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堅信任何一個大勢力的頭領都不可能是簡單的人物。或者說,任何一個能走上高位的人,都不簡單。
李悠有他的算計,把金婉玲的靈魂分身交給佛祖,是丟出一塊燙手的山芋。
浮屠血海宗實力強悍,雖然最核心的薛韋被李悠設計驅逐出了此界,但是剩下的薛韋那些弟子也不是善茬。起碼就有一個雷滅,就算李悠也有點發怵。
而且李悠現在也算得上家大業大了,這次金婉玲鼓動楚王府的行動,就讓李悠心底暗暗後怕。現在的李悠不是那個帶著黑大爺浪跡天涯的孤單浪客了,可以隨意作,而不用擔心後果。隨著和他有關聯的人和勢力越來越多,牽絆也就越來越大。
為什麽當權者都喜歡秩序?秩序意味著可控,秩序意味著大家有規矩可守。但李悠的大敵,無論浮屠血海宗,還是九天,顯然都不是什麽守規矩的主。所以李悠樂的把這塊燙手的山芋交出去,讓個大的頂著。
近距離見識了佛祖的實力,李悠也就明白了。三聖門地位的穩定,怕是和天道也有契約。佛祖既然能超脫還待在此界,那麽一直隱隱壓著佛門一頭的道門和儒門沒道理沒有超脫高手。所以,李悠引把火就行了,至於衝鋒陷陣,還是讓聖門去吧,這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李悠很清楚,佛祖看透人心,不會不知道這是個坑。但他也很有信心,佛門會跳,而且跳的義無反顧。這其中還是三聖門間的一種平衡問題,按理說事關人道大計,這件事天然該由儒門負責。
三聖門雖然表麵沒說,但事實上是有所分工的。道門負責引領,儒門負責管理,佛門負責安撫,當然,這個責任劃分很隱晦,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輕易不會越界的太明顯。
佛門接手了金婉玲,也就意味著插手了儒門負責的人族管理的圈子。這是佛門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一個機會,一個大義。而李悠就是那個送上刀子的人。
當然,李悠自然不是為了搞亂人族,引動內耗。他的目的也很明確,削弱儒門的權威性,進而徹底把修行界和凡人界明確的劃分開。
自從走上了人道的路子,李悠就不斷地在思考,人族該何去何從。發展壯大,說起來簡單,但李悠兩世為人,都沒擔過這麽沉重的擔子。一直以來,雖然李悠在飛速的成長,但依舊擺脫不了上一世小白領的局限。他真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領導者,別說這麽大的一個人族了,連自己的小勢力他都沒信心管好。要不是準姐夫莫訥言的幫忙,和弟子們的迅速成長,就他手下這幾十號人他都管不明白。
好在李悠也有自己的長處,兩世為人,又有著一個世界的璀璨曆史作為後盾,他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人定勝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隻要有機會,總會有適合的人蹦出來,各領風騷數百年。而他要做的事,就是提供機會,篩選合適的人。
而這種機會,卻被三聖門近萬年的僵化統治給扼殺的完完全全。是人就有私心,就看現在聖門內部已經多少年沒有外姓的天才誕生了,已經快變的和妖族一樣,唯血脈論了。誠然,這些嫡係血親,從小接受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資源,成材的幾率自然要高一些。但是,那些沒有機會的平民就真的沒有天才麽?
