裳過來,進門就看待這副場景。
做哥哥的端坐在椅子上,腰背挺得筆直,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跟曾祖母寒暄著。
做弟弟的拿著一把銀湯匙,小口小口的吃著麵前的美食,斯文無害。
察覺到她的到來,兄弟倆都看過來。
袁明珠才發覺他們兄弟倆眉眼很相似,不過因為臉型不同,同樣的英挺的劍眉長在劉永旭的小圓臉上,襯著他紅豔豔的嘴唇,淡漠去許多銳利。
陶氏看她進來,對著她招招手,“累了吧?”
攬了袁明珠在她身旁坐了。
叫吳媽媽:“給明珠端一碗酸梅湯來,少放些冰碎。”
轉身對劉永昶說:“你們年歲還小,脾胃虛弱,不能多吃寒涼的食物。”
劉永昶看了一眼乖巧的坐在陶氏身邊的袁明珠,轉開視線。
回道:“長輩總是為著我們好才對我們多做限製,我們能體諒長輩們的一片苦心,口腹之欲嘛,總不如健康來得重要,該控製就得控製。”
又說:“明珠妹妹還小,得靠您多監督著,待年歲長些,就有自控能力了,就像我家小弟,現在也是貪嘴,再大些就好了。”
正執著勺子吃冰食的劉永旭動作微微凝滯了一瞬,又恢複了之前的頻率。
袁明珠聽著劉永昶的這番話,嘴角微翹。
果然看到曾祖母和她娘看著劉永昶的眼神更慈愛了。
不得不說,劉永昶這樣優秀又自律的少年,最是得陶氏和杜氏這等中老年婦人們的心,是她們心目中最佳的女婿人選。
劉大太太讓孫子來袁家,想來就存著讓他來怒刷一波好感度的目的。
劉永昶也算是不負所望,人都離開了,陶氏和杜氏歡喜的情緒都未散去。
袁明珠倒是無所謂那個人選是誰。
反正這個時代不管是民間風尚還是朝廷律法,都不會允許她不嫁人,就是家裏長輩的意願,也是希望她找一個好夫婿。
既然總是要有那麽一個人,她希望那個人是劉永昶這樣自律又克製的人選。
這樣的人或許無趣了一些,但也省去了許多麻煩。
至少他不會有一天領著一個或幾個或溫柔若水,或貌美如花,亦或是妖冶魅惑的美人到她麵前,讓人給她磕頭敬茶,給她添許多姐妹。
就是有天開了竅一般,突然找到真愛,愛得死去活來,愛得天崩地裂,愛得拋妻棄子……的幾率也比一般人要低。
如果非得嫁人,對象如果是劉永昶這樣的人,袁明珠覺得挺滿意的。
這個男尊女卑,小農民多打兩鬥糧食都想納個小妾回來溫香軟玉的時代,劉永昶這樣的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南山劉家的大宅,大少爺劉福禮怒氣衝衝進了劉大太太住的主院。
他身後跟著他的繼妻張氏。
劉福禮走得實在太快,被丫鬟扶著的張氏一路小跑著都追不上他的步伐。
劉福禮走得太快,從門內出來的小丫鬟躲避不及撞到他身上,被他一腳踹開。
其他丫鬟看陣勢不對,有的忙躲開,有的跑回去稟報。
劉大太太坐在桌前,臉上帶著淡笑,顯得十分慈祥。
劉福禮進門就看到她娘這副模樣。
這讓他微微縮下去的膽子又恢複了。
衝著劉大太太嚷道:“娘,昶哥兒的婚事怎麽能定得如此草率?那袁家就是個暴發戶,買了洪家的宅子住進去,她家的閨女也不會野雞變鳳凰。”
隨後進來的張氏端著副笑臉,聲音溫柔的能擰出水來,“是啊娘,禮郎說的對,昶哥兒是咱們家的長子嫡孫,他的親事可不是得挑揀著選,哪能這樣隨便撿一個,放進籃子裏就當成一盤菜?”
劉大太太拿著帕子的手按了按鬢角,“你算哪盤菜?”
