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鑽頭的突破,槍管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並且工匠們通過風車提供動力,帶動車床上的鑽頭日夜鑽槍管,速度更是飛速提升,燧發槍的量產開始提上了日程。


    因為有雷霆號上的後世火槍做借鑒,濟州島的燧發槍按照樣槍仿製就可以了,有了鑽頭和風車,拉取膛線也變為可能。仿製出來的燧發槍雖然達不到雷霆號上火槍的性能,但是比起火繩槍無論是射擊速度、精度、威力、可靠性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並且每把槍上都有可拆卸的刺刀,使得在不能發射的情況下仍然有一定的作戰能力。


    火藥也采用了後世成熟的定裝藥,用防水的油紙將火藥和鉛質的彈頭包在一起,大大的縮短了裝彈的時間。彈頭也不是現在通用的球型彈頭,而是後世常用的長錐形彈頭,威力和準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燧發槍相比起火繩槍更明顯的優勢是受下雨的影響小很多,依然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通過實彈測試,在200米的距離也可以有效的射穿鐵甲,不過除了少部分人,沒有人可以在那麽遠的距離精確瞄準,上了戰場還是要通過密集射擊來消滅敵人。在測試完成後,燧發槍也開始批量生產換裝部隊了。


    以後濟州島部隊的主要武器就是火槍了,當然刀槍也不會完全放棄。騎兵部隊也會裝備特製的短管火槍和新式馬刀,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升。現在部隊都在加緊訓練如何使用火槍,盡快適應新式的裝備,使戰鬥力最大化。


    今年除了專注於濟州島的建設,軍隊也開始擴大。魯若麟麾下的士兵現在大約有兩萬五千人,其中步兵和騎兵有大約一萬五千人,剩下的一萬人是專業的水軍。這些軍隊耗費了魯若麟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不但裝備齊全,日常的消耗也是高標準,以維持嚴格的訓練。軍人的俸祿也不低,那種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事情魯若麟是不會相信的。


    而且除了這些待遇,軍人在各項政策上都有優待。比如按照服役年限會有不同數量的田分給他們,如果想在濟州城買房也會享受優惠。受傷退役或者戰死的也有各種政策撫恤,從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到撫養烈士子女成人,贍養烈士遺孀或者為烈士父母養老,基本上是為士兵們解除了後顧之後。達到服役年限正常退役的士兵還會優先安排在官府裏工作,成為不同等級的官員。


    所以在濟州島參軍是一件非常光榮和劃算的事情,每次魯若麟招兵的時候,報名的人絡繹不絕。不過魯若麟軍隊的主體還是漢人,那些投降的日本武士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朝鮮人因為戰鬥力不怎麽得魯若麟信任,但是為了緩和漢城的顧慮和滿足濟州島原住民的需求,也招收了部分士兵做些輔助工作。


    雖然士兵的組成成分稍微有點複雜,但是魯若麟在各項待遇上並沒有區別對待,而是一視同仁。訓練上隻是因為分工不同而各有側重點,但是一樣都是嚴格要求。更重要的是魯若麟在軍隊裏一直推行基礎教育,實行漢化,效果也非常明顯。那些日本和朝鮮士兵對自己的民族屬性越來越淡化,對濟州島的歸屬感越來越強,相信時間一長,他們和一般的漢人區別也不大了。


    在發展經濟、擴展軍事的同時,教育從來就沒有被忽視過。濟州島按照白翎島的標準建立了很多的學校,免費對全島的兒童進行教育。因為師資力量的不足,目前的教育還大多落實在識字這一層上。老師除了江南來的那些女子、流民裏麵的讀書人,還有不少是通過了拚音學習,基本掌握識字的學生來充任的。


    雖然這樣的教育在魯若麟看來真的是弱雞得不行,但是在濟州島民眾看來卻是了不得的福利。能夠識字寫字對這些祖輩都是文盲的人來說無異於開啟了一個新的人生,後代們都有了上進的希望,改換門庭也成為了可能。所以魯若麟能夠得到濟州島民眾的忠心擁戴,普及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各個工廠其實也有開各種的掃盲班,教導那些成人們識字。鉛筆、鵝毛筆、粉筆、黑板的普及大大的降低了學習的成本,在濟州島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很多人都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那些錯失了兒童時期學習機會的成人們現在也有了成長起來的可能。可以說濟州島現在的民眾素質是這個時代最高的,以後還會更高。


