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孫女獨自出門陶氏原本是不太放心的,但是家裏馬上要開粥棚,她又擔心丈夫,就有些左右為難。
袁弘德哪裏不知道她的想法,勸道:“去轉轉吧,聽說他們那邊正月十五的時候有個廟會,廟會上會有雜耍班子……。”
“家裏這邊也沒什麽可忙的,到時候魏千戶會派人來維持秩序,各家也會來人幫著燒火煮粥,我到時候在災民裏頭再雇幾個短工,一切就都理順了。”
說的陶氏有些意動。
袁弘德接著說:“我十四的時候也過去跟你們匯合,跟你們一起去逛廟會。”
陶氏沒什麽可猶豫的了,欣然應了。
準備過春節和籌備葳姐兒的滿月酒之餘也帶著準備要帶去的行李物品。
因為怕年後商家還來不及開業買不到滿月酒需要的食材,要在年前就采購足。
袁明珠吩咐李管事到賬房支銀子去買東西。
李管事說:“豬肉和羊肉可以先付了銀子預定上,到了三十那日再去提,免得放久了不新鮮,雞鴨可以買了放在莊子裏先養著,其它幹貨可以買回來。”
袁明珠:“你比我懂這些,你看著辦好了。”
李管事躬身道:“定然不辜負二小姐信任。”
袁明珠看著拿著對牌出去的李管事,覺得他這些日子辦事越發勤勉了。
倒不是說李管事之前做事怠懈,而是沒像現在這樣既會做也會說。
若是往日,像買豬羊肉雞鴨這些事,他可能就直接照著經驗買了,不會跟她解釋。
問春蕎:“李管事家裏最近沒什麽事吧?”
“沒聽說有事。”
又說:“我叫夏溪去問問。”
解釋:“夏溪認了竇媽媽做幹娘,竇媽媽住在李管事家隔壁,李管事家若是有事,竇媽媽肯定知道。”
袁明珠倒是挺意外竇媽媽會認夏溪做幹閨女。
“哦?”
她還以為竇媽媽想認個幹女兒會看中春字打頭的大丫頭呢,沒想到會是夏溪這樣的小丫頭。
春蕎看到她一臉訝異,笑道:“認了有些日子了,這次從柳樹灣回來,還給夏溪帶了好些小玩意給她玩呢!”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們西跨院的貓狗都比其它院子的尊貴。
春蕎叫夏溪去打聽消息,很快就打聽到了。
“唐媽媽和李管事這許多年就隻得了雲兒姐姐孩子,據幹娘說這叫什麽‘秤砣生’,就是也能生孩子,但是生完一個就再不能生了,
他們這些年都已經不抱希望了,就一心一意好好養著他們家雲兒姐姐……。”
還是這回袁明珠在任氏生葳姐兒的時候顯露了一手醫術,唐媽媽又起了心思,想讓她給診下脈。
袁明珠:原來如此。
讓夏溪下去以後跟鄭媽媽玩笑道:“我說他怎麽突然這樣殷勤。”
聽得鄭媽媽梗得一噎,不好接話,隻能陪笑。
她當初因為突然謹慎了一把就被拆穿身份,對二小姐的謹慎最是了解。
袁明珠對鄭媽媽說:“這會去賀家莊,把唐媽媽也添上吧!”
“跟李管事說一聲,備些常用的藥材,我們到了那邊粥棚會做一次義診。”
李管事得了信,心裏一陣狂喜,對妻子說:“我正愁著不知該如何開口呢,這下好了,你跟著二小姐一起過去,義診的時候你提一下,讓二小姐順便給你看看。”
說著話突然想起一事,一拍大腿:“對啊……!”
對妻子說:“我得去找一下太爺,家裏的事你別管了,回頭我跟雲兒會準備,你多到二小姐身邊伺候著,到時候也好開口。”
匆匆跑了去找袁弘德。
“二小姐讓小的準備些常用藥材說是到了土山會做一次義診,小的就想著,我們是不是請幾位口碑好的大夫,在別的粥棚也做幾日義診?”
姚家人明明是拾人牙慧,跟著他們家屁股後頭跟風舍粥。
真有心你們倒是先提舍粥的事啊,明明是模仿他們,還充做好人模樣,四處散布謠言抹黑他們,挑動本地人跟移民的矛盾。
袁弘德:“可以,這個季節疾病多發,搞個義診正合適。”
吩咐他:“你去仁濟堂多定些藥材,準備充足些,順便問問仁濟堂要不要一起參加義診,他們若是不願意也不強求,跟他們聘請大夫也行。”
“要不要張貼告示啊?”
