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回到正院,顧重陽察覺袁明珠雖然乖乖讓他牽著,但似乎一直心不在焉。
說她心不在焉,倒不是她會走神。
這些年下來,顧重陽跟了解自己一樣了解她。
看到她又一次咬了一下嘴唇,顧重陽把她的手攥得更緊了些。
袁明珠自己都沒察覺她的這個小動作。
察覺被攥緊手,抬眸看著顧重陽笑了一下。
溫暖的笑靨,並未化開顧重陽眼底的冰寒,一寸寸冷到心底。
心裏藏著心事的袁明珠,也未察覺到他的不對勁。
對於顧重陽,她是寄予了厚望的,因此就失去了平常心。
她怕他變成她不希望變成的樣子,卻在猶豫該不該糾正他,該不該摻和進他與顧舟的關係中。
他已經羽翼豐滿,變成天地間展翅翱翔的雄鷹,不再是當年那個像走地雞似的陰翳又別扭的小兒。
親生的兒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還反感父母管手管腳呢。
擔憂她若是什麽事都指手畫腳,會激起他的排斥。
至親至疏,夫妻之間情深意濃之時說的話,做過的承諾,有些就當過耳風聽聽就好,不用太當真。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人老色衰愛馳,到那時,誰還記得當初說過的甜言蜜語?
就算沒有人老色衰,貴易友富易妻,人心易變,許是隻一點小分歧就生分了。
女子在這世間不易,容不得行差踏錯,由不得她不謹慎行事。
雖然她不想承認,但武安府袁家和京城安陽侯府之間,有天塹一般的鴻溝,雲與泥一般的差別。
她沒有權利任性,即使此時她還是被偏愛的那一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為了往後餘生不會變故陡生,她也不能肆意妄為,有恃無恐。
這件事跟平日的玩鬧不一樣,不是說過笑過,過後就能翻篇的。
跟一致對付安定侯府和大胡氏更不一樣,那時候他們的敵人是相同的。
而現在,她不敢太武斷。
現代那一世就有統計證明,越是不受寵的和被錯待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更孝順。
小時候所形成的心理問題會伴著他們一生。
其中除了渴望親情的原因,還有急於被認同的原因。
更大一部分是為了證實父母錯待他們是錯的,讓他們後悔。
讓人心酸又可笑。
袁明珠突然警醒,打從顧重陽回到家,就沒有提過顧舟。
她不能確定他是因著什麽樣的心理不提他,是不屑提,還是上麵那種心理作祟?
顧舟沒死的時候顧重陽跟他父慈子孝還罷了,左右就是惡心些。
若是顧舟死了顧重陽才後悔他生前沒盡孝,再不時感歎“子欲養而親不待”,她可就是活生生的害人父子離心的首惡了。
不是她多想,隻是她自問擔不起這個責任。
既然擔不起責任,就不該多說多問多摻和。
袁明珠的沉默讓顧重陽沒由來的心煩。
他試著去問她,得到的隻是她的左顧而言他。
越是不讓知道越是想知道,這件事鬧得他抓心撓肝的。
逼迫極了,袁明珠就借著忙躲開他。
好在顧重陽也忙,事發突然,這樁差事也突然,他原本的差事得交接,上司和同僚得應酬,世家好友得接待。
隻能把這件事先擱著。
作為心腹,鄭媽媽也察覺兩個人不對勁。
借著進來回事的機會,往袁明珠的臉上觀察她的神色。
沒看出什麽來。
這兩人一貫一會狗臉一會貓臉,她也拿不準兩個人是真鬧別扭了,還是鬧著玩的。
袁明珠正指揮著人給顧重陽收拾行李。
這種臨時的差事,行李收拾起來比長期上任的差事一點也不省事。
又是皇差,不可能輕車簡從,儀仗和隨扈都有規製。
行李收拾起來比外任的官員還麻煩。
袁明珠哪裏懂得這些,好在大公主知道她不會懂,派了個老成的姑姑前來幫襯她。
有了那姑姑從旁協助,總算把該收拾的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忙得昏頭轉向的袁明珠隻察覺了鄭媽媽進來,並未察覺她鬼鬼祟祟的眼神。
問她:“都安排好了?”
