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那篇要老婆的帖子裏寫到的。
開挖掘機的司機是瞎子嗎?看見有人還敢往下鏟?
還把人一鏟子砸成肉泥?難不成這挖掘機還是個帶絞肉功能的?
還有,又是什麽樣的挖掘機能瞬間拋出一個十米深的大坑?看來這挖掘機不但帶有絞肉功能,上麵還有采石油用的鑽探探頭。
明明知道真實情況,卻刻意搭配無數假信息。
施焦顧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這些帖子其實是城市管理者發的。
或許在之前有過真正的被害者在網絡上尋求幫助。為了混淆視聽,一些人刻意以被害者的口吻發布這樣虛假的文章。大眾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下意識就會認為這擺明就是發帖人想錢想瘋了,胡亂攀誣想訛錢。
當然,城市管理者這一手反向操作也算不上什麽特別高明的做法。不過是把水攪渾的常規操作。發這樣混淆視聽的帖子在整個引導輿.論的行動裏,很可能隻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個手段之一。通常還會配合一些其他舉措同步實施。比如最常見的,對正常求助帖的刪除。
不過對方究竟采取了怎樣的手段,這對於施焦顧來說,並不是目前需要關注的重點。從這幾篇奇怪的帖子裏,他讀出了一個關鍵,也是他在瀏覽過資料後第一時間便在網絡上進行搜索的原因。
他想要對郵件資料裏內容的真假,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現在看來,既然有這樣的帖子存在,那就說明郵件資料裏所說的內容,很有可能是真的。
畢竟,隻有真相才需要掩蓋。管理者從不會用謊言去埋葬另一個謊言。
此時再重新細細研讀那份爆料信息。施焦顧開始更加關注資料裏的一些細節。因為爆料信息裏的內容很有可能和那些網絡上的帖子一樣。隻有其中一部分的內容是真實的。
再一次利用空餘時間研究了兩三天的時間。施焦顧做出了一個暫時性的結論,資料中內容詳實,證據確鑿,具有極高的可信度。
除了對整個暴力驅逐事件的深度還原。資料中更是詳細列舉了參與此決定的各級管理者職位與姓名,以及他們每一個人在這件醜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施焦顧對資料中提到的部分管理者名單進行了隨機的抽查,發現並沒有任何錯漏。當然,並不能因為資料中沒有弄錯任何一個人的職位,就斷定對這些人的指控也是真的。但隨著對資料研究的越發深入,施焦顧對其真實性的懷疑也逐漸降低。
就在收到郵件的一周後,施焦顧終於給發去了自己的回複。
在那份郵件中,他沒有直接表示自己是否會接受這份工作邀請。但他也非常嚴肅的表示自己目前正在認真考慮當做。
之後,施焦顧對那位署名“答可”的邀請人表示了自己的感謝。感謝對方將提供了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他希望對方能告知,為什麽會選中了他,來做這份專題報道。
說實話,施焦顧這樣直接的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很禮貌的舉動。這有可能會讓對方產生一種“我明明是在給你工作機會,你卻在懷疑我動機”的不好影響。
施焦顧並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之所以還是選擇這樣問,是因為他在對方的邀請中,也看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
其一,他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在寫社會新聞類的報道了。他能在網上接到碼字工作,大多是寫一些關於娛樂明星的八卦文。
這類文章裏多半會涉及許多虛構或誇張的成分。小報社一方麵需要這類多少帶有一點yy情節的文章吸引讀者,另一方麵也害怕明星一怒之下將報社告上審判庭。
所以,雖然在這類文章裏往往不會指名道姓的說就是某某明星如何如何,但為了保險起見,報社通常會采用外包的方式,請寫手來完成這類文章。之後在以讀者爆料為題,刊登出來。再附上一句:以上觀點均為讀者個人觀點。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規避被告風險。
如果那位叫“答可”的邀請人是想要請施焦顧完成這樣一篇文章,他不會有什麽疑惑。畢竟他這一兩年全是在寫這種類型的文章。
可對方偏偏邀請他這樣一個寫八卦花邊的外包寫手,來完成一個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力事件的報道。他怎麽會沒有一點疑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算對方是真心邀請他去寫社會新聞的。但那些資料,那些一部分甚至可以用來做刑事案件證據的秘辛。對方就這樣在他還沒有任何回複的情況下直接和邀請一道發了過來。
這是要幹什麽?