“張貼,寫了張貼在搭建好的粥棚上。”
袁明珠很快也得知了這個消息,笑道:“咱們家這位李管事還真是機靈。”
“還真是好主意,就看姚家那些人會不會跟著我們搞義診了。”
一次跟風是偶然,次數多了就是刻意了。
不管他們跟不跟,都落了下乘了。
吩咐春蕎:“跟李管事說一聲,有些人是無家可歸者應該沒地方熬藥,讓他多備些火爐跟藥罐,需要的話當場給病人熬藥。”
要做就做到麵麵俱到。
李管事帶著人到各處粥棚張貼告示。
告示貼了就圍了人過來圍觀。
“這寫的什麽啊?”有人問道。
有識字的就給眾人宣讀:“……萬物萌發之時邪氣也隨之萌發,風邪入體致使疾病增多……。”
“就是說到時候不僅舍粥還會舍藥?”
“是啊!告示上頭說了,到時候會請仁濟堂的大夫前來給診病。”
姚士禮最近病了,也不是大毛病,就是年事高了以後普遍會有的咳嗽氣短的毛病。
聽說了袁家又要搞義診舍醫舍藥,他先是照例咳嗽了幾聲,罵道:“這袁家真是吃飽了撐著了,天天搞這些花花腸子收買人心。”
他家管事彎著腰問:“老太爺,那我們……?”
“我們也舍。”
打定主意不能讓袁家專美於前。
李管事得知以後,跟袁弘德匯報,“……,這姚家就像跟我們打擂台一樣,我們幹什麽他們都跟著。”
袁弘德擺擺手:“無所謂,他們參加進來對百姓也是益事,我們的糧食也能少用些,就能多舍些日子。”
很樂意姚家進來摻和。
畢竟不管姚家的目的是什麽,得益的都是民眾,這跟他們的初衷是一樣的。
李管事偷偷摸了摸眼角。
他們一家三口當年就是因著天災走投無路又不願意分開才賣身為奴。
如今想想,若是當日有人能像太爺這樣給他們一碗粥,或許他們就能熬過去。
不過現在到了袁家也不錯,主家仁善,他們以後也會差了。
李管事感慨著自身,也不再糾結姚家做跟屁蟲的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一心鋪在自家的事務上。
京城裏,顧重陽把要辦的事情安排妥當,正在琢磨該如何跟上官請假呢。
快該過年了,請假的理由實在是不好謅,離家在外的人都在往家趕,他這個時候要出門,別人肯定會好奇他去哪裏。
琢磨來琢磨去,沒琢磨出個合適的理由。
正愁著呢,長戟從外頭進來,手裏提了一個食盒:“世子,該吃飯了。”
把食盒放在桌上,把裏頭的飯菜一樣樣端出來擺好。
正想從食盒的提把裏把信拿出來,外頭傳來人聲:“顧老弟在吧?”
長戟趕緊把食盒放到一旁,應聲道:“石大人,我們大人在呢!”
說著話開了門,“石大人請進。”
石佑是誠意伯府夫人娘家的侄子,早年也是官宦子弟,他爹以前是位參將,隻是死得早。
本朝武官世襲,他爹死後他進了軍營,如今在顧重陽麾下。
看到桌上還沒吃的飯菜,“嘿嘿”笑了兩聲。
顧重陽招呼他:“還沒吃吧?沒吃一起吃點。”
石佑說著:“那怎麽好意思。”直接一屁股坐到顧重陽對麵。
他的俸祿養著一大家子人,手裏緊巴巴的,不能從外頭叫飯菜進來吃。
營中供應的飯菜隻能供吃飽,不能講究味道。
那些老兵油子們倒是能搞些灰色收入,兵營裏的好兵器弄出去,換進來損毀的進來報損耗,弄些銀子花花。
隻是那些人欺他年幼,發財也不會帶著他。
他今天來就是來攛掇顧重陽也弄些兵器倒賣,也能捎帶上他。
不過麵對著一大桌子好飯菜,還是先吃飽了再說。
端起碗呼嚕呼嚕一頓狼吞虎咽,一碗米飯就被他造完了。
一抬頭,看到顧重陽正端著碗,斯斯文文的細嚼慢咽。
一碗飯才吃了一小半。
顧重陽見他停下來看他,“沒事,你吃你的,不用客氣。”
石佑撓撓眉毛,又端起一碗飯,學著他的模樣慢慢吃起來。
心裏疑惑著,不是都說這位顧大人自小流落在外賣身為奴嗎?怎麽吃飯比他姑母家還講究?