細數上一世那些雄才大略的君王,誠然有唐太宗這樣官宦出身的,但是誰又敢小看沛縣泗水亭長,更別提北大的圖書管理員了。
所以李悠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效仿上一世的神話故事。修行界是修行界,高高在上。人界是人界,腳踏實地。有座不周山作為唯一通道稍稍連接就夠了,不能再像現在這樣仙凡混雜。
說白了,李悠認為三聖門在保護人族的同時,製約了人族的發展。現在的人族,尤其是中土的人族,就像被父母嚴密保護的巨嬰一般,完全是在渾渾噩噩度日。一切的危險和機會,都被三聖門承擔了。這是很危險的。
但這些事,李悠誰都不敢說,太叛逆了,太挑釁現有秩序了。他隻不過說了一句人人如龍,很多人隻當玩笑,就已經給他帶來很多壓力了。更進一步的計劃,李悠隻能自己默默推進。
所以用佛祖的一個人情,和劍六拜師為交換,順利的把這個燙手山芋丟出去,李悠已經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了。
隻是李悠想到佛門也不是善茬,肯定借機會有動作,但沒想到這幫和尚這麽狠。
佛門,佛祖出山,親自召開審判大會,牌麵怎麽可能小。
而且他們選擇的地方,很有意思。既不是佛門的傳統地盤,也不是聖都這樣的人族都城。而是趙王府的遺址。
趙國,在秦國以東,聖都正北,是這次血災受創最重的地界。薛韋首徒雷滅親自出手,屠盡趙王府,建立了最大的一個血海。李悠之前和老姐一起被薛韋追殺,也是從這裏開始的。
血災過後,趙國十室九空,至今還有大量血神子遊蕩在野外。
佛門宣布了審判大會的時間地點後,後續的動作才更引人深思。
首先,為了確保大會的順利召開,大量各地的行腳僧齊聚趙地,清繳剩餘的血神子。其次,大動土木,以保障招待之名,在原趙王府的遺址上,開始修建一座更加宏偉的寺廟。
這兩條雖然有點昭示野心,但還算說得過去。畢竟大家都明白,大災過後,就該瓜分勝利果實了,誰家還沒點動作。佛門雖然動作大了點,但畢竟占了個理字。
而且這次受災最重的是趙魏兩國,都在北方。其次的是吳越兩國,在南方。儒門現在主力都在吳越,一邊和佛門爭權奪利,一邊還要應對兩家藩王的反撲。沒想到佛門虛晃一槍,開始經營北方了。把儒門晃的有些手足無措,但又不敢輕易抽調力量。畢竟兩家藩王鬧的厲害,眼看吃到嘴了的肥肉,也不敢輕易放棄。
沒了儒門的爭奪,道門本就在李蔓露的影響下,牢牢的占據了秦地,也沒心思擴張。沒有同等級的牽扯,佛門吞下趙地,圖謀魏地的計劃,就是陽謀,光明正大的在進行。本來興致勃勃要分杯羹的各方勢力,全傻眼了。
以往聖門極少親自下場,多是扶持外門旁支,間接的占有資源。突然這樣露出貪婪的獠牙,讓江湖極不適應。說句不好聽的,很多人都已經做好了當狗的準備,卻突然發現,養狗人不養狗了,自己把狗糧都吞了。這變化有點快,實在難適應。
其實這都是信息差造成的結果,根源還在李悠。
原本中土的格局是萬年前,立國時就形成的。聖門不是那時候品格多高,胃口不好。而是當年人皇還在,親軍未亡,那是憑借實力,形成的平衡。
後來,雖然皇室的《金龍體》被聖門設計,丟了傳承。以至於聖朝的實力逐漸衰落,慢慢的從共掌天下,變為了聖門高高在上,聖朝隻掌管平民。但是,由於三聖門相互牽扯,也需要聖朝作為一個過渡,所以逐漸穩定成了之前的那種平衡。
隻看儒門理學一脈,夥同秦王府,就敢,也能刺殺聖皇,就知道這聖朝在聖門眼裏是個什麽地位了。所以李悠的母親以女皇的身份登基,這樣看似絕不合理的事情,也因為一個道門行走的身份,而順理成章了。
但當李悠一步步崛起,尤其是李悠掌控了大陣的最高權限,成為了人道的代言人。這些聖門的頂層馬上就嗅到了味道,他們似乎看到了萬年前那個驚才絕豔的人皇再臨的恐怖。想到了門內最高絕密文件中記載的,當年人族立國的隱秘。