張氏馬上低頭,拿著帕子擦著眼角,似乎被婆婆罵哭了。
不過劉福禮隻惦記著長子的親事,根本沒往她那邊瞧。
“娘,李大人家的次女跟昶哥兒年齡相仿,郎才女貌……。”
“女貌什麽女貌,當我沒見過他家的次女怎麽地,看那眉眼就一副苦命相,別在我這囉嗦了,那塊祖傳的玉佩已經送去了袁家,這事不可能更改了。”
“娘,你怎能如此糊塗,袁家女兒長得再好,家世能跟李家比嘛?李家現在這個夫人可是吏部右侍郎陳大人的妻妹。”
吏部右侍郎,本身就是關鍵位置,吏部尚書年事已高,為了給子孫鋪路,如今已經開始放權。
陳大人最有可能更進一步。
陳大人位高權重,隻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該怎麽選。
他們劉家如今出仕的人就隻有他二叔公和他二弟。
不是為著底下的小輩,二叔公的年齡早該致仕了,不靠著姻親,難不成讓二弟一輩子在西南邊陲小城做七品的小官?
劉家人才凋零,從他祖父那一輩起就沒有出眾的人才,二叔公熬了一輩子才做到禮部的主事。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待二叔公致仕,朝中無人拉拔,就是昶哥兒有滿腹才華也是無用。
張氏站在一旁,低著頭聽著丈夫跟婆婆吵著。
長子又不是她生的,他娶誰跟她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他的親事公婆和丈夫肯定容不得她插手。
要是依著她,她倒是恨不得他娶個醜八怪破落戶回來。
還不是知府家的二小姐,昨日她去上香,在大殿外頭跟她偶遇了。
她本來還不想插手,是她娘提醒了她。
她娘指著她的額頭,“你傻了呀你?那袁家雖然是暴發戶,可是他家有錢,要真娶了這麽個媳婦回來有得你受的,那內院的丫鬟婆子不都得被她給收買了去?到時候還有你立足的地方?”
“袁家那個我見過,跟雪堆的小人兒似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哎呦喂,我看著心都怦怦跳,何況是男人?
到時候昶哥兒肯定被她迷得五迷三道的,一顆心就在她身上,你們家老太婆死了肯定就是她接手當家,還有你什麽事?
李家那個就不一樣了,她容貌不顯,肯定不得夫婿喜愛,再加上不是你們家老太婆選中的,兩人本身就不和睦,你再稍微挑撥挑撥,她還不得靠著你?”
張氏聽著丈夫和婆婆越吵越高聲,想著公公怎的還不來。
她之前已經使人去找公公了,按說這會該回來了呀!
正想著呢,外頭就有聲音傳來:“老爺。”
接著簾子就被打了起來,劉大老爺陰沉著臉進了來。
隻是還未等張氏得意,就聽公公喝道:“住口,你這逆子,若是把你娘氣得個好歹,我饒不了你。”
張氏驚愕得抬頭,就看到她婆婆一手支著頭,一手拍著胸口,似乎馬上就要昏倒的模樣,哪裏有之前拍著桌子罵人的彪悍?
劉自耕罵完兒子,又衝著門外喊道:“沒有喘氣的了,看著太太被氣得這樣也不說來勸著?下次這逆子再來,就給我打出去。”
本來聽到屋裏吵架就躲開去的仆婦們紛紛進來。
一陣兵荒馬亂之後,耕大太太被扶了去歇息,又有人拿了劉自耕的帖子去請回鄉的老太醫。
劉福禮則被他爹拎去了外院書房。
主院了人來人往,都把張氏當成了透明人。
張氏就想不通很好的開端怎麽就有個虎頭蛇尾的結局?
袁明珠不知道劉家發生的事,她隻知道那日劉永昶離開之後,兩家以極快的速度換了賡貼。
劉家還送來了一塊古樸的玉佩,據說是劉家祖傳之物。
袁明珠把玩了一會這塊刻著夔紋的玉佩,讓蕎麥收起來。
就聽門外小六問:“二小姐在不在?”
袁明珠吩咐:“進來吧。”
小六進來回道:“二小姐,賀先生來了。”
袁明珠知道這是她讓賀先生去查袁家本家那些人的底細有消息了。
到了外院,袁明珠看著賀先生一臉的凝重,知道事情要糟。
“那些人住在西市口那邊。”
這些袁明珠知道,李管事說過。
賀先生補充道:“是姚家新買的宅子。”
袁明珠挑了挑眉,“哦?”
