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原為何會中止崩玉的實驗?又為什麽在明知道藍染要過度使用崩玉的情況下,還不自己使用崩玉?怎麽想,由浦原來使用崩玉都更讓人放心。
是他沒有能控製這巨大力量的自信嗎?或許吧,但宏江認為浦原本就不是這樣的人,要知道對方可是技術開發局的創始人。
為危險份子提供合適的環境,不就多了許多能將危險化為助力的人嗎?
秉承著這個理念,能夠容納涅繭利等一眾被關押在蛆蟲之巢,讓他們的才華得以施展的技術開發局才能被創立。這是浦原對人的態度和判斷,同時,也是他對萬事萬物的態度。
危險與助力本就是事物的兩麵性,刀劍是傷人還是救命取決於握劍人的態度,兩種結果也是其個人兩麵性碰撞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點,再回頭去看浦原對崩玉的處理,就會發現他對崩玉的全盤否定實在是過於反常。他從始至終都抗拒任何人掌握崩玉,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這絕不是浦原喜助的做派。
在浦原眼中,難道在崩玉打破自身界限的能力麵前沒人能保持自律嗎?宏江覺得不是。
一是因為,這樣的浦原與四十六室中那群人就沒有半點區別。二是,其它人或許不好說,但作為製造者還一直能保持距離的他已經打破了這種可能。
也因此,宏江有了一個猜想,或許,崩玉本身就不具有兩麵性它就是單純的危險,不受製於思想和認知的局限、也不會因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成為助力的可能,它就是危險有害的。
沒有任何成為助力的可能,也就無法創造合適的環境。而沒有合適的環境,也就代表這樣的危險與立場無關。拿毒藥類比都不太恰當,或許對大多人來說毒藥取其姓名是危險的,可給予它合適的環境,比如戰爭、比如對一個一心求死的人來說,它是有成為助力的可能的。
不因使用者自身的立場與企圖,於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來說都危險有害,這就是崩玉,讓人難以理解的崩玉。
當然,這些都是宏江根據浦原的反應而做出的猜測,結合這一世他對浦原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成長,這個猜測極有可能是真的。
而由此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為什麽?”
夜一是不到關鍵時候不輕易刨根問底的人,因此,她很少說出‘為什麽’這樣的話,尤其對浦原和宏江這樣的親近之人更是如此。
浦原說崩玉危險那就危險了,她也從沒去想過究竟哪裏危險,就不能想辦法讓它成為助力這種事。
宏江就不同了,他一直都是個愛多想的人,本質上也是個和浦原一樣好奇心旺盛的人,隻是表現的方麵有所不同罷了。
現在,經過宏江的說明夜一突然發現,崩玉原來是這麽個東西!本身就不笨,一個問題也自然出現在她腦海中,“崩玉為什麽是無法改變的危險?不會是喜助誤判了吧!”
“喂!我哪有那麽不堪啊!”
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就算浦原喜助也無法避免。但至少經曆了一百年,保持冷靜頭腦的浦原還是做出這樣的判斷,那這一切就不可能是誤會了。
“那為什麽?你是有理由才會做出這種判斷吧?”
“當時雖然還沒進行到那一步,但我發現繼續開發下去,崩玉絕對會衍生出某種意識。”
“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但並非這個原因令我做出那樣的判斷。總得來說,崩玉會出現自己的意識反而讓我堅定了自己的這個判斷。”
“咳咳!”浦原這一下把夜一氣得不輕,“那你廢話什麽!是故意耍我嗎!!”
“怎麽可能!”浦原擺著手否認道,但看他的樣子完全沒法洗脫自身的嫌疑。他自己也明白,所以繼續解釋道:“隻是把這點說明我認為能幫宏江更好的理清思路,但看你的樣子似乎已經知道了這點,對吧,宏江?”
“沒有!”宏江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原來還會衍生出意識,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浦原知道崩玉會衍生出意識真是一點不讓人意外,相反,如果他不知道才是意外吧。身為崩玉的製造者,沒人能比浦原更懂崩玉了。
的確,完美崩玉是擁有某種意識的,宏江也考慮過是不是因為崩玉衍生出的意識,讓浦原做出完全不符合他作風的判斷。
但這種可能很快便被否定了,如果意識決定了崩玉的危險,那使用者自身完全可以代表另一麵,兩麵性局麵並不會被破壞。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有對抗就意味著有選擇,更有自信去戰勝那些不為自己所控的力量。
問題不在崩玉會衍生出的意識,那就要向更基本的地方去想了。
“崩玉能打破死神與虛的界限,這與虛化或是死神化都不同,它的目的並非是讓個體即具備死神的能力也具有虛的能力,而是打破界限成為獨立於虛和死神的新的個體,能做到死神與虛做到的事,也能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
“這才是問題所在,在你選擇使用崩玉時,也就不存在兩麵性了,而不靠崩玉去打破界限,崩玉也自然沒有存在的價值。”浦原雙手交叉,托著腦袋繼續說道:“當然,這不代表著打破死神與虛的界限本身是錯誤的,崩玉也隻是其中一種打破方式,一種錯誤的方式。”
“我心裏明白是這樣的,但也曾懷疑過,覺得是不是應該再等等,再去嚐試一下。”浦原抬眼望著宏江,笑著問道:“你覺得我應不應該等等呢,宏江?”
“我?”宏江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注意到夜一懷疑的目光,連忙解釋道:“我沒有接觸過崩玉,真的,當時他也沒告訴過我!”