    在魯若麟的引導下,濟州島的學問更多的是重實際、輕說教,用事實說話,忌誇誇其談。對於華夏的傳統文化思想,一些優良的會得到發揚和光大,一些糟粕會受到拋棄和批判,首先從思想上就對這些民眾進行了一次洗禮。好在濟州島作為一個新興勢力,守舊派的實力非常弱小,要是在大明或者朝鮮本土,想要做這樣的改變所要遭受的反噬就會非常恐怖了。


    工匠嶽雲朋就是任水生口中那個一步登天的幸運兒。原始玻璃的材料比較簡單,沙子、純堿、石灰石煆燒就可以得到,但是具體的配方比例就需要摸索了。如何燒製出透明實用的玻璃是魯若麟交給工匠們的任務,很多人參與了這項研究,嶽雲朋是最早拿出成熟方案的人。


    現在的嶽雲朋再也不是那個平凡的小學徒了,不但晉升為工匠,獲得了很多獎勵,提高了各種待遇,就連護衛都多了幾個,自由也受到了一定的限製。主要是玻璃的配方目前還是絕密,所有的技術資料都被封存,參與人員也被下達了禁口令,這方麵盧千奇的監察司有成熟的體係來應對。


    隨著濟州島的科技大爆發,很快就引來了周邊國家和勢力的覬覦,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收集肥皂、鋼鐵、火槍、精鹽等各方麵的情報。好在監察司早有應對,造成的損失並不大。不過這也給魯若麟提了個醒,對於高端技術的保護製度也確立了下來。


    那些來竊取技術的大多不是國家行為,更多的是眼紅濟州島商品利潤的豪商巨賈、世家大族,他們比政府更加靈活,也更加追求利益。


    經過幾次打擊,並嚴懲了幕後黑手後,這樣的行為得到了很好的遏製,但是監察司從來沒有放鬆過對這方麵的管控,再嚴格的法律也抵不過對利益的追求。


    同時濟州島在各個部門普及保密意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讓大家知道自己手頭上的東西是多麽的有價值,應對不當就會害人害己,禍患無窮。


    所以現在高級技術人才和官員都是一樣的待遇了,出門都有監察司的專職護衛隨行。這些工匠們非但沒有覺得受到了限製和監視,反而覺得非常有麵子,這也是受重視的體現,是地位的象征。


    嶽雲朋現在的工作地點是新成立的玻璃研究所,研究的方向是玻璃的品質、工藝、色彩等新的領域。特別是魯若麟提到的鋼化玻璃,堅固、破碎後不傷人引起了他非常大的興趣。為此魯若麟甚至讓他在雷霆號上研究了一段時間,那裏的鋼化玻璃給了嶽雲朋很大的啟發。


    玻璃的問世使得濟州島又多了一個暴利產品。如今的大明也有歐洲傳入的玻璃鏡子,但是數量非常稀少,價值更是昂貴無比。魯若麟想到的第一個玻璃應用就是做鏡子,實在是已經有無數穿越前輩們證明了這玩藝非常有市場。


    鏡子都是在玻璃後麵刷了一層厚厚的銀漆,然後用木框固定好。因為定位為奢侈品,用料非常高檔,雕工也非常繁複奢華,反正怎麽高檔怎麽來。


    比銅鏡清晰無數倍,製作又如此精良,這樣的鏡子你好意思賣便宜了嗎?何況這些鏡子的消費人群都是那些權貴富豪人士,他們的特點就是,隻差好東西,唯獨不差錢。


    小型的隨身攜帶式鏡子售價50兩,中型的梳妝盒式的100兩,大型的梳妝台式的200兩,特大型的全身鏡1000兩。就這價格你還別嫌貴,數量有限,沒有一定的關係你還買不到。


    在魯若麟的城主府客廳,就有一副超大型的玻璃鏡,每個出入城主府的人都會被這個鏡子震撼到,無不以一睹稀世珍寶為榮,各種感歎傳到外麵更是變得神乎其神。有人就說那是照妖鏡,任何妖魔鬼怪到了那裏都會現出原形,可保家宅平安,身體安康,百邪不侵。也有人說那是辯忠鏡,隻要進了城主府,魯大人就知道你是忠是奸了。縱說紛紜,不一而足,反正最後是把玻璃鏡炒上了天。