姚家被教訓了一通,還沒改?還敢跟他們家作對?
真是死性不改!
大概是有些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吧!
不過她不認為以姚家或是南山姚家的能耐,能聯係上袁家本家。
說白了他們家跟姚家或是南山姚家都沒有利害衝突,背後的人是誰不言自明。
袁明珠本來懸著的心反而落下來了。
知道是誰就好辦了,就怕不知道對手是誰,更怕被打個措手不及。
袁明珠說:“我猜猜是誰在背後唆使的?是那個三角眼李琦吧!”
用得不是問句。
賀知春:“確實是他。”
“我們找了李琦這麽久,一直沒找到,他就躲在姚家這處宅子裏。”
“這些日子我們盯著那處院子,就隻看到一個老蒼頭偶爾進出,但是送進去的柴米油鹽數量不少,而且他去糧食鋪子買了大米。”
武安州不種大米,本地人也以麵食為主。
賀知春摸了摸鼻子。
實在不好意思說他們怎麽混進宅子裏查看的。
“我們走訪了幾家附近賣糧食的鋪子,估算了那院子裏大概的人數。”
頓了頓接著道:“糧食他們能一次性買夠長時間吃的,宅子裏的糞坑不能長時間不清理……。”
院子裏住的人又多,吃得多產生的廢料就多,如今天氣還熱著,糞坑長時間不清理肯定得特別味。
“我就打聽了附近人家的糞坑都是賣給誰,打聽到都是賣給石門村的一個老漢……。”
後頭的事情就簡單了,他們買通了收糞水的老漢,進到了宅子裏。
袁明珠這些日子也未閑著,一直在鑽研《大昭律》。
不管袁家本家的那些人想幹的是什麽,總越不過律法去。
但是袁明珠不想跟袁家本家的人對簿公堂。
倒不是怕了他們,隻是不相信此時的司法機關和司法製度。
“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
“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
這些俗語可不是隻說說好聽的。
就是現代社會,曠日持久的官司打下來,也多少企業被拖垮,何況此時?
袁明珠想做的是釜底抽薪!
這事不能再拖了,再拖安定侯府該有動做了。
袁明珠覺得安定侯府之所以還沒發難,是覺得他們家還有銀子沒榨幹。
多虧著她一直在讓王家屯糧,又通過王家買下了皖地的一處堿礦,銀子都占用了,買潘家產業就放慢了腳步。
但是又怕潘家的產業賣給別人,就一邊籌措銀子,一邊讓人一直吊著潘家談判。
現在想想,潘家隻怕早得了指示,隻能賣於他們家不得賣給別家,才耽擱住了。
他們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這事別人辦不成,她也不敢讓別人辦,還得指望顧重陽。
本來想跟他走遠些,慢慢疏遠,看來還不行。
袁明珠寫了信,讓賀先生送去尤家的鐵匠鋪。
信還未到京城,顧重陽先見到了芸香。
芸香到了京城以後,先照著袁明珠的吩咐讓賀家這次跟來的護衛去了顧重陽的那家兵器鋪子。
兵器鋪子的掌櫃老早就得了吩咐,若是有人帶著信物前來,馬上向上稟報不得拖延。
等了這麽久,終於有人執著信物前來了,掌櫃不敢耽誤,馬上給上頭匯報了。
顧重陽知道家裏來了人,定好了會麵的地點以後就吃不香睡不著,猜測著來的會是誰。
好容易挨到了會麵的日子,早早去了預定的雅間等著。
一壺茶被喝得寡淡無味了,雅間的門才被夥計推開。
“姑娘請進!”