所以當薛韋這麽一個跳出規則的人出現了,不但沒受到聖門同級力量的打擊,反而順理成章的對上了李悠,開始了追殺。這其中有多少是李悠自找,有多少是巧合,又有幾分設計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當李悠擺脫了薛韋的追殺,用不知什麽手段,不但保住了自己,還能幹掉超脫者,再次出現在中土。那意義就變了,意味著李悠已經不再是棋盤上的棋子,已經是一個有資格的執棋人了。
所以佛祖出現在戰場上,和李悠和顏悅色平等交流,也就不難理解了。再稚嫩的執棋人,也是有資格上桌的,不能再以棋子對待了。
但與此同時,聖門也開始了針對李悠的布局。現在這樣親自下場圈地就是一種明麵上的改變,為的就是在李悠真正掌權之前,把一些事情做成既定事實。
如果李悠的誌向真的是一代人皇,那不得不說聖門的算盤打的很精明。地盤這種事,一旦成了既定事實,再想推倒重來,太難了,那將是一場劫難。血災這樣的劫難,人族承受不起幾次,這樣的機會很難再出現了。
可惜,李悠從來沒想當人皇,他至今都沒有承認皇子身份。李悠想要的是人族的整體提升,無論這種提升是聖門帶來的,是江湖帶來的,還是廣大人族自力更生的。作為一個穿越者,李悠有著自己的驕傲,他已經不滿足區區權力地位帶來的那些虛無的榮耀,那玩意兒血脈帶的都有,有什麽挑戰。對他來說,更大的滿足,是看著人族的發展中留下他不可磨滅的烙印,是把這個世界一點點帶上上個世界,那些他熟悉的味道的惡趣味。
而佛門真正讓道門和儒門都動容的,卻是接下來的動作。
佛門為了慰藉大災中受苦的民眾,安撫亡靈,要在審判大會後召開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法會,水陸道場。
道門羅天大醮,儒門祭天大禮,佛門水陸法會是三聖門最大的祭祀典禮,而這典禮的背後,則是對人道氣運的爭奪。
李悠從海族辛辛苦苦盜出來的祭天之法,其實人族早就會了。隻不過被聖門高層雪藏了罷了。
人族善學,善創新。早在人族立國,各聖門聖祖尚在的時候,第一批前往接天關的人族聖祖們就想方設法傳回了祭天之法。海族能看到其中的好處,這些人族聖賢又豈是笨人。
人族正是在這門祭天之法的基礎上,結合陣法,才構築出的現在的大陣,人為的凝聚出近乎於天道的人道氣運。遠比海族的那種利用方式高效長遠的多。
在外人看來,佛門隻是出於慈悲之心,超度亡靈,安慰受災之人,才要舉行大典。但是道門和儒門的高層心知肚明,這是要開始爭奪人道氣運了。
但是兩家卻沒有什麽動作。
大陣權柄的轉移很是蹊蹺,現在雖然確定是李悠掌控了大陣的權柄,但是如何做到的,還是個謎。佛門的作為實屬冒險激進,後果未知。
這是佛門不甘心萬年老三的一次絕地反擊,但是道門不屑,儒門不敢,也就任由其當炮灰了。
聽聞了佛門的動態,李悠愣了一愣。他現在也會祭天之術,還親自用過,自然熟悉。哪怕不知道其中的隱情,隻要稍稍了解一下內容,自然能猜到佛門的用意。更別說李悠身邊還有個正經的儒門,孟師。
聖門早就因血脈而固化了,別看孟師孟浩遠隻是青雲書院的院住,在儒門隻算中上層人物。但是就孟這個姓,就能知道人家老人家也是有跟腳的。
不過麵對孟師的提醒,李悠隻是淡淡一笑,意味深長的留下一句,“挺好的!”就不再談論此事了。
或者說,李悠這邊暫時還顧不上佛門的事。
戰鬥結束後,隨著一些後續的瑣事慢慢理順,有些事情卻不得不麵對了。
例如...大師兄常無痕。
憶盈樓一間不大的房間,門窗緊閉。幾個人圍坐在圓桌前,已經沉默好久了。
屋內沒外人,隻有孟師和七個弟子。所有人都清楚,常無痕能從墨門帶出飛舟和機關戰獸,有問題。但是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詢問。或者說在明知道大師兄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前提下,該怎麽把背叛兩個字能美化的不刺耳,大家不知道。