顧重陽聽著對麵的石佑吧嗒嘴的聲音,不自覺的露出笑容。
想起以前他好像也吧嗒嘴,為著這個明珠還打過他。
又吃了一碗飯,第三碗飯端起來之前,石佑先鬆了鬆褲帶。
因為有了之前兩碗飯墊底,也不餓了,一邊吃著一邊說:“這飯是哪個館子送來的啊?真好吃。”
顧重陽也不知道哪家送來的,隻能信口說道:“鹿苑的。”
石佑就是為了起個話頭好說話,他也不關心是哪家的飯菜。
“顧大人家底豐厚,不像小弟囊中羞澀,想叫飯菜也沒銀子。”
說起撈銀子的訣竅來。
“隻是那些人欺咱們年紀小,都是背著咱們偷偷幹。”
顧重陽吃飽了,漱了口,長戟遞了帕子他擦了手。
“到這邊坐,”引了石佑坐到官帽椅旁邊的圈椅上。
“掙錢的法子多了何必冒那份險?”
石佑先是失望,然後突然福至心靈,知道顧重陽這是想提攜他。
他也是個機靈的,馬上打蛇隨棒上:“掙錢的法子雖多,可兄弟也沒門路呀!還得靠您提攜兄弟些。”
又說了些以後鞍前馬後,任憑驅使的話。
為了表忠心,說到他近日聽來的消息。
“我姑母的那位繼婆婆之前想把她娘家的一個女子送了給您做妾,不知後頭因著什麽原因這事沒做成,那姑娘被送給了吏部的右侍郎,
後頭陳大人犯了事被貶絀出京,那女子又回到了誠意伯府,聽說還想給您弄過去,那女子我遠遠的看過,長得確實還行,就是她估計是安定侯府的人,隻怕不可靠。”
長戟上了茶,兩個人端了茶吃。
顧重陽小小年紀就貪花好色,已經在京裏聲名遠播。
石佑怕他好色誤事,這是提點他呢。
袁弘德哪裏不知道她的想法,勸道:“去轉轉吧,聽說他們那邊正月十五的時候有個廟會,廟會上會有雜耍班子……。”
“家裏這邊也沒什麽可忙的,到時候魏千戶會派人來維持秩序,各家也會來人幫著燒火煮粥,我到時候在災民裏頭再雇幾個短工,一切就都理順了。”
說的陶氏有些意動。
袁弘德接著說:“我十四的時候也過去跟你們匯合,跟你們一起去逛廟會。”
陶氏沒什麽可猶豫的了,欣然應了。
準備過春節和籌備葳姐兒的滿月酒之餘也帶著準備要帶去的行李物品。
因為怕年後商家還來不及開業買不到滿月酒需要的食材,要在年前就采購足。
袁明珠吩咐李管事到賬房支銀子去買東西。
李管事說:“豬肉和羊肉可以先付了銀子預定上,到了三十那日再去提,免得放久了不新鮮,雞鴨可以買了放在莊子裏先養著,其它幹貨可以買回來。”
袁明珠:“你比我懂這些,你看著辦好了。”
李管事躬身道:“定然不辜負二小姐信任。”
袁明珠看著拿著對牌出去的李管事,覺得他這些日子辦事越發勤勉了。
倒不是說李管事之前做事怠懈,而是沒像現在這樣既會做也會說。
若是往日,像買豬羊肉雞鴨這些事,他可能就直接照著經驗買了,不會跟她解釋。
問春蕎:“李管事家裏最近沒什麽事吧?”
“沒聽說有事。”
又說:“我叫夏溪去問問。”
解釋:“夏溪認了竇媽媽做幹娘,竇媽媽住在李管事家隔壁,李管事家若是有事,竇媽媽肯定知道。”
袁明珠倒是挺意外竇媽媽會認夏溪做幹閨女。
“哦?”