一聲姑娘,顧重陽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往外迎去。
而那些原本覺得自家努力爭取也無望,本來沒懷有幻想的,看著一個似乎不怎麽樣的女孩奪走這個機會,難免會生出癡念來。
袁明珠坐在車上,旁邊劉永昶策馬前行。
待進了橋泗巷的宅子,一早得到消息的曾祖母已經帶著人在二門外迎接他們。
劉永昶兄弟上前給陶氏和杜氏見了禮,被迎進院子。
劉永旭又恢複了他小白兔屬性,跟在他哥哥身邊像個軟糯的小包子。
他這副模樣,讓杜氏母性泛濫,讓人去廚房把剛做好的冰鎮乳酪端了來給他吃。
劉永旭吃著乳酪,不忘偷眼去瞧他大哥。
袁明珠去西廂房洗漱了一番,換了一身清爽的衣裳過來,進門就看待這副場景。
做哥哥的端坐在椅子上,腰背挺得筆直,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跟曾祖母寒暄著。
做弟弟的拿著一把銀湯匙,小口小口的吃著麵前的美食,斯文無害。
察覺到她的到來,兄弟倆都看過來。
袁明珠才發覺他們兄弟倆眉眼很相似,不過因為臉型不同,同樣的英挺的劍眉長在劉永旭的小圓臉上,襯著他紅豔豔的嘴唇,淡漠去許多銳利。
陶氏看她進來,對著她招招手,“累了吧?”
攬了袁明珠在她身旁坐了。
叫吳媽媽:“給明珠端一碗酸梅湯來,少放些冰碎。”
轉身對劉永昶說:“你們年歲還小,脾胃虛弱,不能多吃寒涼的食物。”
劉永昶看了一眼乖巧的坐在陶氏身邊的袁明珠,轉開視線。
回道:“長輩總是為著我們好才對我們多做限製,我們能體諒長輩們的一片苦心,口腹之欲嘛,總不如健康來得重要,該控製就得控製。”
又說:“明珠妹妹還小,得靠您多監督著,待年歲長些,就有自控能力了,就像我家小弟,現在也是貪嘴,再大些就好了。”
正執著勺子吃冰食的劉永旭動作微微凝滯了一瞬,又恢複了之前的頻率。
袁明珠聽著劉永昶的這番話,嘴角微翹。
果然看到曾祖母和她娘看著劉永昶的眼神更慈愛了。
不得不說,劉永昶這樣優秀又自律的少年,最是得陶氏和杜氏這等中老年婦人們的心,是她們心目中最佳的女婿人選。
劉大太太讓孫子來袁家,想來就存著讓他來怒刷一波好感度的目的。
劉永昶也算是不負所望,人都離開了,陶氏和杜氏歡喜的情緒都未散去。
袁明珠倒是無所謂那個人選是誰。
反正這個時代不管是民間風尚還是朝廷律法,都不會允許她不嫁人,就是家裏長輩的意願,也是希望她找一個好夫婿。
既然總是要有那麽一個人,她希望那個人是劉永昶這樣自律又克製的人選。
這樣的人或許無趣了一些,但也省去了許多麻煩。
至少他不會有一天領著一個或幾個或溫柔若水,或貌美如花,亦或是妖冶魅惑的美人到她麵前,讓人給她磕頭敬茶,給她添許多姐妹。
就是有天開了竅一般,突然找到真愛,愛得死去活來,愛得天崩地裂,愛得拋妻棄子……的幾率也比一般人要低。
如果非得嫁人,對象如果是劉永昶這樣的人,袁明珠覺得挺滿意的。
這個男尊女卑,小農民多打兩鬥糧食都想納個小妾回來溫香軟玉的時代,劉永昶這樣的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南山劉家的大宅,大少爺劉福禮怒氣衝衝進了劉大太太住的主院。
他身後跟著他的繼妻張氏。
劉福禮走得實在太快,被丫鬟扶著的張氏一路小跑著都追不上他的步伐。
劉福禮走得太快,從門內出來的小丫鬟躲避不及撞到他身上,被他一腳踹開。
其他丫鬟看陣勢不對,有的忙躲開,有的跑回去稟報。
劉大太太坐在桌前,臉上帶著淡笑,顯得十分慈祥。
劉福禮進門就看到她娘這副模樣。
這讓他微微縮下去的膽子又恢複了。
衝著劉大太太嚷道:“娘,昶哥兒的婚事怎麽能定得如此草率?那袁家就是個暴發戶,買了洪家的宅子住進去,她家的閨女也不會野雞變鳳凰。”
隨後進來的張氏端著副笑臉,聲音溫柔的能擰出水來,“是啊娘,禮郎說的對,昶哥兒是咱們家的長子嫡孫,他的親事可不是得挑揀著選,哪能這樣隨便撿一個,放進籃子裏就當成一盤菜?”