李悠低著頭,隻管給師父師兄們續茶。這種時候他才不會去出風頭,他也沒資格。這師兄弟六人數百年的感情,可不是他一個新弟子有資格開口的。更何況,大師兄是為他的弟子出頭,欠著人情呢。
不過,李悠心底倒是隱隱有點猜測,這事八成和之前賴在自己家的那位懶貨有關。畢竟無論千足的遺骸,還是那種操控的手法,背後都充滿了葉風動的影子。
李悠有他的算計,把金婉玲的靈魂分身交給佛祖,是丟出一塊燙手的山芋。
浮屠血海宗實力強悍,雖然最核心的薛韋被李悠設計驅逐出了此界,但是剩下的薛韋那些弟子也不是善茬。起碼就有一個雷滅,就算李悠也有點發怵。
而且李悠現在也算得上家大業大了,這次金婉玲鼓動楚王府的行動,就讓李悠心底暗暗後怕。現在的李悠不是那個帶著黑大爺浪跡天涯的孤單浪客了,可以隨意作,而不用擔心後果。隨著和他有關聯的人和勢力越來越多,牽絆也就越來越大。
為什麽當權者都喜歡秩序?秩序意味著可控,秩序意味著大家有規矩可守。但李悠的大敵,無論浮屠血海宗,還是九天,顯然都不是什麽守規矩的主。所以李悠樂的把這塊燙手的山芋交出去,讓個大的頂著。
近距離見識了佛祖的實力,李悠也就明白了。三聖門地位的穩定,怕是和天道也有契約。佛祖既然能超脫還待在此界,那麽一直隱隱壓著佛門一頭的道門和儒門沒道理沒有超脫高手。所以,李悠引把火就行了,至於衝鋒陷陣,還是讓聖門去吧,這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李悠很清楚,佛祖看透人心,不會不知道這是個坑。但他也很有信心,佛門會跳,而且跳的義無反顧。這其中還是三聖門間的一種平衡問題,按理說事關人道大計,這件事天然該由儒門負責。
三聖門雖然表麵沒說,但事實上是有所分工的。道門負責引領,儒門負責管理,佛門負責安撫,當然,這個責任劃分很隱晦,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輕易不會越界的太明顯。
佛門接手了金婉玲,也就意味著插手了儒門負責的人族管理的圈子。這是佛門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一個機會,一個大義。而李悠就是那個送上刀子的人。
當然,李悠自然不是為了搞亂人族,引動內耗。他的目的也很明確,削弱儒門的權威性,進而徹底把修行界和凡人界明確的劃分開。
自從走上了人道的路子,李悠就不斷地在思考,人族該何去何從。發展壯大,說起來簡單,但李悠兩世為人,都沒擔過這麽沉重的擔子。一直以來,雖然李悠在飛速的成長,但依舊擺脫不了上一世小白領的局限。他真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領導者,別說這麽大的一個人族了,連自己的小勢力他都沒信心管好。要不是準姐夫莫訥言的幫忙,和弟子們的迅速成長,就他手下這幾十號人他都管不明白。
好在李悠也有自己的長處,兩世為人,又有著一個世界的璀璨曆史作為後盾,他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人定勝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隻要有機會,總會有適合的人蹦出來,各領風騷數百年。而他要做的事,就是提供機會,篩選合適的人。
而這種機會,卻被三聖門近萬年的僵化統治給扼殺的完完全全。是人就有私心,就看現在聖門內部已經多少年沒有外姓的天才誕生了,已經快變的和妖族一樣,唯血脈論了。誠然,這些嫡係血親,從小接受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資源,成材的幾率自然要高一些。但是,那些沒有機會的平民就真的沒有天才麽?