她還以為竇媽媽想認個幹女兒會看中春字打頭的大丫頭呢,沒想到會是夏溪這樣的小丫頭。
春蕎看到她一臉訝異,笑道:“認了有些日子了,這次從柳樹灣回來,還給夏溪帶了好些小玩意給她玩呢!”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們西跨院的貓狗都比其它院子的尊貴。
春蕎叫夏溪去打聽消息,很快就打聽到了。
“唐媽媽和李管事這許多年就隻得了雲兒姐姐孩子,據幹娘說這叫什麽‘秤砣生’,就是也能生孩子,但是生完一個就再不能生了,
他們這些年都已經不抱希望了,就一心一意好好養著他們家雲兒姐姐……。”
還是這回袁明珠在任氏生葳姐兒的時候顯露了一手醫術,唐媽媽又起了心思,想讓她給診下脈。
袁明珠:原來如此。
讓夏溪下去以後跟鄭媽媽玩笑道:“我說他怎麽突然這樣殷勤。”
聽得鄭媽媽梗得一噎,不好接話,隻能陪笑。
她當初因為突然謹慎了一把就被拆穿身份,對二小姐的謹慎最是了解。
袁明珠對鄭媽媽說:“這會去賀家莊,把唐媽媽也添上吧!”
“跟李管事說一聲,備些常用的藥材,我們到了那邊粥棚會做一次義診。”
李管事得了信,心裏一陣狂喜,對妻子說:“我正愁著不知該如何開口呢,這下好了,你跟著二小姐一起過去,義診的時候你提一下,讓二小姐順便給你看看。”
說著話突然想起一事,一拍大腿:“對啊……!”
對妻子說:“我得去找一下太爺,家裏的事你別管了,回頭我跟雲兒會準備,你多到二小姐身邊伺候著,到時候也好開口。”
匆匆跑了去找袁弘德。
“二小姐讓小的準備些常用藥材說是到了土山會做一次義診,小的就想著,我們是不是請幾位口碑好的大夫,在別的粥棚也做幾日義診?”
姚家人明明是拾人牙慧,跟著他們家屁股後頭跟風舍粥。
真有心你們倒是先提舍粥的事啊,明明是模仿他們,還充做好人模樣,四處散布謠言抹黑他們,挑動本地人跟移民的矛盾。
袁弘德:“可以,這個季節疾病多發,搞個義診正合適。”
吩咐他:“你去仁濟堂多定些藥材,準備充足些,順便問問仁濟堂要不要一起參加義診,他們若是不願意也不強求,跟他們聘請大夫也行。”
“要不要張貼告示啊?”
“張貼,寫了張貼在搭建好的粥棚上。”
袁明珠很快也得知了這個消息,笑道:“咱們家這位李管事還真是機靈。”
“還真是好主意,就看姚家那些人會不會跟著我們搞義診了。”
一次跟風是偶然,次數多了就是刻意了。
不管他們跟不跟,都落了下乘了。
吩咐春蕎:“跟李管事說一聲,有些人是無家可歸者應該沒地方熬藥,讓他多備些火爐跟藥罐,需要的話當場給病人熬藥。”
要做就做到麵麵俱到。
李管事帶著人到各處粥棚張貼告示。
告示貼了就圍了人過來圍觀。
“這寫的什麽啊?”有人問道。
有識字的就給眾人宣讀:“……萬物萌發之時邪氣也隨之萌發,風邪入體致使疾病增多……。”
“就是說到時候不僅舍粥還會舍藥?”
“是啊!告示上頭說了,到時候會請仁濟堂的大夫前來給診病。”
姚士禮最近病了,也不是大毛病,就是年事高了以後普遍會有的咳嗽氣短的毛病。
聽說了袁家又要搞義診舍醫舍藥,他先是照例咳嗽了幾聲,罵道:“這袁家真是吃飽了撐著了,天天搞這些花花腸子收買人心。”
他家管事彎著腰問:“老太爺,那我們……?”