懷疑的目光又投向浦原,浦原不為所動,“就是因為你沒接觸過,看法可能會更客觀,能從另一種角度給我些意見。”
“比藍染早了至少四十年就弄出成體破麵,在虛的死神化方麵你應該頗有心得吧,宏江。”
是他沒有能控製這巨大力量的自信嗎?或許吧,但宏江認為浦原本就不是這樣的人,要知道對方可是技術開發局的創始人。
為危險份子提供合適的環境,不就多了許多能將危險化為助力的人嗎?
秉承著這個理念,能夠容納涅繭利等一眾被關押在蛆蟲之巢,讓他們的才華得以施展的技術開發局才能被創立。這是浦原對人的態度和判斷,同時,也是他對萬事萬物的態度。
危險與助力本就是事物的兩麵性,刀劍是傷人還是救命取決於握劍人的態度,兩種結果也是其個人兩麵性碰撞的結果。
明白了這一點,再回頭去看浦原對崩玉的處理,就會發現他對崩玉的全盤否定實在是過於反常。他從始至終都抗拒任何人掌握崩玉,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這絕不是浦原喜助的做派。
在浦原眼中,難道在崩玉打破自身界限的能力麵前沒人能保持自律嗎?宏江覺得不是。
一是因為,這樣的浦原與四十六室中那群人就沒有半點區別。二是,其它人或許不好說,但作為製造者還一直能保持距離的他已經打破了這種可能。
也因此,宏江有了一個猜想,或許,崩玉本身就不具有兩麵性它就是單純的危險,不受製於思想和認知的局限、也不會因使用者的不同而有成為助力的可能,它就是危險有害的。
沒有任何成為助力的可能,也就無法創造合適的環境。而沒有合適的環境,也就代表這樣的危險與立場無關。拿毒藥類比都不太恰當,或許對大多人來說毒藥取其姓名是危險的,可給予它合適的環境,比如戰爭、比如對一個一心求死的人來說,它是有成為助力的可能的。
不因使用者自身的立場與企圖,於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來說都危險有害,這就是崩玉,讓人難以理解的崩玉。
當然,這些都是宏江根據浦原的反應而做出的猜測,結合這一世他對浦原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成長,這個猜測極有可能是真的。
而由此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
“為什麽?”
夜一是不到關鍵時候不輕易刨根問底的人,因此,她很少說出‘為什麽’這樣的話,尤其對浦原和宏江這樣的親近之人更是如此。
浦原說崩玉危險那就危險了,她也從沒去想過究竟哪裏危險,就不能想辦法讓它成為助力這種事。
宏江就不同了,他一直都是個愛多想的人,本質上也是個和浦原一樣好奇心旺盛的人,隻是表現的方麵有所不同罷了。
現在,經過宏江的說明夜一突然發現,崩玉原來是這麽個東西!本身就不笨,一個問題也自然出現在她腦海中,“崩玉為什麽是無法改變的危險?不會是喜助誤判了吧!”
“喂!我哪有那麽不堪啊!”
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就算浦原喜助也無法避免。但至少經曆了一百年,保持冷靜頭腦的浦原還是做出這樣的判斷,那這一切就不可能是誤會了。
“那為什麽?你是有理由才會做出這種判斷吧?”
“當時雖然還沒進行到那一步,但我發現繼續開發下去,崩玉絕對會衍生出某種意識。”
“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但並非這個原因令我做出那樣的判斷。總得來說,崩玉會出現自己的意識反而讓我堅定了自己的這個判斷。”
“咳咳!”浦原這一下把夜一氣得不輕,“那你廢話什麽!是故意耍我嗎!!”
“怎麽可能!”浦原擺著手否認道,但看他的樣子完全沒法洗脫自身的嫌疑。他自己也明白,所以繼續解釋道:“隻是把這點說明我認為能幫宏江更好的理清思路,但看你的樣子似乎已經知道了這點,對吧,宏江?”
“沒有!”宏江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原來還會衍生出意識,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浦原知道崩玉會衍生出意識真是一點不讓人意外,相反,如果他不知道才是意外吧。身為崩玉的製造者,沒人能比浦原更懂崩玉了。
的確,完美崩玉是擁有某種意識的,宏江也考慮過是不是因為崩玉衍生出的意識,讓浦原做出完全不符合他作風的判斷。
但這種可能很快便被否定了,如果意識決定了崩玉的危險,那使用者自身完全可以代表另一麵,兩麵性局麵並不會被破壞。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有對抗就意味著有選擇,更有自信去戰勝那些不為自己所控的力量。
問題不在崩玉會衍生出的意識,那就要向更基本的地方去想了。
“崩玉能打破死神與虛的界限,這與虛化或是死神化都不同,它的目的並非是讓個體即具備死神的能力也具有虛的能力,而是打破界限成為獨立於虛和死神的新的個體,能做到死神與虛做到的事,也能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
“這才是問題所在,在你選擇使用崩玉時,也就不存在兩麵性了,而不靠崩玉去打破界限,崩玉也自然沒有存在的價值。”浦原雙手交叉,托著腦袋繼續說道:“當然,這不代表著打破死神與虛的界限本身是錯誤的,崩玉也隻是其中一種打破方式,一種錯誤的方式。”
“我心裏明白是這樣的,但也曾懷疑過,覺得是不是應該再等等,再去嚐試一下。”浦原抬眼望著宏江,笑著問道:“你覺得我應不應該等等呢,宏江?”
“我?”宏江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注意到夜一懷疑的目光,連忙解釋道:“我沒有接觸過崩玉,真的,當時他也沒告訴過我!”
懷疑的目光又投向浦原,浦原不為所動,“就是因為你沒接觸過,看法可能會更客觀,能從另一種角度給我些意見。”
“比藍染早了至少四十年就弄出成體破麵,在虛的死神化方麵你應該頗有心得吧,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