細數上一世那些雄才大略的君王,誠然有唐太宗這樣官宦出身的,但是誰又敢小看沛縣泗水亭長,更別提北大的圖書管理員了。
所以李悠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效仿上一世的神話故事。修行界是修行界,高高在上。人界是人界,腳踏實地。有座不周山作為唯一通道稍稍連接就夠了,不能再像現在這樣仙凡混雜。
說白了,李悠認為三聖門在保護人族的同時,製約了人族的發展。現在的人族,尤其是中土的人族,就像被父母嚴密保護的巨嬰一般,完全是在渾渾噩噩度日。一切的危險和機會,都被三聖門承擔了。這是很危險的。
但這些事,李悠誰都不敢說,太叛逆了,太挑釁現有秩序了。他隻不過說了一句人人如龍,很多人隻當玩笑,就已經給他帶來很多壓力了。更進一步的計劃,李悠隻能自己默默推進。
所以用佛祖的一個人情,和劍六拜師為交換,順利的把這個燙手山芋丟出去,李悠已經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了。
隻是李悠想到佛門也不是善茬,肯定借機會有動作,但沒想到這幫和尚這麽狠。
佛門,佛祖出山,親自召開審判大會,牌麵怎麽可能小。
而且他們選擇的地方,很有意思。既不是佛門的傳統地盤,也不是聖都這樣的人族都城。而是趙王府的遺址。
趙國,在秦國以東,聖都正北,是這次血災受創最重的地界。薛韋首徒雷滅親自出手,屠盡趙王府,建立了最大的一個血海。李悠之前和老姐一起被薛韋追殺,也是從這裏開始的。
血災過後,趙國十室九空,至今還有大量血神子遊蕩在野外。
佛門宣布了審判大會的時間地點後,後續的動作才更引人深思。
首先,為了確保大會的順利召開,大量各地的行腳僧齊聚趙地,清繳剩餘的血神子。其次,大動土木,以保障招待之名,在原趙王府的遺址上,開始修建一座更加宏偉的寺廟。
這兩條雖然有點昭示野心,但還算說得過去。畢竟大家都明白,大災過後,就該瓜分勝利果實了,誰家還沒點動作。佛門雖然動作大了點,但畢竟占了個理字。
而且這次受災最重的是趙魏兩國,都在北方。其次的是吳越兩國,在南方。儒門現在主力都在吳越,一邊和佛門爭權奪利,一邊還要應對兩家藩王的反撲。沒想到佛門虛晃一槍,開始經營北方了。把儒門晃的有些手足無措,但又不敢輕易抽調力量。畢竟兩家藩王鬧的厲害,眼看吃到嘴了的肥肉,也不敢輕易放棄。
沒了儒門的爭奪,道門本就在李蔓露的影響下,牢牢的占據了秦地,也沒心思擴張。沒有同等級的牽扯,佛門吞下趙地,圖謀魏地的計劃,就是陽謀,光明正大的在進行。本來興致勃勃要分杯羹的各方勢力,全傻眼了。
以往聖門極少親自下場,多是扶持外門旁支,間接的占有資源。突然這樣露出貪婪的獠牙,讓江湖極不適應。說句不好聽的,很多人都已經做好了當狗的準備,卻突然發現,養狗人不養狗了,自己把狗糧都吞了。這變化有點快,實在難適應。
其實這都是信息差造成的結果,根源還在李悠。
原本中土的格局是萬年前,立國時就形成的。聖門不是那時候品格多高,胃口不好。而是當年人皇還在,親軍未亡,那是憑借實力,形成的平衡。
後來,雖然皇室的《金龍體》被聖門設計,丟了傳承。以至於聖朝的實力逐漸衰落,慢慢的從共掌天下,變為了聖門高高在上,聖朝隻掌管平民。但是,由於三聖門相互牽扯,也需要聖朝作為一個過渡,所以逐漸穩定成了之前的那種平衡。
隻看儒門理學一脈,夥同秦王府,就敢,也能刺殺聖皇,就知道這聖朝在聖門眼裏是個什麽地位了。所以李悠的母親以女皇的身份登基,這樣看似絕不合理的事情,也因為一個道門行走的身份,而順理成章了。
但當李悠一步步崛起,尤其是李悠掌控了大陣的最高權限,成為了人道的代言人。這些聖門的頂層馬上就嗅到了味道,他們似乎看到了萬年前那個驚才絕豔的人皇再臨的恐怖。想到了門內最高絕密文件中記載的,當年人族立國的隱秘。
所以當薛韋這麽一個跳出規則的人出現了,不但沒受到聖門同級力量的打擊,反而順理成章的對上了李悠,開始了追殺。這其中有多少是李悠自找,有多少是巧合,又有幾分設計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當李悠擺脫了薛韋的追殺,用不知什麽手段,不但保住了自己,還能幹掉超脫者,再次出現在中土。那意義就變了,意味著李悠已經不再是棋盤上的棋子,已經是一個有資格的執棋人了。