鄭媽媽忙斂了神色,回道:“已經安排好了,照著您的吩咐,把黃姨娘安排到了春芳院。”
又補充道:“馬上過年了,正月裏不好動土,現收拾屋子也來不及,奴婢就擅自做主讓黃姨娘跟熠笙幾個住一個屋。”
袁明珠看了鄭媽媽一眼,一臉的讚賞。
不錯,跟著她這些年,有些長進。
這是揣摩到了她的用意,知道她是要在春芳院裏搞事。
漢陽公主府的那位姑姑,也似不經意的往這邊瞥了一眼。
廚房纖竹的哥哥次日就來拉泔水了,纖竹在他哥哥的幫助下,順利的拿到了主院那邊的藥渣。
不出袁明珠所料,大胡氏給黃姨娘吃的藥,不是治病的,而是致命的。
照著這個計量,最多三五副藥,黃姨娘就回天乏力了。
袁明珠看了藥渣,把手裏的撥藥的銀簪子扔到藥渣上,“收起來吧!”
春蕎帶人收拾下去。
袁明珠召了鄭媽媽上前,耳語了一番:“讓人聯係上黃氏,她應該也不想死。”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交代了一番。
“看她的造化吧,跟她說,她要是能趁機咬下大胡氏一口肉下來,我保她下半輩子繼續享侯府姨娘的榮華富貴,不會有人克扣她的用度。”
鄭媽媽:“還把她留府裏啊?”
袁明珠笑了,“祝先生紅顏知己的妹妹,祝先生救了她也不好安置,送佛送到西吧。”
這女人就是一塊綢緞上濺上去的一點屎尿漬,汙漬不大,但是惡心人。
就算她的這個計策能把汙漬洗幹淨了,但是知道的人該惡心還是惡心。
祝先生那種眼高於頂的人,肯定是看不上眼的。
反正髒的是顧舟,而且已經髒過了,她把人留下,就是幫了祝先生一個大忙,更是讓素衣姑娘不需要為難。
結一個善緣嘛,反正就是多一張嘴吃飯的事。
鄭媽媽想想也是,出去安排了。
事情很順利。
也不知道是大胡氏托大了,覺得一個後院的小姨娘翻不出大浪來,還是她心神都在顧憲身上疏忽了,對黃姨娘的看管並不算嚴。
鄭媽媽安排的人輕易就湊到了黃姨娘的丫鬟銀杏的身邊。
銀杏這兩日正惶惶不可終日呢,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她不會落得好下場。
來人一說能救她,她就像溺水的人抓到了浮木。
倒不是她好騙,而是她已經沒有什麽可被騙的人,命都沒了還怕什麽?窮途末路的賭徒思維罷了。
說她心不在焉,倒不是她會走神。
這些年下來,顧重陽跟了解自己一樣了解她。
看到她又一次咬了一下嘴唇,顧重陽把她的手攥得更緊了些。
袁明珠自己都沒察覺她的這個小動作。
察覺被攥緊手,抬眸看著顧重陽笑了一下。
溫暖的笑靨,並未化開顧重陽眼底的冰寒,一寸寸冷到心底。
心裏藏著心事的袁明珠,也未察覺到他的不對勁。
對於顧重陽,她是寄予了厚望的,因此就失去了平常心。
她怕他變成她不希望變成的樣子,卻在猶豫該不該糾正他,該不該摻和進他與顧舟的關係中。
他已經羽翼豐滿,變成天地間展翅翱翔的雄鷹,不再是當年那個像走地雞似的陰翳又別扭的小兒。
親生的兒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還反感父母管手管腳呢。
擔憂她若是什麽事都指手畫腳,會激起他的排斥。
至親至疏,夫妻之間情深意濃之時說的話,做過的承諾,有些就當過耳風聽聽就好,不用太當真。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人老色衰愛馳,到那時,誰還記得當初說過的甜言蜜語?
就算沒有人老色衰,貴易友富易妻,人心易變,許是隻一點小分歧就生分了。
女子在這世間不易,容不得行差踏錯,由不得她不謹慎行事。
雖然她不想承認,但武安府袁家和京城安陽侯府之間,有天塹一般的鴻溝,雲與泥一般的差別。
她沒有權利任性,即使此時她還是被偏愛的那一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為了往後餘生不會變故陡生,她也不能肆意妄為,有恃無恐。
這件事跟平日的玩鬧不一樣,不是說過笑過,過後就能翻篇的。
跟一致對付安定侯府和大胡氏更不一樣,那時候他們的敵人是相同的。
而現在,她不敢太武斷。
現代那一世就有統計證明,越是不受寵的和被錯待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更孝順。
小時候所形成的心理問題會伴著他們一生。
其中除了渴望親情的原因,還有急於被認同的原因。
更大一部分是為了證實父母錯待他們是錯的,讓他們後悔。
讓人心酸又可笑。
袁明珠突然警醒,打從顧重陽回到家,就沒有提過顧舟。
她不能確定他是因著什麽樣的心理不提他,是不屑提,還是上麵那種心理作祟?