劉大太太拿著帕子的手按了按鬢角,“你算哪盤菜?”
張氏馬上低頭,拿著帕子擦著眼角,似乎被婆婆罵哭了。
不過劉福禮隻惦記著長子的親事,根本沒往她那邊瞧。
“娘,李大人家的次女跟昶哥兒年齡相仿,郎才女貌……。”
“女貌什麽女貌,當我沒見過他家的次女怎麽地,看那眉眼就一副苦命相,別在我這囉嗦了,那塊祖傳的玉佩已經送去了袁家,這事不可能更改了。”
“娘,你怎能如此糊塗,袁家女兒長得再好,家世能跟李家比嘛?李家現在這個夫人可是吏部右侍郎陳大人的妻妹。”
吏部右侍郎,本身就是關鍵位置,吏部尚書年事已高,為了給子孫鋪路,如今已經開始放權。
陳大人最有可能更進一步。
陳大人位高權重,隻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該怎麽選。
他們劉家如今出仕的人就隻有他二叔公和他二弟。
不是為著底下的小輩,二叔公的年齡早該致仕了,不靠著姻親,難不成讓二弟一輩子在西南邊陲小城做七品的小官?
劉家人才凋零,從他祖父那一輩起就沒有出眾的人才,二叔公熬了一輩子才做到禮部的主事。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待二叔公致仕,朝中無人拉拔,就是昶哥兒有滿腹才華也是無用。
張氏站在一旁,低著頭聽著丈夫跟婆婆吵著。
長子又不是她生的,他娶誰跟她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他的親事公婆和丈夫肯定容不得她插手。
要是依著她,她倒是恨不得他娶個醜八怪破落戶回來。
還不是知府家的二小姐,昨日她去上香,在大殿外頭跟她偶遇了。
她本來還不想插手,是她娘提醒了她。
她娘指著她的額頭,“你傻了呀你?那袁家雖然是暴發戶,可是他家有錢,要真娶了這麽個媳婦回來有得你受的,那內院的丫鬟婆子不都得被她給收買了去?到時候還有你立足的地方?”
“袁家那個我見過,跟雪堆的小人兒似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哎呦喂,我看著心都怦怦跳,何況是男人?
到時候昶哥兒肯定被她迷得五迷三道的,一顆心就在她身上,你們家老太婆死了肯定就是她接手當家,還有你什麽事?
李家那個就不一樣了,她容貌不顯,肯定不得夫婿喜愛,再加上不是你們家老太婆選中的,兩人本身就不和睦,你再稍微挑撥挑撥,她還不得靠著你?”
張氏聽著丈夫和婆婆越吵越高聲,想著公公怎的還不來。
她之前已經使人去找公公了,按說這會該回來了呀!
正想著呢,外頭就有聲音傳來:“老爺。”
接著簾子就被打了起來,劉大老爺陰沉著臉進了來。
隻是還未等張氏得意,就聽公公喝道:“住口,你這逆子,若是把你娘氣得個好歹,我饒不了你。”
張氏驚愕得抬頭,就看到她婆婆一手支著頭,一手拍著胸口,似乎馬上就要昏倒的模樣,哪裏有之前拍著桌子罵人的彪悍?
劉自耕罵完兒子,又衝著門外喊道:“沒有喘氣的了,看著太太被氣得這樣也不說來勸著?下次這逆子再來,就給我打出去。”
本來聽到屋裏吵架就躲開去的仆婦們紛紛進來。
一陣兵荒馬亂之後,耕大太太被扶了去歇息,又有人拿了劉自耕的帖子去請回鄉的老太醫。
劉福禮則被他爹拎去了外院書房。
主院了人來人往,都把張氏當成了透明人。
張氏就想不通很好的開端怎麽就有個虎頭蛇尾的結局?
袁明珠不知道劉家發生的事,她隻知道那日劉永昶離開之後,兩家以極快的速度換了賡貼。
劉家還送來了一塊古樸的玉佩,據說是劉家祖傳之物。
袁明珠把玩了一會這塊刻著夔紋的玉佩,讓蕎麥收起來。
就聽門外小六問:“二小姐在不在?”