所以佛祖出現在戰場上,和李悠和顏悅色平等交流,也就不難理解了。再稚嫩的執棋人,也是有資格上桌的,不能再以棋子對待了。
但與此同時,聖門也開始了針對李悠的布局。現在這樣親自下場圈地就是一種明麵上的改變,為的就是在李悠真正掌權之前,把一些事情做成既定事實。
如果李悠的誌向真的是一代人皇,那不得不說聖門的算盤打的很精明。地盤這種事,一旦成了既定事實,再想推倒重來,太難了,那將是一場劫難。血災這樣的劫難,人族承受不起幾次,這樣的機會很難再出現了。
可惜,李悠從來沒想當人皇,他至今都沒有承認皇子身份。李悠想要的是人族的整體提升,無論這種提升是聖門帶來的,是江湖帶來的,還是廣大人族自力更生的。作為一個穿越者,李悠有著自己的驕傲,他已經不滿足區區權力地位帶來的那些虛無的榮耀,那玩意兒血脈帶的都有,有什麽挑戰。對他來說,更大的滿足,是看著人族的發展中留下他不可磨滅的烙印,是把這個世界一點點帶上上個世界,那些他熟悉的味道的惡趣味。
而佛門真正讓道門和儒門都動容的,卻是接下來的動作。
佛門為了慰藉大災中受苦的民眾,安撫亡靈,要在審判大會後召開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法會,水陸道場。
道門羅天大醮,儒門祭天大禮,佛門水陸法會是三聖門最大的祭祀典禮,而這典禮的背後,則是對人道氣運的爭奪。
李悠從海族辛辛苦苦盜出來的祭天之法,其實人族早就會了。隻不過被聖門高層雪藏了罷了。
人族善學,善創新。早在人族立國,各聖門聖祖尚在的時候,第一批前往接天關的人族聖祖們就想方設法傳回了祭天之法。海族能看到其中的好處,這些人族聖賢又豈是笨人。
人族正是在這門祭天之法的基礎上,結合陣法,才構築出的現在的大陣,人為的凝聚出近乎於天道的人道氣運。遠比海族的那種利用方式高效長遠的多。
在外人看來,佛門隻是出於慈悲之心,超度亡靈,安慰受災之人,才要舉行大典。但是道門和儒門的高層心知肚明,這是要開始爭奪人道氣運了。
但是兩家卻沒有什麽動作。
大陣權柄的轉移很是蹊蹺,現在雖然確定是李悠掌控了大陣的權柄,但是如何做到的,還是個謎。佛門的作為實屬冒險激進,後果未知。
這是佛門不甘心萬年老三的一次絕地反擊,但是道門不屑,儒門不敢,也就任由其當炮灰了。
聽聞了佛門的動態,李悠愣了一愣。他現在也會祭天之術,還親自用過,自然熟悉。哪怕不知道其中的隱情,隻要稍稍了解一下內容,自然能猜到佛門的用意。更別說李悠身邊還有個正經的儒門,孟師。
聖門早就因血脈而固化了,別看孟師孟浩遠隻是青雲書院的院住,在儒門隻算中上層人物。但是就孟這個姓,就能知道人家老人家也是有跟腳的。
不過麵對孟師的提醒,李悠隻是淡淡一笑,意味深長的留下一句,“挺好的!”就不再談論此事了。
或者說,李悠這邊暫時還顧不上佛門的事。
戰鬥結束後,隨著一些後續的瑣事慢慢理順,有些事情卻不得不麵對了。
例如...大師兄常無痕。
憶盈樓一間不大的房間,門窗緊閉。幾個人圍坐在圓桌前,已經沉默好久了。
屋內沒外人,隻有孟師和七個弟子。所有人都清楚,常無痕能從墨門帶出飛舟和機關戰獸,有問題。但是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詢問。或者說在明知道大師兄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前提下,該怎麽把背叛兩個字能美化的不刺耳,大家不知道。
李悠低著頭,隻管給師父師兄們續茶。這種時候他才不會去出風頭,他也沒資格。這師兄弟六人數百年的感情,可不是他一個新弟子有資格開口的。更何況,大師兄是為他的弟子出頭,欠著人情呢。
不過,李悠心底倒是隱隱有點猜測,這事八成和之前賴在自己家的那位懶貨有關。畢竟無論千足的遺骸,還是那種操控的手法,背後都充滿了葉風動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