自己還沒有答應是否要接受這份工作邀請,就已經把全部機密資料全都發了過來。這明顯不符合常理。
正常情況下,要拿到這樣的資料,甚至需要雙方在第三方的見證這下簽訂保密協議才有可能拿到。
對方這是極度的信任自己,還是真的是個完完全全的外行?
施焦顧不知道。
鑒於這份資料裏提到的內容太過敏.感。既然對方都這樣直接,一次性發來全部資料,他也不想兜圈子。雖然知道不禮貌,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單刀直入,在回複郵件中直接問出了那個問題。
很快,施焦顧就收到了“答可”發來的回複。這位邀請者兼爆料人並沒有顯示出任何的不悅,反倒是很高興施焦顧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至於“為什麽選擇施焦顧”這個問題,他也爽快的給出了答案。
“答可”表示,之所以找到他,其實是出於兩點原因。
首先,也是毋庸置疑的,這樣勁爆的新聞那些主流的媒體集團是斷然不會報道的。這份資料裏涉及的具體管理者太多。而這些管理者背後,還有更多的利益相關人。
如果要報道這件事,就意味著要得罪這裏麵的所有人。沒有哪家大的傳媒集團敢冒這樣的風險。或許報道最後成功了,甚至那些提到的管理者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那些隱在背後的利益相關人呢?
所以,沒有哪家大媒體敢冒這樣的險。
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一篇哪怕是轟動全聯盟的報道,可能隻需要一個周末,就會被人們所遺忘。
除了那些被這篇報道所冒犯到的大人物,沒有人會再記得。
開挖掘機的司機是瞎子嗎?看見有人還敢往下鏟?
還把人一鏟子砸成肉泥?難不成這挖掘機還是個帶絞肉功能的?
還有,又是什麽樣的挖掘機能瞬間拋出一個十米深的大坑?看來這挖掘機不但帶有絞肉功能,上麵還有采石油用的鑽探探頭。
明明知道真實情況,卻刻意搭配無數假信息。
施焦顧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這些帖子其實是城市管理者發的。
或許在之前有過真正的被害者在網絡上尋求幫助。為了混淆視聽,一些人刻意以被害者的口吻發布這樣虛假的文章。大眾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下意識就會認為這擺明就是發帖人想錢想瘋了,胡亂攀誣想訛錢。
當然,城市管理者這一手反向操作也算不上什麽特別高明的做法。不過是把水攪渾的常規操作。發這樣混淆視聽的帖子在整個引導輿.論的行動裏,很可能隻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個手段之一。通常還會配合一些其他舉措同步實施。比如最常見的,對正常求助帖的刪除。
不過對方究竟采取了怎樣的手段,這對於施焦顧來說,並不是目前需要關注的重點。從這幾篇奇怪的帖子裏,他讀出了一個關鍵,也是他在瀏覽過資料後第一時間便在網絡上進行搜索的原因。
他想要對郵件資料裏內容的真假,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現在看來,既然有這樣的帖子存在,那就說明郵件資料裏所說的內容,很有可能是真的。
畢竟,隻有真相才需要掩蓋。管理者從不會用謊言去埋葬另一個謊言。
此時再重新細細研讀那份爆料信息。施焦顧開始更加關注資料裏的一些細節。因為爆料信息裏的內容很有可能和那些網絡上的帖子一樣。隻有其中一部分的內容是真實的。
再一次利用空餘時間研究了兩三天的時間。施焦顧做出了一個暫時性的結論,資料中內容詳實,證據確鑿,具有極高的可信度。
除了對整個暴力驅逐事件的深度還原。資料中更是詳細列舉了參與此決定的各級管理者職位與姓名,以及他們每一個人在這件醜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施焦顧對資料中提到的部分管理者名單進行了隨機的抽查,發現並沒有任何錯漏。當然,並不能因為資料中沒有弄錯任何一個人的職位,就斷定對這些人的指控也是真的。但隨著對資料研究的越發深入,施焦顧對其真實性的懷疑也逐漸降低。