袁明珠吩咐:“進來吧。”
小六進來回道:“二小姐,賀先生來了。”
袁明珠知道這是她讓賀先生去查袁家本家那些人的底細有消息了。
到了外院,袁明珠看著賀先生一臉的凝重,知道事情要糟。
“那些人住在西市口那邊。”
這些袁明珠知道,李管事說過。
賀先生補充道:“是姚家新買的宅子。”
袁明珠挑了挑眉,“哦?”
姚家被教訓了一通,還沒改?還敢跟他們家作對?
真是死性不改!
大概是有些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吧!
不過她不認為以姚家或是南山姚家的能耐,能聯係上袁家本家。
說白了他們家跟姚家或是南山姚家都沒有利害衝突,背後的人是誰不言自明。
袁明珠本來懸著的心反而落下來了。
知道是誰就好辦了,就怕不知道對手是誰,更怕被打個措手不及。
袁明珠說:“我猜猜是誰在背後唆使的?是那個三角眼李琦吧!”
用得不是問句。
賀知春:“確實是他。”
“我們找了李琦這麽久,一直沒找到,他就躲在姚家這處宅子裏。”
“這些日子我們盯著那處院子,就隻看到一個老蒼頭偶爾進出,但是送進去的柴米油鹽數量不少,而且他去糧食鋪子買了大米。”
武安州不種大米,本地人也以麵食為主。
賀知春摸了摸鼻子。
實在不好意思說他們怎麽混進宅子裏查看的。
“我們走訪了幾家附近賣糧食的鋪子,估算了那院子裏大概的人數。”
頓了頓接著道:“糧食他們能一次性買夠長時間吃的,宅子裏的糞坑不能長時間不清理……。”
院子裏住的人又多,吃得多產生的廢料就多,如今天氣還熱著,糞坑長時間不清理肯定得特別味。
“我就打聽了附近人家的糞坑都是賣給誰,打聽到都是賣給石門村的一個老漢……。”
後頭的事情就簡單了,他們買通了收糞水的老漢,進到了宅子裏。
袁明珠這些日子也未閑著,一直在鑽研《大昭律》。
不管袁家本家的那些人想幹的是什麽,總越不過律法去。
但是袁明珠不想跟袁家本家的人對簿公堂。
倒不是怕了他們,隻是不相信此時的司法機關和司法製度。
“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
“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
這些俗語可不是隻說說好聽的。
就是現代社會,曠日持久的官司打下來,也多少企業被拖垮,何況此時?
袁明珠想做的是釜底抽薪!
這事不能再拖了,再拖安定侯府該有動做了。
袁明珠覺得安定侯府之所以還沒發難,是覺得他們家還有銀子沒榨幹。
多虧著她一直在讓王家屯糧,又通過王家買下了皖地的一處堿礦,銀子都占用了,買潘家產業就放慢了腳步。
但是又怕潘家的產業賣給別人,就一邊籌措銀子,一邊讓人一直吊著潘家談判。
現在想想,潘家隻怕早得了指示,隻能賣於他們家不得賣給別家,才耽擱住了。
他們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這事別人辦不成,她也不敢讓別人辦,還得指望顧重陽。
本來想跟他走遠些,慢慢疏遠,看來還不行。
袁明珠寫了信,讓賀先生送去尤家的鐵匠鋪。
信還未到京城,顧重陽先見到了芸香。
芸香到了京城以後,先照著袁明珠的吩咐讓賀家這次跟來的護衛去了顧重陽的那家兵器鋪子。
兵器鋪子的掌櫃老早就得了吩咐,若是有人帶著信物前來,馬上向上稟報不得拖延。
等了這麽久,終於有人執著信物前來了,掌櫃不敢耽誤,馬上給上頭匯報了。
顧重陽知道家裏來了人,定好了會麵的地點以後就吃不香睡不著,猜測著來的會是誰。
好容易挨到了會麵的日子,早早去了預定的雅間等著。
一壺茶被喝得寡淡無味了,雅間的門才被夥計推開。
“姑娘請進!”
一聲姑娘,顧重陽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往外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