    金忠義已經把自己的據點從白翎島搬到了濟州島,因為這幾年工作卓有成效,品級已經升了幾級了。他也知道自己的一身富貴就靠在魯若麟身上了,所以魯若麟去哪他就去哪。


    在濟州城金忠義拿到了一間位置很好的商鋪,是魯若麟私下裏送給他的,準確的說是送給李倧的,好歹人家是朝鮮國王,該給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金忠義依靠朝鮮王室的大量資源和人脈,生意可以說做的風生水起,日子快活的很。


    這次玻璃鏡子製造出來後魯若麟特意做了幾麵特大號的全身鏡,和部分中小型的鏡子通過金忠義送給了李倧,使得李倧龍顏大悅,本來對魯若麟獨占濟州島還有點小小的怨言,現在終於煙消雲散了。


    甚至金忠義還看上了城主府的那麵超大號鏡子,想給李倧也來一麵表下功。可惜這種大鏡子製造困難,也承受不起遠程運輸,加上魯若麟不想便宜了李倧,就找借口婉拒了,金忠義隻能作罷。


    對於李倧這個活廣告,魯若麟當然要用好,隻要李倧用了新式鏡子,不愁朝鮮權貴們不跟風。魯若麟沒有崇禎的門路,否則那邊也會送幾麵。


    不過魯若麟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吳襄就對送鏡子進宮非常感興趣。為此魯若麟對這批送進紫禁城的鏡子給了一個優惠價,並把大明北方市場的銷售權給了吳襄,吳襄明顯是想大幹一場。


    南方市場則交給了鬆江徐家,對於南方市場的開拓,徐家是給了魯若麟非常大的幫助的,如今濟州島有如此繁盛的局麵,徐家在裏麵出力頗多,是時候給他們一些回報了。


    大明南方的有錢人簡直不要太多,專攻高端市場的玻璃鏡根本就是一麵難求。現在哪個大戶人家家裏沒有一麵玻璃鏡子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帶玻璃鏡的梳妝台成了江南嫁妝界的新寵,能夠有一件這樣的嫁妝出嫁才算得上有麵子,否則就會被人嘲笑。龐大的需求使得玻璃鏡子更加緊俏,不過魯若麟並沒有擴大生產,饑餓營銷才能榨取最大的價值,他可不想把玻璃鏡子賣成白菜價。


    濟州島對外開放的商業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大明和朝鮮商人,這兩地的很多大族權貴都在濟州城有自己的店鋪或者商號,經營各種貿易,賺錢簡直不要太多。


    這些商人在本地都有非常多的資源和人脈,暢銷的商品根本不愁賣不出好價錢。加上運往濟州島的特產和原材料,錢賺的是飛起,與濟州島的利益捆綁的越來越緊密。


    對於濟州島這樣一個蠻荒之地被魯若麟經營的如此富庶,漢城的君臣們是垂涎三尺。但是動武又底氣不足,隻能一邊拚命跟風賺錢,一麵暢想收回濟州島後的美好前景了。


    隻是魯若麟花如此大的力氣經營濟州島會讓朝鮮撿這個便宜嗎?隻能說他們都想多了。十五年後是個什麽光景魯若麟自己都不知道,但是隻要自己不死,朝鮮絕對飛不出手掌心。這正是應了那句,你盯著別人的碗裏,別人還看上了你的鍋裏呢。


    整個崇禎八年濟州島的一切都在加速,各方麵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魯若麟通過這兩年的埋頭苦幹,使得濟州島蒸蒸日上,改天換地一般。移民的船隊從來就沒有斷過,陸陸續續從大明的南方和北方運來大量的流民。


    這一年到達濟州島的新移民有近十萬人,為此魯若麟付出的成本是將近50萬兩的貨物和銀兩,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心黑的魯若麟將熱銷的玻璃鏡子與人口輸入掛鉤,按照輸入的人口數量提貨,恨得那些商人牙癢癢。


    這方麵北方天然就有優勢,因為那裏受戰亂影響產生了大批的流民,隻要他們願意付出一些成本,幾乎是源源不斷。因此吳襄從魯若麟這裏拿走了大批的鏡子,在京師等地大賺了一筆。


    後起之秀山東商人們憑借緊靠河南的優勢,輸送流民的數量也是猛增,流寇在河南肆掠嚴重,那裏的百姓四處逃散,大量的流民湧向了山東,為山東商人們獲得人口創造了便利的條件。這些商人拿到的商品配額都換成了玻璃鏡子,帶回去後也是狠賺了許多錢財。雖然戰亂頻發,但是依然不缺享受生活的狗大戶們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