就在收到郵件的一周後,施焦顧終於給發去了自己的回複。
在那份郵件中,他沒有直接表示自己是否會接受這份工作邀請。但他也非常嚴肅的表示自己目前正在認真考慮當做。
之後,施焦顧對那位署名“答可”的邀請人表示了自己的感謝。感謝對方將提供了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他希望對方能告知,為什麽會選中了他,來做這份專題報道。
說實話,施焦顧這樣直接的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很禮貌的舉動。這有可能會讓對方產生一種“我明明是在給你工作機會,你卻在懷疑我動機”的不好影響。
施焦顧並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之所以還是選擇這樣問,是因為他在對方的邀請中,也看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
其一,他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在寫社會新聞類的報道了。他能在網上接到碼字工作,大多是寫一些關於娛樂明星的八卦文。
這類文章裏多半會涉及許多虛構或誇張的成分。小報社一方麵需要這類多少帶有一點yy情節的文章吸引讀者,另一方麵也害怕明星一怒之下將報社告上審判庭。
所以,雖然在這類文章裏往往不會指名道姓的說就是某某明星如何如何,但為了保險起見,報社通常會采用外包的方式,請寫手來完成這類文章。之後在以讀者爆料為題,刊登出來。再附上一句:以上觀點均為讀者個人觀點。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規避被告風險。
如果那位叫“答可”的邀請人是想要請施焦顧完成這樣一篇文章,他不會有什麽疑惑。畢竟他這一兩年全是在寫這種類型的文章。
可對方偏偏邀請他這樣一個寫八卦花邊的外包寫手,來完成一個具有重要社會影響力事件的報道。他怎麽會沒有一點疑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算對方是真心邀請他去寫社會新聞的。但那些資料,那些一部分甚至可以用來做刑事案件證據的秘辛。對方就這樣在他還沒有任何回複的情況下直接和邀請一道發了過來。
這是要幹什麽?
自己還沒有答應是否要接受這份工作邀請,就已經把全部機密資料全都發了過來。這明顯不符合常理。
正常情況下,要拿到這樣的資料,甚至需要雙方在第三方的見證這下簽訂保密協議才有可能拿到。
對方這是極度的信任自己,還是真的是個完完全全的外行?
施焦顧不知道。
鑒於這份資料裏提到的內容太過敏.感。既然對方都這樣直接,一次性發來全部資料,他也不想兜圈子。雖然知道不禮貌,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單刀直入,在回複郵件中直接問出了那個問題。
很快,施焦顧就收到了“答可”發來的回複。這位邀請者兼爆料人並沒有顯示出任何的不悅,反倒是很高興施焦顧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至於“為什麽選擇施焦顧”這個問題,他也爽快的給出了答案。
“答可”表示,之所以找到他,其實是出於兩點原因。
首先,也是毋庸置疑的,這樣勁爆的新聞那些主流的媒體集團是斷然不會報道的。這份資料裏涉及的具體管理者太多。而這些管理者背後,還有更多的利益相關人。
如果要報道這件事,就意味著要得罪這裏麵的所有人。沒有哪家大的傳媒集團敢冒這樣的風險。或許報道最後成功了,甚至那些提到的管理者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那些隱在背後的利益相關人呢?
所以,沒有哪家大媒體敢冒這樣的險。
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一篇哪怕是轟動全聯盟的報道,可能隻需要一個周末,就會被人們所遺忘。
除了那些被這篇報道所冒犯到的大人物,沒有人會再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