顧舟沒死的時候顧重陽跟他父慈子孝還罷了,左右就是惡心些。
若是顧舟死了顧重陽才後悔他生前沒盡孝,再不時感歎“子欲養而親不待”,她可就是活生生的害人父子離心的首惡了。
不是她多想,隻是她自問擔不起這個責任。
既然擔不起責任,就不該多說多問多摻和。
袁明珠的沉默讓顧重陽沒由來的心煩。
他試著去問她,得到的隻是她的左顧而言他。
越是不讓知道越是想知道,這件事鬧得他抓心撓肝的。
逼迫極了,袁明珠就借著忙躲開他。
好在顧重陽也忙,事發突然,這樁差事也突然,他原本的差事得交接,上司和同僚得應酬,世家好友得接待。
隻能把這件事先擱著。
作為心腹,鄭媽媽也察覺兩個人不對勁。
借著進來回事的機會,往袁明珠的臉上觀察她的神色。
沒看出什麽來。
這兩人一貫一會狗臉一會貓臉,她也拿不準兩個人是真鬧別扭了,還是鬧著玩的。
袁明珠正指揮著人給顧重陽收拾行李。
這種臨時的差事,行李收拾起來比長期上任的差事一點也不省事。
又是皇差,不可能輕車簡從,儀仗和隨扈都有規製。
行李收拾起來比外任的官員還麻煩。
袁明珠哪裏懂得這些,好在大公主知道她不會懂,派了個老成的姑姑前來幫襯她。
有了那姑姑從旁協助,總算把該收拾的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忙得昏頭轉向的袁明珠隻察覺了鄭媽媽進來,並未察覺她鬼鬼祟祟的眼神。
問她:“都安排好了?”
鄭媽媽忙斂了神色,回道:“已經安排好了,照著您的吩咐,把黃姨娘安排到了春芳院。”
又補充道:“馬上過年了,正月裏不好動土,現收拾屋子也來不及,奴婢就擅自做主讓黃姨娘跟熠笙幾個住一個屋。”
袁明珠看了鄭媽媽一眼,一臉的讚賞。
不錯,跟著她這些年,有些長進。
這是揣摩到了她的用意,知道她是要在春芳院裏搞事。
漢陽公主府的那位姑姑,也似不經意的往這邊瞥了一眼。
廚房纖竹的哥哥次日就來拉泔水了,纖竹在他哥哥的幫助下,順利的拿到了主院那邊的藥渣。
不出袁明珠所料,大胡氏給黃姨娘吃的藥,不是治病的,而是致命的。
照著這個計量,最多三五副藥,黃姨娘就回天乏力了。
袁明珠看了藥渣,把手裏的撥藥的銀簪子扔到藥渣上,“收起來吧!”
春蕎帶人收拾下去。
袁明珠召了鄭媽媽上前,耳語了一番:“讓人聯係上黃氏,她應該也不想死。”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交代了一番。
“看她的造化吧,跟她說,她要是能趁機咬下大胡氏一口肉下來,我保她下半輩子繼續享侯府姨娘的榮華富貴,不會有人克扣她的用度。”
鄭媽媽:“還把她留府裏啊?”
袁明珠笑了,“祝先生紅顏知己的妹妹,祝先生救了她也不好安置,送佛送到西吧。”
這女人就是一塊綢緞上濺上去的一點屎尿漬,汙漬不大,但是惡心人。
就算她的這個計策能把汙漬洗幹淨了,但是知道的人該惡心還是惡心。
祝先生那種眼高於頂的人,肯定是看不上眼的。
反正髒的是顧舟,而且已經髒過了,她把人留下,就是幫了祝先生一個大忙,更是讓素衣姑娘不需要為難。
結一個善緣嘛,反正就是多一張嘴吃飯的事。
鄭媽媽想想也是,出去安排了。
事情很順利。
也不知道是大胡氏托大了,覺得一個後院的小姨娘翻不出大浪來,還是她心神都在顧憲身上疏忽了,對黃姨娘的看管並不算嚴。
鄭媽媽安排的人輕易就湊到了黃姨娘的丫鬟銀杏的身邊。
銀杏這兩日正惶惶不可終日呢,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她不會落得好下場。
來人一說能救她,她就像溺水的人抓到了浮木。
倒不是她好騙,而是她已經沒有什麽可被騙的人,命都沒了還怕什麽?窮途末路的賭徒思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