“我們也舍。”
打定主意不能讓袁家專美於前。
李管事得知以後,跟袁弘德匯報,“……,這姚家就像跟我們打擂台一樣,我們幹什麽他們都跟著。”
袁弘德擺擺手:“無所謂,他們參加進來對百姓也是益事,我們的糧食也能少用些,就能多舍些日子。”
很樂意姚家進來摻和。
畢竟不管姚家的目的是什麽,得益的都是民眾,這跟他們的初衷是一樣的。
李管事偷偷摸了摸眼角。
他們一家三口當年就是因著天災走投無路又不願意分開才賣身為奴。
如今想想,若是當日有人能像太爺這樣給他們一碗粥,或許他們就能熬過去。
不過現在到了袁家也不錯,主家仁善,他們以後也會差了。
李管事感慨著自身,也不再糾結姚家做跟屁蟲的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一心鋪在自家的事務上。
京城裏,顧重陽把要辦的事情安排妥當,正在琢磨該如何跟上官請假呢。
快該過年了,請假的理由實在是不好謅,離家在外的人都在往家趕,他這個時候要出門,別人肯定會好奇他去哪裏。
琢磨來琢磨去,沒琢磨出個合適的理由。
正愁著呢,長戟從外頭進來,手裏提了一個食盒:“世子,該吃飯了。”
把食盒放在桌上,把裏頭的飯菜一樣樣端出來擺好。
正想從食盒的提把裏把信拿出來,外頭傳來人聲:“顧老弟在吧?”
長戟趕緊把食盒放到一旁,應聲道:“石大人,我們大人在呢!”
說著話開了門,“石大人請進。”
石佑是誠意伯府夫人娘家的侄子,早年也是官宦子弟,他爹以前是位參將,隻是死得早。
本朝武官世襲,他爹死後他進了軍營,如今在顧重陽麾下。
看到桌上還沒吃的飯菜,“嘿嘿”笑了兩聲。
顧重陽招呼他:“還沒吃吧?沒吃一起吃點。”
石佑說著:“那怎麽好意思。”直接一屁股坐到顧重陽對麵。
他的俸祿養著一大家子人,手裏緊巴巴的,不能從外頭叫飯菜進來吃。
營中供應的飯菜隻能供吃飽,不能講究味道。
那些老兵油子們倒是能搞些灰色收入,兵營裏的好兵器弄出去,換進來損毀的進來報損耗,弄些銀子花花。
隻是那些人欺他年幼,發財也不會帶著他。
他今天來就是來攛掇顧重陽也弄些兵器倒賣,也能捎帶上他。
不過麵對著一大桌子好飯菜,還是先吃飽了再說。
端起碗呼嚕呼嚕一頓狼吞虎咽,一碗米飯就被他造完了。
一抬頭,看到顧重陽正端著碗,斯斯文文的細嚼慢咽。
一碗飯才吃了一小半。
顧重陽見他停下來看他,“沒事,你吃你的,不用客氣。”
石佑撓撓眉毛,又端起一碗飯,學著他的模樣慢慢吃起來。
心裏疑惑著,不是都說這位顧大人自小流落在外賣身為奴嗎?怎麽吃飯比他姑母家還講究?
顧重陽聽著對麵的石佑吧嗒嘴的聲音,不自覺的露出笑容。
想起以前他好像也吧嗒嘴,為著這個明珠還打過他。
又吃了一碗飯,第三碗飯端起來之前,石佑先鬆了鬆褲帶。
因為有了之前兩碗飯墊底,也不餓了,一邊吃著一邊說:“這飯是哪個館子送來的啊?真好吃。”
顧重陽也不知道哪家送來的,隻能信口說道:“鹿苑的。”
石佑就是為了起個話頭好說話,他也不關心是哪家的飯菜。
“顧大人家底豐厚,不像小弟囊中羞澀,想叫飯菜也沒銀子。”
說起撈銀子的訣竅來。
“隻是那些人欺咱們年紀小,都是背著咱們偷偷幹。”
顧重陽吃飽了,漱了口,長戟遞了帕子他擦了手。
“到這邊坐,”引了石佑坐到官帽椅旁邊的圈椅上。
“掙錢的法子多了何必冒那份險?”
石佑先是失望,然後突然福至心靈,知道顧重陽這是想提攜他。
他也是個機靈的,馬上打蛇隨棒上:“掙錢的法子雖多,可兄弟也沒門路呀!還得靠您提攜兄弟些。”
又說了些以後鞍前馬後,任憑驅使的話。
為了表忠心,說到他近日聽來的消息。
“我姑母的那位繼婆婆之前想把她娘家的一個女子送了給您做妾,不知後頭因著什麽原因這事沒做成,那姑娘被送給了吏部的右侍郎,
後頭陳大人犯了事被貶絀出京,那女子又回到了誠意伯府,聽說還想給您弄過去,那女子我遠遠的看過,長得確實還行,就是她估計是安定侯府的人,隻怕不可靠。”
長戟上了茶,兩個人端了茶吃。
顧重陽小小年紀就貪花好色,已經在京裏聲名遠播。
石佑怕他好色誤事,這是提點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